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楊大婆聽到劉蘭芝給她算賬,氣得面紅耳赤道:“一天兩塊錢,你怎么不去搶?!” 蘭芝冷嘲道:“我在外人面前從來不做虧本生意,你要和我這個外人搶人就得賠我這個價,我好及時另請他人?!?/br> 楊大婆被她刺得差點背過氣去,然而因著小梅那事她在蘭芝面前很心虛,最后只好含糊不清地罵兩句粗話,轉身進屋關門了。 王定英看了半天熱鬧,現在后悔莫及。原來劉蘭芝找她犁地是要給工錢的,而且還給得這么高,早知道她就答應下來了,現在白白便宜了老七兩口子。難怪她還納悶何金秀怎么舍得拿錢去街上看病。 可惜現在她再怎么后悔也沒用了。 楊大婆回屋后,各家人也都各自散去,蘭芝叫上老七一家過去吃晚飯。 老七兩口子感觸良多,老七晚上在桌上喝著悶酒,說了不少陳年舊事,老七媳婦和劉蘭芝聊起這些年在楊大婆那邊受的委屈,流淚不止。 這個年代的婆媳關系很不好處,農村絕大部分婆媳都住在一起,尤其像楊家這種兄弟多的,更難處。而且這個時代的人思想守舊,還有媳婦熬成婆這種說法,當媳婦的要對婆婆百依百順,不然傳出去也多是說兒媳婦不孝。 像蘭芝這種和楊大婆徹底鬧到決裂的,差不多算絕無僅有了。 蘭芝對楊家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了解不多,她也沒興趣去一一了解,有這工夫還不如想想怎么賺錢,不過她也沒阻止老七兩口子傾訴。 她原以為這個小插曲就這樣過去了,沒想第二天一大早,楊老七就跑過來給她說這兩天怕是沒法幫她犁田了——水牛病了。 第16章 水牛是楊家的共有財物,是土地下放后楊家兄弟湊錢買的。不過大房和五房兩家的男人都不在,所以平時都是老二、老六和老七三家輪著喂養,也主要是他們三家用來幫人犁田。牛圈就設在楊大婆屋旁,也只有老二老六老七和楊大婆手上有鑰匙。 水牛今天早上起來就一直拉稀,老七給蘭芝解釋了之后又去西周觀請獸醫。獸醫來看了之后,說水牛像是吃了巴豆這類東西,拉虛脫了,讓休養十多天,等它好了才能耕作。 這樣一來,田里的活全都耽擱了。 老七媳婦和楊大婆在院子里對罵了半天,老七媳婦懷疑是楊大婆搞的鬼,楊大婆死不承認,反怪老七兩口子沒有把牛喂養好。 楊家鬧了這么大一場,最后還是劉老太爺出面,讓楊老七把劉家的水牛牽去犁田。 那楊大婆就算再大膽也不可能跑去劉家的牛圈,對劉家的水牛做手腳。 楊家的水牛一病不起,劉蘭芝的水田卻如常犁完了。恰逢楊老六做完木工回來,家里的田還沒有犁,聽了這事兒,臉黑了很長一段時間。 劉家這幾天也在用牛,何家沒牛,丁家是個小家氣不會借的,老六只有一二十天的工假,他現在想借也不知道去哪里借。地里的農活耽擱了,老六兩口子這幾天看楊大婆也特別不順眼。 相比村頭那邊的雞飛狗跳,蘭芝這邊就清靜多了。她種在門口地里的菜都已成熟,對面山頭上的玉米也出苗了。 只是這個時代的菜確實不值錢,幾十年后菜價能趕上rou價,現在的菜價和rou價卻是天差地別?,F在的人們并不是那么喜歡吃菜,蘭芝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做得太難吃,舍不得放油,佐料也少。 蘭芝看過楊老七家剩在桌上的菜,炒得跟豬草一樣,一點油星子都沒有,其他佐料也無,估摸就放了點鹽巴。這種菜別說他們家小孩不吃,估計大人也很難下咽。 因為菜不好吃,主糧就顯得特別重要,很多人用豬油、麥醬等拌飯都能吃幾大碗,也難怪家家戶戶無論老小吃糧食都很厲害。 這個年代的蔬菜品種也不多,蘭芝觀察了下,普遍都是圓白菜白蘿卜萵筍蒜苗大青菜等。