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書迷正在閱讀:花心校草的滿分愛戀、祁教授,借個婚、民國奇人、誤入傳銷窩、你逃婚,我改嫁!趕緊喊我小舅媽、寒與溫、妖行天下:廢柴捉妖師、聽說我是深情男配[穿書]、穿成炮灰表小姐、嫁給權臣之后(作者:長溝落月)
趁著人還沒散,沈韶光趕緊為消除以后類似的栽贓陷害打埋伏——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把這事說得明明白白,以后再有類似的栽贓嫁禍也沒人信了。 先報備,“您說,若不是胡人,胡須是黃的彎的,或者這無賴兒逮個蠅子蛾子飛蟲扔到菜汁子里,今天這臟水,還怎么洗得清?” 諸人點頭,果真是。 再陳情,“小店里,便是最熱的時候,我和婢子也穿著全套的防護圍裙兜套,諸位也可以去店里看看,我們是不是干凈?” 熟客們都再點頭,這點也毋庸置疑。 再賣慘,“兒一介女流,流落于此,蒙坊里左鄰右舍看得起,賣些糕餅菜蔬,沒想到會遇到這種事……” 眾人同情心起,覺得這沈小娘子著實不容易。 …… 一個灰衣仆役來到街邊樹下停著的馬車前,低聲稟道:“回阿郎,已經墊了話兒,讓他們仔細審審?!?/br> 林晏瞥一眼不遠處小店門口神情哀婉的沈韶光。 “多謝各位君子法眼如炬,幫兒分辨清楚……”沈韶光對眾人輕施福禮。 眾人雖然都只是當了一把“見證奇跡”的觀眾,但這會子卻覺得似乎自己也參與了抓無賴活動,幫了這可憐的小娘子,都紛紛回禮。 “阿郎,還買獅子頭和蘭花豆嗎?” 落下車窗紗簾,林晏吩咐,“不買了,走吧?!?/br> 第23章 五仁餡月餅 周管家敲敲小食店的門。 沈韶光抬頭,見是位五十歲左右的老者,相貌頗慈和,后面還跟著兩個年輕仆從。沈韶光笑道:“老丈請進。老丈是吃酒還是買些什么?” 周管家笑道:“小娘子,我家主人要訂些中秋糕餅?!?/br> 這些天沈韶光忙著上新菜、忙著裝修,不覺時間過得飛快,馬上就是中秋節了。七月七賣花糕掙了不少錢,沈韶光自然不會錯過中秋賣月餅的機會。 說是“月餅”,其實本朝并沒有這叫法。這個時候,八月十五人們也闔家團圓,登高賞月,飲酒賦詩,但中秋節還沒有發展成為月餅節,至于月餅什么時候得名、什么時候“家家習為俗”,沈韶光就不知道了。 沈韶光懷舊,按照后世月餅的樣子,做了烤月餅和冰皮月餅,月餅餡兒則選了豆沙、棗泥、桂花、黑芝麻、咸蛋黃,還有后代被全網黑的五仁。 沈韶光從小就是個“五仁黑”,最厭煩吃帶青紅絲的五仁月餅,覺得老祖宗把這玩意造出來就是為了不讓孩子好好過節的,真是比黎明前還要黑的黑暗料理啊。 直到上初中時,吃了同學家自己做的五仁月餅。我的個天,不是五仁不好吃,是我沒吃到好吃的!甜度適中,松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各種仁兒酥香,不噎人,不齁嗓子,沒有油哈喇味兒,關鍵,沒有青紅絲。 再后來讀紅樓,看到里面的“內造瓜仁油松瓤月餅”,估摸著這大概是按御膳房方子做出來的五仁月餅。賈母這富貴了一輩子的人都沒嫌棄,那應該是很好吃的——想來也沒有青紅絲。 再再后來,看大吃主兒袁枚的食單,沈韶光徹底沒了嫌棄五仁月餅的心,只恨不得吃上兩塊嘗嘗。 前世沒機會自己做,這會子當然要做起來。 其實這五仁做起來也簡單,沈韶光分析著,前世吃的五仁月餅不好吃,主要還是餡兒料不精細,甚至不新鮮,尤其有的擺著賣了好些天,吃起來怎能不敗胃口? 沈韶光便尤其在選料上注意,去西市干果子店挑了頂好的松子仁、核桃仁、杏仁、芝麻、栗子,又讓人磨成細粉?;貋碜鼍秃唵瘟?,加糖、加豬油,裹皮兒,印模子,下爐烤制??就?,自己先嘗一塊,覺得——還不錯,但說驚為天人,卻不至于。 又試著換了冰皮,哪知一樣的餡兒,口感竟然上了好幾層!