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殿試之日見到長公主時,他心里有過的翻江倒海自不必提,更因這段往來中對她的了解而越發警惕。 哪怕他求娶長公主,也是打算與她遠離朝堂、縱情山水,不敢留她在盛京,怕有朝一日她找回記憶又生出牝雞司晨、惑亂江山之心。 姬晟突然讓長公主來行親蠶禮,謝侍郎覺得不太妥當,要是長公主有心再染指朝堂,姬晟這個決定無異于給她開了方便之門。 姬晟已是大權在握,決定好的事鮮少有人能說動。 見謝侍郎站出來反對,姬晟面色依然淡淡的,口中說道:“這幾年朕時常纏綿病榻,多由長公主協理政務,長公主為大盛江山殫精竭慮,百姓之中也多有贊譽之聲,比之還未定下的皇后豈不是更適合主持親蠶禮勸農桑?” 姬晟雖是因為惱火容雙的那封信而臨時起意,到此時卻是決定好要讓容雙出面主持親蠶禮。 新年伊始,姬晟曾打算赦免一些被容雙罷免或流放的老臣,可他讓人細查之后卻發現這些人無一能赦免,若非先帝駕崩時有過一次大赦,這些懲處相對于他們做過的事來說甚至還太輕了。 就連當初死在流放路上的李丞相一家,也是鐵證如山、罪無可赦。 若非罪證擺在眼前,姬晟也不肯相信朝中曾經有過這么多蠹蟲,大盛曾經被他們把持朝綱、岌岌可危。 容雙將他囚于宮中、干涉朝政是事實,她放浪形骸、水性楊花也是他親眼所見,可若說她禍國殃民、殘害忠良,這罪名又太重了些。 想到過去容雙一次次邀歡、逼迫他“伺候”她,姬晟覺得她至少是曾經想要當皇后的,只是去年她察覺再不會翻身之日,才決意要回北疆去;現在她又忘了這幾年的事,所以才會對盛京毫無留戀。 雖然不能真的把皇后之位給她,姬晟覺得讓她代皇后行一次親蠶禮,日后她想起來了也不會太過遺憾。 姬晟說:“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多勸,早早拿出個章程來便是?!?/br> 謝侍郎還要再說點什么,李尚書已經開口應下:“臣等遵旨?!?/br> 頂頭上司都應了這事,謝柳兩人都不好再多說,跟著李尚書一起退下。 出了殿門,謝侍郎忍不住問李尚書:“您為什么不勸阻陛下?”容雙可是長公主,怎么能代皇后出面行親蠶禮? 李尚書手執笏板,語重心長地說:“小謝啊,我們在朝為官,不能事事較真,大事務必好好勸,小事睜只眼閉只眼。親耕禮與親蠶禮,本意都是勸百姓勤務農桑,也沒哪條律令條文明說一定要皇后出面來主持,這點小事何必死諫到底?” 謝侍郎無言以對。 這位李尚書是三朝老臣,為人處世很有一套,長公主垂簾聽政期間他巋然不動,姬晟掌權親政還是十分尊敬他,約莫和他這為官原則有極大的關系:小事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事他絕對會站出來力爭到底。 經李尚書這么一說,謝侍郎也有點懷疑自己太杞人憂天了:親蠶禮好像確實不是什么大事?過去幾年都沒辦親蠶禮,百姓的日子不也一樣過。 長公主在民間確實頗有民望,記得去年長公主負傷回京,還有不少人沿街等候她歸來,遙遙看著她的車駕涕淚沾巾。 皇室中的糾葛他們不曉得,他們只知道長公主垂簾聽政期間無災無禍,還屢次減免賦稅,除了一些讀書人還會酸上幾句“牝雞司晨”之外普通百姓皆是覺得長公主與新皇相互扶持、穩定朝綱,新皇很好,長公主也很好。 比起還不知道出自哪家、不知道在百姓之中有沒有賢名或美名的未來皇后,長公主出面確實能起到勸農桑的效用。 