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剛剛在擁擠的車上根本沒心情看風景,現在坐在連窗玻璃都破了的小巴里,看著起伏連綿的黃土地,讓人不禁嘆服大地的廣闊。 等看到黃土高原之間無數交錯縱橫卻已經干涸的河道時,杜若腦子里突然想起昨晚當地代表敬茶時說的“我們這里資源匱乏又干旱少水”是什么意思。 路兩旁偶爾也能見到一排排單層的黃土房子,也有干脆開在山坡上的窯洞,在開闊的土地上出現的房子給杜若的感覺有時候像是黃土地上自己長出來的,墻面還帶著風沙造成的蜂窩狀坑洞,足以讓密集恐懼癥患者起一身雞皮疙瘩。 “好安靜啊?!?/br> 性子活潑的蘇麗不自在地扭動了身子,看了眼外面被侵蝕剝離出厚重痕跡的地表,好似看到了無數哭干的淚眼,這讓她心中有些發慌。 在大巴車上時,雖然擁擠、雖然煩躁,但依然還能感受到人氣、感受到活躍,雖然有罵罵咧咧,但也有歡聲笑語,可駛離了寬闊的大道后,重新登上這輛小巴車后,除了沉默只有沉默。 登上車的人無一例外都有著干燥脫皮的嘴唇、沉重拖沓的腳步,提著行李滿臉疲憊,眼里是迷茫的眼神,窗外是龜裂土地上奄奄一息的植被…… 是的,就是沉默。 從大壩子鄉的大巴朝下面駛去的路上,人人都有一種麻木又茫然的沉默。 黛文婷一路上都在拍著外面龜裂的土地,她的微博有十幾萬粉絲,雖然算不上什么大v,但也還算活躍,她準備將自己在西北大地上倒霉丟了箱子的經歷發到微博上,順便向大家分享下她來西北看到的風景,可照片拍完后卻死活都發不出去。 “沒信號?” 她不死心地又試了一次。 “山里基站少,信號差是正常的吧?” 秦朗隨口說。 黛文婷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只能收起手機,嘆了口氣。 從小巴車上下來時,司機和他賣票的老婆得知他們是來支教的老師,死活要把他們剛剛買票的錢還給他們,哪怕這票錢每個人只有幾塊錢而已。 “你們是來給娃娃們上學的,怎么能收你們錢!” 在這種沒什么人的路上跑運輸的大多賺不到什么錢,只是為了鄉里鄉親提供方便,王大來說什么也不愿他們還錢,可拉扯了一陣子后他明顯不敵那矮胖大嬸的熱情和力氣,最后還是不得不收起了那還回來的十幾塊錢。 “是新老師???娃娃們知道該多高興??!” 車上剛剛還麻木著的乘客,也有不少露出了高興的笑容,似乎這里發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 他們大多有著不善言辭的木訥、還有面對城里人時的那種無措。 他們并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出他們對這群“新老師”的感謝,最后只能硬是要幫他們把行李送下車。 好幾個男人主動站起來,要幫他們將那些箱子送下了車。在他們看來,這些城里來的老師根本沒有一個是像有力氣的。 經歷了丟箱子的事情,江昭輝一直帶著戒備的神色緊緊的跟在他們身邊,卻發現他們沒有人對他們那些重重的行李生出什么覬覦之心,反倒害怕弄壞、弄臟了他們的箱子,為了不讓滾輪在地上拖(那本就是它的使命),干脆就將幾十斤重的箱子扛在了背上下車。 他們小心翼翼的將那些沉重的行李放在了地上,再鄭重其事地還給他們。不過是一個幫忙搬行李的過程,卻讓眾老師產生了一種儀式感才有的莊重。 “謝謝你們……” 一個老鄉面對著杜若,緊張到說不出話來,只顧著看自己的腳尖,連聲音都在發抖。 “謝謝你們來教娃娃們?!?/br> 她該說什么呢? 不客氣,我會好好教他們的? 沒什么,這是我的義務? 在這樣的鄭重面前,連杜若都不由得慌亂了起來,生怕自己說的話不夠得體、不能表達出自己的善意,然而就在她掙扎著用詞、糾結著回應的態度時,那個老鄉卻像是逃跑一樣地轉身上了車。 他們和他們都是一樣的。 一樣的害羞,一樣的驚慌。 小巴車緩緩地駛去,回到車上的老鄉們依舊沉默,嘴角卻有了些笑意。 他們在笑什么呢? 也許是孩子們又有了開課的希望、也許是他們又多了新的談資…… 杜若和同伴們扶著自己的箱子,目送著那輛破破爛爛的小巴車駛遠,原本因為丟箱子而有些冰寒的心口,終于又回了些熱氣。 被需要,無論在哪里,都是件讓人開心的事。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celia小天使的打賞,破費了! 第6章 恩vs怨 紅星村是山坳里的一處平地,周圍都是山,而且還是那種沒什么出產的山地,就算能開墾出一塊地來,能種出的東西也有限。 于是能夠種田的山腳地,就成了附近最富裕的地方。 來接杜若他們的是紅星小學校長的兒子張有田和村長的侄子康世龍,他們在村里借了兩輛三輪電瓶車,熱心的招呼老師們上去。 三輪電瓶車是城里經??吹降哪欠N運貨的車子,這幾人長這么大都沒坐過這種車,可這鄉下也沒其他的交通工具,最終還是別別扭扭的爬了上去。 “至少比拖拉機好?!?/br> 秦朗笑著安慰黛文婷,“這好歹還是輛車?!?/br> 黛文婷勉強笑了笑,感受著三輪車的顛簸,感覺自己像是被賣到鄉下的小媳婦,這種感覺讓她情緒更糟糕了,坐在江昭輝的箱子上滿臉不開心。 王大來坐在張有田身邊的空位上,笑著和他攀談:“新校舍怎么樣?