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節
而她所說的利用自己的資本優勢,則更加體現在公司不要太過貪心,要把準了為顧客省錢的原則,將一部分的利潤讓渡出去的意思。 另外,在質量的把關上,他們也得做到位了,不能只為了小利砸了招牌,畢竟他們的目標還是非常遠大的,不好自斷前路。 所有的理論已經完備,接下來,就到了需要具體實踐的時刻了。 整個87年的下半年一直到88年開春,古明妍和她的盛世都在忙著這第一家盛寧的事。 要開超市,首先得有地方不是。 任何一個商業行為,其實體店面的選址都非常重要,這是事關能否打響名頭的關鍵環節。 這年代不像后世,老百姓購物為了圖方便,都是選擇離家近的地方消費的。畢竟后世商業發達,能買到東西的地方到處都是,不愁有錢花不出去。 可是八十年代的情況還是有多不同的,經濟沒那么發達,主要的商業高度發展的地區,也就集中在那么幾個商業中心區里面,屬于老百姓大多都會選擇的購物地點,不會因為自家住的比較遠,就不去消費了的。 這些重要的商業街區,便是古明妍打算將盛寧開辦起來的地方。 早在有了開超市的計劃之初,她就已經在心里有了幾個大致的選擇了。直到現在具體實施計劃的時候,她和項目組才討論著,打算將盛寧的這第一家店,選址在王井大街,這條即便是在現在,也是全京都最繁華的商業街的地方。 古明妍這些年來一直就沒有停下過購置房產鋪面的腳步,每年她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預算,專門用來進行不動產投資的。所以,像是王井大街這樣旺鋪集中的地方,她當然也是置辦了許多這里的鋪子的。 只不過,她自己名下的商鋪大多都是分散著買的,有機會別人出售時她就接手,所以幾家鋪面的面積有大有小,且并不連貫。 而這次的盛寧,盛世的規劃是要將它打造成一個所有日常消費品都能購齊的地方,那么其占據的面積自然就不能小了。 于是,盛世這次還得另外的買地買鋪子,專門打造出一整塊兒足夠大的地方來才行。 古明妍是沒想到,自己這輩子買下的第一塊兒地皮,不是她之前心心念念的紡織廠的那塊兒地,而卻是這王井大街上的一片不大的土地。 不用租賃和購買別人商鋪,而是選擇直接買地自己蓋建筑的方式—— 一是考慮到租賃會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以及越到后面越會飛漲的租金問題; 二也是一家一家購買商鋪的話,很難在自己理想中的位置說服每一個商家同意出售店鋪,還有極大的可能會被商家聯手哄抬價格。他們盛世不是傻子,并沒有那個必要非去吃這個虧。 而且這里面還有一個建筑整體性的問題,拆了人家的店鋪再重建的難度,當然是要比自己打從一開始就新蓋建筑難多了的。自己的建筑還能從設計到建造都由自己說了算,獨家定制,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盛世的高層最后討論來討論去的,還是決定在商業街主街上稍微有些偏僻的地方,買下屬于盛世的地皮,直接自己蓋超市,完全按著自家喜歡的風格來,不用再費那么多勁兒跟別人掰扯過多。 這塊兒地的地理位置,放到現在來說可能不是最繁華最完美的地段。 但是古明妍上輩子在京都混了那么久,自然是知道,這個位置在經過發展擴張后,也會是極其繁華的一片兒商業區。 他們如今早早的買下了地皮,以后不管是繼續在這里經營盛寧,還是另外開發大的商場,抑或是只簡單的租賃出去,那獲得的利潤都不會小了。 僅靠著這個,說不得都足以維持整個盛世上下的基本運營了。 地皮在這個年代還是相對好拿的。 盡管那是寸土寸金的商業街的地盤,但因為現在它距離最繁華的地段還是略微有些距離的,再加上古明妍的人脈足夠硬,自己也出得起價錢的緣故,所以這次的地皮他們拿下的格外順利,沒有再出現上次紡織廠那樣困難重重的情況。 地方找好了,古明妍又從m國找來了建筑師和設計師,為自己的盛寧根據她描述的風格,做了整個建筑的設計規劃。 并且,她還趕著天氣剛剛回暖,可以施工動土的時間,找了專業的建筑公司來,配合著整個建筑設計團隊,飛快地就把盛寧的大樓給蓋了起來。 