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被訓了的孩童,蔫頭巴腦的,小嘴撅的能掛葫蘆了,做娘的也有些心疼,正要去拿點紅糖來哄哄,就見那馬車停了。 莫不是冒犯了貴人? 婦人也有些怕了,忙沖車上下來的小姑娘道歉:“小孩子不懂事,您別見怪……” 小桃綻開笑容來,甜滋滋道:“嬸子莫罵小娃兒了,我家主人沒生氣。喏,我家小姐說了,眼瞅著要過年了,這些給孩子甜甜嘴?!?/br> 說罷,捧出一個油紙包來,甜甜的蜜糖香,透著油紙都能聞見一二。饞得被訓的小童直流口水,眼巴巴望著小桃手里的油紙包。 “這……這多不好意思……” “嬸子拿著吧?!?/br> 小桃不停那婦人客氣,將那油紙包往婦人手里一塞,然后便一路小跑回了馬車這邊,上了馬車,馬車又開始緩緩動了起來。 待馬車遠去,那年輕媳婦都還有些愣,直到一旁饞得不行的小童跳著說要吃糕糕,婦人才回過神來,帶著自家孩子回屋去了。 外頭的小雪總算是停了,趁著雪沒化,車夫加快了車速,終于在午飯前趕到了雙溪村。 一進村子,姜錦魚掀開簾子看,瞧見了不少熟面孔,他們雙溪村是附近的富村,這樣的村子,老人家越是長壽,因此那么一打眼望過去,全是小時候抱過她,給她塞過零嘴的嬸子奶奶們。 拐了幾個彎,就到了姜家的新院子,幾年前,姜家便修了新院子,把隔壁空著的宅基地給買下來了,中間還是他們老姜家的舊院子,不過是推翻重新起了個新院子,算是主房,還是由姜老頭姜老太住著。 周圍修了四個新院子,除開常年在外的二房,其余各房都住在自家的院子了,不過尋常時候,哪家做了好吃的,也都是趕著給兩個老的送去。畢竟姜仲行最孝順不過,幾個媳婦們也跟著看重兩個老的。 車一聽聞,東小院住著的姜大郎就聞聲出來了,怕兩個老的大冷天出門吹了風,一開始看到下了車的姜宣,還沒認出來,心里還琢磨,這是誰家后生,生得這么??? 已經成了家的姜興倒是一眼給瞧出來了,沖出來道:“二弟!” 跑一半才想起來,回頭沖自家老子喊:“爹,是二叔家宣哥兒??!” 姜興這么一喊,倒是把正小院里的二老給驚動了,姜老頭年紀大了,可腿腳還利索,抖著老煙槍出來,恰好就瞧見了剛露面的二兒子,還以為自己眼花了,揉了下眼睛,轉頭就沖屋里喊。 “老婆子,別折騰了!二郎回來了!二郎一家回來了!” 姜老太一聽,急忙站起來了,籮筐里挑好的黃豆灑了都沒顧得上,跑出來了,等看見馬車邊站著的二兒子一家,眼淚頓時就流下來了。 姜二郎也是感慨萬分,離家五年不曾歸,領著妻子兒女們上前幾步,恭恭敬敬磕了個頭,道:“不孝孩兒,見過爹,見過娘?!?/br> 一看兒子跪在雪里,姜老太也急了,上來抱著兒子就哭,拍打著他的肩膀,硬要拉他起來:“你這孩子,不像話!一回來就跪我,誰要你跪了!” 姜仲行無奈起身,然后就被老太太一頓訓,又是說他瘦了,又是怪他跑到那么遠的破地方去。姜仲行在益縣,那也是一縣之首,走出去也是人人尊敬的縣令,到了姜老太面前,倒是被娘訓得心甘情愿了。 姜錦魚見狀,把自家弟弟姜硯給推上去了,拯救自家阿爹與水火。 果然,姜硯一露面,姜老太立馬被轉移了注意力,摟著孫子“心肝rou”“寶貝蛋兒”一頓瞎喊,顧不上不聽話的二兒子了。 孫氏和姜三郎、姜四郎夫婦聽到外頭這么大動靜,都急急忙忙出來了,一看這情景,都喜上眉梢了。 “進屋吧,別凍著孩子了?!边€是姜老頭發話,“大郎、三郎、四郎,今兒都來老屋吃,你們都甭做了?!?/br> “誒,爹,那我把剛割的臘腸拿來?!