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書迷正在閱讀:花心校草的滿分愛戀、祁教授,借個婚、民國奇人、誤入傳銷窩、你逃婚,我改嫁!趕緊喊我小舅媽、寒與溫、妖行天下:廢柴捉妖師、聽說我是深情男配[穿書]、穿成炮灰表小姐、嫁給權臣之后(作者:長溝落月)
弄得沈韶光倒有些不好意思接著調戲了。 第三日,雖沒變成十套,卻也變成了七套。 沈韶光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但愿這哥們是當的早餐代購,若自家墊錢,那九品的俸祿,可不大夠這么吃的。 京兆府內,幾個年輕官員每人舉著一個煎餅嚼著。 “幸好有柳錄事,不然我等就要餓著肚子辦公了?!币粋€眼睛上還帶著眼眵的道。 年輕人,夜生活豐富,睡得晚,起得自然也晚,每日磨蹭到最后一刻從床上爬起來,略洗漱整理儀表,便急匆匆往衙門趕,哪有功夫吃朝食? 錄事柳豐住得近,某次多買了一個餅,被饑餓難耐的同僚吃了,頓時驚為天人,這裹著捻頭的雞蛋煎餅在京兆中下層官員中一炮打響,柳錄事從此走上了早餐外賣小哥之路。 “這辣的真有味道,吃了一個,倒越發開了胃。柳三,下回多幫我帶一個?!?/br> “關鍵是這餅講究。何曾見街頭小食有用紙袋盛裝的?你們看,這袋子角上有個小小的篆體‘沈’字章?!?/br> 長得文質彬彬的青年拿帕子拭拭嘴角的醬汁子,慢條斯理地把紙袋子抻平,指著角上的字給大家看,“雍容秀雅中帶著淳勁,混不似時下以楷入篆者,頗有兩分先時李少監的意思?!?/br> 本朝楷、草皆有不少大家,讀書人們平時楷行并用,工于篆隸者卻是不很多,小篆最有名的便是玄宗時李陽冰。 其余幾位對篆書說不上有研究,但畢竟都是讀書人,當下也都看自己的餅袋子。 其中一個笑道,“我倒覺得有兩分閨閣氣,莫非這刻章子的是個小娘子?” 眾人皆笑。 柳豐臉微紅,目露一絲疑惑。 適才說閨閣氣的,一抬頭,恰看見京兆尹和少尹走過來,忙放下餅,站起來行禮。 京兆尹白靜山是個頂和氣的人,笑著對小年輕們擺擺手,少尹林晏則微點一下頭,兩人便走了過去。 年輕的小官員們互相挑挑眉擠擠眼,三口兩口吃完,拿茶水壓下去,便各自回了廨房。 白府尹笑道:“聞起來還怪香的,小子們這是吃的什么?” 聞著每天早晨都會在坊門口聞到的香味兒,林晏微笑道:“左右不過是糕餅之類?!?/br> “某年輕的時候也做過待漏院里啃胡餅的勾當。年輕人啊,總是感覺睡不足,吃不飽?!?/br> 林晏再微笑一下。 白府尹轉過眼睛看身邊年輕的副手:“卻從沒見安然有這等時候。莫非對這些街頭貨色無甚興趣?” “下官口舌駑鈍,不辨五味,飲食只求果腹?!?/br> 白府尹哈哈笑道:“安然出身鐘鳴鼎食之家,想來是舌頭早被慣壞了?!?/br> 林晏只淡淡一笑。 坊門開了,朝食的點兒也過了,沈韶光終于可以歇歇手。她不緊不慢地拿著抹布擦拭臺面、餅鐺,清理灑落的醬汁子、香蔥末之類。 賣捻頭的盧三娘笑嘻嘻地走過來,“阿沈買賣越發好了?!?/br> 沈韶光手上的活兒不停,只抬眼一笑,“那還要多謝盧娘子的捻頭炸得好啊?!?/br> 捻頭類似后代的撒子,把細長條的面放在油鍋里炸得酥脆,也有做成臂釧形狀的,稱環餅,可以放好些天,是寒食日的必備,平時也有不少人買了充饑。 沈韶光跟盧娘子訂貨,讓她炸類似后代的薄脆,竟然也做得差相仿佛,只是里面加了少許糖,多了點甜味。因為自己訂這點貨,就讓人家改和面的配方,那不合適,沈韶光也就改了改自家醬的配料,兩相磨合,做出來的煎餅味道倒也不錯。 