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這些年_分節閱讀_234
“沒有呢,里面的都還在建,不過東家說了,客人們若是想買可以先付定金。這一棟公寓已經好了,你看開頭那間就是樣板房,隔壁的房間里還有整個小區的模型?!币晃凰斡浀膯T工說道,他倒也不嫌棄詢問的只是一名莊稼漢,和氣地介紹道。 “這看起來可真好?!崩蠞h道,“我兒子和媳婦在城里做小生意,攢了錢想買房,我看來也別尋摸城里的了,不如買在東郊?!?/br> “果然姜是老的辣,老伯的眼光真好。咱們這個小區和別的屋舍不同,不但統一配備護院,早晚還有班車。若是要去城里,咱們的班車可免費接送呢!”那宋記的員工說道。 “這么好?還免費呢!”老伯驚喜道,“我這就回去跟我兒子說!” “東郊花園?”老伯走后,又有幾個認識字的漢子停留,“兄弟,這里就是宋掌柜造的房子?” 又有客人來,伙計立刻迎了上去,一番介紹。 宋記東郊花園開售的消息,漸漸傳了開來,本地想買房的人,外地來尋商機的人,都陸續聚了過來,一連十來天,東郊的售樓處都人聲鼎沸。 普通百姓買房多要考慮再三,才捧著錢來訂下一套。若只有他們,宋菽的房子可慢慢賣個三五月不成問題。 而那些商戶卻不給這個機會。 潞臨直道開通在即,城里或外地做生意的商戶,多看好臨州城的未來。而當他們親自來看了宋菽的房子,便知其質量好,結構簡潔便利,一揮手便是幾套。甚至有做客棧營生的客商,直接圈下兩棟公寓,作為之后開客棧之地了。 短短十二天,除了個別幾套宋菽私留的聯排別墅,剩余的樓盤一售而空。宋菽要了每戶一成定金,一口氣收來不少錢。 為了支持他修路,臨州、潞州、里州三地的流刑和其他重刑犯,全都被送去里拉山開采燒制水泥用的石灰石。而工程隊有了阿南親兵的幫忙,需要的雇工也少了很多。 再加上賣房的定金,原本步步吃緊的資金鏈,終于得到了緩解,宋菽也終于松了口氣。 “宋四郎,你私留的那幾套房,可賣不?”不知怎得,一些商戶沒兩天就打聽出,宋菽手上還有房,一個個又打起了它們的主意。 有跟宋菽交情好的商戶,更是直接問上了門。 “吳掌柜,這幾套我不賣?!彼屋挠錾线@樣的,都是客客氣氣地直接拒絕。 “你可是要留著自家???”前來求購的吳掌柜問,他與宋記一向有生意往來,但他不是臨州本地的商戶,得到消息過來時,已經有些晚了,一套也沒撈著。 “非也?!彼屋男?,“我家人并不常住臨州城,若是真要住這磚木結構的房子,自己買塊地再建便是?!?/br> 吳掌柜頗為贊同地點頭。 宋家確實不適合住在那里,誰都知道那房子是宋記造的,若是東家就住里面,沒準誰家漏個水都能找宋家門上去,麻煩得很。 但如果他們自己不住,這房子又是給誰的? 他曾聽說宋菽與尹節度使家關系匪淺,難道是給他們留的?可這里離義成何止千里之遙,就算留了,人家也未必能住。 況且,這小小民居,給尹大將軍住……吳掌柜失笑,也太不成體統了。 宋菽:“您若真想知道,我透露一二也無妨?!?/br> “哦?”吳掌柜來了興致,他知道這幾套房子早被許多人盯上,但誰都沒弄明白宋菽留著是做什么的,他今天若是能知道,也算是內部消息,這在商場上,便可能是個小小優勢。 宋菽:“那幾套別墅獨立成排,我打算改造一番,做個圖書館加學堂?!?/br> “這……可是積德積福的事啊?!眳钦乒胥读似?,感嘆道。 江淮這里官學匱乏,只有少數州縣設有官學。其他地方的孩子若想讀書,要不找門路進世家大族的族學,要不去鄉間秀才辦的私塾。 那些世家的族學多是請了有些能耐的夫子,確實能學到東西,只不過一般人進不去。 而那鄉間的私塾就不好說了,有認真教書育人的,也有隨便教教混口飯吃的,良莠不齊。 吳掌柜:“你這學堂,可對外招收學生?” 他們這些商人雖然有錢,但家中子弟要讀書還是一大難題,找個夫子教他們識字不難,卻難以找到真正有才學的。 “當然?!彼屋牡?,“東郊花園的住戶優先,也向州城與城郊招收學生,另外我也考慮設置獎學金,用于資助資質出眾但家里貧困的學生?!?/br> 聽到第一句時,吳掌柜心里有些慌,他可沒買到東郊的房子,說到后頭,他安了心。 不過略一思索,卻還是憂慮:“臨州城富庶,城里城外有錢卻沒處讀書的孩子不會少,你這學堂才這么點大,如何裝得下這么多人?” 宋菽:“這就看誰能通過我的考試了?!?/br> 教育資源放哪里都是珍貴的,有人讀得到,有人讀不到再正常不過,他只能讓更多人有機會讀書,卻無法保證讓人人都能讀書。 吳掌柜:“你看這樣如何,你既要設立獎金給貧困子弟,不若我出一筆錢給你做那獎金,你給我家孩子留兩個免試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