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爭奪福建
溫州府,朱以海登臺點將之后,便準備向福建進軍。 不過明軍未動,浙北便傳來消息,坐鎮杭州的張存仁,點兵四萬,逆富春江而上,進逼嚴州。 去歲末趙銘結束對滿清的襲擾后,大軍在舟山休整近一年,滿清在這一段時間內,也進行了休整,實力得到增長。 滿清沿海實行禁海,并在江南推行重農國策,退棉還田,退桑還田,大軍糧餉充足。 對于浙北清軍的動作,朱以海早有預料,留下大將軍方國安,鎮臣李成棟防守浙西和浙南。 這其中李成棟防守的嚴州、衢州最為關鍵,嚴、衢兩府,正好位于浙江、江西、福建、南直隸四省交界之處,境內多山,易守難攻,且南面就是入閩要道仙霞關,多鐸若自此進入福建,后路便受到李成棟的威脅。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多鐸早已下令,讓張存仁起兵再攻浙西,一為大軍解決后顧之憂,二則是牽制朱以海的浙系明軍,不讓朱以海插手福建之事。 清軍在浙江駐兵十萬,不過受到東海明軍從海上的威脅,張存仁并不敢出動全部人馬,只調集四萬清軍,攻擊嚴州。 張存仁是遼東人,原是明朝副將,降清后屬漢軍鑲藍旗,乃是清初名將。 自上次金華之戰后,浙江清軍休整兩年,他們占據富庶的杭州地區,恢復遠比窮鄉僻壤的浙西明軍要快。 此時清軍兵精糧足,士氣高漲,許多從北方調來的清兵,都準備大干一場。 在金華之戰后,原來的江浙清軍精銳,損失很大,滿清朝廷只能從北方調集清軍南下。 這些兵馬許多都是明朝的邊軍,戰力強悍,也沒同浙江明軍交過手,所以對于浙江明軍很陌生,并未將他們放在眼里。 可是這些清軍一進入嚴州,就發現這實在不是個好地方,與北方平原完全不同,到處都是山丘和溪流,好不容易看見一塊平地,也因為水田中灌滿泥水,下腳就是一灘爛泥。 清軍士卒一腳下去,稀泥直接埋到小腿肚子,戰馬更是不敢下田,只能走官道和小路,嚴重限制了清軍的進軍。 同清軍相比,駐守嚴州的李成棟部,原來從屬于高杰軍,是一支即善于野戰,也能攻守城池的明軍精銳之師。 此支人馬,從關隴之地,一路撤到浙江,并扎根浙西,招募當地百姓,擴充至三萬人。 在其中一萬精兵被朱以海抽調入閩后,李成棟手上依然有兩萬人馬。 駐守浙西近兩年時間,李成棟對于嚴州地形十分熟悉,他得知張存仁逆江而上,立刻果斷放棄嚴州之東相對平坦的桐廬地區,企圖將清軍誘入富春江上游,富春山、烏龍山、胥溪和東陽江附近。 這一帶山丘起伏,且溪流密布,不適合大兵團展開作戰,北方清軍必不適應。 張存仁得到消息,朱以海于溫州聚兵,立時率四萬人馬,逆江而上,一路高歌猛進,沿途擊潰多股明軍,很快就占據桐廬、跨過胥溪,直逼建德。 在清軍繞過富春山,垮過胥溪后,前方是烏龍山擋路,右側是新安江,左側是起伏的梯田,后方是富春山和胥溪。 清將馬得功曾與李成棟交手,越走越覺得不太對勁,就算朱以海抽走了李成棟的精兵,李成棟也不該如此不堪一擊,于是便提醒張存仁提起警惕,畢竟李成棟與趙銘入長江,戰金華,可以說是南明為數不多的悍將。 他話音剛落,后背富春山上,殺出一支人馬,李成棟部將閻可義率領三千士卒殺出,明軍火繩槍齊射,射死無數清軍。 張存仁突遭襲擊,人馬倒也不亂,準備展開迎擊,可很就發現,受到地形限制,四萬清軍根本無法展開,清軍士卒發現,到處都是水田和溝渠,一腳下去,鞋子都扯不出來,影響行動,讓他們叫苦不堪。 這時埋伏于其它方向的明軍,四處出擊,明軍士卒早選好地形,不少浙西士卒,喝了碗酒暖身,便打著赤腳,卷起褲腿,cao起兵器沖鋒。 