袁子才所謂的“甘而不膩,松而不滯”就是這樣的吧?就是這樣的吧? 沈韶光對五仁滿意,對別的餡兒也滿意,一心算計著要靠月餅再大賺一波。因著有前面的七夕花糕,這回不等沈韶光擺廣告,不少回頭客便來下訂了。 沈韶光不知道周管家是哪家的仆從,只笑問:“老丈要訂多少?訂什么樣兒的?”又指著樣品介紹各種口味、花色,因為印花不同,顯得品類就更多了。 周管家久不做這些采買小事,實在不知一個小小店鋪,糕餅竟然有這么多花色,但周管家是做老了事的,只略琢磨了一下,便笑道:“除了自家吃用的,其余都買這‘錦繡團圓盒’就好。要烤皮的,不然送去人家,散了就不好了。我們自家……” 周管家略沉吟,“還是要這軟嫩的冰皮兒吧,各種餡兒都要一盒。家里太夫人牙口不好,愛吃軟的?;y倒沒什么,家里郎君不講究這個?!?/br> 沈韶光點頭,看來這家主人是個孝順的,也好說話,故而這老仆買東西只考慮老太太口味,但過節嘛……沈韶光還是建議,“本店新出了一套月簽餅,專為高門大戶中秋夜宴做的,或許家里郎君、娘子喜歡?” “每塊糕餅上面有句舊詩,背面則是解簽,不過是游戲,宴會時博眾人一樂?!鄙蛏毓夥_一塊給他看。 周管家世家老仆,很讀過幾卷書,問了幾句,果然都是吉利話,便笑道:“這個有意思,便來上一盒子?!弊约依删咳展训?,不似年輕人,很該玩樂一下。 沈韶光笑著又添上一筆,寫到客人名字時問,“請問老丈,令主翁怎么稱呼?” “便是本坊林少尹府?!?/br> 沈韶光抬眉,笑一下,低頭記上,“好?!?/br> 周管家不知道阿郎為什么點名要這家店的糕餅,想來是味道好,這家的玉尖面就頗得太夫人喜歡——哪怕那回吃壞了肚子。 回到府里,周管家去書房稟告主人。 林晏點點頭,道聲辛苦,便不再說什么。 周管家退出去,站在林晏身后的侍從劉常卻犯了思量。 劉常是日常跟著主人出門的。他總覺得自家阿郎對這位沈記的小娘子不一般,別的不說,就說先頭兒讓自己去坊門買煎餅吧,阿郎買了,又不吃…… 再說前兩日,阿郎經過沈記食店,讓去買蘭花豆和獅子頭,阿郎鮮少外食,是怎么知道這家店賣什么的? 恰自己看到小娘子“智破無賴兒”,出去稟與阿郎,阿郎立刻讓去找坊丁,車也不走,竟就在路旁等著。這點小事,何至于此? 審了那兩個無賴兒,知道跟云來酒肆有些關系,而云來酒肆是趙王的買賣,阿郎便讓周管家大張旗鼓地去訂中秋糕餅…… 劉常覺得,這里面有事!有事??! 第24章 抽了個好簽 裴斐又來林家混飯。 裴斐與林晏本是同鄉,家世也差不多——都有個好姓氏,又都沒落了,區別在于林氏是整個兒都垮了,裴斐家則是裴氏大樹上的小枯枝。兩人在河東時一同求學,一起結社,一起投行卷,蒲州太守崔洵見二人都年少有為,風姿秀雅,曾稱其“連璧”。 然而兩人的官運卻差太多。裴斐先守祖孝、又守父孝,一蹉跎就是好幾年,終于參加禮部試及第,卻又卡在了吏部試上,三載不得授官。今年春,終于通過制科,授了九品校書郎職,而此時林晏已經穿上緋袍,做到京兆少尹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好在裴斐是真的心大,不然真沒法跟這昔日舊友一起混。 因是昔日舊友,又是晚輩,裴斐與林晏一同陪江太夫人過中秋節。 江太夫人記性不好,卻記得裴斐,叫他“十二郎”,與林晏這“大郎”,宛若親兄弟般。 “一家人”在后園小軒中賞月吃酒。 江太夫人掰了一塊棗泥的冰皮月餅慢慢吃,“似與前些日子吃的七夕花糕味兒差不多……” 林晏笑了,祖母這記性有時候又好得緊。 太夫人喜歡軟爛甜膩的,對棗泥的餡子很滿意,便勸裴斐和林晏:“十二郎,大郎,你們也嘗嘗?!?/br> 裴斐笑著拿一塊烤皮的,正要掰開,卻注意到上面的字,“桂林一枝,昆山片玉”1。 餅后也有字,“錦繡前程,共賀一杯”。 蟾宮折桂,倒真是個好口彩。桂樹也應景,中秋嘛。 