之所以對超市這樣一個看起來建筑難度不高的商鋪做出這樣專業的設計規劃,也是古明妍考慮到盛寧需要給京都的消費者一個足以令他們震驚并且記憶深刻的形象,想讓它成為一個標桿,高高的立在那里,使別的潛在競爭對手,無從模仿的緣故,她才在這上面如此的耗費心血的。 另外,考慮到商業街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客流量超級大因素,不一步施工到位的話,以后大改起來,難度很大不說,還會在施工的過程中,每天都要損失掉大筆的利潤,很是可惜。 所以,古明妍這次請來了相當專業的設計團隊,為盛寧量身定制了最最先進和科學的規劃方案。 考慮到了進出貨物的通路,貨架的安排,收銀臺,休息區,生鮮、服裝等等分區的位置,專家們都給盛寧預留出了足夠充分的地方,留待日后其自身的不斷改良變化。 可以說,經過古明妍對盛寧長遠圖景描繪的溝通,m國來的設計師給盛寧出的圖紙方案,幾乎是可以保證盛寧在未來的三四十年內,內部都不需要有多么巨大的調整,便就可以僅通過些微小小的變動,就能達到不斷適應新的發展項目的目標了。 簡單舉例的話,比如后世常見的超市中生鮮區和生活用品以及服裝區的劃分,在剛開始的盛寧,肯定是不能全然的一步到位的,只能后來根據市場的發展,一步步的做起來。 那么有了這份設計圖的提前規劃,到時候盛寧的內部便無需有過大的變動和裝修,只用移動其中小部分的貨架,改變一下布局,便可輕而易舉的增添出新的區域來,并且還不用擔心會影響到顧客的購物體驗和動線,因為這些都是設計師提前考慮過了的,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除了內部的規劃完善之外,古明妍還在當初買地皮的時候就動了腦子,簽訂的土地使用契約上,是沒有限高的要求的。 如此,再加上為未來考慮后,古明妍叫建筑師給她設計的足以支撐十層高樓的地基,便就給她留出了極大的空間,可以以后在第一層超市的基礎上,不斷地往上加蓋建筑,不管是商業樓還是繼續擴大超市規模使用,都不用因為地基的問題而推倒整個建筑重建,可以說是省了大力不說,還能由此變化出成倍的利益出來,想想就令人期待呢。 盛寧的名字和地方包括其建筑本身都有了,可以說是整個架構都出來了,那么現在,便是需要考慮最最關鍵的,里面的填充內容——人和物的問題了。 在整個建筑就要大致完工,現在在進行內部裝潢的時候,古明妍便在開始聯系超市貨源的同時,對超市的員工大規模的招兵買馬并培訓了起來。 員工這方面的問題不大,現在京都城里充斥著大量沒有正式工作的本地人和外鄉來打工的勞動力,古明妍不愁找不到適合盛寧的員工。 只不過,因為這是盛寧的第一家店,是古明妍打算用來作為未來無數家店鋪的標桿和模范的,所以,在員工的選擇上,這次盛世給出的標準特別的高,也是為了將這一批人都給訓練出來以后,叫他們日后能去其他分店獨當一面,帶出更多人才的目的。 所有超市的中層管理人員,盛世要求其學歷一定要在大專以上,本科生則會被優先選擇。 這樣的硬性學歷規定,放在這年頭,于一個私企來講,也是挺少見的了。但古明妍對此還是比較堅持的。 雖然學歷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對于一個企業的初期發展來說,其中層管理人員的素質,往往就能夠決定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能不能發展建立起來,并且傳達延續下去。 企業文化這對古明妍這樣打算將盛世做成大集團的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就格外的看重這部分。 她需要找的人才,是有能力,有素質,有品德,有奮進精神的。她希望這批員工能伴隨盛世一起成長,直到若干年后,成為整個盛世的中流砥柱。 當然了,古明妍需要高素質人的才為她出力,自然也要給出與人家能力相匹配的待遇,這樣才能把人家吸引過來不是。 否則,人家明明有國家給的鐵飯碗,又憑什么要選擇你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連聽都沒有聽過的私營超市作為自己的職場呢? 