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紀事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54
果然,景帝很快就聽到初春的微風里面隱隱傳來幾句諸如“母親”、“受風”、“朋友”、“不礙事”之類的話。 難道說今日的皇歷上面寫著不宜親熱嗎?景帝回頭認認真真地盯住那塊石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石碑依然是塊破石碑,就算他再郁悶也沒法看出個衛衍來。算了,下次出門的時候,讓欽天監好好算算吧。景帝無可奈何地認輸,人算不如天算,萬事皆宜不宜親熱,顯然就是老天對今日的安排,當下他死了心,召了人過來吩咐了幾句,回宮去了。 衛衍忐忑不安地扶著母親,回到了他們住的院子。他不知道母親來了多久,也不知道母親看到了多少。他等著母親發問,但是他的母親卻什么都不問,結果讓他更不安了。 院子里面侍女們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回府。衛衍不放心母親這里,但是外面那人就這么扔下不管,后果顯然更是嚴重,一時之間他心中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母親這里不礙事。衍兒出去看看吧,把朋友一人丟下很失禮?!边^了一會兒,柳氏終于開口說話。 “母親……”衛衍的神情中有些猶疑。 “去吧?!绷蠝匮詣裎?,卻在兒子出門以后斂了笑意,盯著地上的青石地板枯坐無語。 衛衍回到剛才那棵三百年樹齡的老桃樹前,發現皇帝早已不在那里,只留了個侍衛給他傳話,宮中明日會有旨意過來,讓他留在府中候旨。 傳話的那人衛衍不熟,不敢打探皇帝下旨的時候是喜是怒,心中愈加沒底。 這一夜衛衍過得很不易。母親那里明明看到了什么,但是母親就是什么都不問,雖然母親問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是母親什么都不問,讓他更加擔心。 還有宮里的那位,今日一連兩次都讓皇帝無法得逞,以皇帝的性子,豈會善罷甘休,明日的旨意實在是吉兇難卜。 他輾轉反側了大半夜,到了快天明時,才似睡非睡地迷糊了起來。 第二日,宮里的旨意很早就到了。衛府中門大開,擺下香案,眾人跪迎圣旨。 這道圣旨很奇怪,衛衍送走宮中來傳旨的內侍后,研究了半日,也沒弄明白皇帝的真正意思。 不去管圣旨上那些“恪盡職守”的虛言,不去管皇帝賞下的那一長串名單的奇珍異寶,這道圣旨上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兩點,一是皇帝將他直接榮升為一等侍衛,二是皇帝將他調到沈大統領跟前歷練。 “明升暗降嗎?”衛衍心里有一點委屈,卻又不知道自己在委屈什么。 做侍衛的,三等與一等其實沒什么差別,但是在君前和遠離君前卻是很大的差別,近臣的官職無所謂大小,能得皇帝信任賞識才是關鍵,日后外放出去才會有所作為。 但是他的情況卻與普通的侍衛不同,皇帝生氣了,終于不要他在跟前伺候,將他遠遠打發了不是很好嗎?他到底為什么覺得委屈,有什么不滿意的?衛衍在那里糾結了半天,好不容易想到這里,終于又高興起來。 對于這道圣旨,很多人都和衛衍一樣,認為是明升暗降,是衛衍失寵的標志,只有宦海沉浮數十年的幾只老狐貍,才隱約察覺到了未來權力變更的序曲,衛衍的父親衛老侯爺就是其中之一。 他下朝回來后,拜讀了這道圣旨,就開始認認真真地給衛衍上一堂皇帝賞識皇家恩典,衛衍該如何去沈大統領跟前刻苦歷練以報皇恩的課。 衛衍那時候早就想通了,自然就乖乖應是了。 第二十六章逆鱗 “陛下,沈大統領正在外面候著呢,是不是……”高庸得了小內侍的通傳后,上前去悄聲詢問皇帝。 皇帝身邊伺候的都是聰明人,愚笨的人根本沒法安穩地待在皇帝的身邊。 在世間的至尊至貴身側侍奉,一舉一動都關乎身家性命,稍微愚笨一點的人,隨便被人絆一跤就會跌得頭破血流,遇上一點小事就要丟了性命,這般殘酷淘汰下來,能活下來在皇帝身邊安穩當差的,自然都是聰明人。 高庸在皇宮幾十年,在皇帝身邊也已經呆了十幾年,是個聰明人中的聰明人,自然知道皇帝的諸多心思。 皇帝此時正等著衛大人入宮來謝恩,恐怕不太樂意見到沈大統領,因為沈大統領這時候來求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不過皇帝向來敬重沈大統領,自然不會有人膽子大到敢故意晾著他,不管皇帝是見,還是不見,該通傳的消息,肯定要馬上送進來。 見沈莫聞訊后來得這么快,景帝已經猜到了他的來意,當下就頭疼起來,偏偏此事要成,離不了沈莫的配合,他此時選擇避而不見根本就不可行,只好硬著頭皮宣他覲見。 至于說沈莫為什么會這么快就收到了消息?當然是景帝自己知會他的。 今日,他派內侍去衛府宣旨的同時,另頒了一道旨意給沈莫,要求他配合行事。此時,沈莫應該是接了他的旨意后有話說,來找他麻煩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沈莫行禮入座后,一開口就是反對的意見。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br> 麻煩既然到了眼前,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去直面,所以景帝沒有選擇兜圈子,而是直接問他:“大統領此話怎講?難道真的覺得他愚鈍到了不堪教導的地步?” 在景帝看來,若說衛衍不笨,這瞎話他就算睜著眼睛,在別人面前也許好意思說一下,在沈莫面前卻不好說。若說衛衍已經笨到了極點,誰敢說這話他和誰急,就算是沈大統領當面,他也是要辯一辯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沈莫還不曾教過衛衍,怎能篤定衛衍頑劣到不堪琢磨?凡事總要試一下,才好說不行,若試都不肯試一下,就說衛衍不行,景帝先替衛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