景帝紀事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30
天熙七年的春末對很多人來說是災難的開始。 春末,朝廷收到消息,說荊州有幽王余孽作亂。 這場動亂其實波及的范圍并不廣,因發現得早,動亂爆發地官府反應迅速,很快就調軍鎮壓了下來。但是這場動亂的后果卻影響深遠,在隨后的幾年,陸續有朝臣被牽連,最后砍下的腦袋,或許并不比“逆王案”風波初始少多少。 此事首當其沖的就是荊州知州。幽王余孽在荊州隱藏了數年,招兵買馬,收攏人心,犯上作亂,荊州知州事前沒有察覺一絲異樣,事后又沒能將逆賊一網打盡收拾干凈,怎么樣都逃脫不了被朝廷治個玩忽職守之罪。而知州以下的官員,也因種種原因,很快就被牽連進來。 雖然這樁案子鬧得動靜挺大的,但是與衛衍,與衛家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所以衛衍的日子還是如往常那般,瑣碎而平淡地一日日過下去。 那年入秋以后,衛衍又一次被皇帝趕到了西山行宮靜養。 衛衍現在領的已經不是閑職,若是像以前那般動輒消失個數月,他下面的那些人怕是會亂套,所以他堅決不同意皇帝的做法。他好說歹說之下,皇帝最后終于讓步,讓他去住上十天半月意思意思就算數。 衛衍是在西山行宮見到方明生的。 方明生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是荊州合豐府垅安縣的一名清貧書生。一介布衣,想要進入皇家禁地,接近堂堂永寧侯并不是易事,但是有衛家子侄相陪的時候,這事就變得容易了。 在見過方明生的那一夜,衛衍徹夜沒有合眼。第二日,他就回到了京城。 “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景帝見到他時有些訝意,按他們原先說定的,衛衍至少還要在西山行宮住上十來日,才會回來,他有些不明白,衛衍為何突然回京了,“難道說想朕了?” 皇帝這么說的時候,聲音里面有著淡淡的調笑味道。 “臣收到一份萬民請愿書,呈來給陛下過目?!毙l衍卻沒有笑,只是恭敬地呈上了一份錦帛。 景帝對著跪在下面,將手上的錦帛高舉過頭的人,無奈地搖頭嘆息。這么多年過去,衛衍始終不解風情,也不懂他的心意,實在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只能起身走到衛衍跟前,將他手里的錦帛接了過來,順手將他扶了起來。 “拿來給朕吧。你回來了也好,內務府剛送來了新府邸的圖樣,快過來和朕一起參詳參詳?!焙芸?,兩人的話題被景帝誘導著開始圍繞著新府邸打轉。 第二日,衛衍下差回宮后,問起那份萬民書的事,景帝回答他“在看”。 第三日,衛衍又問起,景帝回答他“還在看”。 …… 第不知道多少日過去,衛衍再問,景帝終于回答他“看過了”,然后再也沒有下文,轉而又用別的話題扯開去。 “陛下?!毙l衍沒有想到,什么都不做,就是皇帝看完那份萬民書后的決定,他在皇帝面前長跪不起,“臣懇請陛下,下旨徹查此事?!?/br> “衛衍,此事與你,與你衛家并無多大干系,你將它呈到朕面前,就是盡力了,何必要追著這事不放?!蹦欠萑f民請愿書上的案子,由荊州上報刑部審核,大理寺復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裁決,早已成定局。 景帝就算現在知道了這里面有冤屈,也不想再重提此事,真要徹查下去,經手此案的一連串官員,恐怕都會有些麻煩。 “朕一直以為你討厭他,才將他遠遠打發了,沒想到你竟然會為了他要和朕鬧?!本暗蹧]法讓衛衍起來,只好蹲在他面前,和他好好說話,“聽朕的話,這事你已經盡到力了,不要再管了?!?/br> 這樁案子其實一開始只是一樁小小的瀆職案。此案的案犯是荊州合豐府垅安縣知縣孫柯。孫柯是天熙二年的狀元,本來很得景帝賞識,新科及第后就調任中書門下參議,可謂前途不可限量。 后來不知何故,景帝看他越來越不順眼,終有一日尋了個由頭,將他遠遠外放了才算了事。 當年春風得意的中書門下舍人,就這么被打發到了荊州最南端的某個小縣城任縣官。這位孫狀元的人生,在經過這樣的大起大落以后,倒沒有就此頹廢下去,而是在痛定思痛以后,開始在那個貧瘠的小縣城,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做起了父母官。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這個每年都要伸手向朝廷要救濟的小縣城,很快富庶起來,也算當得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評價。 只是,因為多年前的某個緣由,吏部的那些官員又很會揣摩圣意,他雖然年年績效評定都為優,卻始終升遷無望。三年之后又三年,他終于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絕了升遷的念頭,安心在他任職的那個小縣城搗騰。 但是為官這種事情,大多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若太好豈不是顯得別人很不好,所以孫縣官雖然清廉勤政之名顯赫,卻很是被合豐府屬下的其他同僚排擠。 五月,幽王余孽剛被平定,孫柯就被人參了個瀆職之罪。因參本上隱約提到幽王余孽是由垅安縣脫逃,隱入深山密林無法再追尋,借著朝廷徹查幽王余孽的東風,這樁瀆職案的審定速度異常迅速,沒幾日就由合豐府判下,報荊州知州府,然后經刑部大理寺復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秋后處決。 官場上的水很深很深,稍有不慎就會溺水而亡。但是百姓心頭卻自有他們的一桿秤,他們才不管這里面的無數利益糾葛,對于他們來說,孫柯清廉勤政,愛民如子,真正當得起“父母官”一詞。 孫柯含冤入獄后,垅安縣的民眾就自發上合豐府為他鳴冤。后來此案判下后一路北上,很快到達御前,垅安縣那幾個被萬民委托,替孫柯鳴冤的書生也一路北行,他們在刑部大理寺受挫后,就起了要把這狀告到御前的打算。 平民百姓要把狀告到御前根本就不可能,他們還沒靠近宮門,就會被守衛宮門的將兵驅趕開來,后來經過種種磨難,由人指點,才輾轉著尋到衛衍跟前,懇求他將這萬民書代呈御前。 衛衍何嘗不知道這里面牽連眾多,這案子一審再審,最后能到御前,私下必然有無數貓膩,只是在看到那份累累血手印的萬民書后,他考慮整夜還是無法置身事外。他的良知不允許他無視這樣的冤屈,若今日他當作沒有這回事,他日他必定會后悔。 “陛下,臣以為,為君者,當寬厚仁慈愛民如子,心如明鏡公正明理不偏不倚?!毙l衍不能允許自己置身事外,同樣無法忍受皇帝竟然有將錯就錯,一錯到底的打算,他將頭抵在地上,再次懇求,“臣懇請陛下,下旨徹查此案?!?/br> “衛衍,到現在你還不明白嗎?朕從來就不是你所希冀的君王。你說的那個人只是你心中的幻想,朕永遠都無法成為那樣的人?!本暗鄢聊肆季?,才回答,“起來吧,這事到此為止,不要惹朕生氣?!?/br> 衛衍沉默不語,始終不肯起身。 秋夜漫漫,景帝和衛衍,君臣二人一個殿內一個殿外,數著那更漏聲暗暗較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