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天然水泥
江南抗清的主要力量,是東南士紳以及浙東的海商。 這些人抗清,一是出于民族大義,因為滿清倒行逆施,乃是異族,毀壞中國文化,二則是,他們原本是明朝統治的既得利益者,滿清在占據江南后,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江南一地,文教昌盛,人才濟濟。 金塘島上聚集了大批逃來的士人,除了一些特殊方面外,趙銘要做什么,基本都能找到可以任用的人。 很不幸,建造棱堡,就是特殊方面。 這時在金塘山頂的一塊大石頭上,一名中年人鋪開了一張圖紙,向眾人展示一張建堡的草圖。 這人名叫張岱,是江浙有名的文人,懂得一些雜學,被趙銘點了壯丁,旁邊則圍著一群工匠。 城堡這樣大的工程,一般工部派官員考察后,繪制圖紙,燒制樣式模型,然后調集石匠、木匠、民夫來建造。 在場的人,幾乎沒人知道棱堡是什么堡,所以趙銘只能親自上陣,干起老本行。 趙銘看了看張岱繪制的圖紙,微微頷首,遂即指出道“這堡壘,又叫銃城,朝廷曾經在遼東造過。這銃城建造的關鍵,便是敵軍攻堡時,會受到多面城墻上火器的攻擊?!闭f著,趙銘指著草圖上一面城墻,“你們看,要是敵軍攻擊這里,除了正面城墻上的守軍能射殺敵軍外,這段城墻兩邊伸出來的城墻,是不是也能射殺敵軍?!?/br> 張岱一聽便懂了,他仔細看了眼草圖,不禁驚訝道“不只是這里,似乎敵軍攻擊任何一面,都會遭受多面城墻的射殺!” 趙銘點了點頭,站直了身子,看向眾人,“這只是一張草圖,要做到這一點,不能隨意建造,必須要有諸多數據為根據,就像這兩面城墻以什么角度伸出,間距多少,不能一拍腦袋就定下來,得有依據?!?/br> 趙銘說著看向張岱,囑咐道“張先生,你要帶人測試我軍鳥銃、佛郎機、各種型號的火炮射程,以及射擊角度,根基這些兵器的數據和山頭地形來繪制圖紙,以確保各面城墻之間,火器能夠支援?!?/br> 建堡是個精密的活計,需要采集大量的數據,來進行規劃,并不是城墻伸出幾根角,就萬事大吉了。 張岱等人點了點頭,“卑職明白了?!?/br> 雖說現在圖紙和樣式都還沒出來,不過堡壘的選址已經確定,便是金塘山山頂,這里地勢高,易守難攻,堡上架設火炮,還可以覆蓋烈港。 此時,山頂已經成了一個工地,樹木被砍掉,山頂山石被開采堆積。 這時張岱收了圖紙,跟隨趙銘在山頂巡視,趙銘邊走邊吩咐道“堡內建造時,糧倉、兵器倉庫、營房都要考慮,除此之外,必須建造儲水池?!?/br> 張岱忙道“這點卑職問過工匠,山頂中間高,外沿低,可以沿著城墻,環山挖一條攔水溝,建蓄水池將雨水收集起來。另外工匠還會嘗試,看能否在山上打出山泉來?!?/br> 趙銘微微頷首,繼續吩咐道“堡內盡量多留空間,多建倉庫,戰時能容納更大人躲避,學堂、戲臺、集市、城隍廟、關帝廟則建造在山腳下?!?/br> 張岱點了點頭記下,跟著趙銘繼續巡視,然后介紹道,“將軍,建造堡壘的材料,以山石為主,石匠已經開始打磨,不過需要的漿汁材料,還未備齊?!?/br> 山頂上,到處有是挑著籮筐運土,以及打磨石料的身影,場面熱火朝天。 趙銘聞語微微皺眉,停住腳步問道“還缺少什么材料?” “還少了糯米!”張岱忙道。 趙銘愣住了,“怎么還要糯米!” 