睂O氏趕忙笑呵呵應下來,她以前還對何氏起過嫉妒心,現在早都服氣得不行了,人家就是命好,做了秀才娘子,還做舉人娘子,現在都成了官太太了,她現在都認命了。 眾人進了屋子,孫氏和鄭氏忙去跑了茶來。姜家現在大小也算是個地主了,這些年姜仲行補貼家里不少,再加上姜季文的鋪子也開了兩間了,實際上要買個下人伺候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不過姜老頭和姜老太都是苦慣了的人,非說自己又沒到走不動的地步,咋就要買人伺候了,不肯費這銀子。姜家兄弟們孝順,也就沒多說,反正除了姜二郎在外頭當官,其余幾個兄弟都住在一個院里了,大不了時不時過來照看照看,也不礙什么事情。 這邊正說著話,就聽得外頭傳來敲門聲,姜三郎忙去開門,過了一會兒,就領著里正和村長過來了。 里正還是當初姜仲行考舉人時的那個,鄉下的村長啊里正啊,基本都是做到年紀到了,走不動了才退的。 兩人一進來,居然要給姜仲行行禮,嚇得姜仲行趕忙扶住兩個老爺子,道:“折煞晚輩了,怎么能讓您二位給我行禮?!?/br> 村長摸著胡子笑瞇瞇點頭,“要的要的,你現在可是縣令了?!?/br> 姜老頭就在一邊搖頭:“叔,你二位也真是的,二郎還是你們看著長大的。咋能給二郎行禮,這不亂了輩分麼!甭管多大的官,那也得喊你們一句老爺子不是!” 村長和里正也是一笑,孫氏和鄭氏忙過來添了兩杯茶,請兩位老人家坐下。 等坐下了,村長才道明了來意,道:“這回我來啊,就是想求二郎個事兒?!?/br> 姜仲行立馬道:“老爺子有什么事,只管吩咐?!?/br> 這兩位輩分是真的高,且一輩子為村里付出,端的是德高望重。就連姜錦魚入族譜,都是兩位老爺子cao持的。姜仲行也是真心敬重兩位。 村長和里正兩人含笑對視一眼,才道:“這么些年,咱們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我同你三太爺就商量啊,能不能在咱們村辦個村學,這不剛定了個章程,聽說你回來了,我跟你三太爺就急忙趕過來了?!?/br> 一聽是辦學的事情,姜仲行也正色起來,道:“這是好事,咱們村里孩子不少,是該送去讀書。再者這村學辦起來,附近的孩子們也能受益。您二位既然來找我,那我就給您二位介紹個人選,當初同我一起考中秀才的梁秀才,您二位可還記得?” 村長忙道:“那自然記得!” 姜仲行接著道:“梁兄學識扎實,若是肯來,那這村學必然辦的起來。且他為人品行高潔,教書育人最合適不過。另外,”他頓了頓,接著道:“若是辦村學,我出兩百兩給村里買些田地,就當是祭田,日后出息就用于這村學的開銷?!?/br> 村長本來還只是想姜仲行介紹個夫子,沒曾想他主動提出要出銀子,頓時又是喜,又是覺得羞愧,生怕姜家人誤會,他是上門來要銀子的,忙擺手道:“不成,這不成,這錢該村里人出,咋能讓你出,這不是占了你的便宜么!” 姜仲行豁然一笑,他為官多年,手里銀子真的不缺,能為村里做些好事,也算是他給一家子積的功德了。再說了,他常年在外做官,可姜家卻還是扎根在雙溪村的,能打點好關系,也是好事。 “老爺子別推辭。我出這銀子,談不上占便宜不占便宜。我也不是那等胡亂做善事的,這村學的束脩啊,您還得收。我這祭田的出息,也不是隨隨便便誰都給的,只給那些考出功名的,就算考上個童生,咱們村里給他一家子送個十兩銀子,那也是一種鼓勵不是?” 村長恍然大悟,“到底是讀書人聰明,想得多!別說十兩銀子,就是五兩、三兩,村里人肯定也愿意送孩子來村學!” 