到傍晚快下衙時,謝侍郎獨自把擬好的章程送到姬晟案前,免不了又勸了姬晟幾句,讓他不要給長公主東山再起的機會。 姬晟望著謝侍郎,說道:“謝卿不是想求娶她嗎?” 謝侍郎道:“臣是有心想求娶長公主殿下,可臣若是能迎娶長公主殿下,必然辭官歸隱,不讓她再有機會涉足朝堂?!彪y得姬晟主動提起此事,謝侍郎趁機表明心跡,“當初臣未入朝時曾與長公主書信往來,也曾見過數面,當時她說過想要周游各地,若是陛下愿意成全——” 姬晟原只是隨意試探一句,聽謝侍郎將這段不為旁人所知的過往娓娓說來,臉色變得越發難看。 謝霽不說,他都不知道他倆還曾有這么一段! 姬晟含怒打斷謝侍郎的話:“夠了,你退下!” 謝侍郎雖然失望,但還是閉嘴退了出去。 于是容雙正準備用晚膳,又看到姬晟黑著一張臉回來。 第26章 想起來了? 相處了這么些時日,容雙好歹也摸清了姬晟的脾氣,知道他肯定又在為什么生氣。 身為一國之君,還整天這么氣來惱去,真不知道他在朝臣面前是什么模樣的。 姬晟在氣頭上,沒主動說話。 容雙也不上趕著哄他,舒舒坦坦地把晚膳用完,才抬頭看向吃得不多、吃完就坐在一邊盯著她不知在想什么的姬晟。 “我要出去散步消食?!比蓦p打斷他蘊含莫名情緒的注視。 姬晟記起容雙忘了這幾年的事,壓下追根究底的沖動,建議道:“最近雪都化了,不如去御花園走走,那邊景致也好一些?!?/br> 容雙在宮中住了幾年,他們從來沒有心平氣和地一起逛過御花園。 容雙見姬晟終于不是一開始那滿臉怒氣的模樣,也沒反對。 在哪散步不是散步。左右去御花園走一圈也不算太遠,只那么一丁點大的一個園子,繞完也費不了多少功夫。 兩人一同轉道御花園,姬晟一路無言,到了御花園的回廊前他才把親蠶禮的事告訴容雙。 容雙用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姬晟。 哪怕她不是在盛京長大的,也不怎么關心皇家的繁文縟節,也知道這親蠶禮該由皇后主持。 容雙說道:“皇弟,這于禮不合?!?/br> 姬晟臉色沉了下去。 他繃著一張臉,莫名想到謝侍郎剛才也是這么開的口,他們可真是心有靈犀! 謝侍郎還說他們不僅書信往來,還私下見過許多次,每次都相談甚歡、依依惜別。 先前薛昌還說他污了長公主清白,想要求娶長公主。 這個女人到底招惹過多少人?! 姬晟冷聲道:“事情已經定下了,你不想去也得去?!?/br> 容雙聽到姬晟的話,眼神也冷了下來。她從小野生野長,何曾受過人威脅,姬晟先用云初逼她妥協,現在又擺出這副強橫姿態,著實讓她無法忍受。 她和一般女子不同,貞潔于她而言不算多重要的事,既然她曾經欺辱過姬晟,讓他討回來也不算什么,不過是一段露水姻緣罷了,她們北疆再嫁再娶都很尋常,沒那么多講究;可若是姬晟想要她對他情深似海、想要她委屈自己留在這深宮之中,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在這件事情上她一步都不會退。 容雙抬起頭說:“皇弟這么做,難道不怕李素兒今晚來你夢中?” 姬晟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 他兇狠地盯著容雙,仿佛一只隨時要撲上前咬碎她咽喉的猛獸。 容雙從小到大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自然不會畏懼他眼中的冷意。 她答應與他維持這種關系到三月中,不代表她會事事聽他擺布,她又沒肖想過皇后之位,為什么要代替他的未來皇后出面主持親蠶禮? 