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全家人都累的不算輕,不過看著地窖里堆得滿滿當當的食材,想著這個冬天自家算是吃喝不愁了,大家也就覺得這一番的辛苦勞累算是值得的了。 要說起來,往年雖然古家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會跟著潮流去采購很多的物資回來,但都沒有像今年這樣這般的大肆采購,一定要把所有的供應都給買完的節奏過。 之所以今年這么拼命的囤糧食和食材,主要還是因為家里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進入到青春期二次生長發育階段,那真是一個比一個能吃啊。不買夠足夠多的存貨回來,怕是這些孩子們都得不夠吃而餓肚子了。 人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最近老古家人對此話的體會頗深,完全認證了這句人間真實的話語。 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青春發育期的時候總是很能吃的,那胃就像是個無底洞,好似再多的食物都能往里裝的下似的。不過區別在于愛運動些的人就能通過鍛煉把吃下去的東西變成身高,而像上輩子的古明妍那樣超級不愛動的,就只得往橫向發展了。 反正不管怎么個發展方向吧,這時候的孩子們能吃容易餓是真的。 古明妍自己還好,她一直是比較有計劃的在保證身體攝取足夠充足的營養,以供自己的成長發育的。而且她這輩子也通過加強鍛煉,爭取保持著健康的身體和勻稱的身材。她現在每天堅持爬自家的后山晨練,雖然不是多么激烈的運動,但是空氣好的情況下當作是做森林浴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除了她還算不上到了青春期的年齡,暫時除外之外,她家里的那三個親哥兩個表哥,再加上一個周天宇,幾人如今才算是能吃到了讓古明妍驚訝的程度了。 這時候人們其實單就飯量來說是要比后世的人吃的多得多的。 因為沒有足夠的油水,沒有其他攝取營養的途徑,所以只能靠吃更多的糧食來保證獲取足夠多的能量。 但是即使是知道大家吃糧食都是按斤計算的,古明妍還是在看到自家哥哥們吃飯的狀態之后,也覺得有些恐怖了。 按照年齡上算,古明新和周天宇今年都是十四歲了,雙胞胎十一,寧致遠十五,寧致和十歲。幾人正是處于半大小子的年齡范圍。 每天大家一起吃飯,他們幾個就跟比賽似的,一個比一個的能吃不說,還得在盡量保持餐桌禮儀的情況下,加快速度,省得自己的速度一慢,飯菜就都被搶空了。 古明妍看著他們有時候在外面活動了活動身子回來后,那一碗一碗不斷添飯的架勢,那胃好像是通往另外一個神秘世界似的,永遠填不滿的感覺。 因為古明妍算是掌管著家里一定物資分派的權利的,所以這近一年以來,她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家的米缸面缸那下降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古明妍估計,要是真的讓那幾人都放開了吃的話,感覺自家放糧的大缸每天都得下去一大截兒不可…… 人家幾個不但能吃,還不挑食,反正每次一有什么吃的了,像是古明妍這種事兒比較多的,多多少少的還會挑揀一番,想著自己愛不愛吃啊,味道怎么樣啊,今天的肚子是不是已經吃得足夠飽了啊什么的。 但是這些情況基本上是不會在人家幾個中間發生的,他們幾個就從來沒有嫌棄食物的時候,任何時候只要是有了吃的了,別管是不是才剛吃完飯,人家照樣可以繼續吃下去,也是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不像古明妍沒見過世面般的驚訝,古建國這個當老爸的,對兒子們現在的這個狀態可是很能理解的。 他自己也是從那個年紀走過來的,那種不管吃了再多也不會覺得飽,經常還會在半夜餓醒的感覺他比誰都清楚,那種睡到一半餓醒的時候最是難受了。 