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這些年_分節閱讀_105
蒜黃與黃豆芽這一波,宋菽賺了不少,那可都是實打實的黃金。 有了錢,底氣也足,他便想弄個學堂試試,就算虧了也不打緊,反正他另外三個作坊還一直賺著錢,供得起。沒想到這想法剛提上日程,就來了這么好一免費的教書匠。 世家出身,不僅懂得詩文,還會算術。正好語文課和數學課一起開,雙管齊下。 宋菽拍拍嚴卓的肩:“放心,你的吃住我全包,你要學的那啥數字符號我也教,你在這兒免費教上一兩年書便好,我也不收你束脩了?!?/br> 嚴卓來不及多想,被宋菽搭著肩膀帶進了宋家院子。 * 第二天早拳后,宋菽說起了學堂之事。 要說私塾,他們隔壁鄉正所在的村子里有過一個,宋菽小時候還老愛趴在窗沿下偷聽,后來兵荒馬亂的,那私塾便沒了。其實有私塾的時候,這些村民們也不見得能上,那是要交束脩的,他們可沒那余錢。 “束脩要多少,可貴不?”有人問。 他們也飽受不認字的苦。若是認字,他們家那些去當兵了的兒子,也不至于一年半載連封家書也沒,好不容易有哪一戶收到家書了吧,他們還看不懂。 “不收束脩?!彼屋恼f,“可給我們家干活來算?!?/br> “如何算?” “簡單,每旬過來干上一天,如耕地、砍竹子之類的,便可上課?!彼屋牡?,“每天傍晚時,嚴先生會在此處開課,教授識字與算術?!?/br> “一旬一天?那如果本就在你家作坊干的呢?”又有人問。 “一樣,白干一天便成?!彼屋恼f。 圍著他的村民們議論紛紛。 農戶家,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那都是要干活的,若要供出個讀書郎,那不僅少了個干活的壯勞力,還得搭上束脩和筆墨紙硯。讀得好得了功名那是雞犬升天,可九成九是當不了大官掙不到錢的,那便要搭上全家的生計了。 而像宋菽這樣傍晚授課,那他們便可白天干活,傍晚學習,既能讀書認字又不耽誤干農活,連束脩都可以用干活來抵,對農戶而言是很經濟實惠的了。 家里若有個把小郎君有點天賦,先在這兒開個蒙,有點苗頭了再送到縣學去,能剩不少。 “嗯,行?!?/br> “我來,要干什么?” 先有零星的人響應,然后越來越多的人點了頭。他們有些想自己認字,也有想著把自家小孩送來的。 “女孩兒能讀嗎?”站在后來的崔五娘忽然抬高了嗓門問。 “當然,男女老少皆可?!彼屋恼f。 這話一出,村里的小娘子、婦人們都激動了,剛才她們不過想著家里兄弟或兒孫可來,這下,竟連她們自己都有機會,這女子上學堂,可是頭一遭聽說。 “女人讀什么書,帶帶孩子就好了?!庇腥苏f。 “你孩子都帶不好,還讀什么書?”立刻有潑辣的小娘子反唇相譏。 眼看要吵起來,宋菽連忙插嘴,介紹了嚴卓一番,也好讓大家對這空降的先生有更多尊重。 滄州嚴家,這還是有不少人聽說過的,是真正的大戶人家,延續幾百年的那種。這樣家族出身的人,竟然要當他們的先生了。 在場的村民們有些激動。正好嚴卓被宋菽推了出來,立刻遭到慘無人道的圍觀。 學堂的事就這么敲定了,宋菽也有點激動。等大多數村民們都認了字,他做生意也要方便許多,可以發傳單、做廣告,還可以制個價目表貼門口,省的每天要費許多口舌報價錢、介紹產品,他雖不用親自來,但看著也累得慌。還是給村民們掃掃盲的好。 而且這筆生意做得可真劃算。包嚴卓的吃住,便有了教書先生,有了教書先生就能開學堂,開了學堂又有許多人免費替他干活。村民們掃了盲,他省了許多工錢,這樣雙贏的生意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當天,便有許多人來找宋菽,表示愿意義務干活換讀書識字的機會。宋菽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當日便安排了幾人去耕地。 那幾人本想去牽牛,可宋菽卻把他們帶去了新建的作坊那里。 “這是代耕架,不用畜力,用手便好?!彼屋恼f。那已經建好的木匠房旁,有個庫房,里面放了好幾臺這種代耕架。 “不用畜力耕地?宋四郎,你當真?”來人一萬個不信,要不是他們知道宋四郎的為人,都以為他是故意刁難了。之前最艱難的日子里,他們大都沒有牛,的確是用人力一點一點犁的地,每次春耕都像去了半條命,肩上手上水泡無數,連一塊好皮都沒有。 “當真?!彼屋狞c頭,讓他們把一臺代耕架放到板車上,推去地里試驗。 這代耕架體積頗大,綁到板車上后,更是顯眼。有人眼尖,一眼看見宋菽也在推板車的隊伍里,便知這大家伙沒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