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馮工自己雖然是個工程師,但是她卻彈的一手好琵琶,這都是家學淵源的緣故。 她的母親就是搞文藝工作的,還曾經在部隊上當過文藝兵,只不過現在已經退休了。馮老師的琵琶就是跟她母親學的。 也是因為母親的關系,她很是認識一些文藝兵的。 這些跟她差不多年齡的朋友如今在部隊上基本都已經坐到了比較高的干部崗位了。要是古明妍自己有這方面的意愿,那有了她的推薦,加上她自己的實力,肯定是能被選中到部隊,被當作文藝兵好好培養的。 這年頭能進部隊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不失為是一個很好很光明的未來了。只不過不管是古家人還是古明妍自己,都拒絕了她的好意。 她一個做人老師的,雖然遺憾,但也不好越過人家父母,替孩子的未來做決定的,所以也就只能算了。 對于去部隊當文藝兵這件事兒,刨除古明妍年齡過小的顧慮之外,就算這是這個年頭人人都想有的機會,那古明妍也覺得自己大概率是不會去的,即使這可能會辜負了她老師的一番好意。 古明妍穿越一回,自己是沒想過這輩子去部隊發展的。就算是去做文藝兵,那也是當兵。是當兵,那就要受到部隊紀律的管束的,這個古明妍可是受不了的。 她現在才這么小,未來還有無數的可能,不可能現在就輕易地決定了自己的未來。 就算去部隊是前途很光明的選擇,那也不足以吸引到自由散漫慣了的古明妍。 她雖然自己對自己要求挺高的,學業什么都抓的很緊,但這都是在她自己愿意且隨時可以調整控制的情況下的。她現在是一個連學校都懶得去的人,你就不能指望她能適應得了部隊上嚴苛的紀律管束了是不是。 古建國和寧榮薇也不是沒心動地考慮過馮工的提議的,只不過兩人也就是很短暫的動搖了那么一小下,很快他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們自家人知自家事兒,知道自家那個嬌氣的閨女兒壓根兒就不是塊當兵的材料,這輩子都跟部隊這倆字兒沾不上邊兒的。 古建國本身就當過兵,比誰都知道部隊上的紀律有多么的嚴格。 讓他一個女兒控把小小年紀的女兒放出家門,還是去部隊那樣自己都夠不著照顧的地方,古建國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寧榮薇這個當媽的心里想的也比古建國好不到哪里去。別的就不說了,寧榮薇覺得,就自家閨女兒那去個后院兒都恨不能打把傘再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那個勁兒,你能想象的來她每天早中晚的在大太陽底下站著訓練的場景嗎? 別說這訓練古明妍是絕對堅持不下去的,就是寧榮薇自己作為女人,也比誰都清楚,這女人之間湊到一塊兒,那是非就難少的道理。 那文藝兵里大半的都是女兵,又有提干,入/黨或者復員這種競爭壓力在,勾心斗角在所難免。 自家閨女兒被養得這么單純的(大霧,寧榮薇你到底是對你家女兒的認識有多么錯誤啊,她可是比誰的心眼兒都多的啊,用這個詞兒形容她,作者我都不好意思了,嚶嚶嚶),又從小身邊都是讓著她的哥哥們,長輩們更是比誰都寵著護著她。把她一下子放到那么復雜的環境里去,自家孩子還不得被人撕碎了耍著玩兒啊,不行,那是絕對不行滴。 反正不管眾人心里都是怎么思量的吧,最后的結果到都是有志一同的不同意。 于是古明妍的部隊之旅就這樣還未成型就流/產了。 不過到底除了馮工之外,全家也沒誰真覺得有多遺憾就是了。 這件事就這么放下不提了。 半年的時間一晃而過,經過這半年的學習和高強度的自我訓練,那本馮工帶來的厚厚的曲譜,古明妍基本都能演奏出其中的一半了。 即將告別離開的馮工很是不舍,她在這段時間里也是收獲了很多的。 