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書迷正在閱讀:花心校草的滿分愛戀、祁教授,借個婚、民國奇人、誤入傳銷窩、你逃婚,我改嫁!趕緊喊我小舅媽、寒與溫、妖行天下:廢柴捉妖師、聽說我是深情男配[穿書]、穿成炮灰表小姐、嫁給權臣之后(作者:長溝落月)
外面電閃雷鳴,風刮得窗欞子吱嘎響,豆大的雨點往下砸,沈韶光走去關了窗,拿個小胡床坐在門口,看雨,搓糯米圓子——一會加醪糟,煮了當早點吃。 沈韶光是北方人,接觸南方吃食是在大學時候。同寢室有個江南妹子,水靈靈的皮膚,軟糯糯的聲音,最愛鼓搗宿舍料理,一個電飯鍋恨不得做出滿漢全席,與宿管阿姨打得一手好游擊。 這酒釀圓子就是那時候跟這位心靈手巧的水鄉妹子學的。初次吃,不覺得如何,后來卻愛上了這股子淡淡的香甜味,不同于北方飲食的濃墨重彩,但吃到胃里很熨帖,晚自習以后來一碗這樣的宵夜,再好不過了。 想想那些幸福時光,沈韶光嘆一口氣,雨天總是格外容易讓人感慨舊事。 雨還在下,院子里積水多了起來,上面一個個水泡,沈韶光歪頭覷著眼看天色雨勢,天似乎有些明朗了,應該過不多久就會?!煤孟铝顺抗牡臅r間,耽誤了晨間的擺攤。 自從端午以后,老天爺好像突然醒過勁兒來,把之前欠的雨水都補上了,三天一大下,兩天一小下,奇怪的是,暑熱并不因為雨水勤而消退,反而以一種更讓人難以消受的方式朝大家撲來——濕熱,后世所謂的桑拿天。 因著這天氣,沈韶光的擺攤賺錢大計也被耽誤不少,好在前陣子攢了些錢,尤其端午曲江龍舟會上,幾乎賺出一季的利來,所以倒也不用很急——急也沒用不是? 沈韶光捧著碗,吃糯米圓子,喝帶著糖漬桂花的酒釀湯時,雨終于停了,伴隨著停雨而來的,還有一位客人。 寬肩長腿黑臉膛,壯壯的身板把醬色圓領袍撐起,沈韶光略瞇眼,想起來了,那天那位買了所有酸梅湯的軍官! 應該不會是吃壞了肚子找后賬…… 知客凈慈一副好奇打探的神色,沈韶光也不趕她,只笑問:“將軍找兒有什么事?” 軍官不過是個八品宣節校尉,對這小娘子張嘴給自己升了十來級官,頗有點訕訕,卻也沒糾正她,只含笑道,“那日小娘子的烏梅飲子甚好,同僚弟兄都念得緊,百般打探,才知道小娘子住在崇賢坊的這庵里,某恰從坊前過,還想再多買些?!?/br> 聽說這人是將軍,凈慈神色一振,聽說是買酸梅湯,八字眉又意興闌珊地耷拉下來,又該著這姓沈的賺錢! 卻不想沈韶光會把生意往外推:“將軍不知,那是專為端午日熬的,平日卻是沒有。將軍若自家想喝,提前一日告訴兒,兒備下即可。若是——送去軍中,請恕兒不敢從命?!?/br> 軍官皺眉,“這是為何?” “看那日將軍服色,想來是禁軍的人。禁軍守衛天子,防護京畿,責任著實重大,飲食采辦也自有定例,兒一屆平民,不敢預也?!苯姷乃?,大庭廣眾的時候偶爾賣一波也就算了,現在還是不要作死的好。沈韶光一向惜命。 軍官沒想到沈韶光謹慎至此,不由得打量她幾眼。 沈韶光笑著任他打量。 “既小娘子不愿,某也不強求,告辭!”軍官戴上斗笠,便轉身要走。 “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沈韶光笑道。 軍官皺眉,扭頭看她。 “這烏梅在兒的鍋里還是在禁軍公廚的鍋里,熬出來的都是一樣的,何妨讓公廚的人熬呢?” 那自然是沒熬出這個味兒來!往日廚下又不是沒做過。 突然,軍官反應過來,“女郎是想——” 沈韶光瞇眼一笑,“兒愿獻上這烏梅飲方子,到時候,公廚愿意什么時候煮,便什么時候煮,愿意煮多少,便煮多少,又干凈,又安全,將軍也不用擔干系,這多好?!绷闶劭邕^批發,直接進入配方買斷階段。 軍官緩緩點點頭,算是知道了面前小娘子的精明,不敢以為她是真的“獻”,便問道:“小娘子索價幾何?” 