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張校長眼中希望的光芒一下子也黯了下去。 “你們不知道,發菜在粵菜里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傳統的宴席,沒有發菜就算不上正宗的席面,在粵菜行當里,廚師沒有真正的發菜可用就像是身懷絕世武功而無處可用。這些年來,發菜在粵菜里一直是用各種樣子相似的代替品替代,現在能用的發菜,不是黑市里淘來的,就是外面進口的?!?/br> “而由于生存環境的嚴苛與種植的困難,人工養殖發菜一直是相關領域的一種難題?!?/br> 秦朗對這種發菜,比旁人知道的更多些?!耙驗榘l菜對水土有很好的固化作用,人工養殖發菜的難題一旦能被攻克,就可以大規模開展,用來戈壁地區的草場和水土不流失,只有發菜多了,國家才會廢除銷售、采摘發菜的禁令?!?/br> “正因為這個,很多大的餐飲公司和農林蔬菜相關行業都在研究發菜的人工養殖,四處尋找合適的養殖培育基地進行技術攻關,這其中有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當地的水土必須適合發菜的種植、而且必須要有原始植株作為樣本進行參考?!?/br> 秦朗露出苦笑的表情,“發菜都快被摟絕種了,哪里有那么多有原始植株的基地作為項目地點?所以人工養殖發菜始終還是一道難題,到現在也沒有被攻克?!?/br> 他說的直白淺顯,所有人都能聽明白他說的什么意思。 在中國,以前有受限于生長環境而珍惜的植物,譬如赫赫有名的靈芝、人參、冬蟲夏草、藏紅花等,現在也都能通過技術手段完成人工養殖了,以前以采摘這些藥材為生的村落,現在也多為養殖這些藥材的基地,可以想象,假以時日,這些所謂的“珍稀品種”都會成為所有人都能享用的常見補品。 如果人工養殖發菜能夠實現,這道菜依舊有希望重新出現在人們的飯桌上。 “張校長,雖然現在這里的人依舊不能靠這道發菜‘發財’,可一旦有哪個科研團隊能將這里做為科研基地,一旦發菜人工養殖的方法被研究出來,這里就會成為人工養殖發菜的種植基地?!?/br> 秦朗談起這些頭頭是道,整個人都在發著光,“一旦這里能夠大規模養殖發菜了,為了來往的道路通暢,無論是水管、電路還是交通道路,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起來,來你們這里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里閉塞的環境自然就會得到改善,也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br> “你的設想是很好,可是我們哪里認識什么科研團隊喲!” 張校長對此不抱一點希望,甚至覺得秦朗有些書生意氣,只會空口白話說一些好事。 旁邊的孩子懵懵懂懂地啃著餅干,直到遠處一個老太太大喊著孩子的名字到處奔找,他才像是恍然大悟一般搖搖晃晃地跑下土坡,朝著老人家的方向跑遠了。 “哎,哎,你跑慢點,別摔了!” 黛文婷實在不放心那個孩子,跟著他護著往前跑。 江昭輝見黛文婷跟著孩子跑,自然不會放她一個人亂走,連忙也跟上。 于是便剩下幾個人站在土包上等他們回來,也繼續著剛才的話題。 “我提起這件事,當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心里有數?!?/br> 秦朗知道要想在這里做成這件事,少不了張校長的幫助,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個明白,“我以前看到過新聞,資助你們紅星小學的那家餐飲企業‘秦閣’,就有一個專門攻關‘發菜人工養殖’的團隊,而且已經研究兩三年了,因為缺少足夠的幼苗及成年植株作為樣本,研究一直陷入瓶頸之中,到現在還在尋找適合作為研究基地的地方?!?/br> “你的意思是……?” 張校長將信將疑的問,“讓我聯系‘秦閣’,問問發菜的事情?” “只是請他們派人過來考察看看,對彼此雙方都沒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吧?” 秦朗一攤手。 “萬一事情成了呢?” “這能行嗎?” 張校長是老派人,既保守又恥與和外人打交道,就連向支教機構尋求幫助都是他兒子提出來的辦法。就這個,就已經讓他常常陷于人際交往的困頓之中,更別說主動去找一家企業去問要不要來他們村子考察了。 “我,我覺得我做不好這個……” 蘇麗和杜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插不上嘴。 