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紀事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27
今日他是來置辦皇帝萬壽節的壽禮的。 皇帝去歲末班師回朝,他們這些隨駕三年的臣子回來后,除了忙于與久別的親人團聚之外,還要回各自的衙門述職,再加上后來的論功行賞,分封諸將以及年前年后種種慶典宴席,諸事繁瑣蕪雜。 衛衍被種種瑣事弄得焦頭爛額馬不停蹄,一直到了此時,離萬壽節還剩短短十幾天,他才抽出空來置辦進獻給皇帝的壽禮。 若是往年在京中,他自然是早早打發人準備好了?,F如今都到了這個時候,家里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實在是不得已,他才到這京城最大的珍物店采石齋來瞧一瞧,看看有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珍品。 采石齋的主人給衛衍看的這座佛像不可謂不好,這么多年始終無人問津,只能擺在庫房里面蒙塵,卻是有緣由的。這緣由衛衍也清楚。 安王世子給他家老爺子準備的壽禮,其他人家用,便有些逾制的嫌疑,況且安王一支因“逆王案”被貶,京中很多世家大概也存著不愿觸這霉頭的想法在里面,所以這金佛直到如今還沒能出手。 若是買下進獻給皇帝,逾制的擔憂是沒了,只是……衛衍望望眼前金燦燦耀花人眼的金佛,若真買下它拿去進獻,萬壽節那日擺在一眾貢品中必十分打眼,他轉而想到父親在他們兄弟二人封侯以后,對他們的諄諄教誨,思慮再三,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采石齋的主人做這珍物行當,多與豪門巨族打交道,消息自然無比靈通,他知道今日來的這位侯爺圣眷正濃,又因要置辦貢品,必要尋些真正的上品,一開始就存了今日要讓這金佛脫手的打算。 此時他見衛衍看不上,立即打疊起十二萬分精神,舌燦蓮花,說出了千種好萬般妙,一定要讓衛衍改變主意。 “侯爺,這里既然沒有什么好東西,要不換一家?”跟在衛衍身邊的趙石趙侍衛,見他被說得非常頭痛,很體貼地開口幫他解圍,順便還冷冷瞟了那采石齋的主人一眼。 “不不不,既然侯爺看不上這金佛,鄙店還有很多珍藏,小的馬上就帶侯爺去看?!辈墒S的主人被趙侍衛瞪了一眼后,擦了擦額頭上看不見的冷汗,很識相地轉了話頭,帶衛衍去看別的東西。 經過千挑萬選,衛衍最后看中了一架屏風。這是一架單扇插屏,以紫檀木為骨,用玉石鑲嵌出了一龍鳳呈祥之圖,算不上頂好,在行家眼里最多得個不過不失的評價,不過衛衍如今要的就是這不過不失的效果。 定下后,他看了看,又覺得差了點什么,便和那采石齋的主人商量了一陣,最后決定在這屏風上,用上好紅珊瑚嵌上“萬壽無疆”四個字。 采石齋做這一行當,店里面很有些能工巧匠,很快就議定了嵌哪里怎么嵌,用何種規格的紅珊瑚鑲嵌,到最后作價時才發現,整個屏風還沒嵌這四個字所用的紅珊瑚貴重。 和采石齋約好了十日后來取貨,衛衍也算是放下了一樁心事,又順便各處逛了逛,才回府去。 衛衍如今雖已封侯,卻依然住在父母的宅子里。 他的長兄衛澤在云城之戰中驍勇善戰軍功赫赫,皇帝戰后分封功臣的時候,封了個“忠義侯”的爵位,官拜參將,隸屬西南大營,皇帝另賜了宅子開府建制。 衛衍這三年隨駕在側,主要職責是總領負責皇帝的安全防務,雖沒有沙場殺敵之功,但夷國在戰場上受挫后,屢派高手死士潛入云城吳園意圖刺駕,妄圖借皇帝的死亡來打擊前方軍心扭轉戰局。 皇帝的安全不容有失,他的責任也可謂是重中之重。 他率領的近衛營眾人,曾多次挫敗這些潛入的夷賊,皇帝論功行賞的時候,當然也少不了他們的份。 