古明妍帶著員工去招人的時候,學著后世各大企業去高校宣講的方式,把全國的各大院校全都跑了個遍。 去到大學時,盛世的員工開了一場場面向全校全社會的宣講會,給大學生們介紹了盛世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他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給出的待遇又是怎樣等等大家都會關心的問題,算是主動邁出了招攬人才的步子,放下身段,給了這些學生們一個新的選擇平臺。 這樣的方式是古明妍在這次為盛寧招人時才想起來的,借著這次機會,她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在各個高校設立起了盛世獎學金。 在國家給的獎學金之外,盛世另外給出一份私人的鼓勵,獎勵學校里優秀的學生,算是提前給盛世在高校里打響名頭,為自家公司儲備人才的重要戰略了。 除了高額的獎學金,古明妍還給出了高校里學生們可以來盛世實習的機會。 她希望,通過讓學生們來公司工作,親自體驗,改變對私企的印象,從而畢業后選擇留在盛世。 當然了,古明妍這買賣自然是不會虧本的。 給出的獎學金和實習工資,能夠為她吸引到優秀的人才,而通過讓學生來公司實習,她也能順勢考察他們的能力,最終雙向選擇,留下最有實力的那部分人,這才是她的真正目的所在。 為此,付出一些金錢上的補貼,她和她的盛世都是能夠接受的。 并且,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盛世在做公益做善事了。資助大學生,向來都是個不會被詬病的善舉不是。 除了去高校宣講招聘之外,古明妍還利用了自己的人脈網,從身邊的一些老師朋友們的口中,接收他們的推薦,看看有沒有合用的人才可以招攬的。 另外,古明妍還跟盛寧的宣傳同步,在報紙上刊登了招聘啟事。 這一舉措,既是向全社會宣傳了盛世即將要開業的盛寧超市,又能廣而告之的為公司招攬可用之才。 并且,這樣做還能用他們如此高的招聘標準,裝一回牛逼,讓大家知道看到,哦,原來這個盛世公司招的員工都得是大學生、大專生啊,那這公司指定很牛氣,畢竟那可是大學生工作的單位??! 雖然盛世上下現在的所有員工,除了高管層之外,也沒幾個真正的大學生——畢竟聘婷那邊主要是服裝生產和銷售,并不是非要大學生去干那個活兒的。 所以,現在整個盛世就呈現出了員工學歷的兩極化趨勢,除了從在m國就跟著古明妍的高管層以及回國后她新招的專業人士都是本科甚至碩士博士的學歷之外,其他的大部分員工,學歷都還是比較低的。 大部分的員工中,初中畢業是平均水平,好一點的上過高中,最不濟的還有只是小學畢業就來參加工作的呢,可見兩極分化的有多么嚴重了。 所以目前的盛世,是亟待中間層次的大學生、大專生、甚至是中專生的加入,來在其中建立起溝通的紐帶的。 不過自家的真實現狀還是沒必要全都告訴給外人知道的—— 別人誤會盛世是個相當高端的人才集中地也沒什么問題,反正,他們本來就是朝著這個目標去發展的嘛。 至于這成了之后再讓大家知道,還是先讓人這么理解,有這樣的印象以后再來實現,這里面的先后順序也不一定就那么重要不是。 在這件事上,古明妍這個大老板,還是更偏向結果導向的,只要最后成了就行,過程不必過多細究。 第136章 火爆 盛世這次面向全社會的大型招聘, 古明妍是想要為公司儲備大量人才, 豐富人才庫的同時, 也是打算要用這次的招聘給公司以后的人才選拔機制做出一個標準和規則出來。有了這次的經驗和基礎, 想來公司以后再在招人的時候,就能做到心里有數, 知道一步步的該如何具體cao作了。 為了這次招聘開始之前,古明妍先讓盛世內部的人力部門大規模的擴充了起來。 先給他們招足了人手, 這以后才能讓他們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整個公司的招聘工作不是。 