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系統坑在了六零 第151節
免費兩個字帶來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每天都有人來南平碼頭這邊現場考察。在碼頭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熟悉碼頭這邊的載貨量,運輸路線,以及倉庫情況。 林書記和高縣長自己也都沒閑著,都給這附近地區自己認識的同志打電話,邀請他們使用南平碼頭。也拉來了那么一些人。 因為南平的各個工廠給力,每天都有出貨量,所以碼頭上面每天都很熱鬧。讓來考察的人也覺得這碼頭挺有活力,還真不像是新建的碼頭。所以陸陸續續的,真有人因為這些原因,就決定來南平試著運輸。 這些貨物拉到南平來了之后,不一定能馬上上船,就放在免費的倉庫里面停放。等船到了之后,再拉出來裝船。 有人事后算了一筆賬。碼頭費用和倉庫費用,還真能剩下一筆錢呢。這一次省下了一筆錢,這要是免費使用一年下來,那得省下多少錢啊。 于是有了第一次,那就有了第二次了。 碼頭上漸漸熱鬧起來。因為出貨量越來越多,所以縣里還在碼頭上成立了一個搬運公司。還在碼頭上開了一個供銷社。 第161章 對于林書記他們來說, 南平八一碼頭有了這樣的成績, 就算是成功了。 不過對于蘇曼來說, 這個貨流量還很有潛力。 一個碼頭,除了作為始發站和目的站之外, 還應該作為中轉站。 事實上作為中轉站才是最賺錢的。畢竟光是作為始發站和目的站,還是被限制住了。 為了讓自己的倉庫以后賺大錢,蘇曼就給林書記他們提了一些建議, 趁著這股東風,大力宣傳南平八一碼頭。 之前林書記他們還就只在省內宣傳,蘇曼建議他們還是對全國各地的報紙上也進行一個宣傳。 林書記道, “這可不好辦,可不是所有的報紙都能讓登文章的, 他們對文章的審核也有自己的標準?!?/br> 蘇曼道, “那咱們就征稿, 全國征稿。八一碼頭作為咱們南平的第一個碼頭,我們南平老百姓都特別熱愛它。所以縣里征集一篇稿子, 選中之后, 就放在南平碼頭上,讓以后的人都能看到。咱這個征稿啟事, 是可以在全國的報紙上登的。雖然位置小了點兒?!?/br> 這就是俗稱的廣告位。 當然, 也不是隨便打廣告, 得是確實有需要才行。像是直接去在報紙上推銷南平八一碼頭,打廣告,那是不可以到的。叫浪費公共資源。 林書記覺得年輕人的腦子就是活, 一想一個法子。 對南平的發展也有好處的事兒,林書記當然是支持的,這事兒當然讓宣傳部去做了。 蘇曼還建議到時候全縣單位生產的產品外包裝上面,可以印上八一碼頭的這篇文章。 這要是以前還分分散散的單位,那肯定是不會同意的,覺得事兒多。就算答應了,也不會這么積極??涩F在不一樣了,大伙兒都被蘇曼給綁在一塊兒了?;ハ嘀g利益都是結合的。 畢竟碼頭好起來,對他們都好。就和蘇曼說的一樣,只要南平發展起來了,來往的人多了。那他們廠里的生意也就更好做了。 而曾經的鐵三角組織還能賺一筆倉庫租賃費用。 這對大家都是好事兒。那都是當做自己的事兒來做的。 別說就寫個名字了,就是讓他們在廠名后面加個括號,寫上南平八一碼頭,他們都樂意。 他們是這么想的,但是和林書記說的時候,那又是一番情真意切。表示一切都是為了縣里發展,他們愿意為縣里發展積極做貢獻。 林書記倒是沒想那么多彎彎道道,只覺得現在下面的人是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團結了。讓他也對南平發展更有信心,心里的干勁兒比之前還要足。 見下面的同志這么支持八一碼頭,為縣里的發展這么賣力,林書記心里感慨的不得了,心里也是下定了決心,自己也要多做點事兒。給下面的同志帶個好頭。 于是在縣里的大力運作之下,一篇關于南平八一碼頭的征稿啟事在全國各地省城陸續出現了。 南平是哪個??? 