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
書迷正在閱讀:假裝不知道你在裝窮[重生]、紅了櫻桃、帝仙妖嬈:攝政王妃,拽上天、我在地府的火鍋店持證上崗了、反派兒子重生了[七零]、分手頭條、七零反派女知青[穿書]、伊爾塔特的農場、最美不過、干了這碗甜姜湯
每日除了哭靈還得諸多走訪,以至于趙九福每次回到家中都是深夜,如今趙家三個兒子都不在京城,倒是讓他心中稍安一些。 這一日,在出門之前趙九福拉住嚴玉華囑咐:“我出門后,你便出門去祿國公府那邊幫忙照看幾個孩子,記住,多住幾日不必急著回來?!?/br> 如今的祿國公正是當年的世子爺李世莘,老國公爺和國公夫人早已經過世,嚴玉婷身體一直不太好,這些年纏綿病榻,在三年前已經病逝了。 李世莘也是個奇葩,雖然年紀不算很大,卻并沒有續弦的打算,也一直沒有冊立世子,但他的兒子女兒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趙九福忽然讓嚴玉華過去,為的當然不是照顧孩子。 嚴玉華臉色微微一變,下意識的拽住了趙九福的手:“是不是會有危險?” 趙九福搖了搖頭,開口說道:“今日是陛下出殯之后第一個大朝會,不會有什么危險,祿國公那邊我與他說好了,你只管多住幾日便是?!?/br> 嚴玉華心中卻還是擔心的不得了,若不是有危險的話,趙九福如何會這般安排,祿國公府是比趙家安全,畢竟趙家下人都不多,但祿國公卻是一直圈養了不少家丁的。 但是一直到送趙九福出門,嚴玉華也并未多說什么,在趙九福出門之后,她果然迅速的收拾了東西趕到祿國公府,而這一日,祿國公竟然告病在家,絲毫沒有出門的打算。 趙九福這段時間的神經一直是緊繃著的,在皇帝駕崩的時候,在給皇帝守靈的時候,一直到皇帝出殯,他以為會發生動亂的時候都沒有發生,這反倒是讓他心中更加的擔憂,這份平靜太不尋常了! 一直以來的晨練也不得不暫停,趙九福的臉上難得看見了幾分蒼色,進宮之后他倒是遇到了蕭甯,后者對他點了點頭,低聲問了一句:“今日必定有人提登基的事情,怕是吵一場了,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什么想法?!?/br> 趙九福卻嘆了口氣,淡淡說道:“只是吵一場的話倒是好了?!?/br> 蕭甯微微皺眉看向這位曾經的下屬,現在的同僚,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只是束手往前走不說話了,只是腳步也帶著幾分沉重。 若然如蕭甯所言,上朝之后便有人提出登基的流程,才五歲的九皇子被人抱著坐在了龍椅之下,小臉一直緊繃著,看著倒是有幾分氣勢。 原本只是議論登基的事宜,但很快的,話題便不受控制了,竟然有人跳出來喊道:“都說國不能奉幼主,九皇子如今才五歲,能當得了什么事情,還不如另選新君!” 趙九福心中暗道一聲來了,有了第一人,很快便有了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 “不錯,二皇子如今已經年滿十五,現在就能娶妻生子,文韜武略十分出眾,他才是合適的人選,陛下臨死之前已經神志不清,想必也是隨口一說?!?