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這些年_分節閱讀_93
蒜黃和豆芽一批批出貨,名聲鵲起,普通農戶只得望芽興嘆,但宋家是不缺的。 “今天有蒜黃炒雞蛋!” 不知誰喊了一聲,幾個挖地窖漢子本還慢悠悠走著,一聽這話,立刻沖進豆油坊。 誰都沒想到,他們東家竟然如此大方,今天中午管飲食的婦人炒了兩大鍋蒜黃炒雞蛋。如今,豆油坊、饅頭坊、蠶絲被坊和臨時找來挖地窖的工人們都在一處吃飯。每到中午,大家便端著自帶的碗,來到饅頭豆油坊的灶間排隊。 宋家作坊的伙食是出了名的好,饅頭豆漿粟米粥什么的就不說了,不時還有拉面、澆頭湯餅、烤羊rou串、蔥油餅、油條和各種炒菜。當然,好東西總是不夠吃的,若來得晚,可就只剩油渣了。 挖地窖的那幾個漢子來得有些晚了,他們端著碗,不停數著前面排隊的人數。還有十五個……還有十四個……又走了一個……哎怎么回來了?大娘你勺子抖一抖啊抖一抖,這蒜黃炒雞蛋怎么能給這么多? 他們乖乖排著隊,眼睜睜看著那金燦燦的蒜黃炒雞蛋一點一點,一點一點減少,他們幾乎想沖上去求盛飯的大嬸給留一點。地窖已經全部完工,這可是他們在宋家作坊的最后一頓,以后哪里還吃得到這價比黃金的炒菜。 還剩兩勺…… 一勺…… 還有一點點……啊,大嬸盛給前面的小娘子了。 待到第一個挖地窖的漢子排上時,蒜黃炒雞蛋的大盆已經徹底空掉。 那壯碩的漢子簡直想哭。他是鄰村的,宋河成親那日地里有事來不了,聽他工友吹了幾天那蒜黃炒雞蛋,還以為今天能一舉嘗到。 他委屈地準備往前頭走,卻聽大嬸突然喊他:“喂,你不要???” 只見大嬸彎下腰,從臺子下面端出一個大盤子,里面盛滿了金燦燦的蒜黃炒雞蛋,香氣撲鼻。 “要要!我要我要!”漢子立刻精神了,像小時候等待阿娘開飯一樣,乖巧地遞上自己的大碗。 * 冬至之后,天越發冷了。 除了蒜黃和豆芽出貨的日子,宋菽都懶得動彈。他穿著新做的絲綢里衣,躺在屋子里當咸魚,他空間的硬盤里有好些電視劇,這會兒隨便開了集美劇,閉上眼在腦內看了起來。 屋外,七郎穿著新衣服,不停搖他的撥浪鼓,邊搖邊咯咯笑,還喊阿姐來聽。 六娘吃完蔥油餅,瞄到宋阿南剛劈柴回來,過去纏著他要學功夫。 三娘和程二娘拿出剛從縣城買回來的胭脂,在試色。 宋河從豆油坊回來,扭扭胳膊,有些不習慣那新做的絲綢里衣,太滑了,還是程二娘給自己做的那件好。 五娘問宋菽拿來了幾間作坊的賬本,躲在屋子里打算盤,午后又去找了李賬房。 村子里,大家都農閑了,因著天氣太冷,本村的村民們也懶得再背饅頭和豆油出去賣。雖不像宋家那么夸張,但這半年多下來,他們也跟著賺了不少。 大多人家里都砌了火墻或者火炕,就算那沒有砌的,今年他們的火爐里也短不了柴禾。 周圍做木柴和炭火營生的都愛往相河村來,這里的村民和氣,買東西也不胡亂砍價,一次買的又多。他們雖沒有那樣的好運與宋菽為鄰,卻也因相河村的逐漸富裕,而生意好了不少。 因為天氣冷,蠶絲被的生意也越發好了,價錢越喊越高,原本賣七八百文一條的子母被,如今能叫到一千五六百文,連專注賣油的許多小販也被吸引了過來。蠶絲被坊一天到晚都圍了許多人,每做好一條被子,立刻一搶而空。 等到三九的時候,宋菽給三個作坊的工人都發了炭補。 工人拿到額外的錢帛,各個喜氣洋洋,可把另一些得不到做工機會的鄉民們眼熱慘了。 這天,宋菽裹著棉衣從屋里出來,外頭滴水成冰。 宋河剛從外頭回來,說:“西北面那條大河都結冰了,可厚實吶?!?/br> “真的?”宋菽一喜,“阿兄,六娘,麻煩你們出去轉一圈,就說咱家招壯勞力,一天三十文,包飯?!?/br>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支持,么么噠~ 第41章第四十一桶金 “……你說你,媳婦兒也管不好,要不然她那時去了饅頭作坊,這冬衣炭補都能拿……”孫大郎賣油回來,又被阿娘嘮叨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