聽說新校舍蓋好,今年入學的娃娃多了三成?” “是啊,多虧這些愛心企業家,不但給我們蓋了學校,還資助了食堂,每個季度都會給我們送米面來!周邊的鄉親聽說孩子們中午有地方吃飯,都把孩子送來上學了!” 說起新校舍,張有田也高興極了,笑著說:“就是來的孩子多了,老師不夠用了,你們來的正好!” “說起來還要謝謝發起募捐的李老師和方老師,要不是他們將這里的情況傳播出去,也不會有這么多人發現紅星小學的困難?!?/br> 王大來感慨著說,又問:“李老師到九月就支教滿一年了吧?鄉親們準備怎么歡送他?” 張有田沒說話。 “怎么?他不準備走了?” 王大來誤會了,更高興了。 “那更好,給新來的老師們多了個向導!” “不是,新老師來了,李老師就要走了。票都買好了?!?/br> 張有田連忙否認。 “就是歡送的事情,咱們還沒開始商量?!?/br> 王大來一怔,不明白他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車子后面坐著的杜若幾人也是聽得云里霧里,更不知道什么李老師方老師是什么人。 在王大來的解釋下,他們才知道,這李老師和方老師都是上屆支教團的成員,兩個都是大學剛剛畢業的學生,支教當地后被教育局派到這里來的。 那時候的紅星小學還沒有新的校舍,整個小學建在破破爛爛的窯洞里,光線差設施更差,周圍的孩子們大多是山上的山民,冬天連件御寒的衣服都沒有,窯洞不通風,也不敢生炭盆怕中毒。 李老師和方老師心疼孩子們大冬天還要穿著單衣翻山越嶺來上學,趁著寒假的時候上網發起了“為紅星小學孩子們募冬衣”的活動,他們拍了很多關于附近山民的照片,又拍了紅星小學的現狀,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許多好心人為孩子們寄來了冬衣和文具,也有人干脆捐款,這兩個老師也因此成了大壩子鄉甚至于n縣的支教名人。 再后來,一家熱心于公益的餐飲公司發現了這里的情況,斥資為紅星小學捐獻了一座新的校舍,整個紅星村和周邊的鄉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窯洞邊建起了新的紅星小學,并開始正式投入使用。 “啊,那家公司,我知道!” 蘇麗聽到酒店公司的名字,連忙叫了起,“秦閣嘛,那茶餐廳到處都是,聽說還有更高端的粵菜餐廳唐閣,原來這里的紅星小學是他們建的!” 因為在車上杜若維護過她,她現在對杜若的惡感也沒那么強了,說罷還拐了拐她的胳膊:“就是我們上次碰面的那家茶餐廳,還記得嗎?” “記得,你忘了付錢那次?!?/br> 杜若吐槽。 蘇麗頓時一蔫。 “這家公司的老板是個好人,聽說他小時候很窮,也是靠別人資助長大的,所以他發財后每開一家分店,就捐建一家山村小學?!?/br> 王大來笑著說。 “像這樣的好人,希望他的生意能永遠紅火下去?!?/br> “多半是沽名釣譽?!?/br> 另一輛車上的江昭輝說。 “至少比有些企業家什么都不做好?!?/br> 秦朗看了江昭輝一眼,難得有說話尖銳的時候。 “這樣的沽名釣譽,就應該多來點?!?/br> 王大來見氣氛有些緊張,連忙岔開話題,繼續說李老師和方老師。 原本的紅星小學只有張校長一個老師,教著紅星小學里四十幾個孩子,李老師和方老師來了后,兩個老師一家家跑,去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于是紅星小學又多招了十幾個學生,等新校舍建起來后,把自家孩子送來的鄉親更多了。 李老師和方老師做了不少事,不過一年支教的時間已經到了,所以才有了紅星小學招募新的支教老師的事情。 方老師在上個學期結束后就走了,李老師一直負責在學校統籌各方的捐款捐物,暑假就沒有離開,等著新老師來交接。 按照王大來的說法,這李老師和方老師可以說是整個紅星村乃至周圍自然村的恩人,可李老師要走了,王大來問他們準備怎么換送他們,張有田和康世龍卻都諱莫如深。 大概是怕新來的老師們誤會,開著另一輛電動車的康世龍終于憋不住話,有些氣憤地說:“我們以前也一直以為李老師是好的,可是他根本不好!” “他克扣外面捐來的物資不給娃娃們,還貪污了外面的捐款!” “阿龍!” 張有田嚇得趕緊打斷了康世龍的話,“不要瞎說喲,讓李老師聽到了,跟方老師一樣甩手就走了怎么辦!” “走就走!他有臉留著,還不準我們說嗎?” 康世龍氣呼呼地說。 這兩個青年都有初中文憑,普通話也講得還可以,所以被村子里派來接新來的支教老師。但他們也畢竟是年輕人,嘴里藏不住話,被王大來問了幾次,就把心里的不滿發xiele出來。 坐在車上的眾人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內//幕”,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么回應。 他們是新來的,什么捐款、什么物資,完全都弄不清楚。 開著車的張有田作出一副深沉的表情,仰首長嘆口氣,幽幽吐出一句話來。 “人心是會變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