/br> “德妃娘娘出身高貴,當年陛下曾說過三皇子類似先帝,那時候便有冊封三皇子為太子的意思,只是還未來得及……三皇子才是最佳人選!” “放你的狗屁,大皇子已死,二皇子就是活著的長子,絕沒有拋開長子不立的道理!” 趙九福只是巍然不動,在場的人其實都明白,現在的口頭白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圖窮匕見的時刻還未到來。 很快,這場爭議就蔓延到了趙九福的身上,有人跳出來問道:“趙大人,你是先帝親立的輔政之臣,陛下臨死之前又對你托孤,現在你是何想法?” 趙九福朝著問這話的人看去,冷冷說了一句:“我有何想法?陛下尸骨未寒,臨死之前留下的話難道你們都忘了不成,還是說你們只看得見權勢,已經聽不見陛下的遺言了?” “若是你們寧愿做一個聾子,當一個瞎子,本官想什么還重要嗎?” 那人冷笑了一聲,曾經對趙九福的仰慕變成了狠厲:“趙大人,陛下臨死之前糊涂了,難道你也糊涂了嗎,還是說立一個五歲小兒當皇帝,是你自己有所私心?也是,你是太傅,是興國公,趁著九皇子還小,可不得把大周給竊了!” “陸大人,這話恐怕有所不妥吧!”蕭甯忍不住喝道,“趙大人一心為國這些年我們是有目共睹的,陛下臨死之前托孤于他,那就是對趙大人的信任,倒是你們枉顧陛下遺言是想要做什么,莫不是還想要造反不成!” 話音落下,忽然有人帶著許多侍衛闖進了宮殿大門,為首的竟然是淑妃的親爹,二皇子的外公榮國公,榮國公當年也是戎馬出生,這一刻他穿著盔甲,虎目圓睜,手中竟然提著一個人的腦袋,仔細一看,那竟是一個孩兒,看著似乎有幾分皇家人的模樣。 榮國公將手中頭顱扔到地上,冷冷喝道:“三皇子與德妃勾結外臣,與禁軍統領魏昌平里應外合想要顛覆大周,如今已經伏誅!” “國不可一日無君,幼主確實不妥,二皇子年長當立,趙大人意下如何?”說著這話,榮國公已經將自己的佩刀抽了出來,這時候群臣才確信死去的人是三皇子,而二皇子與淑妃正跟在榮國公身后,想來也是早有準備。 說魏昌平和德妃勾結造反,這話趙九福是絕對不信的,要知道魏昌平可是先帝留下來的人,一直以來忠心耿耿,而且他與皇帝的關系也極為親密,是早年皇帝的武術師傅。 再有一個,之前因為皇帝的意外,魏昌平心中愧疚難當,雖說最后避免了懲罰,但卻在靈堂前長跪不起,他原本身體不錯,但畢竟年事已高,前些時間趙九福去看他的時候,便知道他病得不輕,宮中的事務都是交給親信在做。 “趙大人,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榮國公繼續說道。 后頭的淑妃微微一笑,開口說了一句:“若是趙大人愿意教導皇兒,本宮也將不勝感激,這大周畢竟是李家的江山,只要坐上位置的人姓李,趙大人又何必冥頑不靈?” “太傅!”原本坐在龍椅之下的九皇子忽然喊道,他顯然也被突發的事情嚇得夠嗆,整個人都哆嗦起來,卻難得并未哭鬧,從這一點看得出來皇后對他的教導應該是極為嚴厲的。 趙九福自然不會因為他們的幾句話就有動搖,冷冷說道:“誰是亂臣賊子,在場的大人們自有公道,榮國公,淑妃,二皇子,你們真的要犯上作亂嗎?” “誰是上,誰又是亂,這皇位本來就該是本皇子的!”二皇子怒吼道。 榮國公其實是不想殺趙九福的,一來是他治理朝廷十分有一手,這些年來積攢了不少的人脈,殺了他的話朝中文武百官必定會反彈,再有一個,趙九福在民間的名聲十分好,殺了之后二皇子的名聲就不好聽,但事已至此,趙九福誓不歸順的話,他也只能先動手了。 “動手!”