一個產業鏈的形成,從來都不是單獨哪一方能完成的,非但和當地的氣候、水土甚至人文離不開關系,更牽扯到地方上的政策支持和鄉里關系的相處。 正如秦朗所說,如果這里有望建成一個科研基地,必然就要有村一級領導的支持和縣一級政府的幫助,“秦閣”以往非常積極的參與支援山村小學的建設,但哪怕如此,一個企業也不會因為在當地建造了一個小學,就貿然將大量人力和物資投入到那個地方去,必然是要做到盡善盡美的。 這其中,張校長作為扎根這里幾十年的關鍵人物,必然要做到橋梁作用。 “張校長,你知道,我和幾位老師都是支教老師,是遲早要走的,而一直堅守這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您。這件事能不能繼續下去,也不取決于我們,而取決于您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堅持去做這件事?!?/br> 秦朗嘆息,“我只能向您保證,一旦這件事能做成,是不亞于招來‘秦閣’為孩子們修建校園的大好事,而且這件事,不僅僅能對孩子們帶來幫助,更是有機會改變所有鄉親們的生活?!?/br> 張校長眼中有什么在劇烈掙扎著,秦朗也不催他,只靜靜地等著。 “我該怎么做呢?” 張校長眉頭皺得死緊。 “給他們打電話嗎?他們會聽嗎?” “我可以在網上找他們相關辦公室的郵件地址,我也會教您怎么給他們發郵件,怎么給他們寄送發菜樣本過去,怎么撰寫所需要的相關一切資料與報告,但我也只能幫助您做這一切,最終要負責和承擔起這件事的,只能是您?!?/br> 秦朗用充滿鼓勵的眼神和表情看著張校長,充滿善意地說:“我知道這一切都來的很突然,您可以考慮一下?!?/br> “我……我再想想……” 張校長原本以為只是打一個電話,卻沒想到還要發郵件、寄樣本,甚至還要寫什么報告,本能地就膽怯了。 “這么大的事兒,我也要跟村長和村里在外面上大學的大學生商量商量……” 秦朗能理解他的顧慮,點了點頭,只把從地里挖出來的發菜小心地在口袋里放好,便跑下山坡去找黛文婷和江昭輝回程,結束了這番對話。 回去的路上,所有人都有些魂不守舍。 回到學校后,所有人也沒閑著。 蘇麗幾人把閑置不穿的衣服找了出來,準備禮拜一暫且讓學生帶回家去救個急,有些人家實在太困難了,已經不是扣下校服就能御寒的程度。 黛文婷和江昭輝則準備利用微博再發動一次“冬衣募捐”的活動,無論物流是不是慢得發指,只要在大雪封山之前能把衣服送到就行。 杜若和蘇麗琢磨著是不是要買一些涂料和玻璃給那些窗戶有破損、墻上有裂縫的人家送去,就靠那些泥巴糊著,不見得能頂過冬天。 而張校長,則從“家訪”回來以后就經常出神,也會見他到村里各處人家聊聊天,有時候到村長家還一去就大半晚上,顯然是在考慮秦朗的建議。 “秦朗,你為什么不干脆幫張校長把前期工作做了算了?” 有一次吃飯時,蘇麗實在忍不住好奇心,問起了秦朗,“反正你既然能在網上找到郵件地址和寄送地址,又會寫報告和整理資料,還不如先牽線搭橋幫張校長一起做了。我看張校長,好像真的不擅長做這些事?!?/br> 他連電腦,也才剛剛學會開機關機,打開電腦微信和qq什么的,而且年紀也大了接受東西也慢,也許教幾年級的小孩子怎么發郵件發資料都比他容易。 “你為什么覺得張校長做不好這些事?” 秦朗聽到她的話,停住筷子笑了,“你看張校長帶我們家訪時,那個感覺木訥嗎?面對不同的人家,他會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無論是語氣、方法,都皆不相同,你覺得張校長不擅長人際交往嗎?” 蘇麗一怔。 “這,這我倒是沒注意到……” “張校長只是不自信罷了,其實能在這里教這么多年書,能理清楚這么多錯綜復雜的關系,能保證這里的失學率是附近幾個鄉最低的,能為孩子們拉來支教老師,找來企業捐獻鄉村小學,張校長本來就是個很厲害的人啊?!?/br> 秦朗嗟嘆著,“他在面對我們時既守舊又固執,那是因為不相信我們。事實上,這里的人對待外人幾乎都是張校長這樣的態度和想法,一方面憧憬和希望外面‘見過大世面’的人來他們村子,帶來一些新的東西,一方面又覺得我們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都是年輕娃娃,只知道胡搞瞎搞,看李老師和方老師當初什么結果就知道了。我們想在這里推動什么事,比登天還難,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br> “譬如‘家訪’這件事,如果沒有張校長跟著,首先我們交流就成問題。此外,很多村子見到我們這樣的生面孔,不見得會開門讓我們進去,就算進去,也不一定會跟我們說實話,更別說允諾讓孩子好好穿著校服回去了?!?