鄉下為什么讀書人這么少呢?一來就是沒銀子送孩子上學,二來麼,大多數人都覺得,讀書就是費錢,只出不進的,供不起! 若是讓村里人知道,這讀書讀得好,不僅不費錢,還能往家里送銀子,那愿意送孩子來念書的,就多了。 姜仲行也不是嘴上說說,第二日便去了一趟梁秀才家里。 作者有話要說: 天冷了啊,大家不要感冒噢 來自已經感冒了的阿白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塵不語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6章 嫁妝多少 來到梁家后, 梁秀才媳婦張氏剛開始還以為,姜仲行只是自家丈夫的一個普通同窗。等知道這同窗還是縣令老爺之后, 面對何氏和姜錦魚時, 就有些戰戰兢兢了。 梁秀才和姜仲行進了書房詳談,便留下張氏來招呼何氏。 張氏小心翼翼端水進來,臉上的笑容也有些僵硬,“二位喝水?!?/br> 其實作為秀才娘子,張氏在村里,那也算得上是嫁得好的??蛇@嫁得好與何氏比起來,就矮了一截了。 何氏習慣了旁人這般態度,并不端著架子, 與張氏話著家常, 見到張氏的小女兒,還喚過來跟她說話。 而此時的書房里, 梁秀才看著面前曾經的同窗, 心里多少有點不是滋味了。 兩人同一屆考中的秀才, 結果姜仲行一路高升,中了舉人,做了教諭,當了縣令, 現在甚至還要往上升一升,而他還只是個小小的秀才。仿佛是所有的運氣都在那一次的秀才考試中用完了,考了兩三回了,他自己都考的心灰意冷了, 干脆不再惦記著舉人功名了。 好在他是個心胸開闊的,很快調節好了自己的情緒,聽了姜仲行的來意,微微思考了下,便答應了下來。 姜仲行得了準話,也看出了梁秀才心中那點情緒,不露聲色將兩人還在縣里念書時的趣事拿來說,幾番下來,倒是讓梁秀才都折服了。 心中想到,難怪姜兄能一路升至縣令,端看他連我這樣小小秀才,都那樣照顧,實在是個體貼人,自己若是上官,也愿意用這樣的人!又有才華,又辦得了實事,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做得來,這樣的官員實在少見。 中午在兩家用了飯,一家子乘馬車回了雙溪村,姜仲行先去村長家里把這事與他說說,怕兩老人家心里惦記著。 姜錦魚則跟著娘何氏先回了姜家,才進院子,就聽到院子里傳來歡聲笑語。進屋一看,自家弟弟又在彩衣娛親了,當然表情還是挺委屈的。 姜硯一看到自家阿姐,立馬找到靠山一樣,拋下眾人跑過來,委屈巴巴道:“阿姐,你們出門怎么不帶我!” 姜錦魚笑瞇瞇,揉了一把自家弟弟的腦袋,“誰讓你要睡懶覺?!?/br> 姜硯一聽更委屈了,拽著姜錦魚的袖子道:“阿姐你不知道,阿兄一大早就來喊我,讓我練字背書,被奶聽見了,她就喊我在院子里背,還要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多奇怪啊,都盯著我看,好似我是什么猴子似的!” 這話說的,姜錦魚忍笑忍得肚子疼,輕輕捏了一把弟弟的腮幫子,憋笑道:“哪里的話,是我們家石頭太可愛了,大家才忍不住盯著你看的?!?/br> 兩人邊說邊走,屋里正暖和著,一進門便見十來雙眼睛看過來。最先看的自然是走在前面的何氏,可很快便輪到了姜錦魚。 她走進去,基本都是眼熟的嬸子伯母的,拐來拐去還有些親戚關系,便上前挨個喊了人。 立馬就有人夸上了,同姓的三堂叔家媳婦三嬸子嘖嘖一聲,對何氏道:“嫂子,你這女兒養得好!