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古建黨本來是照著五十塊的標準買郵票的,結果人家郵局那人也是熱心,給他找來了一大堆郵票,其中還有些是人家自己的收藏。 他看著這些郵票倒是都挺好看的,保存的也挺好,而且聽說都是外面不常能見到的,然后他便沒有猶豫的把這些給全買了下來。 結果就是不小心又把錢給花超了。 古明妍是在大伯給她又寄來了一大堆部隊上特有的郵票的時候,才知道當初大伯就給她出了五十塊錢的事兒的,想來是大伯想要自己墊錢,就沒告訴她的。 然后古明妍盯著這又來的一堆郵票,算了下大概的價值,又把多余部分的錢給大伯寄了過去。 然后古家大伯就拿著這些錢,又開始給他小侄女兒淘換起新的郵票來…… 于是,古明妍發展大伯給她當下線的目標就此達成。從此以后,兩人的信件聯系中,都會有固定的部分,一個給寄錢,一個給寄郵票,還得在信上說明郵票的來歷、設計者和發行時間這些,方便古明妍做集郵目錄。 這個時候古明妍基本上能夠自己寫信跟她大伯溝通了,她在信里表明了自己的喜好,所以古建黨在部隊給她找郵票時,也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 古建黨收集郵票這事兒也沒有特別的低調,畢竟不是什么要被講究的事兒,知道的人多了還能收到更多的郵票呢不是。 搞得現在整個軍區的人都知道古營長(古建黨后來又升職了)家里有個熱愛集郵還特別是軍郵的小侄女兒,古營長對這小侄女兒很是寵愛,滿世界的給尋摸好看的郵票。 然后這事兒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就給傳開了,人家家里有比較特殊的郵票想出手的也上門找他,慢慢的這貨源就變得充足了起來。 當然也不是沒有吃過虧的,有那保存不是很好的,或是隨處可見的,甚至有從郵局買回來把古建黨當冤大頭提價想要轉手再賣給他的也不是沒有。 當然了,這種的自然是被古建黨識破了。 但在最開始他什么都不懂的時候,也確實是收了一些品相不太好的郵票的。還是后來在跟小侄女兒的信件溝通中還有周圍有人懂行的告訴他了,他才知道這樣的除非特別稀少,一般是不具有收藏價值的。 古建黨在這個過程中也對集郵這事兒慢慢的也有了興趣,懂得多了,自己也會收集一些,然后還會跟古明妍交流自己這里有個什么什么樣兒的,你需不需要什么的。 古明妍成功的帶動了自己身邊的家人入坑,自己覺得十分有成就感。而且她跟她大伯的偏好有所不同,也就沒有太出現過互相爭搶的事情,再說了,一般古建黨都是先僅著她來的,他自己都是在古明妍不要的里面挑選,然后再收集起來的。 古明妍當然也不會雁過拔毛,自家大伯幫了自己那么多,自己雖然不會知道每種郵票以后的升值空間都有多大,但是有的自己堅信的知道會升值的,她還是會故意裝作不大喜歡,漏給自家大伯一些的,就當是自己對他的回報了。 時間就在古明妍集郵,制作集郵目錄,背字典,練字,偶爾跟小伙伴們玩玩游戲中飛速的度過了??偨Y起來,她的整個三歲這年是在前半年為家里cao心后半年放飛自我中度過的。 這一年古明妍收獲頗豐,不僅保證了家里的安全,還獲得了新的興趣愛好,為日后積累了資本。 當然了,在這里一定要感謝一下無私奉獻的錢包古建國同志,沒有你的支持,就沒有古明妍那厚實的集郵本的誕生啊,哈哈哈。 第41章 壞消息(三合一) 有了事情可忙, 時間就會過的很快。 忙忙碌碌的, 很快小半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古明妍的集郵冊已經完成了大半本, 新華字典也背誦下來了一大半。 除了這些學習成果之外,古明妍還在她學會寫字之后,開始自己整理村子里孩子們的游戲和歌謠。 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整理, 現在這項工作基本都已經完成了, 讓她給做成了一本《古家村童謠、游戲大全》。 這本冊子古明妍自己也會時常翻看,看著冊子上的文字,每每都能讓她想起做游戲時候的情形, 自個兒就覺得這事兒非常的有意義。 除此之外,古明妍還用了自己的方式,數字加漢語加拼音加英文加上輩子會的一點點韓語的融合, 記錄下了她自己現在所能回憶起來的上輩子世界發生的一些大事件,大趨勢, 自己知道的未來股市的幾個大的變動時期, 還有自家和京都那邊房地產的一些發展情況等等。 