跟孩子們產生了共情的古建國,這時候可是一點兒也不心疼家里的糧食消耗的太快或是什么了。自家幾個兒女,加上二舅子家的致遠致和還有周天宇,孩子們不管是能吃掉多少,但凡是自家有的,古建國就會放開了叫他們吃的。 也因著自家糧食消耗量遠遠大過于每月兩口子的供應,即使有白敬齡、寧榮臻會承擔一部分,甚至還有古明妍犧牲的外公因著其烈士的身份,組織上定期的會給白敬齡的一些供應,但要想保證孩子們在最需要長身體的這個階段吃得飽吃得好,刨除家里這些個在別人家里已經算是十分充裕的供應量之外,古建國不得不又開始了他各處去淘換的日子了。 米面糧油,rou食雞蛋,零食水果的,反正是各種各樣能吃的吧,只要是能在周邊村子里收到的,黑市里有賣的了,不拘多少,他都能一攬子地全給買回來。反正家里人多,完全沒有類似吃不完會放壞了的擔心。 這也是為什么這次的國慶節,古家人對這節日供應這么熱衷的原因了。 這完全就是家里張嘴吃飯的人太多了,需求量大的緣故啊。好不容易碰上個能把供應本兒上東西都給買齊了的時候,別管排隊采購有多辛苦了,總是要買回來囤著才好的。再累也比家里沒糧,心慌餓肚子強吧。 古明妍覺得這也就是自家了,雙職工家庭,加上古建國自己還有別的來錢路子,家底兒厚實,這才能不計成本的給孩子們供應。 也不怪古建國老是想著些這個年代看起來歪門邪道的路子出來。這要是沒有這些路子給家里賺足豐厚的家底兒,那也根本就養不起這一排五個加上仨別人家的大小子啊。作為一家之主的古建國,養家的壓力之下,他能不想方設法的去拼盡全力賺錢賺票么。 古建國還是一個很好的父親的,這一點上不光是對被他格外偏寵的古明妍來說是這樣的,對于古明新幾兄弟來說,能有這樣的一個父親也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的。 雖然古建國對兒子們會比較嚴厲,要求也多,跟對待古明妍時的溫柔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 但是只要把他家的這一溜兒的孩子帶出去,看著那一個個養的壯實的樣子,臉色紅潤,精氣神飽滿,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給吃得飽吃得好的孩子,誰能不說古建國這個做父親的盡職盡責,足夠當得起一句好父親的稱號的啊。 孩子養的這樣好,外面的人都夸古建國有本事,能給自家淘騰來好東西呢。 這年頭基本上家家都有一個幾個兒子的,兒子到了這個年歲能把家里吃窮,那都是各家深有體會絕不夸張的話。 但看人古建國家,這么多小子張嘴要吃飯呢,他還能把孩子們一個個養的這么好,別說人家是不是有什么別的門路了,反正至今為止也沒見人家出啥事兒是不是。你管人家私下里做什么呢,只要能叫老婆孩子吃飽了,半大的小子養的不餓肚子了,那這就是有本事,就是負責任的表現,你想不承認人家有本事都不行的啊。 作者有話要說: 我是一個能讓家里小子們都吃飽的好爸爸,我為自己帶鹽——古建國。 感謝各位讀者大大的支持,月底求一波營養液吧,謝謝啦。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花開半夏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6章 前程(三合一) “建國啊,你說天宇這孩子心里會不會怨我哥和嫂子???這眼瞅著就差不多到了該走的日子了, 我這兩天瞧著, 致遠這孩子每次一見了天宇, 都是一臉不好意思欲言又止的樣子, 也不知道這事兒會不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兄弟感情?” 睡前,寧榮薇躺在床上,把這兩天一直困擾著她的問題問了出來,想跟丈夫聊上一聊, 分析分析這事兒。 “小薇你別瞎想了,天宇是個什么樣的孩子,這么多年了, 你心里還能沒個數啊。這事兒本也就是誰都控制不了的, 他年齡到了,城里沒法兒招工留下來, 可不就得按著政策去下鄉嗎?!?