她希望兩個月之后他們之間能有個正式的了結,絕不會做這種授人以柄的事。萬一將來他的皇后因著這事看她不順眼,派人來攪擾她的平靜日子呢? 謝侍郎說過,李素兒是她命人杖斃在東宮大門前的,姬晟和薛昌都親眼看著。 姬晟明明沒忘記這幾年的事,偏還自欺欺人地裝作不記得他的前未婚妻,她一點都不介意幫他回憶一下。 有這樁殺妻之仇橫在眼前,她不信他還能昏了頭想再和她有點什么不該有的牽絆。 他們本就不該有任何關系。 哪怕前事盡忘,容雙這個念頭還是很堅定的。 早在小時候,她阿娘就再三叮囑她不要和皇家人扯上關系。 旁的不說,她們容家和陸家世世代代守衛北疆、對朝廷與姬家皇室忠心不二,最終卻都落了個近乎滿門覆滅的下場,雖說她也知道這不能全算在姬家皇室身上,卻也不能當做什么都沒發生過,踩著父兄的骸骨去爭取自己的一世榮華。 面對怒火中燒的姬晟,容雙巋然不動地站在原處與他對峙。 他們之間虛假的平和終歸還是被她親手打碎。 姬晟看著容雙那張熟悉的臉龐和逼人的氣勢,一瞬間想到了這些年她的驕傲放縱、她的肆意妄為,也想到了她對他們的到來渾不在意、冷聲讓人當場杖斃李素兒時的情形。 姬晟攥緊拳:“你都想起來了?” 容雙聽他這么問,只稍一衡量,便說:“對,我都想起來了?!?/br> 雖然她能想起來的不過是床笫之上的那點事,不過靠著聽來的各種消息拼拼湊湊,幾乎也拼出了當年之事。 于姬晟而言,他最屈辱的兩件事無非是未婚妻被杖斃在自己眼前和被迫與她當“露水夫妻”。他選擇用兩個月時間“回報”她當初的“厚愛”,選擇性遺忘李素兒的死,她提醒他一句又何妨! 姬晟冷冷地看著她。 他還以為她曾想過要當他的皇后,結果她都想起來了,卻是這種態度! 他本以為她會高興,結果她反而用李素兒的死刺激他。 她這么不愿意出面主持親蠶禮,甚至不惜用這種方法激怒他! 姬晟冷聲說道:“你真的覺得朕舍不得殺了你?” 容雙平靜地說:“我不會這么以為?!?/br> 公主府中她信任的人都在,但他們都沒有探聽外面的消息也不曾和她聯系過,無非是當初她病重之前下過命令,不允許他們擅自行動,以免闔府遭難。 由此可見,她出事之前形勢恐怕十分兇險。 想想就知道朝廷這些年肯定對外都說他們姐弟情誼深厚,皇弟常年纏綿病榻,皇姐不得不出面代為主持朝局。 按照這種說法,她不僅不是罪人,還是功臣,他們不能自打臉,所以想要殺她不能光明正大地殺,只能找個合適的機會取了她性命。 她執意要回北疆去,顯然就是個極好的機會。 北疆離盛京那么遠,她到底是怎么死的還不是他們隨意篡改的事。 如果她是姬晟,他就會趁機讓她長眠在北疆。 容雙瞬也不瞬地望著姬晟,緩緩說道:“去年你不就曾想過讓薛昌把我的命留在北疆嗎?” 姬晟腦袋嗡地一下。 她果然什么都想起來了。 既然已經撕破臉,容雙就不會輕易退縮。她淡笑著說:“可惜薛昌被我蠱惑,不僅下不了手,還想娶我為妻?!?/br> 姬晟的怒氣“噌”地一下躥到最高點。 她還真敢說! 她怎么敢當著他的面說,她曾經和薛昌有過那么一段! 姬晟攥住容雙的手腕,冷冷地道:“那你覺得現在他能來救你嗎?”他把容雙抵在廊柱上,“不管我在這里對你做什么——無論我是在這里殺了你,還是在這里要了你,都不會有任何人來救你?;式?,我早就說過,你已經不是那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長公主了,激怒我對你沒有好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