其實真正在記錄的時候,古明妍才發現其實自己真正能記住的準確的東西并不是很多, 只有那些她上輩子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或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情的那種程度。加上她上輩子也不是學經濟金融的,對于這方面的知識和發展情況相對了解的也不是很多。 在寫的時候, 古明妍都不禁覺得老天爺讓她穿越一回真是有點浪費名額了。她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最大的夢想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最好可以什么都不干還可以吃喝不愁的那種, 就是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程度。沒什么大夢想也不想特別的去改變世界,就想好好的不留遺憾的過完這一生罷了。 想想這要是哪個掌握這些信息的大牛穿來了,不說改變世界吧,把自己混成個首富什么的當當想來是不成問題的。哪里像自己啊,目前最大的能耐,也就是收集點郵票積攢點家底兒而已,想想也是蠻廢柴的。 不過,從另一方面想,自己掌握這些也是比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強吧。人生總不能處處走捷徑鉆空子不是,更多的還是得自己踏踏實實的學習,用自己的努力換取與之相配的生活層次的。其他的另外的投資或是理財什么的,都應該是錦上添花。即便是靠著這個掙到了足夠多的錢,但是沒有一個自己喜歡和為之努力奮斗的事業的話,相信后面的生活也會過的蠻虛無的吧。 古明妍覺得自己現在過的還是很有意義的。除了集郵,記錄游戲、童謠什么的之外,她還會將自己的一些情感或是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像是寫日記一樣記錄下來,想要提醒自己每一天都不要隨便虛無的度過。盡量在每一天里都能有所學習和收獲,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一定會讓自己變得跟從前大不一樣的。 日子就這樣慢慢過著。 1967年8月25日,迎來自己四歲生日的古明妍,一邊感嘆著過去的一年當真算得上是收獲滿滿的一年,一邊又不禁期待起又長大一歲的自己將要迎來什么樣新鮮的故事呢。 新鮮的故事倒是暫時還沒有,不好的消息卻又傳來了一個。 當古明妍沉浸在自己的學習和收獲滿滿的小世界里時,外面的事態沒有一刻放松過。 古明妍算是在刻意回避這些事情。 公社上的批/斗、抄/家、游/街什么的她都不會去看,不會跟著小伙伴們去湊熱鬧,反正她人小也沒人在意,爺爺奶奶更不會逼著她去看這些。 當村里的有些人家被定上不好的成分,人人都嫌棄,甚至小孩子們會孤立或欺負甚至辱罵那些人家的小孩的時候,古明妍自然是不會參與的。但是她也不能再幫助人家做什么,頂多就是用不帶有任何偏見和嫌棄的眼神默默的看著他們,心里祈禱他們能挺過去。 她知道自己是個懦弱且自私的人,但是她是真的不想被牽扯進去。因為如果有人看見自己跟那些人走得近,自己年紀這么小,那么就一定會認為是她爺爺奶奶叫她這么做的,那么就會把他們二老也牽扯進去。這種結果當然是古明妍所極力避免的。 當然,這些都是在不涉及人命的基礎上的原則。 讓人能感到一絲絲欣慰的是,古家村里的一些活動,大多只是言語上的,最多就是對方在村里受些異樣的眼光,干的活相對重一些,到還沒有上升到暴力的范圍。不像是周圍有的地方,甚至有鬧出過好幾條人命的情況出現的。 古明妍其實很慶幸自己找到了能關上門在家靜靜做來消耗時間的事情。不管是背字典也好還是收集郵票也好,當沉浸其中的時候,自己就會忘記所有的事,包括外面那些暴風驟雨和被裹挾在其中的無辜的人們。 但是,古明妍沒想到,這一次會真的有離自己這么近的人受到這場運動的牽連,她覺得這次自己的心緒是很難平靜下來了。 就在古明妍剛度過了自己四歲的生日后不久,傳來了來自京都的消息。 古明妍舅媽周曉淳的父母,因為曾經在海外留學,被人舉報說是間/諜,通/敵,是反/動/勢/力的爪牙等等。 總之具體是定的什么罪名也不知道,說到底,根本癥結還是在二老早期的留洋經歷上。 現在能打聽到的消息,是兩位老人已經在京都被抄/家、批/斗過了,接下來就是要被下放到農場勞改了。 古明妍聽到這個消息是在古建國回家來跟古老爺子和畢老太太說起的時候,當時的她為此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因為其實早在古明妍在去年幫著家里忙活那些可能出事兒的書本啊古董什么的時候,她就順帶的打探了很多家里的親戚和他們的職業情況這些,就怕這其中會有個什么牽連。 