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這些年_分節閱讀_161
這次回去的時候還挺巧,趕上了春小麥豐收。 粟米的種子宋菽在上一年已經改良過了,但小麥一直沒動,冬小麥播種那會兒他忙著別的事,便只好在春天再種下了一批小麥,這會兒已經收獲。 毫無意外,宋家的小麥產量再一次震驚了十里八鄉。 而這一回,大家也有了經驗,當天便催著宋菽搞拍賣,紛紛掏錢,把宋家的小麥瓜分了個七七八八。 “宋四郎,你家這地究竟怎么種的?可有什么秘方?” “是啊是啊,別藏著掖著啊,也告訴大伙兒聽聽?!?/br> “宋四郎是藏的人么?人家說沒有肯定就沒有了,他家這地多半是上學堂的人幫忙打理的,有點什么秘方還不是早就知道了?” “但這產量,也忒嚇人了?!?/br> 幸好有人替他說了話,宋菽還真不敢在這問題上多糾纏,匆忙移開了話題。 “我在恒州那兒得了諸多白疊花,只等明年開春后播種,只是我家這點田肯定是不夠的,諸位若是愿意種些,收貨后定然高價來收?!?/br> 聽到宋菽又得了新東西,村里人也是好奇得緊。 上次他得了辣椒,便折騰出了火鍋店來,這一回,也不知道會有什么。 宋菽便說了點棉花的好處,尤其是御寒能力,比木棉好不少,而且更加輕便好穿。 聽了他的解釋,村民們對這白疊花也頗感興趣。這種防寒的好物,在他們中間還是很受歡迎的,單看上一次木棉的好銷路,就知道了。 當下便有幾戶人家表示,到時宋菽可以給他們種。 之后,宋菽花了十來天時間,幾乎把他空間里能找到的所有關于棉花的資料都翻了一遍,又與彭師傅他們細細討論了織棉布的種種細節,終于在嚴卓的幫助下,敲定了幾樣用于棉花加工的器械設計圖。 搞定這所有,宋菽才又回恒州城。 * 他走這段時間,恒州的作坊運營良好,三娘也管得越來越順手。 另外,賭莊那頭的整修工程也已經開始,宋阿南時常會過去盯著。外頭有兩間鋪面已經修整得差不多,宋菽便與宋河商量,下次他回相河村時,帶些蠶絲被和紙過來賣。 城郊作坊外的食肆也一如既往得熱鬧,因為他們的菜好吃,許多小攤和食肆爭相模仿,剛開始還有點不著四六,很快便有幾家做出了媲美宋記食肆的,雖不是全部,倒也能引得一批客人光顧。 這些菜都得用油,宋家作坊的豆油銷路,也跟著開闊了許多。 這天宋菽去豆油坊,正巧有一批要出貨。 “這兩單是要去城西的,一單到城東,還有三單城北,西南角這些不用挨家挨戶送,通知一聲,讓他們來南城門領就成……”龐六郎拿著張單子一一吩咐,可最后頭這單的去處,卻讓他有些犯愁。 這一單是去軍營的,在城北四十里的地方,全速趕去的話,時間綽綽有余,可如果要送城里這些,就有點來不及了。 軍營這單也不比尋常人家,按理他該盯著的,可過會兒又約了別的客戶談生意,根本走不開。 龐六郎在坊內諸人中轉了一圈,最后還是找上了宋菽。 宋菽一聽,他手上剛好空著,到是可以走上一趟,正好瞧瞧這義成軍的軍營是個什么樣。 “這真是太好了?!饼嬃傻?,“北營的袁督尉這次又定了二十壇,聽說他們營里最近寬裕不少,炒菜都敢多放油了呢!” 還不是我買棉花的錢。 宋菽心下嘀咕了一句,接過龐六郎的單子看一眼,說:“你放心,我帶兩個人去送便好?!?/br> “當然當然,東家去我必然是放心的?!饼嬃筛吒吲d興地把重任交給宋菽,又囑咐了即將出發的另一隊人,便準備談生意去了。 宋菽的豆油隊要先進城,從北門到南門,路上正好遇上剛從賭莊工地出來的宋阿南,便把他也叫上了車。 “去哪?”宋阿南上車后問。 “北營?!彼屋恼f。 宋阿南一愣,那地方他好久沒去了。 恒州城郊有兩處軍營,一處在城西三十里地,簡稱西營,是他父親的親兵。另一處則在城北四十里地,簡稱北營,是他手下的兵。 以往他幾乎日日都去,如今卻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