榮國公喝道。身后的侍衛面面相覷,但還是鼓起勇氣朝著文武百官抓去。 這會兒不少人已經站到了二皇子這一脈,不過可以看得出來,這些人在朝中的地位不算太高,也是,朝中百官也不是傻子,在皇帝還年輕,皇子們還未長大的時候就站隊。 一些武將頓時與他們搏斗起來,文臣們卻只能閃躲,他們顯然連自保都顯得艱難,尤其是蕭甯這般年紀大又手無縛雞之力的,只得一步步的往后躲。 九皇子也驚叫起來,他卻不往龍椅后頭躲,反倒是三倆步跑下來抱住趙九福的大腿,趙九福心中有些意外,一把將他拉起來看了一眼,忽然覺得這個孩子倒是有些像是先帝。 將九皇子塞進蕭甯的手中,又把兩人推到身后,趙九福奪過刺過來的長刀,反手朝著門口射去,而威風凜凜的榮國公永遠都不會想到,自己會死在一個文臣的手中。 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會忘了這一日,不是因為這一日大殿之中血流成河,也不是魏昌平救駕來遲浴血奮戰,而是他們一直覺得風度翩翩溫文儒雅的趙明鹿趙大人,反手奪過刀劍揮舞起來,竟然憑著一己之力,將榮國公帶來的人誅殺了大半! 第258章 幼帝 春風還帶著一絲寒意,京都的皇城卻已經散發出綠意來,似乎那些鮮血也能徹底的被掩埋在一年年的冬雪之下,被人遺忘,再也無人記得。 與仁帝去世的時候不同,那時候雖然大部分宮妃都隨著皇子公主出宮居住,但后宮還有新帝的妃子,反倒是顯出一份特別的熱鬧來。 可如今淑妃德妃死在了動亂之中,李皇后寬容大度,將生育的太妃放出宮去,有生育的,便跟著皇子和公主去皇子府公主府居住,沒有生育的,便一律遷入皇莊,為先帝守孝。 她這番舉動自然是飽受非議的,只是太后自從先帝過世便一病不起,宮中固然有人反對,也擋不住李皇后的強勢手段,她顯然不想為兒子留下任何有危害的可能性。 趙九福自然是十分贊同的,從先帝過世開始,這些沒有生育的妃嬪其實已經成了棄子,他們的家族并不會再花費精力在一個注定沒有未來的人身上。 這些人普遍年輕,若是留在宮中難免會有疏漏,如今李皇后又不是讓她們殉葬,挪到皇莊之后日子固然寂寥,但肯定要比在宮中自在多了。 不過這般一來,偌大的后宮倒是空了不少,原本覺得不夠住的宮殿都空置了下來,李皇后與趙九福等人暗中商議,很快就下令讓幾位大臣的女兒入宮。 這些女孩有一個共同點,她們的年紀都不算大,最大的比九皇子大了五歲,最小的比他還小了一歲,在當初的動亂之中,這些大臣能旗幟鮮明的站在趙九福這邊,魏昌平能夠及時請來救兵,就有這背后的協議在。 雖說還沒有定下最后的名義,但不管是誰都明白,這些大臣之女長大之后就是皇帝的妃嬪,皇后也會從中出現,而現在李皇后要親自教導,雖說不合常理但是也無大錯。 這法子還是趙九福暗示的,在約定了這些婚事之后,李皇后曾經日夜擔心這些女孩的家世背景,會不會再一次造成先帝后宮的情況。 趙九福的這法子其實有些損,將人家小姑娘從父母的身邊帶離有些不地道,但卻有一個實在的好處,這些女孩從小遠離父母,在李皇后的親子教導下長大成人,在她們的成長之中勢必會受到李皇后極大的影響,而與母族的關系卻容易疏遠。 后宮之事有曾經的李皇后,現在的李太后掌控,趙九福自然是放心的,仁帝當年看人的眼光不錯,這位李太后可比王太后出色許多。 不過前朝的事情,卻得他日夜cao心,不過也許是那一場動亂之中,趙九福以一己之力殺死了大半逆臣太過于驚心動魄,以至于原本有些小心思的朝臣也安分下來。 