皇帝班師回朝后,近衛營隨駕眾人皆有豐厚封賞,衛衍更是因此被封“永寧侯”,升任近衛營副統領,母親柳氏加封二品誥命夫人,另賜下財物無數。 皇帝對衛衍的封賞,不可謂不豐厚,奇怪的是,皇帝將衛衍封爵之后,卻沒有賜宅開府,也不知道是忘了,還是故意為之。衛家眾人接了這道封賞的圣旨后,研究了很久,都沒能摸清皇帝的意圖。 若皇帝忘了,衛家自然可以自置宅子為衛衍開府,但是,若皇帝是故意為之的話,如果逆著皇帝的意思行事,恐怕就會大大的不好。 衛老侯爺如今雖已告老辭官,但是這爵位還是可傳之子孫的,所以算上衛老侯爺的爵位,衛家如今一門三侯,其他子輩也各有官職,可謂榮寵至極致。 不過凡事未雨綢繆總是不嫌多,衛老侯爺對著這道有違常理的封賞旨意,思慮良久,最后決定一動不如一靜,在沒有摸清皇帝的意圖之前,還是謹慎為好。 衛家如今這般勢盛,雖然是皇帝多年來的有意栽培提拔,只是此一時彼一時,怕就怕現在衛家如此勢盛,會讓皇帝有別的想法。而且長子年后還要去領軍,軍權不比其他的權力,很容易就會犯到皇帝的忌諱。 幼子雖然御前得寵,但是這恩寵的由來,卻有著種種無法訴說的苦衷,再說幼子如今已過而立之年,這恩寵怕也是維持不了幾天了。 衛老侯爺想到這里,便諄諄教誨家中諸人,從今往后行事須更加小心謹慎方可,凡事切忌招搖出頭,韜光養晦才是長盛之策,當然府中的下人更是要嚴加管束,切不可讓他們在外面用主家的名頭惹事。 老父既然發了話,衛衍自然是老老實實地繼續窩在父母的府里。 以衛衍的性子,家里萬事都有人打理得好好的,能夠舒舒服服地窩著也沒什么不好的,再說實際上他在皇宮里面住的日子,比在家里還要多,所以就算皇帝沒有賜宅開府,他也沒多大的想法。 但是,其他人卻不作如是想。封爵以后沒有開府,總會讓人有些別的想法,加上衛衍的聽力又好,就讓他聽到了很多不想聽到的話,再加上老父的教誨,以至于現在他給皇帝置辦份貢品,也要小心翼翼。 這壽禮,厚了會遭非議,薄了要被指責,如何不過不失,就很考驗他的能力了。 幸好這三年在外,好多事須自己打理,又在公事上獨當一面歷練了一番,讓衛衍在人情世故方面,稍許有了些長進,好歹盡力將這事辦了下來。 景帝回朝以后就被政事纏身,再加上在外的這幾年,衛衍行事越發穩重,對著外人很有些干練的唬人模樣,以至于過了好久,他才發現衛衍的異樣。 畢竟,穩重和小心謹慎、循規蹈矩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若不是枕邊人,若不是衛衍在他面前,還裝不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他大概會被蒙蔽更久呢。 衛衍肯在外面穩重處事,行事前用他的稻草腦袋多考慮幾遍再做,這樣的好事景帝是很歡迎的。但是若衛衍在他面前也穩重起來,凡事要考慮再三才出口,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就怕一個不小心犯到了他的忌諱,這就讓他極其不悅起來。 說實話在云城的那三年,他整日里殫精竭慮,籌謀軍政,很是辛苦。不過當時外敵在前,云城里面又經常有夷賊闖入,衛衍忙于巡防守護,根本就沒空和他鬧些有的沒的,偶爾閑下來也會乖乖陪在他的身邊,雖然因為御駕在外,一切儀仗從簡,很難做到嚴密隔離,親熱很不方便,再加上后來夷賊時不時要來搗亂,諸事更加繁忙,常常做到一半,因衛衍發現有人靠近而草草了事,但是景帝卻覺得這日子過得比任何時候還要舒服。 可是,一回到京城,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從前。不,比從前還不如。至少以前,衛衍不會在說話前,想了又想再開口,也不會明明滿腹心事,卻要裝作沒事的樣子,對他防備顧忌到如今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