/br> 杜若接著秦朗的話,對此表示了肯定,“所以,這件事情,確實是由張校長牽頭最適合?!?/br> “原來是這樣,是我太自以為是了?!?/br> 蘇麗恍然大悟,羞愧地說。 日子就這么平平淡淡地又過去了幾天,黛文婷那邊募捐冬衣的活動做得還不錯,轉發和評論的數量都過了五千,有不少人表示會盡快收拾好冬衣,用最快的速度寄送到最近的郵政點去,而郵政點從員工“快馬加鞭”那邊得知會有一批冬衣寄送過來后,也表示會安排一條“綠色通道”為這批捐贈物資盡快送達。 這件事還上了一個本地不大不小的新聞,不過夸獎的是本地的ems郵政點,但也好歹又把這件事宣傳了出去,有更多的人關注到大壩子鄉里還有一群鄉親在貧困線上掙扎。 與此同時,當張校長發現即使經過家訪,有好幾個孩子還是選擇將衣服給家中老弱病殘御寒后,終于下定了決心。 “那個,秦老師!” 某一次多媒體課程下課后,張校長喊住了收拾完設備準備離去的秦朗。 明明已經是五十多歲的長者了,面對停下腳步的秦朗時,竟也漲紅了臉龐。 “請你教我發那個,那個……” “好的,張校長。我們馬上要發的東西,叫做email。中文是……” 秦朗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電子郵件?!?/br> 第56章 紅了vs不紅 張校長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沒有年輕人快,但是他的智商和學習速度卻絕對不算慢的,否則也不能成為村子里最早一批讀高中的學生。 比起很多拼音都打不好的老人家,張校長學習拼音輸入法的速度快的驚人,他很快就記住了鍵盤的布局方式,并開始學著自己打字。 他對學習的勁兒頭,讓幾個老師都自嘆不如。 秦朗真的給他找來了秦閣集團那個研究團隊的電子郵箱,對方也很快就給了張校長回復,希望張校長能寄去一些當地的土壤和發菜樣本進行參考。 很快得到回復的事情給張校長打了一針強心劑,這說明秦朗給他的郵件地址是有效的,而對方也確實對這個感興趣,于是他很快寄去了樣本,并等著后續的消息。 在此期間,好消息頻頻傳來。 黛文婷和江昭輝發起的“冬衣募捐”項目得到了許多熱心網友的支持,紛紛給紅星小學寄來了衣服,有些家就住在西部的網友在聽說這里交通不便后,甚至干脆開了自己的私家車來,親自給紅星小學送衣服。 第一部小轎車開進村時,村民們還只是新鮮了一下,可當第二部、第三部小車相繼開入村里的小學時,還是不可名避免的轟動了起來,并引發不少人來圍觀。 尤其外面來的人都很客氣,不但給孩子們送了文具、玩具等禮物,偶爾也會給好奇的老鄉散散煙什么的,就更讓人開心了。 就連黛文婷也沒想到居然會有這么多熱心人,竟然會千里迢迢來這個偏僻的山村里,就為了給他們送一些冬衣。 一批又一批的外來者帶來了冬衣,也帶來了新聞媒體的關注。 很快的,紅星村和充滿愛心的“最美支教老師”黛文婷隨著這些熱心網友回家后發出的微博或朋友圈再一次火了,這一次不再是因為惡劣事件,而是黛文婷作為一名“網紅”帶來的溝通橋梁作用。 黛文婷本身就長得五官精致,而且過往沒有任何污點,她的客觀條件在整個直播平臺都算高的,成名缺的只是曝光機會和話題熱度,如今以“最美支教老師”的名號走紅,她的直播頻道一下子就成了該平臺最熱的房間。 原本只是聽著主播唱唱歌、跳跳舞的粉絲們,現在居然也能津津有味的看黛文婷上課的直播看上四五十分鐘,各種打賞更是接連而來,已經不弱于同平臺里其他游戲類或歌唱類當紅主播的數字。 說實話,黛文婷對于自己的這種“爆紅”不但不覺得高興,甚至是有些驚恐的。 以往播主只是在線下與網友、粉絲交流,但因為她現在起到溝通交流作用,那些來送冬衣的粉絲自然難免和她產生面對面的交流,各種審視的目光接踵而來,甚至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送來冬衣后求交往、甚至進一步“交流”的。 黛文婷臉皮淺,要不是有江昭輝這樣人高馬大的強勢男伴跟著,又有秦朗這樣長袖善舞的人負責對外溝通,肯定是要鬧出許多不愉快的。 除此之外,因為她的爆紅,收入也節節高升,這些打賞雖說都沒有寫是給孩子們的,但不可否認和黛文婷直播的題材是農村支教攸關,甚至說是沾了孩子們的光也可以。 由于有之前三萬塊直播費用和張校長一家起爭執的先例在,黛文婷對于這筆錢很矛盾。 如果說這筆錢全部自己收入荷包,那肯定是不合適的; 可這筆錢也不是白白來的,和她這么多年的經營不無關系,而且她放棄很好的工作選擇下鄉支教本身就做出了犧牲,要她全部捐出來,她也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