他們大約是怕一個不好,這位趙大人直接暴起殺人,如今他要是殺了人的話,皇帝和太后勢必是不會處置他的,這般一來自己豈不是白死了。 事實上,趙九??梢稽c也不想要這個弒殺的名頭,若不是那一日魏昌平那邊出了亂子,哪里輪得到他來動手,這對他長遠來說只有壞處,留下一個兇狠的名頭。 不過也許是當初他擋在皇帝面前,遇佛殺佛遇神殺神的樣子太過于深刻,以至于曾經的九皇子,如今的新帝對他平添了幾分仰慕和信賴。 就如現在,小皇帝努力的拉開弓箭射出去,他年紀小力氣也不夠大,射出去的箭歪歪扭扭的,最后只是勉強落到了箭靶上。 小皇帝似乎有些失望,卻不聞身邊的武術師傅,反倒是轉身問守在旁邊的趙九福:“太傅,朕總是射不準,這射箭可有什么訣竅?” 趙九福微微一笑,解釋道:“射箭除了力氣之外,最重要的是眼力,要先學會不眨眼,把小物看成大物,把模糊的看成清晰的,這般就算是遠距離的箭靶,也如同就在面前?!?/br> 小皇帝似乎聽不太懂的模樣,趙九福也沒打算將皇帝培養成一個文武全才,笑著說道:“陛下可是累了,不如咱們先歇一會兒吧,您的年紀尚小,現在力氣不足,等長大一些便會好了,射箭講究一個專,這個字陛下已經做到了一半?!?/br> 小皇帝也覺得自己的手臂有些發酸,他順著這話放下了弓箭,微微嘆了口氣說道:“那朕什么時候才能像太傅一般孔武有力呢?” 趙九福還是第一次被人用孔武有力這四個字形容,倒是真的有幾分新鮮,他忍不住笑著說道:“微臣從五歲開始不斷練習,時至今日已有四十余年?!?/br> 小皇帝聽見這話驚訝的張大了嘴巴,盯著趙九福問道:“太傅,這么多年以來,您難道一日也沒有間斷過嗎?” 趙九福笑了一下,避重就輕的說道:“間斷自然是有的,但大多數日子都要練習,都說熟能生巧,不管是讀書還是練武都是如此?!?/br> 小皇帝點了點頭,又轉而說道:“母后曾同朕說過,太傅當年高中狀元的時候,已經武藝超群,還曾被祖爺爺夸贊過,只是太傅是文臣,反倒是一直沒有用武之地?!?/br> “陛下謬贊了,論刀槍拳腳的話,微臣遠不如諸位武將們?!壁w九福這話是實話,他也就是力氣大一個好處而已,陰陽五行拳并不是有殺傷力的拳法,可惜在他殺了那么多人之后,竟然再也沒有人相信他的實話了。 小皇帝自然也是不相信的,他覺得自家母后說得對,趙太傅確實是朝中難得的沉穩謙虛之臣,他從不喜歡提起自己的功績,對大周卻忠心耿耿。 離開練武場,一邊走,趙九福一邊考問起皇帝的功課來,不得不說小皇帝的聰明才智遠超過先帝,當年趙九福教導先帝的時候,先帝都已經是成人了,許多事情依舊需要他掰碎了來說,可小皇帝卻不同,他常有一點就通的時候。 學生聰明,趙九福先是高興,隨后又有些擔心,聰明人有聰明人的壞處,就比如小皇帝如今才年滿六歲,就開始琢磨一些事情了。 聰明人若是引導的不好,引發的結果恐怕比蠢笨的人還要可怕,若是這個人還是皇帝的話,給大周帶來滅頂之災也是有可能的。 就是因為如此,趙九福放在小皇帝身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甚至當年他教育自己的長子趙順灝的時候,都沒有這般的用心。 小皇帝沒有先帝的教導,關于皇帝要做的事情也得他這個太傅來,雖說朝中又選了幾人作為皇帝的老師,但有些事情并不是他們能說的。 趙九福將自己的教育想法一次次的寫下來梳理清晰,又一次次的燒毀,最后才能化為實踐,在小皇帝的身上,他幾乎花費了全部的精力,才能保證不出差錯。 