沈韶光略沉吟,“便二十兩銀,如何?” 沈韶光自謂沒有獅子大張嘴,二十兩于小民固然是一年的嚼裹,但于有錢人,不過是兩匹中等絲絹錢。衙門各個公廚都有專門撥款的伙食費“食本”,各衙門官署又“置本興利”,伙食費根本用不了,所以官員們常分伙食尾子。禁軍作為皇家直屬軍隊,只有更甚的,還在乎這二十兩銀子? 軍官三十余歲,升了八品官,每月也不過十幾兩的餉銀,聽沈韶光張口要二十,不免皺一下眉頭,但想到公廚里的資費、上官們的排場,上面的人或能接受呢? 沈韶光知他小官,恐怕做不了主,便笑道:“事情雖小,到底涉及禁軍吃食,將軍不妨細細考慮?!?/br> 軍官對沈韶光點點頭,戴上斗笠,手里拎著蓑衣,走了出去。 邊上的凈慈看看沈韶光,仿佛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沈韶光覺得,就一個酸梅湯,又不是天上的龍rou,壟斷了又能多賺多少?況且現在實在缺錢——在外面擺攤兒受天氣影響太大,坊門口地方也小,連個桌案都不能擺,就每天一個小鍋灶攤煎餅,什么時候能賺夠養老錢?所以,不如盤個小店。 第二日午后,看到那軍官的身影,沈韶光便知道,這事成了。 軍官不是個愛言語的,既然上官批了,便付給沈韶光二十兩銀,對身后仆役打扮的人道,“你與這小娘子學煮烏梅飲?!?/br> 沈韶光取出材料,傾心相授,到快敲暮鐘了,一小鍋酸梅汁終于熬好,放到庵堂后院的井中鎮過,取小碗給軍官和雜役品嘗。 軍官點頭,“是這個味兒?!庇謫栯s役,“可學會了?” 雜役很是年輕,約莫二十上下,長了一雙機靈的笑眼,見官長問,忙笑道:“校尉放心,盡學會了?!?/br> 沈韶光本想手寫個方子的——收人錢財,就要敞敞亮亮的銀貨兩訖,但轉念,出于被害妄想癥的謹慎,到底沒寫,只笑道:“若有記不清的,盡管來問我?!?/br> 軍官點頭,帶著雜役走了。沈韶光掂掂這二十兩銀子,美滋滋地回了屋。 第11章 撿了個寶貝 第二日,賣完煎餅,沈韶光趁著日光不太盛,沿街逛逛,買些雜貨菜蔬,順便問問租鋪子的事。 崇賢坊的生意似乎確實好做,因為店鋪轉租率和轉賣率很低,沈韶光轉了一圈,并沒得到什么旺鋪出租信息,反倒買了個人。 這人,沈韶光不算陌生,米糧鋪子的阿柳。 阿柳雖名叫“柳”,卻沒什么婀娜招展的風姿,是個高高胖胖的丫頭,約莫十四五歲,略憨,走路時地板砰砰地響,一只手能拎起多半口袋糧食,沈韶光時??此诿准Z店搬運倒騰糧食。 “夯婢子,蠢笨如牛,光知道吃!打死你算了!”米糧店主人娘子掐著婢子腰間的嫩rou,恨恨地罵道。 婢子嘟著臉,不躲不閃任她掐。 米糧店娘子越發生氣了,“還甩臉子!你是給誰看?你又不是那小妖精,打量那老妖鬼能給你撐腰?”越罵越氣,干脆拿墻角的掃把朝著婢子一頓亂打。 婢子縮肩拱背捂著頭臉任她打。 沈韶光看不下去,上前勸解。 米糧店娘子停下手,氣喘吁吁地給沈韶光稱江米,婢子看一眼沈韶光,低著頭,撿剛才撒出來的一點豆子。 沈韶光買完米,去隔壁買菜蔬,打探這個叫阿柳的婢子。 “她家郎君納了家里的另一個婢子阿香,徐娘子心里不痛快,就拿這憨婢子出氣?!辈耸叩昴镒右痪湓捪屏肃従拥牡鬃?。 “看這婢子怪可憐的?!鄙蛏毓獍言掝}引回來。 “可不是?前幾年江南水災,奴隸商人從那邊販運來的,徐娘子貪便宜買了兩個,原指望有個使喚婢子,長大了還能多賣些錢,如今一個讓她家郎君占了,這一個越長越憨,人也不機靈,哪里賣得上價錢?阿徐這樁買賣正經是賠了?!?/br> “可我看這婢子挺勤快啊?!?/br> “阿徐眼睛里可看不著!”菜蔬店娘子嗤笑。 沈韶光拎著菜蔬出來,看米糧店娘子不在,只那阿柳在店門口蹲著啃黍米蒸餅。 “你適才怎么不躲呢?” 