何況,這把人招來了還只是第一步呢, 后續的培訓、管理、考核、升遷等等工作,還是得由人力這邊配合著完成,他們算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切不可輕易地忽略了。 這次盛世通過在全國各大大專院校宣講和在報紙上公開投放招聘信息的方式選拔合用的人才, 給出的員工待遇也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除了古明妍這個老板向來對手下的員工大方, 盛世內部的工資標準是要高出社會平均水平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之外, 盛世這次更是在宣講的時候強調了, 員工的待遇是與其績效掛鉤的,如果工作能力突出,絕對被給予豐厚的工資和獎金,盛世不會忽視任何人的努力。 另外, 盛世還有一套完備且透明的員工考核體系, 每年對員工的各項工作能力進行兩次考核,督促大家上進的同時也是為了能剔除那些不思進取,想要混日子的人離開盛世的隊伍, 保證公司里的每一位員工,都是能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實用型人才。 另外,與公開標準化的考核相對應的,自然是盛世有著較其他類型工作崗位,更為明確的升遷通路了。 只要是工作能力被認可,且員工本身又足夠努力的話,公司并不會拘泥于個人的資歷、進入公司的年限什么的,來壓制新人不讓其晉升。 與之相反的,盛世內部引入的是良性的競爭機制,只要你個人能力足夠好,升職加薪的機會還是大大的有的。而正是這一點,明確的被盛世在宣講會上提出后,為公司吸引來了很多學生的關注。 盡管這年頭的大學生金貴,但是誰都知道,混體制內的話穩定是穩定,升遷卻是個大問題。 即便是有大學本科這樣高的學歷傍身,也難免因為別的像是人際關系或是資歷不足等問題,而被耽誤的毫無出頭之日。 古明妍自然是知道怎樣才能打動這些眼高于頂的大學生的—— 那些能力一般,只一心求穩的人,可能在聽了她開出的條件后還不怎么會動心,但是古明妍的目標人群也并不是他們就是了。 她看重的,是那些自己有抱負有目標,且愿意為此奮斗,并期盼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換來相應回報的那部分人。 這部分人往往才是最最厲害,也是一個企業最為需要的人才動力。 而古明妍這一打破普遍性晉升機制的做法,也算是撓到了這些人的癢處了。 他們會因此而心動的,畢竟,如果能有機會快些出頭,誰又甘愿在一個位置上消磨時間和進取心,回頭只能換來庸庸碌碌的無為一生呢? 除了高工資、高獎金、高福利,以及良好的晉升機制以外,古明妍還叫人力的人將盛世對員工的培訓制度拿出來大肆宣揚了一番。 如此,她也是想要彰顯自家公司是一個很注重人才培養的公司,只要基本的素質達到公司要求的標準了,其他的具體工作方面,公司是會給你專業的培訓,并且給你留出成長空間的。 這一點,放在八十年代來看,也算是比較新穎和難得的舉措了,畢竟,誰家老板要用人,不是找能直接上手工作的啊,又哪里肯耽誤那個時間,一點一點的教你工作應該怎么做??! 再說了,你這當老板的就不怕教會了員工,人家學會了以后就再也不在你這兒干了啊,到頭來不就是一場空了嗎? 對于這一點,古明妍倒是沒有太過擔心的。 她相信,如果真的是能通過盛世的考核,進入公司的人,在參加過培訓,真正工作上崗以后,感受到盛世的企業文化,習慣了公司給予的高額待遇后,在這個經濟還不是特別發達,選擇還沒有那么多樣的年代,應該是不會有人愿意舍掉這一切離開的。 更何況,盛世還有那透明公正的晉升機制擺在那兒呢,去到別的地方,哪里又能有這樣的好處不是。 招聘的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了,除了要求較高的管理層之外,針對盛寧開業后需要的大量超市的普通工作人員,像是收銀、理貨、導購等等,盛世這邊也根據各個崗位的需要,列出了相對應的要求,公開向全社會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