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這些年_分節閱讀_243
宋阿南:“都好吃?!?/br> 這頓飯吃了快一個時辰,吃完后王嬸又端來煲好的湯,宋菽靠在阿南懷里,讓他一口口喂到嘴里,喝了小半碗又熟睡過去。 之后,宋菽帶著阿南去各地的工地轉悠,盯進度解決問題的同時,兩人也到處游玩。 宋二郎跟尹昇帶著嬌嬌回了趟義成,宋菽和阿南也隨后匯合。幾人一起到宋寡婦墓前上了香,然后去了恒州城的節度使府。 兩個常年野在外面的兒子都回來了,尹戎一見,別提有多高興。 可定睛一看,不僅兒子回來了,連兒媳……兒婿……兒……兒子們的男媳婦也上了門,他差點沒厥過去。 “怪我怪我,我該早點跟阿耶說的?!憋L暴過后,尹恆笑呵呵道,讓宋菽和宋二郎多吃點菜。 尹戎:“你早知道?” 尹昇就算了,他早說過自己喜歡男人,可竟然連小暔也找了男人,還就是那個一直跟尹恆合作的宋四郎。尹戎挺欣賞這個能干的后輩,可是……可是他的兒子怎么都喜歡男人? 尹戎想不通,不過既然已成定局,改也改不了了。 其實他還挺喜歡那個能治住他二兒子的宋二郎,這個尹昇從小到大沒少讓他生氣。 至于宋菽,他一直很喜歡,既聰明又能干,要不是他,他拿下……哦,不能亂說,要是這些打算被關中的人知道,就麻煩了。 尹戎擦拭掉妻子牌位上的一點浮灰,盯著上面的字,發愣許久。他們的孩子都長大了,如果她也還在,就好了。 * 轉眼三年過去,江淮與義成的路都已修好。水泥路將兩地的各個州縣徹底聯通,從江淮最南到義成最北,快馬過去不到兩日。 除了潞州港外,江淮和義成沿海又設了其他三港,隨著修路的進展,海洋貿易也越來越繁榮。 然而在宋菽和尹恆的有意為之下,水泥路的網絡并未連通關中。當江淮與義成的聯系更加緊密后,許多州縣的官員也嗅到了義成的打算,向關中那兒的納稅上貢,都越發懶怠。 水泥路不通,商人便不愛去關中。稅收上貢也少了,關中的物資日漸凋零,許多農民甚至丟掉土地,逃進了義成。 楊劍收掉生意后,一直住在京中,后來在家里的安排下入朝為官,借著職務之便,對京中乃至整個關中的情況,可說了若指掌。 然而越熟悉,也就越清楚,這片土地已經失去生機。 不少關中士族,已經試圖與尹家聯系,企圖在又一次的改朝換代中,使自己的家族屹立不倒。 楊劍的伯父高居相位,可說已經與嘉王朝的榮辱與共。 可惜,最后一絲希望也很快斷滅。 尹戎的小兒子尹暔率軍十萬,突入關中,兵臨城下。 楊劍站上城墻,墻下尹暔坐于馬上,相河村里寡言的少年已經長大,劍眉星目,自帶一身戰場上磨礪出的英氣。他身邊,有一匹馬與他并立。 楊劍定睛望去,竟然是宋菽。 “你打算什么時候攻城?”宋菽第一次上戰場,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 本來宋阿南說什么也不讓他來,他軟磨硬泡,保證自己絕對聽命行事,才得以跟過來。 城墻上有不少守衛京城的士兵,可一個個蔫了吧唧的,跟他們一路打來遇上的差不多。 運往關中物資被他和尹恆聯手,一再攔截克扣,許多州縣也在他們的暗示下,不再納稅上貢,所有商人都被引向江淮和義成一帶,就連從事生產的農民和工人,尹恆也搞了偷渡一條龍服務,有意愿走的,全給弄進了義成,其中還有逃跑的士兵。 關中早已民心渙散,這道城墻,已是他們最后的遮羞布。 “報告將軍?!背菈ι?,一名士兵快步跑來,單膝跪下向楊劍道。 昔日的貴公子被風雨磨礪多日,早褪去了嬌生慣養出的白皙,他一身盔甲,抬手讓來人起來稟報。 士兵沒有起身,拱手道:“半個時辰前,皇上自縊,死于后山,楊相也已隨他而去?!?/br> 楊劍閉上眼,他早料到,但真正發生時,卻還是心痛難當。罷了,天意如此,再抗爭也是無用。 宋菽掃了一圈城墻上的人,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只見他拿下頭盔,朗聲道:“打開城門,請尹將軍進來!” 宋阿南帶大軍入城,有的百姓閉門不出,但還是有許多人家門戶大開,好奇地張望這只軍容整肅的隊伍。因為大局未定,宋阿南不敢放松警惕,他分了一部分人在城中四處戒嚴,所有人不得擅自走動,又派手下將領接過了京城守軍,這才帶宋菽走進皇宮。 宋菽是騎著馬,與宋阿南一同從正門進的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