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表小姐 第109節
這么多年來,孟賢妃一直是謝皇后心里的一道刺。 旁人輕易不會在她面前提起這個人。 劉昭也是一樣。 他知道自己母后厭惡孟賢妃,和她水火不容,從來小心避開這些話題。 今日當真是太糊涂了。 后悔嘴快提起不該提起的人,看著謝皇后的模樣,劉昭心煩意亂。 “罷了,你回吧?!?/br> 謝皇后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我累了,得好好歇一會?!?/br> “是,母后好好休息,兒子便不打擾了?!?/br> 劉昭連忙告退,從鳳鸞宮出來,無端端一陣后怕。 …… 謝皇后記得自己和永平帝也曾十分恩愛過。 那時,她既是皇后,又得皇帝陛下的尊重愛護,日子過得很是舒心。 直到她與一名小妃嬪同時懷孕。 關乎到皇長子的問題,她明白這是大事,便下決心用了手段。 那個小妃嬪最終沒能留下一子半女。 且因小產落下病根,之后過得半年便香消玉殞。 謝皇后本以為,永平帝不會為一個小妃嬪怪罪于她。 縱然當下不免會生她的氣,等日子長了,總歸是不會計較的、會忘記的。 然而,她確實失策了。 永平帝不但怪罪她,對她的態度更急轉直下,只是依然會護她尊重她。 “我們的孩子,我自然是會第一個考慮?!?/br> “和他是不是皇長子沒有關系?!?/br> 皇帝陛下對她說這么說過。 謝皇后明白,他對他們母子始終是疼愛的,否則不必告訴她這些。 直到冒出來一個孟氏。 永平帝對她極盡寵愛和縱容,任由她在后宮作威作福,從來不責怪半句。 縱然到得今天…… 謝皇后依舊覺得這是永平帝故意要她看的。 皇帝陛下倘若真把孟氏放在心上,如何會任由她肆意妄為? 后宮里、朝堂上,多少人看孟氏不順眼、不順心。 這是同她置氣。 如果不是,皇帝陛下不會如此。 “湘竹?!?/br> 謝皇后躺在美人榻上,閉著眼,低聲喊自己的大宮女。 湘竹答應一聲。 謝皇后又語氣淡淡問:“陛下最近常去孟氏那里?” 湘竹:“是比前一陣子勤快一些?!?/br> 微頓之下,她繼續說道,“聽說賢妃娘娘近來身體不是很好?!?/br> 謝皇后這么多年,幾乎不會過問孟賢妃的事。 其實不過問也不代表什么都不知道,尤其宮里傳得兇的那些,總會聽見兩句。 “老三的性子向來睚眥必報,又一貫目中無人,陛下不會不知道,如若選擇他當太子,待到有朝一日,我和昭兒、小五、小六,必定都不會有什么好日子……” “陛下不會這么糊涂的對不對?” 謝皇后像在問大宮女湘竹,也像自言自語,然而湘竹并不敢搭話。 沒有人回答謝皇后的問題。 謝皇后發了一會兒呆,忽然間覺得,這個答案她等不起。 …… 中秋前夕。 清早,宋嘉月和往常那樣送俞景行出門。 兩個人往外面走,管家小跑著迎一個小太監進來。 小太監快步走到俞景行面前,表情嚴肅沉痛:“俞大人,小皇孫薨了?!?/br>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 第88章 變故 小皇孫是三皇子劉景才六歲的兒子劉希。 宋嘉月聽清楚小太監的話,一瞬犯懵,呆愣愣好半天。 消息來得突然,好端端的一個人突然沒了,即使沒有這層身份也不是小事。何況牽扯皇家,背后又可能牽扯到更多的東西……事關重大,俞景行匆匆出門。 宋嘉月回到房間,呆坐了許久。 小皇孫劉希薨了這個有如平地驚雷的消息,令她驟然清楚意識到一些事。 譬如,皇子之爭的最后結局多半會比預想中來得快一些。 因為她記得這件事應該要更晚才會發生。 宋嘉月非??隙ㄟ@一點。 以她仍舊記得的那些信息而言,葉明珠和劉策大婚后才有小皇孫的夭折。 如今,葉明珠和劉策兩個人的婚事才確定下來沒有多久,這樣的悲劇卻已經發生在了小皇孫身上。這同樣迫使宋嘉月不得不有更多相關的思考與考慮。 大勢之下,很多事情其實都是無法避免會發生的。 大皇子和三皇子之間早已存在的明爭暗斗,必將朝著無法挽救的地步發展。 權力地位之爭,新舊權力交替,這些東西從來都不溫和。 事實上,一直都是會流血、會奪人性命的。 不過也有一個詞叫“殊途同歸”。 走的路不一樣從來不意味著不會到達同一個目的地。 這些事情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不代表那個結果一定會跟著改變。 尤其,小皇孫的夭折的確是導火索。 過去這些年,大皇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有過許多的摩擦,但主要是朝堂上的互相牽制及尋機打壓。發生在小皇孫身上的事,無論真相為何,三皇子都不會接受。 哪怕找不到任何小皇孫之死與大皇子有關的證據,三皇子也注定要把這口鍋扣在他這位大哥身上才肯罷休。扯上權力爭奪,這件事情的性質必然變質。 該查的很快都已經查得明明白白了。小皇孫真正的死因、下毒的人又是否受誰的指使……那一天,小皇孫吃下的百合蓮子羹是三皇子的寵妾孔氏送過去的。 小皇孫吃了孔氏的百合蓮子羹而喪命。 無論是小皇孫身邊服侍的,還是孔氏身邊服侍的,無一幸免遭到嚴刑拷打。 孔氏在獄中時,說出驚人之語。 她說,自己給小皇孫下毒,其實乃是受大皇子的挑唆指使。 因為害怕小皇孫會導致她如今的地位不保,所以她選擇先下手為強。 于是糊涂犯下大錯。 孔氏的這些話是決計不敢往外面傳出一星半點的。 密折直接送到了永平帝的案上。 小皇孫之死帶來的陰影密密籠罩著一整個皇宮。 從永平帝到后宮妃嬪、幾位皇子公主,個個心情無不陰云密布。 劉希因中毒而喪命的事實被掩蓋。 對外只道急病去了,不曾提過任何的內情。 之所以這么做,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出于對皇家顏面以及體面的維護。 何況,事情一旦在民間亂傳,甚至可能動搖皇家地位。 是以知道內情的也不敢多嘴。 如若這件事走漏風聲,便必定被追查,并且必然是殺頭的罪名。 眾人心照不宣,卻都對此不置一詞。 然而,在小皇孫順利安葬之后,三皇子劉景一直壓抑的情緒似乎終究爆發了。 三皇子去見永平帝。 漢白玉石階下,劉景一撩衣擺單膝跪地:“求父皇為兒臣主持公道!” 三皇子的聲音里滿是悲痛。 他埋著頭,凄愴道:“希兒今年才六歲而已,竟遭毒手,為歹人所害……” “希兒在那天早上吃了一碗百合蓮子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