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真實或虛假】
青春文學出版社。 在《一粒塵?!窡岫葎偲鸬臅r候,出版社就已經盯上了這部小說,后面小說震撼完結,話題在文閱論壇越來越熱,在第一時間莫小樂編輯就已經在聯系南明朗,打算出版發行這部小說。 但是現在關于《一粒塵?!返呢撁嬖掝}越來越多,關于《一粒塵?!凡皇怯烧嫒苏媸赂木?,作者就是無恥地為了工,為了火,故意欺騙大家,弄出一個真人真事的噱頭。 簡直就是無恥至極! “小樂,你看要不要先暫緩和《一粒塵?!泛灱s出版這件事,現在網上負面評價這么多,找不到包十一,就在人rou攻擊那位作者南明朗?!?/br> 莫小樂一聽出版社主編張峰這話,居然想著要暫緩,取消和南明朗簽約,不禁說道:“老大,就算這個故事不是真人真事,也沒有關系吧,這個故事本身就很精彩,啊,無論文筆,還是故事情節,真的都非常精彩?!?/br> 莫小樂自然為《一粒塵?!?,為南明朗說話,她為這個故事感動過,落淚過,哭過心酸過。 這些并不是假的。 她是真的為這個故事而感動,感到震撼。 主編張峰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現在網上那么多負面攻擊,完全都蓋住了小說本身,嘆道:“你說他也真是的,寫小說就寫小說,何必要故意多此一舉,弄出一個什么真人真事改編的噱頭?!?/br> 莫小樂沒有回答。 雖然她也不明白,但是她并沒有覺得不對。 因為在她看來,這個故事真的就是真實發生過的,不然怎么會那么真實。 真實到他們都不忍直視那份殘忍。 “你也去聯系一下這位作者南明朗,問下他究竟是不是真人真事改編的?!?/br> …… …… 話題攻擊不斷,這里面有非常多的網友都在罵,就連知名微博大v打假專業人士315也都在微博上瘋狂怒懟南明朗—— “作者為了紅,就可以故意炒作,騙人,哪怕是有才華,人品不行,也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圈子里?,F在文娛圈就是因為這些人,變得烏煙瘴氣!” 作為話題攻擊源頭的南明朗自然知道這一切。 南明朗看著網上那些狂噴他的評論,那些怒罵他的言語,一個個都發瘋似地攻擊他。 那些言語就那樣直接地朝他噴過來。 “鬼系統,你說我不是不應該寫那句真人真事改編?” 鬼系統對于南明朗的問題,沒好氣地回了一句,“南同學,你現在不是應該說這句無用的話,你應該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br> “這可是你的小說處女作,千萬不要讓這個真人真事改編成為你的黑歷史?!?/br> 南明朗看著那些謾罵的言語,怔怔無語,他能明白有些人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是為什么在事情還沒有確定的前提下,一直不停地攻擊他。 作者無恥、作者喪心病狂、作者惡心、作者是個小人…… 在網友扒皮,還有一些知道實情的人爆料,作者南明朗的相關信息也就這樣公布在網上了。 作者居然還是一名高一學生! 這個答案,沒有讓網友滿意,相反愈加覺得受到欺騙,對于高中生寫這樣的故事,還打出真人真事的口號,更加覺得可惡。 現在就是一個娛樂至上,影響力至上的時代,在網友看來這就是這位年輕人為了紅不折手段。 雖然承認作者有才華,但是網友更容易看到的是缺點,而且那個缺點,黑歷史將會被無限放大。 …… 南明朗拿著手機,看著那些攻擊的話,他知道他要回應。 故事是真的,本身就是真的,不單單是包十一生活的那個世界那些殘酷的事,現在也有那些殘酷的事發生。 他知道鬼系統說的沒錯,他就應該要回應,既然他選擇了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加了那一句“真人真事改編”,那么他就應該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十一的故事是真的,那些故事也都是真的。 他無比確認這一點。 那么,他該如何回應這一切。 如果是包十一他會怎么做? “鬼系統,我記得你曾經說過,那些事不僅十一經歷過?!?/br> 鬼系統沒有想到南明朗會突然問這句話,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不需要回答,南明朗就已經知道答案了。 “南同學,你該不會是想……可以哦,小男人,想法不錯?!?/br> …… 南明朗沉默地在論壇上回應了—— “我是南明朗,《一粒塵?!肪褪歉鶕嫒苏媸赂木?,十一的故事是真的,那些故事也是真的?!?/br> 這樣一句回應,讓網友感到意外,作者總算是出面了,這下他們能直接罵作者了。 可是,很快他們就漸漸罵不出來了…… 在南明朗那句話以后,接著的是一個個鏈接,一個個圖片,像是證據,為了證明自己說的是真的。 為首那張最刺眼的證據,讓所有網友都怔住了。 在那一瞬間,似乎所有的懷疑,所有的爭議和攻擊都變得可笑起來。 網站搜索關鍵詞“性侵孩子”,下面搜索出來的案例卻是一個接一個,再接著的關鍵詞搜索“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砍殺人事件”,“遺棄孩子”、“孤兒院”…… 在那搜索調查下,顯示的不是包十一的故事,而是非常多的那些陌生的名字。 那些不為人知的名字,就那樣安靜地出現在網頁上。 其實有網友曾經說過的,真人真事不一定是主角真人真事,而是里面的情節是真人真事。 這樣的話看似是在詭辯,但是卻是再真實不過。 一點也不虛假! 那一個個清晰到再具體不過的名字,還有很多不為人知,受到傷害之后,沒有發出聲音的名字。 在這些人里面,或者在那些并不為人知的名字里面,或許都是那一粒塵埃。 現在很顯然,他們根本就沒有在意那些塵埃。 或是對那些名字,那些真實的案例已經麻痹,明明已經擺在他們眼前的真人真事,他們也沒有瞧見。 又或是,已經瞧見卻從來就沒有進入他們心里。 不過,一粒塵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