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人心惶惶
“清軍殺來了!” 長沙城中,不知從何處,首先發出一聲充滿恐懼的大喊,僅僅片刻之后,消息遍傳遍城內,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頓時如炸鍋了一般。手機端 城中的居民連忙拉住身邊的人詢問,婦孺們驚叫響徹全城,孩童們不明白情況,看見親人恐懼的樣子,頓時嚇得哇哇大哭起來。 西城湘江碼頭上,錦衣衛指揮使同知高歡,正排查一伙自汨羅敗潰逃回來的明軍身份,忽然聽見身后城池內的sao動,令他臉色大變,惱怒道“該死,快去通知五城兵馬司,恢復秩序,抓捕散布謠言之人!” 汨羅位于岳州與長沙之間,有近萬明軍駐守汨羅江一線,可是汨羅守軍,看見有清軍出現在汨羅江北岸,認為岳州失陷,沒做確認,便不戰而逃,潰逃到了長沙。 幾名挑起事端的清軍細作,看見城中混亂,臉上露出冷笑,影藏進了慌亂的人群中。 明朝連連失地,許多北方百姓逃到南方,他們戶籍丟失,明朝也不好統計和甄別,清廷便乘機派出不少細作,混入其中,來到南方明朝控制區域,刺探情報制造混亂。 這次南下,清軍派出不少細作,汨羅守軍向南潰逃,建制跑亂,清軍乘機派遣細作,混入潰兵之中,伺機破壞。 片刻間,長沙城里亂成一片,城中百姓顧不得家業,草草收拾細軟,便扶老攜幼的往城門闖去。 之前荊州之戰,確實大漲了軍民士氣,可是總體而言,明軍還是敗多勝少,滿清難以戰勝的觀念,還是藏在百姓心中。 加上,也不知誰將清軍集結四省兵力,攻破荊門、夷陵,圍困荊州,奪取臨湘,進抵岳州城下,明軍連戰皆失利的消息,透露給了士紳百姓。 前線明軍打得很被動,看不到擊退清軍的希望,清軍隨時可能攻破荊州、岳州,殺奔長沙,百姓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稍有異動,便形成了sao亂。 一時間,長沙各個城門的守城官兵,只見一群黑壓壓的人群洶涌而來,守城官面露驚駭,急忙下命,將城門關閉,士卒擺好拒馬樁,排成人墻,挺著長槍阻攔人群靠近。 面對官兵,普通百姓不敢沖撞,心中畏懼,可是人群中不乏權貴眷屬,“這些丘八不去抵擋北虜,卻來阻讓我們逃生,打清狗不行,就會欺辱為難我們!大家一起沖過去!” 人群中有人激憤大罵,人潮一下擁擠過來,撞上了士卒結成的陣線,官兵們只能橫著長槍,用身體抵擋,陣線被百姓沖得向海浪一般,軍官們大聲呼喊,卻根本無濟于事,失去理智的人們,反而一浪高過一浪的沖擊著人墻。 正當局勢將要失控之時,一員大將忽然躍上高處,舉起燧發火槍,朝天就是一槍,“”的一聲槍響,驚住了百姓,可片刻安靜后,其中不少人看見將領只是向天發銃,便又喧嘩大罵起來。 這時那員大將,卻怒目圓瞪,猛得大聲怒吼道“陛下、皇后、內閣六部大員都在城中,爾等慌什么慌!” 他這一聲吼,震懾住了所有人,大將掃視眾人,兇神惡煞道“某乃剝皮陳閻王,爾等當聽過某的名號。誰敢上前沖撞,休怪本將無情!” 人群中有人驚呼,原來是喜歡扒人皮的悍將陳友龍,眾人立時鴉雀無聲。 隆武朝廷遷移至長沙,畢竟還沒有得到長沙百姓的完全信任和認可,百姓對于隆武朝廷能否抵抗住清軍存在疑慮,所以一有風吹草動,便容易形成sao亂。 不僅是城內百姓,就是明朝大臣,面對清軍的四省圍攻,也沒有足夠的信心。 在外面陷入混亂時,行宮內也受到影響,隨處可見奔走的太監宮女,還有跑動的侍衛。 這時,堵胤錫和閻應元兩人匆匆進入行宮,走路風風火火,邊走邊討論著,徑直投行宮而去。 “堵胤錫!閻應元!” 兩人正走著,忽然聽見一聲帶著怒氣的呼喊,堵胤錫抬頭看去,便見宮殿前已經聚集了十多名官員,為首的乃是首輔何騰蛟,湖北巡撫傅上瑞,而叫住他們的正是何騰蛟。 這十多名官員,看見兩人,頓時怒氣沖沖的迎面走過來,個個面露兇色。 閻應元一看,勢頭不對,他畢竟算是半個武將,連忙將堵胤錫擋在身后,攔住氣勢洶洶的何騰蛟等人。 明朝文官間有互毆的傳統,甚至發生過當殿打死人的事情,堵胤錫畢竟是個文臣,而且只有一個人,打起來未必是何騰蛟等人的對手。 “何閣老,諸位同僚,有話好說!”閻應元和堵胤錫是前來求見皇帝,稟明軍情,不想與何騰蛟等人糾纏,所以想服個軟,先混過去。 “閻侍郎,你閃開!”何騰蛟怒喝一聲,帶著十多名四品以上的大員,一擁而上,將兩人擠得東倒西歪,圍起來便大罵起來。 “堵閣部,豪格南下攻破荊門之時,何閣老就與我等進諫陛下,不要與建奴硬碰,當保存實力撤離西京。你們卻非要硬拼,如今十余萬精兵葬送北岸,清軍還是破了岳州,將要兵臨行,你們還有什么話說!”湖北巡撫傅上瑞上來便指著鼻子罵道,根本不給堵胤錫面子。 “岳州失陷,清軍將長驅直入,行在危在旦夕。你們真是誤國誤君??!該殺!” 何騰蛟也陰沉著臉批評道“堵閣部,你收復荊州,確系有功,但是持功自傲,目中無人,不聽本閣良言,致使今日大禍,本閣稍后就要啟奏陛下,將你罷官審問?!?/br> 十多名官員,憤怒異常,你一語,他一言,聲討著堵胤錫和閻應元。 這些諫臺官員,戰斗力驚人,罵起人來唾沫星子直飛,甚至直接往堵胤錫和閻應元身上吐痰,令兩人根本招架不住。 行宮內當值的侍衛,看見大敵當前,國難當頭,大臣們卻內訌吵了起來,急忙飛報隆武。 隆武皇帝聞訊大驚,連忙派出內官去勸說,招急眾多大臣,前去大殿議事。 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