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遷民禁海
九月十八日,一艘福船靠近烈港碼頭,夏完淳時隔大半年,再次踏上金塘島,整個島嶼的風貌已經全變。 在海島外,幾艘三桅炮船,在海面上游弋,不時變換隊形,似乎是在進行訓練。 進入海港,里面布滿了海船,聳立的桅桿如樹林一般,足有五六百艘之多。 江浙大半區域,落入清軍之手,手工業被嚴重破壞,沒有貨物流出,大多數海船,就只能停泊在海港中。 夏完淳從福船下來,踩在石頭和磚塊堆砌的碼頭上,像每一個踏進烈港的人一樣,抬頭便看見聳立在金塘山頂的堡壘,還有一座燈塔,令人感到一絲震撼。 這時前頭馬蹄噠噠,便見禮科僉事戴之俊,飛馬而來,于遠處勒住馬匹,翻身下馬,拱手作揖道“夏監軍,一路辛苦!” 說完他側身道“大帥在官廳等候,請!” 如今明朝中央為了敦促和監視將領作戰,一般都會派出監軍,來監視將領。 趙銘這個東海亦不例外,朝廷同樣要派出監軍,而監軍則會注意東海情況,并定期向朝廷稟報東海的現狀。 在以前監軍權利很大,多是皇帝身邊太監擔任,不過現在中央權威掃地,監軍的權勢便大不如前。 當下夏完淳與戴之俊,一起離開碼頭,向金塘堡走去。 如今金塘島,其實已經是個大兵營,許多百姓都被遷往別處,田地也大多種滿了通過朝鮮人弄來的牧草,以及馬匹要吃的豆子。 夏完淳離開碼頭,來到金塘山腳下,一路上道路都是撲上磚塊,還用了一種他不知道的材料,道路十分整潔。 在道路兩側和金塘山腳下,則遍布著石頭房屋、街市,以及大量的營房和校場,形成了一個大城市,不過城市卻并沒有城墻包住。 夏完淳頗為感慨,沒想到大半年時間,金塘島的變化居然如此之大。 這時夏完淳和戴之俊,沿著石階,登上山頂,來到棱堡前,趙銘已經站在外面迎接。 “小隱,八月就說要過來,怎現在才到?”趙銘微笑道。 夏完淳行禮,“因為一些事情耽擱了,怎勞侯爺相迎!” 八月底,金華之戰的獎賞,已經送來金塘島。 朝廷瓊的叮當響,錢糧一分沒有,不過給了趙銘一個侯爵,由平虜伯升為平虜侯,趙銘舉薦的人,也都得到了升遷。 朝廷估計是不好意思,趙銘為部下要的官位,皇帝沒做任何改變,便直接批準,使得浙江都指揮使司各官,既有實,也有了名分。 趙銘皺眉道“是因為滿清要禁海,還有洪承疇圍剿太湖之事嗎?” 夏完淳點了點頭,“確實是因為這兩件事情!” 趙銘側身道“走,咱們里面說!” 趙銘領著下完成進入棱堡,夏完淳頗為好奇的打量著堡壘,覺得十分稀奇。 一行人進入節堂,趙銘正中坐定,其余人依官階坐定,士卒走進來給各人上茶,端上糕點,然后退了出去。 夏完淳直接進入主題,“大帥,北虜禁海之策,乃是將沿海百姓內遷一百余里,制造無人區域。建奴若是實施此策,大帥便再難自江浙獲得錢糧物資補給,也無法出其不意襲擊清軍,攻掠州縣!” 趙銘早得到了這個消息,如果滿清將沿海百姓,內遷一百里,制造無人區域,對趙銘而言確實是一個打擊。 首先,本來就因為封鎖而難做的走私貿易,估計要完全斷絕。 江浙沒有哪個走私商人,能夠運送貨物,穿越一百里,而不被清軍發現。 其次趙銘,想要襲擊沿海,也會難以實施,船隊靠岸后,士卒需要走一百里,才能進入有人居住的區域,而以步軍的腳程,這將需要兩天的時間。 這也就是說,明軍上岸兩天后,才能達到攻擊之地,而后再花兩天時間,才能退回海上,而若是攜帶大批繳獲物資,那么速度會更慢。 這還未算攻城的時間,如果清軍騎兵要截殺上岸明軍,可以說時間肯定充足,定能在明軍撤回海上之前,截住明軍。 