幸運的是,后宮之后的李皇后也是如此,她也許想要增加自己在小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但絕不是那種要把兒子培養成昏君,好來一個自己執政的野心家。 正因為如此,趙九福與李太后才能達成現在的和諧,否則光是教育的理念不同,就足以讓這兩位一個前朝重臣,一個后宮太后鬧得不可開交。 李太后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在那次血洗朝堂之后,她對趙九福就十分的客氣,這種客氣的輩分是謹慎和戒備,但同時,卻不影響她對趙九福的倚重。 小皇帝在朝中最堅定的支持者,除了李家人就是趙九福,對于這一點李太后認識的十分深刻,固然因為當時趙九福的強勢作為,她心中有些畏懼,卻不會選擇在小皇帝羽翼未豐的時候與趙九福撕破臉,與此相反,她十分配合。 考校完畢,趙九福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陛下學習的極快,有仁帝之風?!?/br> 小皇帝顯然知道,別看先帝臨死的時候來了一個托孤,但趙九福其實是仁帝那時候提拔起來的大臣,他與仁帝的私交極好,甚至一度被人傳出有龍陽之事。 對于小皇帝而言,類似仁帝自然是比類似先帝更好的夸贊,他忍不住也露出一個笑容來:“太傅,仁帝是一位怎么樣的皇帝?” 趙九福見他一路走來滿頭大汗,拿出帕子替他擦了擦額頭,笑著說道:“仁帝啊,他是一位有志之君,他的一生極為克制,為了大周的繁榮做了許多常人不會做的事情?!?/br> 小皇帝在旁人口中也聽過這話,他走了幾步忽然停了下來,旁邊的太監連忙問道:“陛下,可是累了,可要奴才抱著您走?” 練習了大半天的小皇帝自然是雙手發酸,雙腿發顫的,但他還是咬牙說道:“不用?!?/br> 趙九福低頭看了他一眼,忽然伸手將小皇帝抱了起來,微微笑道:“陛下,不管是讀書還是練武都需要勞逸結合,不如就讓微臣抱你回去吧?” 小皇帝臉色有些發紅,似乎帶著幾分羞怯,但還是很快順勢摟住趙九福的脖子,開口說道:“那就辛苦太傅了,太傅若是累了,就把朕放下來?!?/br> 趙九福年紀已經不輕了,但他身體極好,抱著一個孩子走路穩穩當當,絲毫沒有吃力的樣子,小皇帝臉色還帶著一絲扭捏,口中卻繼續說道:“朕也想做一個仁帝那般的皇帝?!?/br> 趙九福只是笑著沒有說話,未來小皇帝會成為什么樣的皇帝,就連他自己也控制不了,現在所說的一切都只是空談,一切只等著時間來證明。 隨著一步步的靠近宮殿,小皇帝原本有些僵硬的身體倒是慢慢放松下來,在他有記憶一來,除了身邊的大太監之外似乎并未被人抱著走過。 他是皇帝,再也不能在婦人和太監的懷中軟弱,這是母后曾對他說過的話,那一日開始,母后再也沒有伸手抱過他。 太傅的懷抱與母后的截然不同,他的身軀并不柔軟,但手臂卻十分結實,抱著他行走起來的時候沒有一絲一毫的波瀾。 這一刻小皇帝忽然覺得,在太傅的懷中才是最安全最安穩的時候,就如那一日殿前有千軍萬馬,卻還是被太傅攔在宮殿之外。 作者有話要說:快要完結啦,若初的微博是 晉江人生若初 大家有意見建議可以發我~~~ 第259章 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