當時她就從外婆那里,知道了舅媽周曉淳的娘家其實是在京都的,舅媽是因為工作才來到了安城,后來遇到舅舅,二人結婚成家安家在此。 舅媽家里除了她父母之外,還有一個哥哥。她的父母都是京大的老教授,哥哥也是老師。 當時古明妍只感嘆這還真是真正的書香世家啊。 感嘆完她就在心里隱隱有些擔心,想著運動開始后舅媽家里會不會被牽連進去,畢竟是大知識分子家庭,且他們又是處在政治的中心。 不過她接著又想到了舅媽的工作,算是她的一大保障,剛想放下點心呢,結果就被自家外婆白敬齡接下來的話給徹底地打擊到了。 白敬齡告訴她,她的這兩位親家相當了不起,是早年留過洋的大知識分子,還是京大有名的教授。 古明妍當時聽到這些個定語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能夠猜想的到未來會發生什么了。畢竟知識分子,還是留過洋的大知識分子,想來家世也不會差,在這場運動中,算是被打擊的最為沉重的一撥人了。 但是古明妍即使知道后面可能會有的后果,她也什么都沒法做。古家可以通過把一些犯忌諱的東西藏起來并且各自盡量保持低調來躲過這場運動,那是因為古家人本身的成分和所處的階級在這個時代都是沒問題的,是硬氣的,是經得起查的。 但是像舅媽的父母這樣的,即便是早早的知道了消息又能怎樣。他們的經歷和職業就在那里擺著,誰都知道,誰都改變不了。就算自己真的不怕被人懷疑的告訴了人家問題的嚴重性,二老又能做什么呢?能為了避禍干脆躲到國外嗎?那作為他們兒女的舅媽估計更得被牽連。 所以古明妍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禱這件事不要發生。 可是今天,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那時不時不安內疚的心好像就這樣放下了,就像另一只靴子終于落地,就像懸在頭頂的劍終于向著人刺了過來。古明妍在心里不由得嘆了一句:終歸還是發生了。 古明妍抑制不住內心的愧疚,畢竟這算是真的唯一的一個她看到了問題所在卻沒有付諸任何行動的情形了。 雖然已經有所預料,但畢竟她內心是不希望壞事真的發生的。這還是自運動開始以來,第一次古明妍身邊算不上特別遠的跟自家有關系的人出事情,這讓她切實的感受到了這些無比可怕的事情并沒有她想象中離自己那么遠。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命運不由人的感覺是真的很糟糕了。 要說其實古明妍不用特別的內疚不安,就像她自己說的,她對這樣的事情無能為力,盡管提前知道,但就像同樣提前知道運動會發生一樣,還是無力改變不是嗎。 而且真的說起來,她舅媽家的這場悲劇的發生不僅僅是大環境下難以避免的事情,其中的人為因素也算是最重要的主導因素了。 要說起周家二老的遭遇,那的確可算得上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了。 兩位老人算得上是這時代的大學問家了。 舅媽周曉淳的父親周老周季祥,算是學貫古今中西的大家,國學大師,曾在米國留學,在京都大學教授歷史學。 而周曉淳的母親,姓林,名叫林白,曾跟周老在米國一起留學,精通五國語言,是京大外語系的教授。 二老在京都被停職、抄/家、批/斗了一番后,現在即將被下放。 整件事情最令人感到憤怒和傷心的是,兩位老人算是被自己的親人給害了的。 因為現在的局勢本就緊張,兩位老人地位不凡,再加上都是很有名的愛國人士,早年是拒絕了國外大學的工作邀請回到國內建設祖國的。這樣的人品和經歷若不是有了切實的‘證據’,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什么事的。 二老其實已經很注意了,畢竟他們周圍的同事朋友,出事的不要太多,看得多了早就知道這些人的套路了。他們也不是傻子,任由別人搓磨,對于一些事情早就做了防范和準備的。再說了,都是有兒女的人,即使不是為了自己,也要為子女多多考慮。 委員會的人找借口上門多次,都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周家二老所謂與海外勢力勾結的罪證。 當然是不可能找到的,因為這根本就不存在。 老兩口其實是對政治風向比較敏感的人了。因為京都屬于暴風雨的中心,運動和一些消息都比安城這邊開始的要早。