地里的作物就那么幾種,連玉米都還沒傳到這個生產隊,種菜籽的人也少。不過因為這個城市產酒,高粱倒很常見。 要論種的最多的還是當屬厚皮菜,原因無它,只一個——厚皮菜是主要的豬食之一。 等著厚皮菜收割完后,馬上就要開始種番薯了。蘭芝看過原主家留存下來做種的番薯,正好是薯類品種中比較難吃的兩個品種,高淀粉型的白心芍和黃心苕。 農村種紅薯未必全是給自己吃,像現在的很多人家都把紅薯做成紅苕淀粉,然后擔去城鎮賣。這種紅薯淀粉是粉條的重要原材料,而紅苕高產適應力又強,莖葉茂盛還是豬喜歡的豬食之一,家家戶戶都當糧食種,市場上還能看到賣紅薯的。 但也因為紅薯太普遍,無論是紅薯本身,還是紅苕淀粉,都不值錢。而把紅薯制作成淀粉這個過程,還需要耗費大量勞力和時間。 劉大鵬夫婦現在掙了錢,倒不再拘泥每晚走通宵的夜路去縣城,有時候也改去離金溝十五里路的一個大鎮上變賣。那個大鎮叫沙堯鎮,被當地人成為“小香港”,以前戰亂時代是個重要的軍事要地,發生過幾場不大不小的戰爭,有部隊駐扎,雖不及縣城的繁榮,但比普通鄉鎮熱鬧。 沙堯鎮的豆腐價格比縣城低一些,但不用熬夜走六七個小時的夜路,可以早上五點過去,中午飯前回來。不過沙堯鎮也不是每天都能去,那邊也和普通鄉鎮一樣實行三天趕一次集市,劉大鵬兩口子就縣城和沙堯鎮換著走。 屋后菜園的蔬菜長勢喜人,蘭芝準備了些本地還沒出現的菠菜和生菜,讓劉大鵬順便帶去鎮上看看能賣什么價。 毫無懸念,賣五分錢一斤都沒人買,劉大鵬最后兩分錢一斤才脫手。 蘭芝暫時打消了賣菜致富的方法,這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在這個時代真的一點都不行銷。 現在已經恢復了高考,家里三個小孩都沒有念過書,一個字都不認識,蘭芝準備把三個娃送去學校。他們能讀到什么學位,是否適合念書,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和造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必須要有。 國家提倡讓大家多讀書,但前幾年還有知青下鄉,那些知識分子也和很多農民一樣種地,甚至還沒有鄉下人種得好,很多人見了覺得讀書無用。 實際上這種狹隘愚昧的思想誤了一代人,后來因沒文化而吃了大虧的父母又把這種遺憾強加在下一代身上。 蘭芝倒不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所謂的鐵飯碗,它對幫助一個人成長、塑造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靈魂更具意義。 不過如果這三個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她也不會勉強。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在這個處處都可以淘金的時代,他們還有很多選擇。 蘭芝去學校給三個小孩交了學費和糧食,學費不貴,五塊錢一學期,三個小孩才十五塊。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得交糧食換糧票,蘭芝家里沒糧食,還是找劉家買的。 給孩子報了名后,蘭芝又去供銷社買了些日常用品回家,路上還遇著了隔壁的何太婆。 何太婆現年七十五,只比劉老太爺小幾歲,算是金溝村最老的老人之一。何太婆的丈夫在饑荒年代就餓死了,她膝下有一兒一女,大女嫁得遠,少有回娘家看她;兒子就是何二爺,四十出頭了,至今未婚,一是因家里窮,二是何二爺在勤儉節約的農村人中算好吃懶做那一類。 