奴婢是人形資產,小米糧店娘子算計到骨頭里,斷不會把自己的“資產”打傷打死的,躲一躲,還能少挨兩下。 婢子看一眼沈韶光,嘟囔道:“早打完,早吃飯?!?/br> “……”這個理由竟讓沈韶光沒法辯駁。 沈韶光突然就做了一個決定,“我若買了你,你愿意嗎?” 婢子停住啃餅的嘴,瞪大眼睛打量沈韶光,“給飯吃嗎?” “管飽?!?/br> 婢子點頭,“好!” 沈韶光點頭,“吃吧,我去找你家主人?!?/br> 這店鋪是前店后宅,連著三間屋舍和一個小院,沈韶光拍拍院門。 適才那米糧店娘子出來,笑問,“小娘子還要買些什么米糧?” “卻不為米糧而來。不知外間看店那婢子,娘子賣不賣?”沈韶光直言來意。 本以為砸到手里了,沒想到會有人問津,米糧店娘子有點控制不住笑容,嘴上說的卻不一樣,“這婢子我從小看到大,著實有些不舍?!?/br> 沈韶光懶得跟她演戲,“既如此,那兒便不奪娘子所愛了?!闭f著點下頭,轉身便走。 沈韶光走出十幾步,那米糧店娘子看沈韶光真是要走,連忙喊住,“小娘子,小娘子——” 討價還價這事,比拼的就是耐性和火候。沈韶光笑著回頭,“娘子有何事體?” “小娘子留步,我們還能再商議商議?!?/br> 沈韶光點頭,站在那里不動,等著米糧店娘子自己走近,方笑道,“娘子愿意割愛了?” 米糧店娘子訕笑。 “不知索價幾何?” 米糧店娘子在這場買賣中已是失了先機,怕走了沈韶光這冤大頭,并不敢報得太高,“既蒙小娘子看上,便三千錢吧?!?/br> 沈韶光并不說貴,只笑道,“今年先旱后雨,年成不好,待回頭收秋稅,城外不知道多少賣兒賣女的呢?!?/br> 沈韶光順嘴危言聳聽,米糧店娘子卻當了真,畢竟當初兩個婢子便是荒年的時候便宜買的。況且她還打著主意,賣了現在兩個大的,轉手買兩個小的使喚,只是這回要挑好了。 兩人一番討價還價,終于以二兩銀子的價錢成交。沈韶光回去取了錢,并堅持去官府辦了買賣公契,然后沈韶光便對跟在自己后面的小婢子笑道,“跟我走吧?!?/br> 沈韶光順便給她買些日用、鋪蓋,又買了兩套簡單成衣,她穿得太也不像樣,自己的衣服她又穿不上。 回去先簡單吃了飯,然后便洗澡洗頭一通洗涮,換了新衣,終于收拾出了個樣子來。自己的人自己看著好,沈韶光覺得這丫頭拾掇拾掇,還挺清秀的。 阿柳也對她傻笑,又道,“小娘子做得湯餅真好吃?!?/br> “……”這是還惦記著剛才的晚飯呢,沈韶光點點頭,“有眼光!” 阿柳又笑,半晌,突然道,“小娘子給我取個名吧?!?/br> 沈韶光詫異地挑眉看她。 “跟了小娘子,我就不是徐娘子家的阿柳了?!?/br> 看著小婢子認真的樣子,沈韶光笑了,“便叫阿圓吧。圓圓的臉,多喜興!” 阿圓笑著點頭。 有了阿圓,沈韶光輕松不少,往常搬個爐子,沈韶光累得齜牙咧嘴,現在阿圓輕輕松松就搬到小車上;往常熬酸梅湯,沒人打水燒火,現在沈韶光只管灶上的精細活;往常擂打糍粑,累得手疼,現在阿圓簡直不知疲倦,盯著手里黏黏的糍粑和拌好的豆沙餡兒,眼睛冒光。 沈韶光也終于可以略微拓展一下業務了,提前蒸好的粽子,做好的糍糕,熬好的酸梅飲子,都擺到了坊門口。阿圓雖不會做,但能收錢,而且算數竟然很好,大約是當時在米糧店練出來的,沈韶光覺得自己撿到了寶。 第12章 小籠灌湯包 又過了個把月,沈韶光才終于找到合適的店鋪。離著坊門不遠,也是前店后舍的格局,小鋪面不過十來平米,原是個羊rou鋪子,店主人年邁,雨天出門摔了腿,便是好了也做不了這活計了,又沒有兒孫,便想著把前面的店租出去,也好落兩個嚼裹錢。 坊里的鋪子多是前后屋舍一起租的,只出租前頭鋪面,便不大容易,恰遇見沈韶光這暫時有地方住、又本錢少的,兩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