/br> “再說了,咱廠里那么多跟他一般大的孩子, 不也都是一個個的到了歲數, 背著包袱早早的就天南海北的離開家了嘛。這事兒又是他自己提出來的, 肯定也是想好了之后才決定的, 你的那些個擔心啊,我看就是多余!” 寧榮薇聽著丈夫說的這些,道理她都懂,但耐不住女人家的就是容易多想,對于最近家里, 不,準確的來說應該是自己哥嫂家里的兩個年紀最大的倆孩子——寧致遠和周天宇,他們各自未來的安排,她始終還是有幾分不安心的。 說起這事兒來吧,其實算是這年頭里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要面對的,一個關乎下一代未來前程的大事兒了。 這年頭不在有統一的高考,上大學全靠推薦,所以這里面就有了很多的可cao作空間和人為因素,不是那么的客觀。 對于大部分的老百姓來說,讓自己的孩子上大學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到了家里的孩子念完了初中、高中之后,關于孩子的未來就成為了一個十分令人頭疼的問題了。 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年齡到了不用上學之后,就自然的跟著他們父母、祖父母輩一樣,接著在家的生產隊里務農,參加生產勞動賺工分養活自己和以后的小家庭即可。 而對于城市里的十五六歲左右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能被推薦去上大學的幾率很小很小,剩下的出路就是走城里各大工廠、政府機關單位等的招工路線就業,再不然就是看能不能參軍,最后若是實在沒別的路可走的了,那就只有上山下鄉,去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修地球去了。 因著“五二二”的學制,古明妍16歲的表哥寧致遠將在今年,也就是1973年的7月份正式從高中畢業。 而當初因為周曉淳出于擔心周天宇在學校無人幫襯,會因為外來戶的關系受到別人欺負,而叫他跟著寧致遠一起上學,因此,今年也才15歲的他,也將跟自己的表哥寧致遠一起,馬上就要面臨著畢業后的前程和未來選擇的問題了。 早在年初,寧榮臻和周曉淳兩人已經開始為自家這兩個即將畢業,前路不知在何方的孩子開始cao心了。而其他的諸如像是白敬齡、古建國兩口子,以及遠在蒙省的周曉軍和古家村的周老兩人,也同樣想到了這一點。 在經過跟兩個孩子和周圍的這些大人們商量過后,最初大家對兩人的安排都是想先叫他們走安城各大工廠招工的路子的。畢竟周天宇的身份在哪里有所限制,而寧致遠也對于從政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大家就都沒想著把孩子們往機關單位的方向去發展。 他們想著,憑著自家這兩個孩子的樣貌學識,參加招工考試,考進大工廠絕對是沒有問題的。雖然現在各個城市里工廠的招工人數都在逐年縮減,但是優秀的人才放到哪里都是稀少且被需要的。全家人對自家孩子們在這方面的自信還是有的,他們兩個完全有那個實力,通過所有的考核,從而能被工廠正式招工,通過此方式繼續留在城里的。 再不然,說句不大合適的話,就算孩子們考試的時候有所失誤,那就憑著全家這么多人的人脈,給家里孩子在城里找份工作還是算不上是什么難事的。 因而,對于這一計劃,全家上下沒什么爭辯的就一致通過了。 等到過完年,開春了過后,安城各大工廠就開始招工了。 因為家里在各個工廠里上班的人都有,能夠提早的得到消息。所以寧致遠和周天宇兩個人,并沒有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什么廠子什么時候會招工,從而慌亂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反而,因著家里在城里的人脈廣,兩人清楚的知道他們心儀的工廠單位的招工時間和條件,然后根據這些情報在有序的準備著,非常從容不迫的去參加了考試。 