林晏也取了一塊,看了上面的字神色一怔,然后便若無其事地掰開吃了一口。 裴斐想知道別的上面寫什么,便又拿了一塊,正面是“月是故鄉明”,背面則是“共敬遠方親友一杯”。 哎呦,真還有些意思。 旁邊斟酒的婢子笑道:“這糕餅說是叫‘月簽餅’,如同廟里簽子,席間游戲用的?!?/br> “這是誰的促狹點子?”裴斐笑問。 “這個——婢子卻是不知,只知道是從外面買的?!辨咀有Φ?。 裴斐抽了個“好簽子”,不能免俗地有點高興,便問林晏,“安然,你那個餅上是什么?” 林晏淡淡地道,“沒有什么,不過兩句吉祥話罷了?!?/br> 裴斐卻已經伸手把他那半個拿了過來,正面只還剩了“皎兮”“ 僚兮”四個字,背面則是“佳婦”“一杯”字樣。 裴斐哈哈大笑,把那半塊餅遞給江太夫人,“恭喜太夫人,想來安然的好事近了。我們要按這餅上說的,共賀一杯才好?!?/br> 江太夫人對經書很熟,一眼便看出這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剛才又聽了婢子的解釋,又有裴斐的話,便猜出后面頭半句是“必得佳婦”,當下也笑了,歡喜地對林晏道:“很該一起喝一杯!” 裴斐對江太夫人睞睞眼,“剛才安然還想混過去……” 江太夫人故作嚴厲:“一定要喝?!?/br> 婢子仆婦們雖不懂詩詞,但話是聽懂了,都笑起來。 林晏抿抿嘴,也無奈地笑著舉起杯來。 喝了一口酒,江太夫人也好奇地拿起一塊烤皮月餅來,讀上面的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背面則是“嘉時嘉宴,舉杯共飲?!?/br> 江太夫人笑道:“真好!真好!合情合景?!?/br> 林晏和裴斐都端起酒杯,共同敬江太夫人。 江太夫人有年紀的人,吃幾口酒,時候也不早了,便困乏了,先回房歇息,又不讓晚輩們送,“你們玩你們的,我有阿素他們?!?/br> 林晏和裴斐只送到園門口,便折返回來。沒有太夫人在,裴斐更加自在,把那盤子月簽餅端到自己跟前,挨個兒翻看,便終于知道自己手氣好的原因了——這里面“簽解”就沒有不好的,“宦途順遂”“富貴平安”“高才雅量”…… 若單這樣,也沒意思,這做餅的人又?;?,比如這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后面的字竟然是“醉了,莫喝了”。裴斐一口茶噴出來。 林晏笑著皺眉看他。 裴斐笑得抖著手,把這塊餅遞給他看。 林晏也忍俊不禁,笑完又抿起嘴,小娘子家,這般促狹! 沈韶光不知道自己因為幽默感被人吐槽了,正賣月餅花糕。 七月半有燈,八月半,坊里也掛燈,逛的人也不少,沈韶光給阿圓一把銅錢,放了她的假,自己守在店里。 沈記如今賣糕的名聲在坊里已經打響,尤其小孩子都知道,逛街看燈經過,便纏磨著家里大人進來買。 便是之前嫌棄這月餅太貴的,這會子也多半兒會買幾塊——過節嘛,再說,整盒子整盒子地買自然貴,但買三兩塊,還是買得起的。 沈韶光原本還怕剩下——這玩意過了今天,可就得切胳膊斷腿大甩賣了,一則不禁放,一則,應節的東西,過了節就不值錢了。沒想到賣得很快,轉眼便不剩多少了。 沈韶光把幾塊烤月餅放在之前裝煎餅的袋子里,遞給一對夫妻,“您拿好?!卑咽盏你~錢丟進錢簸籮,抬頭,門口樹下站的不是那位柳郎君又是誰? 這陣子柳郎君雖常來吃飯,但說話卻少了,有時候似乎還偷偷地看自己,沈韶光看過去,他卻又轉開眼,有時候似要說什么,卻又不說。 沈韶光很想像前世一樣開玩笑:“嘿,兄弟!你是不是暗戀我???”但到底顧忌時代因素,沒敢造次。 這會子又見到了這位,那么默默地站在樹下,景兒似的,沈韶光頗感無奈,卻也只好對他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