自擺攤之日起,沈韶光的生意就極好,旁邊的小攤哪有不眼饞的?盧三娘雖眼饞,但自家的捻頭也因此多賣了不少,不敢表示出什么妒忌來,這會子有了年輕后生買餅的笑話,自然要盡情打趣沈韶光。 “我捻頭炸得再好,也不見那小郎君來日日買捻頭?!北R娘子擠擠眼,笑道。 沈韶光停下手里的抹布,表情認真地琢磨了一下,“哦?那便真是我的餅做得好了?!?/br> 盧娘子“嗤”地笑了,“你就裝吧?!?/br> 沈韶光淡淡一笑,接著擦。 等收拾好了,便把爐子架子裝上小拉車。 旁邊賣胡餅的邱大給她搭把手,幫她把爐子放上車。 沈韶光客氣地道謝,邱大訥訥地對她點下頭,便挎著餅籃子走開了。 盧三娘在心里感慨,年輕貌美就是好啊。又懷想,老娘年輕的時候,也曾有人為了來看我,每日一天三頓吃捻頭呢。 第5章 下雨艾窩窩 半夜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沈韶光被隱隱的雷聲吵醒,聽動靜不小,這回旱災能解了吧?又想起大半個月以前皇帝的祈雨,嘴角就帶上一抹壞笑,老天爺好賴算是給他的人間兒子全了這個臉面,不然多尷尬。 沈韶光又裹了裹布被,安穩合上眼,下雨真好啊,可以不用出攤,睡個懶覺了。 小攤販可以因為下雨偷懶,上朝的卻不行。 林晏坐在車上,一眼看到前面不遠處的錄事柳豐,舉著傘,穿著芒鞋,蔫頭蔫腦地在雨中等著。想來是地滑,不敢騎馬,想走著去上衙。 林晏對車外的仆從示意一下,其中一個便從馬上下來,走去找柳豐。 柳豐回頭,先遙遙地對林晏的車駕行了個禮,然后與那仆從說了兩句,便一起走了過來。 上了長官的車駕,柳豐頗有些局促,肚子偏又這時候來搗亂,咕咕叫起來。柳豐的臉霎時就熱了,只希望外面瀝瀝雨聲能遮掩過去。 林晏看他一眼。 柳豐赧然,叉手道:“下官失禮了?!?/br> “無妨?!绷株痰匦Φ?,停頓片刻,“那煎餅果然這般好吃嗎?”那邊分明有個披蓑戴笠賣胡餅的在呢。 柳豐臉越發紅了,訥訥地,“下官,下官——” 林晏微抬手。 柳豐閉了嘴,老老實實坐著。 林晏閉目養神。 沈韶光說到做到,果真等到辰正才起,慢騰騰地洗漱了,舉著傘去外面食店吃了一碗雞rou餛飩,皮子不夠薄,餡兒又小,湯底倒還有些味道。 溜達了一圈,買了些米糧菜蔬,便慢慢走回來。行到沈氏舊宅后門處,看到院墻內伸出來的一支海棠,落下好些花瓣。嘖嘖,雨打海棠,寂掩重門,多詩意的景象。 沈韶光搜索記憶,對這株海棠還真有些印象。原身的母親愛收集海棠花瓣,倒不是為了葬它,而是為了兌胭脂用,曾言其“顏色殊無雙”,恰父親過來,含笑調侃了句打油,“可惜沒有香”,母親先是嗔視,繼而繃不住笑了。 再想及掖庭的日子,這位夫人就是一株海棠這樣的人間富貴花,如何受得那樣的磋磨,只熬了一年就撒手人寰,留下當年才九歲的原主,原主也又熬了一年,終于隨她母親去了,換成了自己這個異鄉客。 沈韶光看著這個不曾住過的“家”,想到家中舊事,頗為感慨。 聽說現在住著的是一位京兆少尹,不折不扣的緋袍高官。雖鄰居住了這么些天,卻沒見過長什么樣兒。不知道這位長安副市長什么時候視察街頭小吃情況……沈韶光被自己的幽默感逗笑了,舉著傘,踢踢踏踏地走回庵里去。 回到庵里,沈韶光泡上糯米,看兩頁書,寫幾張字,也就混過了頭午的時光。 中午簡單揪點面片,放些小青菜,磕上一個荷包蛋,做了碗青菜馎饦,盛到碗里后,加了兩勺自制的蒜蓉辣醬,倒也有些味道。 吃了飯,歇了個懶散的晌兒,便起來鼓搗吃的。 因今日買了些好糯米,便決定做艾窩窩糕吃。 本朝皇宮里也常做糕,什么水晶龍鳳糕,紫龍糕、玉梁糕,過年過節更有茱萸糕,菊花糕、麻葛糕之類應景。