最后的結果也如他們之前所料想的那樣順利。 寧致遠想去的是他爸媽的單位。因為有子弟的優勢在,他本人又是通過了兵工廠考試的正兒八經的高中生,加上政審什么的都完全沒有問題,于是他很順利的就被錄取了,只等著畢業后拿著畢業證去報道就好了。 對于兒子的選擇,寧榮臻夫妻倆也是很滿意的。 雖然僅僅靠著高中的學歷,兒子只能在單位里承擔一些不起眼的工作,從最基礎的學徒工做起,但是這也是有好處的。兩人相信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覺得兒子念了這么多年的書,加上他外公外婆和那些老教授們給他傳授的那些知識,還是很需要他在實踐中多多將這些理論知識消化吸收,跟著老師傅們多多學習實踐一番的。 而且,跟他們夫妻倆在一個單位,孩子不用單獨住單身宿舍,衣食住行都有人照應之外,他們倆也可以利用閑暇的時間,給兒子講授更多的專業知識。 有了他們兩個這么多年研究經驗的研究員的指導,相信這孩子肯定能收獲不少。這有了本事了,未來的前途自然就有了更大的競爭力了。等他在崗位上做出一定成績了后,說不得有他們夫妻的人脈在,也能活動活動,幫著孩子爭取個上大學的名額啥的,讓他能更進一步。 夫妻倆對于這些事情想的很清楚,反正兒子的身體也沒有強壯到可以去參軍,他本人的志向也不在此。那么在他們家不是只有一個孩子,無法滿足免除下鄉指標的情況下,孩子能在高中畢業后馬上就找到個這么好的單位能接收他,保證他不用下鄉,保留城市戶口,那就是再好沒有的事了。 要知道,即便是單位里像他們夫妻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其子女也不是個個都能給安排進來的。畢竟除了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像是打掃衛生、后勤等方面的工作之外,其他的有前途的崗位還是要看個人本事的。 在現在孩子普遍不重視讀書知識,父母又忙著工作沒時間管的現狀下,能夠憑借自己的本事考進來的還真是不多,廠里的那些子弟們大半也都被迫下鄉了,而剩下的,就基本是那些靠著父母走關系,在廠里后勤或是安城別的工廠留下來的了。 兒子的前程很順利的就給安排好了不用再多cao心,而那時候因著成分問題而放棄了二炮這樣的保密單位,轉報機械廠學徒工的周天宇,也因著古明妍在機械廠工作的大姑古丹鳳,給出的內部消息,提前知道了他的成績在今年所有的招工報名人數里排名第一。 這眼看著家里的這兩個小子的前程就要定下,他們也即將成為不用再依靠父母長輩,能夠獨立的大人了,全家都十分高興,還為此一家齊聚著吃喝慶祝了一番。 可誰知道,也不知是不是事情太過順利,老天爺看不慣非要給找點兒麻煩的緣故,就在機械廠今年的招工錄取名單出來以后,已經確定了自己考試成績排名第一了的周天宇,卻是怎么找都沒在錄取名單里找到自己的名字。 對于這個結果,全家人都在猜測其原因,但到底是沒有個確切的說法,只能托婆家全家都在機械廠工作,在廠里頗有幾分人脈的古丹鳳幫忙給打聽一二了。 本以為要不就是搞錯名單了,或者是被什么關系戶給占了名額,再不然甚至就是周天宇的政審關沒過的可能行都被大家想到了,卻不料,最后打聽到的結果卻是讓全家人都捏了一把汗。 根據古明妍大姑的說法,本來廠里已經決定了招工名單,而周天宇因其優秀的成績也赫然在列??墒遣幌?,就在名單公布之前,周天宇卻被人給匿名舉報了。 舉報人好似還挺了解周天宇的情況似的,在信里強調了周天宇是有一天突然來到安城的,且不知道他的身世,也從沒見過他的爸爸mama,只知道他是跟著姑姑一家生活的,算得上是來歷不明的云云,希望廠領導能好好查查,不要招到了可疑分子進廠…… 這消息還是古丹鳳的公公幫忙給打聽到的。 這位李大爺在機械廠里是老技工了,跟廠領導們的關系都還不錯。他給負責這次廠里招工的領導送了點兒營養品啥的,人家領導就吐了口了,還把匿名信拿出來給他看了看,這才知道這事兒的問題到底是出在哪兒了。 