人家仔細一看征稿啟事,發現南平壓根不是個省,而是一個小縣城。 大家開始有些好笑,覺得一個小縣城那碼頭得有多小啊,竟然還搞這么大動靜??煽吹侥掀降陌l展歷史之后,又覺得情有可原。 南平當初多困難啊,要啥沒啥。但是南平人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省吃儉用,一起勒緊褲腰帶建碼頭。終于建立起來了。所以對于大家來說,南平碼頭,那就是他們寶貝蛋。咋樣贊美都是應該的。 這個征稿啟事當然也是蘇曼提議的思路寫的。 她抓住了其他人的心理,南平實在太小了,再吹牛,人家也看不上。所以只能煽情點。 這個時代就是流行艱苦奮斗,團結一切力量戰勝困難的精神。 那她們就要把南平碼頭塑造成這樣一個存在。反正當初也確實是各個單位集資搞起來的。這也不是騙人。 還別說,接受度還挺高。很多人都記住了南平這么一個地兒,也知道了南平八一碼頭。 對于老百姓來說,就知道這么個地方。一些有文筆的人,則開始查找關于南平的資料,準備寫稿子。 而對于一些單位來說,則是知道,在沿江地區有一個叫做南平的地方,那邊建了一個碼頭。他們就在自己的沿江地圖上面標注出了南平碼頭的位置。作為一個可以被用來加補給的中轉站之一。有些單位出差的同志,就順路來南平考察一下情況。 縣里比之前要更熱鬧了。 南平這么大的動靜,自然是驚動了省里和區里。 特別是地區里。 南平縣是隸屬于華州地區管轄的。 華州地區下轄六個縣城。南平是里面最不起眼的一個,也是窮的墊底的。稱不上倒數第一,也能算個倒數第二。 當初林書記之所以會空降到這邊來,也是因為南平太窮,太亂了。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來整頓帶領。 林書記也是個有能力有魄力的,來了之后就大力整治, 整個南平才徹底平穩下來。不過窮還是那么窮。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 沒想到南平這個拖后腿的,突然一下子就變了。 之前吧,磚塊技術特別好,在區里也是數一數二的,還幫助了其他縣里提高了技術。 這讓華州地區的地委領導都很滿意,覺得南平這是真的成長了。 雖然沒多大用處,好歹也是個進步。誰知道這南平突然又搞出動作來了。 省里突然多了很多南平的單位出來的產品,什么家具、服裝,連磚塊都有。 地區這邊修了一個新的廠房,結果發現,買回來的家具竟然都是南平家具廠的,再一問,磚塊都是定的南平那邊的。人家修了個碼頭,到時候一船拉過來,不礙事兒……聽說整個省城還不止他們這一家,再多調查了一下,其他縣里還和他們反饋情況,說南平的東西都跑他們那邊去了。 現在南平還在全國報紙上面登稿子。 這可真是越高越熱鬧了。 華州地區的領導決定來縣里做個走訪考察。 這個走訪考察,一方面在明面上,一方面在暗地里。明面上幾個領導去縣政府那邊坐著開會討論,暗地里一個考察小組則去縣里看看如今南平縣真正的發展。 這事兒林書記也是知道的,不過林書記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完全無所謂。 接到消息之后,最多也就讓縣里這邊的同志們調整一下工作安排,甚至連讓縣委食堂加幾個菜都沒提。 還是他媳婦任主席這邊提醒食堂加了菜。 這事兒縣委這邊也沒瞞著外面,其他單位自然知道了考察小組要來的事兒。 李秘書和蘇曼關系好,隨意還暗地里提醒她各方面要注意,如果看到陌生人了,也要注意。 蘇曼就猜測道,估摸著這是要來走訪調查那一套。 她現在和銅四角其他成員是在一個鍋里吃飯的人了,所以又私底下提醒了其他廠長,最近要老老實實在廠里管生產,別出去嘚瑟。 蘇曼還請他們來家具廠吃了頓飯,和他們商量對策。 朱廠長和高廠長他們對于調查小組只不大喜歡的。覺得他們來了之后束手束腳的,就擔心碰上一個特別不好說話的領導,回頭看他們哪里沒干好,要處分。 