一旁老匠人忙解釋道“將軍,修筑城墻時,磚石需要用灰漿粘合,城墻才會久經堅固,難以毀壞。這粘合漿汁之中,便需要混合糯米汁,效果方才明顯?!?/br> 現在島上糧食本就不多,飯都沒得吃,就別說香軟的糯米了。 這建造一座棱堡,得耗費多少糯米,算下來,肯定超出了趙銘原有的計算,金塘島顯然承受不起,趙銘估計又得出去襲擾清軍。 趙銘沉吟一陣,好在這個問題還攔不住他,于是開口說道“本將,知道一種粘合漿汁,可以不用糯米汁,乃是用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燒制,西夷都用這種漿汁。稍后本將會命人拉回來一批,漿汁之事,你等不用擔心?!?/br> 在水泥發明之前,西方沿用的是古羅馬時代,使用的一種天然水泥,就是用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制成。 “火山灰?”老匠人一陣疑惑,顯然不曾聽過。 趙銘并沒有解釋太多,只是說道“此物,琉球與倭國有,應該不要錢,本將派船派人去拉就行?!?/br> 說完便繼續巡視,這時旁邊陪著的李忠明卻忽然道“船隊回來了!” 趙銘忙扭頭看向烈港邊,果然看見,遠處出現一片帆影,是程璧回來了。 “你們繼續巡視!”趙銘吩咐張岱一句,便領著李忠明下來山坡,前去碼頭迎接。 趙銘來到碼頭時,船只已經陸續進入海港,不多時,一艘大船靠岸,程璧領著一眾人下岸,身后還跟著一名官員。 “程先生!一路辛苦了!”趙銘大笑的迎接上來。 程璧有些受寵若驚,忙回禮道“怎勞將軍親自迎接!” 此前閻應元在時,他雖被任用,但是卻并不被看重?,F在他則能從趙銘身上,看見尊重,并沒有世人骨子對商人的那種輕蔑。 趙銘笑道“這都是應該的,先生為我cao勞,我自當相迎?!?/br> 程璧面帶羞愧,“這次溫州之行,卑職有負將軍之托?!?/br> 趙銘心頭一沉,面上卻笑著擺手,“無妨,是沒要到軍資么?” 程璧點了點頭,“多鐸退軍后,博洛指揮清軍,繼續進攻臺州府,太子殿下那邊損失很大,軍資奇缺,實在沒有多余的軍資!” 趙銘聞語不禁皺眉道“溫州、臺州局勢,現今如何?” 程璧道“李大帥自臺州登岸后,清軍后徹至臺州北部,此外福建鄭國姓,出仙霞關,與清軍戰了一陣,如今浙江局面,已經穩定下來,只是金華城,依然在清兵包圍中,不知朱閣部還能堅守多久!” 聽到浙江局面穩定,趙銘心頭松了口氣,可聽到金華依然被圍,趙銘心頭不禁又沉重起來。 現在金華被困已經接近三個月,朱大典恐怕要向歷史上一樣,城破自殺了。 程璧見趙銘面色沉重,忽然側身道“將軍,太子殿下沒能撥給器械,不過卻給將軍派來了一些工匠,這為是工部的陳于階主事陳大人?!?/br> 陳于階是徐光啟的外甥,得史可法舉薦,曾幫助史可法訓練士兵使用鳥銃、火炮,建議史可法槍炮稍有毛病,就不能使用,應及時檢修。 南京失陷后不久,他就被清軍殺死,現在卻轉轉出現在趙銘面前。 趙銘忙行道“陳主事,某平虜將軍趙銘!” 陳于階抱拳道“將軍威名,如雷貫耳,卑職能見真容,三生有幸!” 這時程璧又取出一封信,承給趙銘,“將軍,這是太子殿下書信!” 趙銘接過來,展開一看,只有一句話,“將軍在東海,如利劍抵于虜腰,孤王心安矣!” 趙銘收了信,貼身收好,然后看向眾人,側身道“進寨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