何太婆這樣的年紀,原本都該像劉太爺那樣安享晚年,結果卻因兒子不成器不得不下地做活。好在她身子骨健朗,山頭上的活和家里的活都做得井井有條,還會做各種手工鞋。 只不過手工活在這個時代不值錢。 蘭芝見她佝僂著背,背了半背簍洗得白生生的蘿卜,忙上前幫她抬住背簍,“何太婆,你放下來吧,我幫你背?!?/br> 何太婆回過頭看了一眼,忙慈眉善目地客套道:“是蘭芝啊,這怎么好意思,我背得動。你走得快些,你盡管走前面吧!” 蘭芝看她滿臉皺褶,頭發花白,正喘著粗氣,笑道:“我不趕時間,你放下來吧?!?/br> 這正是一段上坡路,何太婆也沒再推諉了,放下背簍,客氣熱情地夸了她很多好話。 蘭芝讓她走前面,問她:“你哪兒背這么多蘿卜?” “我這是從家里背上街賣的,結果這輪場蘿卜一點都不好賣,我賣一分錢都沒人買?!焙翁艊@氣道,“只好又背回去喂豬?!?/br> 現在正是拔蘿卜的時節,再過一久,地里的蘿卜就要開花長出種子。蘿卜的味道太清淡,農村人冬天都會種蘿卜,經過這么一個冬天,大伙早都把蘿卜吃膩味了,蘿卜難賣也實屬正常。 “還是蘭芝你手巧,頭腦又聰明,會做豆腐賣,賺得到大錢?!焙翁牌G羨道,不過最難的倒不是做豆腐,而是很多家庭都沒那么多豆子用來磨作豆腐賣。 好在翻過了春,豆子過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何太婆又說:“等豆子成熟了,我也跟你學做豆腐去賣?!?/br> 蘭芝笑道:“你老人家不用這么心急,其實賣蘿卜也很好?!?/br> 何太婆以為蘭芝怕她搶生意,就道:“蘿卜哪里賣得出去?到時候我做了豆腐拿去新店子賣,不在沙堯鎮上賣?!?/br> “新店子那么遠,你走一趟太辛苦了。你要信得過我,這些蘿卜讓我拿回去給你加工,你改明兒再來賣。你要是賣了錢,分一半給我,你看成不?”蘭芝半開玩笑道。 何太婆一愣,想著劉蘭芝的本事,遲疑了下,回道:“這幾個蘿卜根本不值錢,你要你就拿去,反正我拿回去也是喂豬。難不成你還能把蘿卜磨成豆腐?” 蘭芝笑著搖頭,“蘿卜哪里能成豆腐,你要愿意的話,后天過來,我把加工后的蘿卜給你,保證讓你的蘿卜翻十倍?!?/br> 何太婆不太敢相信,就算時下最貴的菜都買不起一毛多,更別提蘿卜了。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蘿卜干,但蘿卜干在集市上也賣不起價,而且蘿卜干需要時間晾曬腌制,兩天哪能成? 何太婆見蘭芝說得信誓旦旦,也莫名信了幾分,便讓蘭芝把蘿卜背回去加工,她也很想看看蘭芝怎么把一分錢的蘿卜翻十倍。 晚上劉大鵬兩口子打包好豆腐離開時,蘭芝就列了些食材和佐料,讓他們幫自己從城里帶回來。 總是靠賣豆腐也不是辦法,就算她的黃大豆夠多,也有被損耗光的一天。而這個時代未被利用起來的資源那么多,全都浪費了,窮的依然窮得吃不起飯。 想改變這種現狀,得先把這些沒得到有效利用的資源好好利用起來。 第17章 這時的農村都燒柴火,但家家戶戶人口眾多,還養家畜家禽,每年收的稻草秸稈等完全不夠用。金溝這邊的山林不多,幾處小樹林也被各家各戶刨得干干凈凈,連落葉都少見堆積。 蘭芝家里更沒有什么柴火可以燒,僅有的那些也因為最近做豆腐燒光了。還好沙堯鎮那邊有煤炭賣,蘭芝每隔幾天就讓劉大鵬幫自己帶些蜂窩煤回來,有了蜂窩煤,就不用燒柴火,也省了幾個小家伙的活。 不過得知要上學的三個小家伙興致并不高,蘭芝就好奇道:“怎么聽說上學個個都垂頭喪氣的?” 楊武雄皺眉道:“霞霞姐他們都說學校的老師特別兇,寫不起字要打人,我們什么都不會,豈不是天天都要挨打?” 