蘇曼道,“現在南平一片欣欣向榮,總不至于就挑刺。再說了,咱還有林書記呢?!?/br> 說起林書記,大伙兒心里就安心了一些。林書記這人雖然只是一個縣領導??墒莻€有擔當的人,遇著事兒了,那肯定是擋在前面的。而且林書記作風強硬,當初又是帶著任務過來的,在上面領導面前挺說得上話。 “我倒是覺得,這是挑戰,也是機遇?!碧K曼有些高興道。 “以前哪有領導過來啊,現在人家都特意安排了領導過來視察了。這說明是認可了我們如今的作為。我們完全可以趁著這次,得到地區領導們的好感,給南平帶來更多的政治傾斜?!?/br> 朱廠長就道,“小蘇啊,你腦子活,有啥想法不?” 蘇曼道,“就是有想法,也不能太明顯。咱領導又不喜歡搞浮夸風。不喜歡搞這些虛的。咱要是太明顯了不好。不過到時候調查組這邊肯定會在各個廠里來調查情況的。所以廠里各方面注意一點就好。只要我們的表現和我們如今的發展相符合,就沒多大問題?!?/br> 第162章 (抓蟲蟲) 熱鬧的南平縣城里, 大多數街上都是穿著各種工行制服的工人們。工人們都陸陸續續的從廠里下班, 有些上中班的同志則正好去上班。 工人們衣著整齊, 精神飽滿。哪怕現在吃飯都還是吃個七八分飽,也覺得特別的滿足。 因為現在的南平縣的發展, 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相信明天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等單位發展的越來越好了,糧食就會越來越多。家家戶戶都能吃上飯。 他們還聽說, 現在縣里還在鼓勵農村的農民同志們養豬了。等年底豬長大了之后,首先供應的就是南平縣,到時候他們還能吃上很多豬rou。以后年年養, 南平縣不差rou吃了。 美好的生活,讓南平人的精神狀態直接上升了幾個臺階。 地委的同志在街上走了一會兒, 看到這些人精神狀態挺好, 積極向上, 工廠里面各種機械發出的聲音,一切都生機勃勃的。心情也有些感慨。 他們之前也去過南平縣的縣城走訪過。要說比起南平縣大的縣城那當然是多的是, 可像南平這樣生機勃勃的, 還真的挺稀奇。前兩年的荒年,讓工人階級的隊伍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一天吃的比一天少, 讓他們的精神上有些磨滅。 到現在還沒恢復。 而且他們還發現一個特點, 南平單位的工人住房建的挺多的。他們之前倒是也聽說過點消息, 但是親眼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街上觀察了一下之后,他們又去了南平碼頭那邊。中途還碰到了一個查陌生人口的縣民兵。 看了他們帶來的單位開的條子之后, 才讓他們去碼頭轉悠。 “看來南平這邊抓間諜也挺勤的?!睅ь^的海專員笑道?!袄狭诌@個當軍人出生的,這方面還是做的挺細致?!?/br> 一般來說,間諜就喜歡觀察每個地方的交通運輸基地。比如說機場,汽運站,還有碼頭。 這在一般戰役里面,都是軍事必爭之地。 現在很多人都不重視了,老林倒是還惦記著這事兒呢。 其他人也笑了笑。海專員和這南平縣的林書記,當初是老戰友。確切的說,兩人還是搭檔一段時間,有點交情。當初林書記愿意過來,也是因為相信海專員的為人。要不然全國各地這么大,人家哪里還去不得? 也因為這層關系,海專員就自己過來當暗訪考察的,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做出公正的評價,以免其他人亂搞。寒了人心。 一行人到了碼頭之后,就有人來接待他們,問他們是不是來考察碼頭的。 接待的人是碼頭辦公室里面的,職務是干事,但是實際上干的是銷售員的職務。 這小干事還是經過家具廠培訓的。專門負責給碼頭拉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