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正準備爭執的雙方一愣,沒想到問題這么簡單就解決了。 “還有這樣的校服?秦朗你怎么懂這么多呢!” 蘇麗眼睛亮亮,佩服地說,“會做飯就算了,還懂做衣服上的事情!” “我只是見到過?!?/br> 秦朗連忙謙虛擺手,“而且這種設計最適合我們現在的環境?!?/br> 校服的使用時間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討論樣式和聯系廠家,這個問題原本在交通閉塞的山區是個最大的問題,但自從他們的手機連上了網,一切都不再算是問題。 因為有萬能的淘寶。 雖然網速慢了點,但他們都挺有耐心,都連張校長都把頭伸了過來,湊在一起看著黛文婷瀏覽的校服展示頁面。 “這個好看……” 蘇麗指著一個日式風格的校服樣式,“而且料子看起來也透氣?!?/br> “我覺得這個挺好?!?/br> 黛文婷則更喜歡英式的。 襯衫馬甲西裝褲,男生領帶女生領結,哪怕這樣的設計只適合紅星小學作為夏季校服,看起來也非常清爽。 “這都是些什么,華而不實,我們這里沒孩子夏天還穿小背心的!” 張校長眉頭皺到能夾死蒼蠅,“料子要越結實越好,是不是棉的無所謂,要洗不破,穿不皺!我們農村的孩子沒那么多講究,透不透氣無所謂!” 除了材質和樣式,所有人在顏色上也起了矛盾。 “什么紅的藍的,又不是過年過節,搞這樣鮮亮的顏色家長們要有意見的!穿慣了好的,差衣服就不會穿了!” 張校長頭疼地說,“買黑色灰色就好,黑色灰色耐臟,不用洗!” 這下,連秦朗都不贊同了。 他這個人其他都還好,就是比較愛干凈,以前他就對紅星小學的孩子們不愛洗澡、衣領上全是油垢和頭皮屑有很大意見,有些孩子靠近了還有很大的氣味,因為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帶的多,很少有長輩會照顧他們的個人衛生問題。 所以到了這里后,他平時上課的時候就反復教育孩子們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澡勤洗頭勤洗手勤剪指甲,要經常洗換衣服,這樣才不會容易生病。 想也知道,如果聽了張校長的,買來的又是清一色黑壓壓的耐臟校服,沒有幾天那些黑色校服的肩膀上又滿是白色的頭皮屑了。 一想到那個場景秦朗就頭皮發麻,難得沒有和稀泥,看著蘇麗和江昭輝據理力爭。 “保暖、扎實是很重要,可是校服的外表也很重要,這能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也能讓他們對校服、對學校更有認同感!況且衣服本來就是要常洗的,經常洗不是應該的嗎?!” 蘇麗是女孩子,天然就追求美麗的東西,她堅決反對學校使用喪服一樣全黑的校服,“沖鋒衣表面本來就耐臟,有臟擦擦就干凈了!” “你們根本不考慮實際問題,光鮮的衣服都容易敗色,我們這新衣服不是年節都不會給孩子穿的,你買那么好看的,孩子們也舍不得穿的!” 張校長急得連連跺腳。 “那就強制讓他們穿,不穿就不要來上學!” 江昭輝想起他們學校以前天天早上在門口檢查校服和紅領巾的高年級學生們。 “讓人在門口檢查!” 眼看著兩邊又要吵起來,秦朗不發一言,黛文婷手足無措,蘇麗一眼瞟見還在拿著手機仔細對比價格的杜若,情急之下喊起她的名字。 “杜若,杜若你是什么意見?你覺得我們該買什么顏色的?!” 杜若這邊已經翻看了十來頁,聞言抬起頭,不置可否地說,“顏色這種東西,我覺得什么色都可以?!?/br> 他們當學生的時候,學校發什么穿什么,學生說了不算,全看學校喜好。 蘇麗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不過,我對比了下網上各家的價格和款式,符合秦朗要求的三合一沖鋒衣樣式的,價格最便宜、規模比較大的兩家網店里,顏色確實是紅色和藍色最好賣,備貨也多。