如此一來,明軍不能從走私貿易獲得物資,亦很難通過劫掠獲得物資,而以現在東海的情況,肯定會餓死人。 趙銘沉聲說道“此事,本帥已經聽說,也知道滿清一旦推行,必對東海不利?,F在本帥還未準備好,不想打草驚蛇,加快滿清禁海,所以還未采取行動?!?/br> 趙銘與幕僚商議后,覺得滿清遲早會禁海,若是沒準備好,去搶掠一次,東西沒搶多少,卻引得清軍加快禁海,斷了明軍從江浙獲得補給的渠道,那就不美了。 應此,趙銘打算在滿清禁海之前,好好的搶掠一次,來個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一次多繳獲點,以便在滿清禁海后,東海能夠撐到臺灣得到開發。 只有臺灣開發,趙銘糧食才能自足,也就不那么依靠,從內地的走私和繳獲了。 夏完淳聞語,問道“那大帥還需準備多久!現今滿清正浙義軍,已經有好幾股義軍在清軍攻擊下失敗。據說山東、河南等地,清軍也在圍剿義軍,要是各地義軍被清軍剿滅,滿清就能穩定地方,屆時必然會抽調更多兵力南下,朝廷便危險了?!?/br> 說著,夏完淳鄭重抱拳,“大帥,現今洪承疇正圍剿太湖義軍,若江南義軍都被清軍剿滅,大帥再想登岸,怕就不易了!” 堂上浙江都指揮使司的諸多官員,都皺起了眉頭,滿清禁海,防止東海明軍sao擾,又著手清剿占領區的義軍,而一旦讓他們將這兩件事做成。 清軍除了能夠從治安戰中抽調大批軍隊,用于對明軍作戰之外,控制區域也會為清軍源源不斷的錢糧和賦稅,而以明清間的體量,明軍肯定會被滿清的國力壓垮。 趙銘沉默片刻站起身來,沉聲說道“小隱的意思,本帥明白了!” ~~~~~~ 金塘島上,一個零時安置區了,居住了不少最近從江浙逃來的義軍。 張益達二十多號人,在院子里住了三天,每日都有飯吃,不過眾人卻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士氣低落。 這時,外面卻忽然一聲號角響起,便聽見有士卒挨家挨戶的喊著,“都出來集合,大帥要訓話!” 各個宅院里的義軍,在明軍士卒的催促下,來得外面一處空地,站出松散的陣形。 這時,趙銘騎著雜毛馬,威風凜凜的過來,身后護兵盔甲鮮明、隊列森嚴,與各處逃來的義軍,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時趙銘勒馬駐立,掃視眾人一眼,朗聲說道“本帥就是平虜侯、浙江都指揮使趙銘!諸位既然來島投靠本帥,以后就是本帥的袍澤弟兄。本帥知道,你們在敵后打得很艱苦,被裝備精良的清軍打得很慘,許多人只能拿糞叉鋤頭與清兵作戰!現在你們加入本帥軍中,以后便不需要拿糞叉子去打清兵了!” 說著趙銘忽然大聲一吼,“王大拿!” 王大拿一揮手,身后士卒推來一輛輛大車,趙銘翻身下馬從車上拿起一件棉甲,展示給眾人,朗聲道“鴛鴦戰甲,里面充實棉花、鐵片,火器、弓箭難傷,你們的!” 張益達等人,看著一車車的棉甲、鐵盔、戰靴,內心震驚。 趙銘繼續道“老李頭!” 李忠明遞給趙銘一桿燧發火銃,趙銘接在手中,抬起火銃就是一槍,擊中五十步外的瓦片,另義軍士卒紛紛脖子一縮。 趙銘再次朗聲道“被咱們朝廷的火銃坑慘了吧!西夷的燧發槍,不需點火,裝彈即射,五十步能打穿鐵甲,真滿洲重步照樣能射死,而且少有炸膛,你們的!” 張益達等人都愣住了,義軍士卒們更是各個眼睛冒光。 趙銘見此,微笑道,“此外,還有佛郎機、虎蹲炮、紅夷大炮,都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