名字很花哨,卻并不很和沈韶光的胃口——大約是因為唐人對甜味有些口兒重,想想,吃櫻桃還要澆蔗漿呢。故而每到春夏之交的時候,沈韶光便格外懷念前世的艾窩窩。 艾窩窩做起來不算麻煩。把燒得軟軟的糯米飯揉成糯米面團,分小劑子,壓成皮兒,里面包各種餡料,山楂、芝麻、棗泥、豆沙皆可。 包好后,放在熟糯米粉上一滾,白白的,頗有點欺霜傲雪的意思。據說也有放在熟面粉上滾的,但家里一向都是用熟糯米粉,沈韶光也就覺得糯米粉的才正宗。 今天沈韶光做的卻不是過去吃過的,差別不在糯米粉上,而在餡兒料,她用的是前些天做的牡丹花鹵子。 庵里有一棵頗大的牡丹花樹,全盛時有幾百朵花,艷麗的深紅色,繁華得很。沈韶光撿了不少牡丹花瓣,本想附庸風雅做兩個花囊,突想起紅樓中有名的玫瑰鹵子,便又改了主意,把花拿臼子搗爛,拿糖和蜜腌漬上,過了幾天,去了生花氣,味道竟然很不錯。 這會子懶得弄別的餡兒,正好用上。 這牡丹鹵子的艾窩窩別的不說,顏值很是能打,雪白的皮子,嫣紅的餡兒,讓人想起粉面檀口之類香艷的詞語。 沈韶光把艾窩窩放在白瓷碟子里,端去與美食愛好者主持師太分享。 “好精致東西!”主持沒吃先笑道。 及至咬了一口,更面現訝色,“這是牡丹花嗎?” 沈韶光笑道,“可不就是院中那株牡丹嗎?我這是正正經經的借花獻佛了?!?/br> 主持笑著用手虛點沈韶光。兩人時常聊一聊,如今很有點忘年交的意思。 “我們先前也吃過牡丹花瓣,卻是炸著吃,到底不如你這個香甜,顏色也好?!?/br> 沈韶光不藏私,把做牡丹鹵子的方法說了,兩人又討論了一回如何改進。 就著清茶和吃食經,那一碟子艾窩窩也就下去了,沈韶光吃了兩個,凈清吃了兩個,余下四個都歸了主持。 饒是如此,主持仍意猶未盡。 沈韶光笑道:“恰碰上這個時節,才有這糖漬牡丹餡兒,平時用豆餡兒、棗泥就好?!?/br> 主持突然想起來,“過幾日就要立夏了,與這花糕比,我們往日庵里蒸的豆糕就太也粗糙,莫如今年便換成這個吧?”此時有習俗,立夏日吃蒸糕,據說可以不起熱痱子。 凈清趕忙應了。沈韶光覺得,尼姑當到老主持這份兒上,真好。 哪知過后凈清卻來求沈韶光幫忙,“若這糕只是我們庵里吃,再不敢來求沈施主的。但每年節慶吃食,總要給坊里坊外的鄰里善信送一送,若做得不好,惹人笑話?!眱羟迤咔樯厦娴厥﹤€禮,“還請施主指點?!?/br> 既借住在這里,這點小忙當然要幫,沈韶光一口答應了。 因人手有限,量又大,沈韶光便建議做豆沙餡兒的——因為不管是蒸、是搗、是濾,量大量小都是費一樣的事。 豆沙餡兒在這會兒,還是個金貴東西,倒不是材料多貴重,而是足夠麻煩。據說天寶時虢國夫人府豆沙做得最好,稱“靈沙臛”,又把豆沙放在糯米糍糕里,因這糍糕捶打得呈半透明狀,能透出餡兒的顏色,故而稱透花糍。1 主持一邊看沈韶光指揮著掌廚的尼姑炒豆沙,一邊跟她說典故:“早些年,長安東市有個糕作坊,透花糍做得就很講究。因為糕餅做得好,主人由此入貲為員外官,人稱花糕員外?!? 沈韶光笑起來,行行出狀元,果真呢。又遺憾,可惜我是女的,不然也可以考慮考慮走這條路入仕。 凈慈站在邊上,聽沈韶光和主持閑聊,不免驚詫,何曾見主持這樣健談這樣歡喜過?莫不是這姓沈的小娘子給主持下了巫蠱?看著這些豆沙餡,又不免算計銀錢,花了多少,能從各家得會多少壓籃錢來。 作者有話要說: 林少尹今天說的話,都是以后被打的臉??蓱z的娃…… 林少尹淡淡一笑:不疼。 第6章 夏糕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