不管是古明妍這個聰明可愛的學生,還是古建國一家子的友誼,還有她在教授古明妍的過程中,教學相長之下獲得的在琵琶演奏上的一些新的感悟和體會,都是她這次安城之行的寶貴收獲。 臨別之際,看著眼前這個眼眶紅紅充滿不舍的學生,馮工將她寶貝的不行的琵琶練習曲譜送給了古明妍,盼著她能在自己離開后還不忘時常練琴,能早日將整本曲譜的曲子都彈下來。 被老師的這份臨別禮物壓的沉甸甸又感動的不行的古明妍,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只能先收下禮物,并跟老師保證,自己一定會好好練習,絕對不會荒廢琴藝之后,就送走了踏上回程路途的馮老師。 雖然老師離開了,但古明妍卻沒有跟馮工就這么斷了聯系。 兩人會經常通信,古明妍會在信里說說自己最近練琴的進度和體會,說說安城這里發生的一些事情。馮工也會鼓勵古明妍好好練琴,然后再向她描述一番這時代京都的景象。 兩人之間的通信無所不談,古明妍也是在馮工離開后才開始了解到老師更多別的方面的生活的。 之前被教學琵琶淹沒了的馮工其他方面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理解,這下都通過信件得以展現出來。跟著這樣有見識的老師,古明妍著實學到了很多。 從此馮老師也成為了繼大伯古建黨和大堂哥古明天之外,第三個古明妍固定的通信對象,俗稱——筆友。 這天,身在京都的馮工收到了一份包裹,看地址還是安城寄來的。 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小弟子了,想著明妍這孩子別是又給她寄了什么特產來了。 令馮工沒想到的是,古明妍給她寄來的包裹里,除了平常也會有的安城特產之外,竟然還有當初她送給古明妍的那本曲譜。 拆開信看過之后,馮工才知道,自家學生是知道這東西自己很是看重和寶貝,當時在送出去的時候,古明妍是珍惜老師的這份心意,不好拒絕才收下了。 可是沒想到,明妍這姑娘竟然看出了自己的不舍,然后就把這么厚厚的一本曲譜自己手抄了一份,然后把原本又給自己寄了過來。 她還說這下老師不用擔心她沒有曲譜參照練習,她也不用看著老師割愛而不舍了,兩人現在都有的用了,算是兩全其美了。 其實說來古明妍復制一份曲譜也是著實不易,之所以花了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她有意鍛煉自己的腦力,她是整本默寫下來而不是簡單的手抄的。 老師走后,她還堅持著練琴。對每首新曲子還是先記一遍樂譜,然后對著彈奏一遍,最后自己再默寫出來的。 就這么著,厚厚的一本曲譜就這么既被古明妍默寫背誦了下來,也讓她真的將整本的曲子都給彈奏了下來了。 面對這本厚厚曲譜,古明妍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滿心的驕傲。 她不禁感慨,看來人還是得有壓力逼迫著才行。這不,想著不能就這樣白拿走老師的曲譜,又想趁這個機會自己記背下來的同時練習演奏,這不就咬咬牙、努把力的真的讓她給做成了嘛。 如果說之前古明妍還只是勉強算是能夠彈奏完整的曲目,這后面有了整本曲譜都被她給攻克下來的成就,現在她的水平,確實已經夠得上在“特長”一欄里堂堂正正的寫下琵琶一詞了。 也就是這年頭沒個等級考試,不然古明妍都想去報個名考個證兒出來,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了呢。 “妍妍,回家吃飯了,一會兒飯菜涼了小心你吃了肚子疼哈!” “哦,知道了,天宇哥哥,我再拍一張就回家哈?!?/br> 回應來后院兒叫人吃飯的周天宇的,是已經七歲多了的古明妍。 