瞧瞧咱們綿綿,這一進門,我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哪哪都好!” 何氏還要謙虛一句,一旁的姜老太可不謙虛了,拍著胸脯道:“那是,我早就說了,我這孫女命里有福氣!你們都不知道吧,就她剛出生那會兒,還有老神仙上門算了命,說我家綿綿命里旺家!這不,她爹先前還考不中呢,打從綿綿生了,順利得不得了!” 三嬸子忙問:“真有這事???” 姜老太一口咬定,“我還能騙你們不成?!比真金還真!” 旁邊聽的人覺得稀奇,心里想著,天底下哪有這么玄乎的事情,還老神仙!那會兒姜家也是個普通農戶,哪來的老神仙上門。 可仔細想想吧,又覺得這姜家女兒指不定真有福氣,否則咋能做縣令家小姐呢?! 姜錦魚都被自家奶吹得無地自容了,誰都愛聽好話,可要說最愛聽的,莫過于自家奶了,一說起來沒個個把時辰,壓根停不下來,從她小時候家里賣了頭豬,說到家里開鋪子,造房子,樣樣都成了她的功勞了。 她捫心自問,還真沒覺得自己從小就旺家。這過日子的事情,都是人過出來的,哪有什么命不命,福氣不福氣的。 可這拆臺的話她不好說,也不能敗了老人家的興致。 好在姜老太沒事要干,可陪著說話的嬸子們家里卻是有活要干的,眼瞅著時辰差不多了,紛紛散了,留下意猶未盡的姜老太。 姜錦魚見她臉上遺憾的表情,笑盈盈吩咐小桃去把自己帶回來的料子取來,哄著老太太道:“奶說累了吧?坐下歇會兒,孫女這會兒從益縣回來,帶了好些料子,都是給您和伯母嬸子們準備的呢!快過年了,我給您做身富貴的,保準您是這雙溪村頂頂有面子的老太太!” 姜老太一聽樂了,坐在炕上等著看料子。 小桃領著年恩搬了料子來,幾十匹都堆在炕桌上。姜錦魚都是挑的上乘的料子,加之益縣獨特的暈染工藝,在亮堂堂的堂屋里,一拿上來,就把孫氏、鄭氏等人稀罕得不行,小心翼翼摸著那料子。 鄭氏有見識些,摸了摸道:“這料子染的真好,顏色瞧著格外的正。這匹正藍的,繡些紋,裁一裁,做馬面裙肯定好看?!?/br> 孫氏也眼饞得不行,眼珠子黏在一匹梅紅的料子上挪不開了,喃喃道:“這匹做斗篷合適,襯得人精神不少?!?/br> 說著,就拉著自家三女兒姜慧過來,把梅紅的料子往她身上一搭,嘖嘖道:“果然合適,真好看!” 姜慧也喜歡得不行,扭扭捏捏道:“四妹,這料子能送我么?” 家里幾個姐妹,姜錦魚和姜雅關系還算得上好,跟姜慧那是從小不對付。也不是她不喜歡姜慧,而是姜慧打小就不待見她,見了她就吹胡子瞪眼的。 不過姜錦魚不是那么計較的人,心里覺得三姐這聲“四妹”未免太親熱了,面上卻是大方點頭,“當然!本來就是給家里人帶的,三姐你自己挑就是。等大姐和二姐回來了,也讓她們帶幾匹回去?!?/br> 大姐姜歡是早就嫁了人的,二姐姜雅去年才嫁的,姜家日子過得紅火,來家里說姑娘的人家也不少。三叔千挑萬選,才挑中了縣里的布莊家,三姐夫是家里的長子,底下還有好幾個弟弟,聽說相貌平平,但為人十分沉穩。 孫氏一聽立馬道:“還是綿綿大氣!” 姜老太懶得搭理眼皮子淺的大兒媳婦,現在家里有錢了,她也沒那么計較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 姜錦魚取了幾匹給老太太搭在身上,又讓大伯母、四嬸們給些意見,最后才敲定了一匹正紫暗紋的和一件銀鼠皮的料子,剛好里頭一套加一件披風,這顏色又大氣,上身了肯定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