所以基本上在古明妍在自家忙忙叨叨防患于未然的時候,京都的一些地方就已經出現了些苗頭了。 像是京都大學這種思想重鎮,初初鬧起來的時候,陣勢不是古明妍這種只在后世看過些資料的人可以想象的出來的。 老兩口在事情發生前就已經把很多東西都處理了。家里的財物什么的倒是其次,主要是各種的書。舍不得的太多,二人就找了個可靠的人幫著給轉移了。 委員會的人沒有翻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也沒有就此放棄。也不知他們是如何勾結的,又許諾了什么,二老的兒媳婦,也就是周曉淳的大嫂孫芳,不知從哪里找出了早年周老與國外友人的一封通信,她將這封信交給了委員會,說是二老通敵的罪證,并且編造了一套證詞,‘揭發’了二人的‘罪行’。 由于是家人實名舉報,而且那封信的確是周老與友人的通信。自此,二老的罪名坐實。沒有審判只有批/斗,沒有辯白只有辱罵,沒有別的證據只有抄/家。 從受人尊敬的大學老師被打成人人喊打的賣國賊。面對親人的背叛,同僚的閃躲,鄰居的落井下石,二老承受著巨大的煎熬和痛苦,家庭和事業瞬間分崩離析。 造成周家二老悲劇發生的源頭,便是二老的兒媳婦孫芳了。 要說孫芳此人家境也不錯,家里是小官之家,配上周家這樣的書香門第也算是門當戶對。她和周曉淳的哥哥周曉軍算是自由戀愛,結婚后生活的也挺不錯的,兩人還生了個兒子,名叫周天宇。 周曉軍是京電的編劇系的老師,是那種典型的文藝工作者。他對于世俗生活不太關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藝術創作上,經常下工廠和鄉村體驗生活,采風取材,有時候一兩個月都不著家。 因為孫芳也有工作,兒子周天宇就由周老和林老師一手帶大。 其實要不是這場運動,這個三口之家頂多就是發生點兒柴米油鹽的小矛盾,而不至于發展到后來水火不容的仇人的地步的。 孫芳算是個比較有野心且渴望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人了。 要說起來這其實也沒什么,只是個人的想法不一樣罷了。 只是可惜的是,她是在結婚后才意識到自己這一點的。 結婚前被丈夫周曉軍的儀表堂堂和滿腹才華所吸引,但這些濾鏡在婚后的柴米油鹽中很快就被消磨殆盡了。孫芳慢慢看到的是周圍的其他嫁入當官家庭的朋友們過的生活,再跟自己的一對比,難免就覺得丈夫沒權沒勢還沒錢,與她膨脹的**和野心相比,兩人這慢慢的矛盾也就出現了。 按說她的生活也沒有很差。在京都那樣的大城市里有房子有工作,生了孩子還有公婆這樣的大知識分子幫著帶,丈夫雖然沒有權勢,但對她也是著實不錯的,沒有什么大男子主義的毛病不說,家務這些都會幫忙做。 但是孫芳這樣的人吧,是不會看到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有多珍貴的,貪心和不知足是這種人的日常狀態。在丈夫這兒得不到想要的,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公婆身上。 周季祥和林白能夠在當時的情況下留洋海外,盡管是公費,但兩人的家世自然是不凡的,而且能在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見識和理想,可見也不是一般人。這樣的人想來應該是家資頗豐的。 孫芳在嫁入周家之前,就從周曉軍處了解了一些他家里的情況。知道周家父母并不是僅僅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只是拿著大學老師工資的一般知識分子家庭,兩人還是很有些家底兒的。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在哪里放著,但是按照周曉軍透露出來的意思,這應該是比不小的財產。 不得不說這也是孫芳愿意嫁給周曉軍的一個原因了。但是讓她失望的是,她以為公婆會在他們結婚的時候給出點好東西給她的,可是當時周家二老除了給兒子置辦正常的聘禮之外,并沒有另外給孫芳什么。 孫芳其實那個時候就已經慢慢開始有所不滿了,只是新婚到底是甜蜜的,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只是后來夫妻二人矛盾越來越多,孫芳的不滿聚集,不由得就又把主意打到了公婆家產的身上。 那段時間她頻頻出入周家,言語間就是在打聽那筆財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