這是1970年9月的安城,紡織廠家屬院古建國家里,被全家人寶貝著的古明妍此時手里拿著一架老式的德國產照相機,正在拍著自家后院兒金秋時節的美麗景色。 她一時間被這景致所迷,甚至忘記了時間。即使還專門戴上了手表提醒自己,終究還是錯過了飯點兒,這會兒還得勞煩別人來叫她回家。 之前提到過古明妍自從開始學習日語后,還發展出了兩項別的興趣愛好,其一是彈琵琶,這個技能她現在已經掌握的很是嫻熟了。這第二個嘛,就是拍照了。 說起拍照,這對于這年代的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個比較生疏的事情。 像后世那種自媒體時代,大家都習慣了人人拿著手機各種隨處拍照,吃飯要拍,旅行要拍,朋友聚會要拍,甚至是上個廁所都要來上一兩張角度絕佳的攬鏡自照。 更不要說畢業、結婚、生娃這種特別值得紀念的時刻了,那更是怎么拍都不嫌夠的。 看看古明妍上輩子的朋友圈就知道了,里面滿屏的秀恩愛、曬娃照片,被這刷屏支配的恐懼使得古明妍一度屏蔽了整個票圈。 對于七十年代的大多數華國人來說,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這年代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能拍過一次照,什么結婚生娃就業的,基本都沒人會去花那個心思特別的去拍個照片兒留念的。 城里人還好,結婚的時候還能撈著照個結婚照,還是跟人合影的那種,無法獨占攝像頭。農村人那就更沒的機會了,畢竟這照相也是要錢要票的,對于連口鍋都沒那個工業卷去買的農民來說,照照片就離他們太過遙遠了。 想著這年頭大部分人都沒能趁著年輕的時候留下個一兩張照片作為紀念的,想來也很是可惜了。 因為技術和經濟水平的不發達,加上社會大環境的限制,這個年代留下的影像和照片資料的確算不上多。 古明妍在意外得到這個老式德國產照相機后,就瞬間被點燃了曾經隨手就拍的熱情。 她想用這種方式記錄下這個時代,記下這時候的人,這時候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時候的城市與鄉村,留下獨屬于這個年代的特別的存在感與情懷。 自從得到了這相機以來,古明妍算是家里最快搗鼓明白這玩意兒的人了。所以在一眾還在撓頭的家人中脫引而出,贏得了這個相機的最終歸屬權。 不要說她占了前世的便宜早就會用這東西了,這種老式的相機上輩子她壓根兒就沒見過。 那時候人人拿著水果手機,隨手一拍像素都堪比大片兒了,不是有特別的愛好的,誰搗騰這么古早的設備啊。 古明妍也沒有專門研究過攝影這門學問,也就不講究什么膠卷的特別質感,單反的優秀成片了,她就是個隨大流的手機黨而已。 她能夠快速的掌握技巧,無師自通的學會了用家里這臺相機拍照的一系列技術,依靠的還是膽大心細勇于嘗試啊。 要說她占了上輩子便宜的地方就在于觀念了。 照相機這東西對她來說,雖然難得,但其意義和珍貴程度,或者說在她眼里的貴重程度的認識,跟這時代土生土長的人的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家里的其他人,別說被大人們反復叮囑的小孩子們了,就是古建國他們這些大人,也不舍得隨意搗鼓這東西,就怕一個不小心再給弄壞了。畢竟這玩意兒貴就不說了,關鍵是少見,沒有特殊機會,買都買不到的。 他們的小心翼翼到了古明妍這兒那就是不存在的。 再是珍貴的東西,到了她這兒不過就是個幫助成像的機器,她都還沒嫌棄這時候的技術和照片最后成像出來的清晰度呢,哪還有畏畏縮縮,不敢下手的道理啊。 于是,就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就差把這東西供起來束之高閣了的時候,古明妍就能不心疼膠卷的大膽嘗試。 