清軍施展不開,各處山林里又有百姓和士卒虛張聲勢,張存仁見大軍混亂,只能下令后撤,可是清軍哪里能跑得過浙西明軍,不少人和戰馬都陷在淤泥中,明軍抄起兵器便沖殺上去,直殺得清軍尸橫遍野,哀嚎滿地。 李成棟率軍一路追殺三十余里,才收兵回到建德,而張存仁則直接退到桐廬縣,才穩住陣腳。 當清軍深一腳淺一腳的撤回來時,各人都是心有余悸,眾多清軍都感嘆,浙西青山惡水,遍地刁民,實在不適合大清兵作戰。 張存仁命人清點損失,四萬人馬只回來三萬五千人,盡然有五千清兵被明軍殲滅。 經此一役,浙江清軍士氣大泄,張存仁不敢再大意冒進,將兵馬屯駐于桐廬縣,派出斥候打探,摸索浙西地形,準備找條好路然后再次進犯。 這次清軍攻擊福建,共有三路人馬,在張存仁被擋住時,勒克德渾則督促金聲桓,率領六萬清兵,集中江西清軍主力,直接撲向贛州。 多鐸的計劃是,張存仁牽制住浙江朱以海,勒克德渾和金聲桓,牽制住贛南萬元吉。 這樣一來,福建左右兩翼都被清軍牽制住,多鐸便可率領十萬清軍主力,從容奪取福建。 屆時清軍是選擇向東,與張存仁夾擊浙江朱以海,或者是向西北包抄贛州,亦或是趁著兩廣空虛,直驅廣州,都隨多鐸決定。 贛州,乃是江西南部重鎮,位于福建、江西、兩廣、湖廣四省交界之地,地里位置重要,乃兵家必爭之地。 贛州的戰略位置,對于明軍來說,比浙西更為重要。 自從清軍南下以來,明軍與清軍在贛南已經打了近四年的時間,明軍若丟失贛南,湖廣與福建、浙江的聯系,就會被斬斷,要聯系只能翻越南嶺山脈,先到廣東,再繞道入福建和浙江。 如此數月時間過去,什么事情都完了。 此時贛州聚集的明軍,足有四萬余人,而這四萬人有一個特點,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雜” 在近四年的拉鋸戰中,明朝為了守衛贛州,不斷從各地抽調兵力增援贛州,所以贛州城中,有云貴來的滇軍趙印選、胡一清,有兩廣發來的粵軍童以振、陳課,有湖廣來的湘軍曹志建,再加上原來的江西守軍吳之藩、張國祚。 可以說,贛州聚集了西南諸省,抽調來的兵馬。 而在四年的拉鋸戰中,明朝在贛南損失也頗大,折損大學士揚廷麟、黃道周兩人,折損兵部尚書郭維經一人,副國級和高官的大員都戰死沙場,其它官員損失,便更多了。 此時,鎮守贛州的是大學士萬元吉,經過四年磨礪,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統帥,率領各地雜牌明軍數度擊退清軍對贛州的進犯。 自從上次,趙銘出兵山東,兵占大沽口,逼得清軍從南方抽調兵力北上,攻擊贛州的清軍也因此撤兵后,萬元吉便只做一件事,便是加固贛州城防。 當勒克德渾督促金聲桓,率領六萬大軍,再次殺入贛州境內時,沿途未遭受任何抵抗,甚至人毛都沒看見一根,六萬清軍直接嘩啦啦的沖到贛州城下。 勒克德渾也不客氣,既然明軍縮在城中等他攻打,他便立時催動金聲桓,架設火炮,大起砲車、云梯,發起猛攻,可卻都被久經防守戰的明軍擋了下來。 在清軍左右兩軍,分別采取行動之時,朱以海也領著趙銘、張名振、吳兆勝、李元胤、方士衍等三十余員戰將,馬步大軍五萬三千余人,祭旗出師,向福建進軍。 大軍行至分水關后,朱以海以太子身份,要求守軍開關。 這時福建鄭軍內部,思想極為混亂,大軍屯駐關下,揚言進攻,守關副將梁立,斬殺守將,開關迎接朱以海。 十一月末,五萬浙軍自分水關進入福寧州,大軍浩浩蕩蕩向福州挺進。 感謝大家的支持,更遲了,還有一章,明早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