其實要說起來,周天宇目前的政/治身份說起來是沒有什么瑕疵的。畢竟他們家出事兒的是他的爺爺奶奶,而他的父親母親是沒什么問題的。再加上他父親也已經與周老他們斷絕了關系,也因著他父親現在的戶口在蒙省,所以他的戶口是跟著周曉淳寧榮薇落在安城寧家的,這樣的身份背景按說起來是沒什么問題的。 而且周天宇還因著謹慎小心,刻意避開了政府機關和一些軍工單位沒有報考,說來一個小小的機械廠,不論是出于他的身份還是本事,都還是能夠完全拿下的。 其實說來周天宇考慮的不錯,就古丹鳳傳回的話來看,人家機械廠的領導早先也是已經決定要要他的了,畢竟他們單位沒有太高的保密級別,政審這些也就是看看成分看看戶口,周天宇在他們看來,又是城市戶口考試成績又好,他們還是很愿意吸收他到他們的革命隊伍里去的。 只不過這一切都得是在沒有那封舉報信的前提下。 這年頭人人都謹慎小心的,就怕哪一點沒做好,就會被人抓住小辮子給自個兒下絆子,這一點對于坐在領導崗位上的人來說,尤其被看重。 機械廠負責招工的領導在接到舉報信之后,也進行了一番查證。結果他發現這信里說的關于周天宇的身份背景的信息也不完全是空xue來風,他的確是突然間出現在安城,且沒人見過他的父母的。 雖然周天宇的政治身份上沒有什么污點和可講究的地方,可是這位領導最為擔心的就是他的來歷比較突然這件事了。他怕這樣沒根沒基的人在進廠后,萬一出了什么事兒,作為把人招進廠的人的他也是難辭其咎的。 說什么周天宇與寧家的姑侄關系,這在該領導的眼中是一種比較牽強的,不足以令他信服的關系。他也怕會不會是什么敵對分子利用手段安了這么一個身份給周天宇,就是為了讓他能方便行事的呢。 廠領導跟周天宇非親非故的也不了解,自然不會為了一個還不是他們廠職工的人去承擔在他看來未來有可能的風險?;诖?,他在跟上級開會說明后,便做出了不予錄取周天宇的決定。 至于那封舉報信,人領導也不知道是誰寫的,又是怎么給寄到廠里的。畢竟這年頭這東西滿天飛,尤其是在招工的當口,每天廠里都能收到好多有的沒的的信件。有的就是單純的記恨能被招工進廠的人,從而雞毛蒜皮的隨便寫寫。 像是那樣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舉報”,他們自然是不會搭理的。不過對于這個考試名列前茅,給領導考官們都留下過深刻印象的周天宇,還是針對最為敏感的身世來歷的問題的舉報,他們就要格外慎重了。 古丹鳳沒有瞞著她公公打聽到的消息,一股腦兒的全給古寧兩家人,包括處于事件中心的人——周天宇說了出來。 主要也是考慮到舉報信才是問題的關鍵,這明顯就是有人在刻意針對,還是把事情都攤開了說清楚,大家也都各自想想是不是得罪過什么人,誰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兒的好。省得自家被人盯上了都還不知道,以后再釀出更大的禍患出來。 聽了古丹鳳的轉述,當時聚在古建國家的兩家人都是有些愣怔的。這可比他們當初所想過的最壞的原因還要不好。 雖然根源還是在周天宇那有些令人搖頭的出身上,但這里明顯被人盯上了還以此為由舉報了自家,才是更令人感到害怕的問題關鍵。 古家人一項比較低調,古建國升職為副廠長后,也沒有擺過什么領導架子,為難過什么人。若說是沖著古建國家來的,那么在運動都進行了這么多年了都沒顯示出苗頭來,怎么就在這孩子招工的當口被人給盯上了呢? 再說了,因為寧家到底對外算是借住在古建國家方便互相照顧的,所以平時無論是白敬齡還是偶爾回來一次的寧榮臻夫妻,抑或是致遠致和兩人,都是十分謙遜低調,友好待人的。 更不要說是周天宇這個本就是外來投奔的人了。平時他就是家里學校兩點一線,也不大在外面跟廠里家屬院兒里的孩子們玩兒,基本在大眾的視線里比較透明。除了最開始來的時候,也從未再跟人發生過口角或是打架這些的,基本上他也沒有得罪人的可能的啊。 而且,對于家里這兩個孩子報考工廠單位的這事兒吧,家里從上到下還是比較低調保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