各個按鈕被她挨個兒的搗鼓了個遍,最后終于在浪費了五六張膠卷后,成功get到新技能,成功上位,成為了老古家第一位專屬攝影師了。 經過古明妍這陣子的研究,加上她回古家村跟幾位留過洋的老師探討了一二,尤其是請教了林白這位德語專家之后,她現在已經能很自信的說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個照相機的各項原理和各個按鈕的意義了,拍出成像完美的照片對她來說都不是個事兒了。 把她最近給家里人拍的照片拿去照相館讓人家幫著沖洗,人在照相館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師傅都夸她拍的好呢。 這還真不是古明妍自夸,不說別的,就被后世各種自拍角度來上一套,再在出去旅行的時候幫朋友多拍幾次照片,這番訓練下來,她自問在對構圖和人物表情的把握上,還真的很少有這年代的人能比得上她的。 畢竟這時候也沒幾個人能輕易接觸到這東西。就連照相館里的老師傅,這么多年的經驗下來,大多也都只是拍拍人家新婚夫妻的大頭結婚照而已,別的人物風景啊什么的他們也沒機會拍。 get到了新技能的古明妍最近在繼瘋狂練琵琶后,又開始沉迷拍照了。 想著反正古建國錢多票多人脈多,幫自己找來足夠多的膠卷和找人幫著沖洗照片還算不上是什么難事兒的。 沒有了后顧之憂的古明妍那是見到什么都想拍,家里的爺奶外婆,爸爸mama,哥哥們,還有兩個白嫩可愛的弟弟,這些天都被古明妍抓著給拍了不少的照片。 有比較正經的擺拍,也有古明妍覺得角度很好的時候的抓拍。 剛開始眾人還不是很習慣被這樣拍。 不過在照片洗出來后,看到古明妍把他們一個個的都拍的很不錯的樣子,尤其是那些抓拍,不管是表情還是神態,都十分靈活生動,大家都滿意的不行,那自然再是沒有什么意見的了。 誰不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下作為紀念啊。 被這些好看的照片征服了的眾人,再也不會嫌棄古明妍各種亂拍浪費膠卷了。一個個地還老是刻意在她面前表現呢,就想被她看上,能給多拍幾張。 就連最小的雙胞胎,現在看到古明妍這個jiejie拿著相機出現的時候,都會自動的擺個pose出來,就想讓他們jiejie多拍拍他們呢。 倆人的這番鬼精靈,可是把古明妍給逗得不行。她也確實格外偏愛倆弟弟,給他們倆拍的最多,那誰讓人家人雖小,但是卻最可愛呢。 別人都被拍的挺好的了,就可憐了古明妍自己。 在這個還沒有自拍技術的時代,她就跟技術精湛的發型師管不了自己的造型一樣,沒辦法把自己也給拍的美美的。 家里孩子們中天賦最高的還當屬家里曾經就有過照相機的周天宇了。不過在此之前,他家也僅僅是有而已,這東西貴重,且還輪不上他碰呢,所以這孩子說起來對此技能也還是白紙一張呢。 古明妍為了不讓自家哥哥們顯得太傻,家里有的東西都不會使用,向來講求知識共享的她,最近一直都有在教家里其他人拍照的技巧。 爺爺奶奶外婆上了年紀也就算了,寧榮薇只管有人給她拍就行,也沒那多余的興趣和精力去學這個。 剩下的古明妍的教授對象,便除了孩子們就只剩古建國了。 古建國被要求跟孩子們一起跟著古明妍學習拍照的技術和各種構圖、取景的角度等等,被古明妍時不時冒出的一些新鮮詞兒震的一愣一愣的。一同旁聽的孩子們也是如此。 這可把古明妍給無奈的啊,這幫人不聽重點,倒是被她偶爾沒收住蹦出的一些后世的詞兒給吸引住了。 不好解釋,她就只能用林白老師的教授當擋箭牌,把這些疑問給敷衍過去了。 幾人之中,周天宇學的雖然最好,但是最后給古明妍拍出來的照片,效果還是沒能達到古明妍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