全黑的不是沒有,但是價格不便宜?!?/br> 這個也可以理解,賣的多的款式流水線生產,成本就低。 “從省錢的角度上討論,我推薦買大眾色?!?/br> 饒是張校長還是覺得太鮮亮的顏色華而不實,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現在錢不多,得節約著花,畢竟還要買夏季校服和多媒體設備呢。 最后在共同討論下,雙方都做出了妥協,冬季校服選擇了上紅下黑的三合一沖鋒衣款式,夏季校服則是短袖長褲的滌綸套裝,胸前和背后準備都印上“紅星小學”的名稱。 然而直到款式和顏色被決定下來,張校長依然還在長吁短嘆。 “你們這群沒經驗的后生,不愿聽我的,會添許多麻煩喲!” 第47章 理想vs現實 黛文婷到手的三萬多捐款,在張校長看起來是一筆“巨款”,可是實際花用起來,根本頂不上什么事,更復雜的,是實際cao作起來時的繁瑣程序。 紅星小學現在一共有八十七名學生,其中小學一、二年級生最多。 山里很多人家孩子多,年級最小的孩子家里照顧不過來,就送到學校里讀書,畢竟國家還包一頓飯,但孩子大了,就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輟學,有的是在家照顧弟弟meimei,有的是要照顧爺爺奶奶,還有要下地干活、放牛放羊的,十來歲大的孩子,在農村里就已經算是勞動力了。 可以這么說,能在紅星小學讀到五、六年級的學生,要么是家里已經有了長大的兒女不需要有人照顧,比如張小虎,要么就是父母對孩子懷有殷切的期望,希望能好好成才離開這個地方,哪怕是出去打工,也得認識幾個字。 此外,高年級孩子的成長速度沒有低年級孩子那么快,校服尺寸不必買的太大,也好選擇尺碼。 在這種情況下,張校長建議老師們先給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們買校服,三年級以下的孩子暫且等等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可老師們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 一來,校服這東西,就是用來平等學生身份的,哪個學校也沒有低年級孩子不穿校服,高年級穿著到處跑的道理,這不是讓低年級學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嗎? 二來,他們是支教老師,按照合約只會來這里兩個學期,今年他們能確保落實每個學生都有一套校服,等他們走了,他們很難確定張校長還會把穿校服這個習慣保持下去,不如現在一次解決。 最主要的是,這個錢不是他們的,是網友的愛心捐款,不是他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如果要對所有人負責,就應該每個學生都有,不然會讓人覺得他們暗箱cao作、克扣校服款了。 所以張校長的意見固然合理,可是他們卻不能聽他的,只買三年級以上學生的衣服。 “只是一個買校服的小事,就有這么多互相不能說服的地方,果然想要好好支教,光會教書還不夠啊?!?/br> 想到最近發生的這一連串事情,蘇麗不勝唏噓地說,“幸虧我是和你們一起來的,要是就我一個人,肯定搞不定?!?/br> 就不說有商有量了,最大可能是和之前的方老師一樣,被氣走。 “別感慨了,網上多少人還在看著黛文婷下一步怎么走呢,趕緊把校服買了!” 秦朗一邊和淘寶店家討價還價,一邊催促蘇麗。 錢在黛文婷賬戶里,所以用的是黛文婷的淘寶賬戶買衣服,但黛文婷并不會還價,這個活兒就交給了秦朗。 給孩子們量身長、統計數據的事情就交給了蘇麗和杜若。 “知道了知道了!” 蘇麗哪里敢偷懶,抄起桌上的卷尺,拉著杜若就去給孩子們量身高。 一開始蘇麗還想一個個量,還是杜若阻止了她。 她記得她上學時候買校服之前是老師在課桌前畫了個身高樹,他們一個個站過去比劃,有一個人負責記錄,一個人負責報數的。 這么做,比一個個量快多了。 左右校服都是要放松一點尺寸的,往大了報肯定沒錯。 于是到了課間時候,杜若就在講臺前面畫了個身高樹,開始念孩子們的名字,一個個上去量身高并往大一點報,蘇麗就負責記錄。 為了維持秩序,量身高是從高年級的孩子開始的。 六年級的孩子們已經意識到是怎么回事,一個個眼睛放光地上來,有些很難抑制內心雀躍地還會問比較好說話的蘇麗老師:“老師,是要買新衣服了嗎?”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每個孩子都興高采烈的,有些還會提出自己的要求。 “蘇老師,我的衣服能不要那么大嗎?我的衣服都好大,我想要一件合身的衣服!” “蘇老師,我喜歡穿帶拉鏈的,不喜歡扣扣子!” “蘇老師,能買點拉鏈嗎?我的衣服拉鏈老壞,還要縫扣子!” 農村的孩子衣服都是往大了買,希望能多穿幾年,經??匆姾⒆有渥友澩韧侠祥L在地上走的,于是蘇麗也理解他們愛美的心理,有些要求也都在記錄本上注明,準備滿足了。 低年級的孩子就比較懵懂了,但紅星小學每個年級的教室離得近,即使是這些七八歲的孩子也聽到了隔壁在嚷嚷買衣服什么的,到量身高的時候也很開心。 家里有哥哥jiejie的小孩子,絕大部分是穿不到新衣服的,只有父母打工回家時有可能收到這樣的“禮物”。 量到一個一年級的女孩時,她鼓足了勇氣,問蘇麗:“蘇老師,給我的衣服,能做的小一點嗎?” 蘇麗之前聽到不少孩子的要求,有些也要求合身一點,還沒有哪個是希望穿小點的。 她一低頭,見是班上很少說話的一個學生,叫馬珍珍的,于是摸了摸她的頭:“馬珍珍,你以后還要再長的,買小了穿不了一年就穿不得了,得買大一點?!?/br> 馬珍珍眼里閃過一絲失望,緊抿著嘴沒說話,讓開位置讓下一個孩子去量了。 杜若聽到“馬珍珍”的名字就看了過去,她還記得這個孩子,之前她獎勵過馬珍珍一包餅干,卻差點害她被班上同學當成小偷,引起過一陣sao動。 這場風波過去后,馬珍珍依然還是膽小木訥,但至少班上同學都認識了她,她也陸陸續續有了幾個好朋友。 杜若下意識的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喊住了馬珍珍,蹲下身問她。 “馬珍珍,你為什么想要衣服做的小一點?” “因為家里的新衣服,都是哥哥們穿的?!?/br> 馬珍珍怯懦地說,“如果衣服做的大,我二哥就會拿去穿了,他現在讀四年級?!?/br> “可是他自己也有衣服啊?!?/br> 杜若奇怪地說,“學校里每個學生都會有校服?!?/br> “我,我還有個哥哥,在跟著我爸放羊,他沒讀書?!?/br> 馬珍珍小小的臉上已經寫滿了憂愁,“二哥的衣服,大哥會拿去穿的?!?/br> 得知了原因,杜若好生安慰了一陣馬珍珍,告訴她不會有人搶她的衣服,這才耐著性子繼續登記每個學生的身高。 到了吃飯的時候,幾個老師拿著饅頭坐在食堂外面,避開里面的孩子們,一邊吃飯,一邊開會。 杜若把馬珍珍的情況說了,很是擔心。 “恐怕張校長的擔心是對的,這些新衣服要是不做些‘措施’,有些可能穿不到孩子身上?!?/br> 西北的情況比其他地方還要復雜,學校里有些姓馬的孩子家里是“教民”,女孩子是沒有任何地位的,來上學都是沖著包飯還能帶饅頭回去,一點小事就可能輟學,不但孩子們要忍耐,老師們也要忍耐,避免因為一些小事造成女孩子失學。 這些都是他們來這里支教之前支教點培訓過的,馬珍珍就屬于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