蘭芝被他這話逗樂了,忍不住摸摸他的頭頂,“老師不會那么兇,你好好聽話,認真學習,不懂的可以回來問我,也可以問你們老師。我會督查你們的作業,你們也不會天天挨打?!?/br> 聽說這個時代信奉嚴師出高徒,體罰學生是學校常有的事,蘭芝打算親自接送兩天,看看學校的教學情況。不過這方圓十里也就這么一個學校,她也沒得選。 “哦,你真的會幫我們做作業?”楊武雄喜出望外。 蘭芝搖搖頭,好笑道:“不是幫你們做,是督導你們完成,免得你們被老師教訓?!?/br> “那你會做嗎?”小英眨眨眼問。 “mama肯定會做,她那么厲害,一定什么都會?!睏钗湫郜F在簡直成了蘭芝的粉絲,在他眼里蘭芝絕對稱得上無能不能的超人。 蘭芝抿著唇笑起來,“嗯,我什么都會,所以你們不用擔心?!?/br> “那你教我們可以嗎?”小梅一臉期待地問道。 蘭芝伸出一根手指頭擺了擺,“在家里我可以教你們,但你們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在我的庇護下。你們現在正是上學的年紀,該去校園多結交一些朋友,學校的學習氛圍是家里給不了你們的,那才是你們該成長的地方?!?/br> 小梅太內向,再加上她的特殊經歷,讓她看上去比別的孩子沉郁。蘭芝希望她能多去接觸她這個年齡段的小孩,變開朗些,慢慢走出過去的陰影。 傍晚,蘭芝剛將蜂窩煤引燃,劉二娘就過來了,“三姐,這蜂窩煤怎么樣?” “還成,比燒柴方便,就是生火麻煩了點?!?/br> “今晚我們要做什么新鮮小吃呀?”劉二娘又問。白天點豆腐的時候,蘭芝就跟她打了招呼,讓她今天晚上過來幫她打下手。 蘭芝笑道:“一會兒你就知道了,你來得正好,先幫我將這些蘿卜全部切成絲,小梅洗的小蔥一會兒切成蔥花?!?/br> 蘭芝這些日子請劉二娘做豆腐,發現劉二娘確實是個非常能干的姑娘,做事十分利索,刀功也特別好。蘭芝前世很少切菜,幾十年后的科技發達,廚房用具也進化得特別方便,切片切絲攪拌成泥的工具都能買到,可惜這個時代全靠雙手。 蘭芝把鋁鍋放在火爐上,燒了些干凈熱水起來,一會兒洗手也方便。等劉二娘的蘿卜絲切好,她才換上鐵鍋,加入幾大勺豬油,又倒了些劉大鵬幫她從城里買回來的菜油。 蘭芝只用了一半的蘿卜,切出來也有很大一盆。她舀了幾勺鹽先將蘿卜腌制,去掉蘿卜絲中的水分,使蘿卜絲變軟。 腌制完后,蘭芝將雞蛋打入蘿卜絲中。這些雞蛋是她去二房那邊買的,二房沒住在金溝,而是獨立在對面的柴山上,那里地方寬,山里蟲子也多,十分適合養雞。 接著,她又加入蔥花、鹽、面粉和胡椒粉,一起攪拌均勻。 這時油鍋已經熱得差不多了,蘭芝舀了一瓢熱水把手洗凈,將攪拌均勻的胡蘿卜絲捏成一只只大小均勻的團子,放入油鍋中。 沒過一會兒,油鍋里的胡蘿卜絲就變成了金黃色,蔥花、雞蛋和胡蘿卜絲組合在一起,發生了奇妙的融合,生出一股截然不同的新鮮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爐灶旁邊,幾雙綠油油的眼睛盯著油鍋,恨不能趕緊撈一塊起來一飽口福。 蘭芝看他們一個個嘴饞的樣子,不由輕笑,用漏勺將鍋中的油炸胡蘿卜丸子舀出來,放入旁邊早已備好的筲箕中。 “好了,去吃吧,小心燙?!碧m芝道。 三個小豆丁和劉二娘哪里顧得上燙不燙,爭先恐后地拿來嘗。 “二姐實在是太能干了,你怎么就想到把蘿卜絲做成丸子炸來吃?”劉二娘贊不絕口。 小英也說:“我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蘿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