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強兵必先強民
秦書面不改色,心中卻是冷笑不止。 “這位大人,至于有沒有這么多災民,不是你我等說了算的......甚至可能還不止這些數字,皇上已經派人下去查了,相信很快就可以出結果?!?/br> 矮胖的官員臉色有些不好,還不等他反駁,秦書繼續道。 “折中計算,如果只按照百萬這個數表示災民人數......由于老弱對天災的承受忍耐能力有限,每次方發生天災,鬧饑荒時最先死去的那一批定是老弱,剩下的多是身體素質較好的青壯年。按五五比例算下來,青壯年也有五十萬余人?!鼻靥K不緊不慢的開口,“天災發生前干粗活兒的工人,每日的工錢在二十多文左右,因為官府包吃,只按市價的一半十文來算青壯年的工錢,每日需五百萬文?!?/br> “這樣算下來,每月需要十五萬貫銅錢,或者說十五萬兩白銀,又或者是一萬五千兩黃金?!?/br> 秦蘇再一次秀了一把讓這個時代的人仰望的數學水平,然后不再言語。 說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天啟的兌換制度,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光是給工資就要花這么多錢,別說建筑材料、糧食購買、中途管理等等費用。 還有,那些老弱身上的花銷......朝廷撥下去的五十萬兩白銀,這樣折騰下來兩個月都支撐不了。 矮胖官員又開口了:“如此一來花銷驚人,國庫已經不算充盈了......就更別說大規模工程建設,災民消耗的糧食將會更多,既然如此,左相之子認為該何處尋取賑濟錢糧?” 秦書面無表情的看向這個官員,淡淡開口,只吐出兩個字:“軍餉?!?/br> 所有人心頭一震,就連矮胖官員臉上都僵硬了不少。 嘩眾取寵! 居心叵測! 繼而,便是一陣轟然議論聲,大臣們對秦書指指點點,還不時的搖頭。 “荒謬至極!” 矮胖官員聞言,轉過身大步走向秦書沖秦書訓斥道,若不是秦書及時躲開,都被此人吐沫星子噴一臉了。 “皇上,軍隊乃國家之根本,軍餉動不得!”矮胖官員,一臉正氣凜然,“皇上,此子心懷不軌、居心不良,恐為敵國探子,該立即處死!” 很多大臣都頗為贊同嚴文樓的話,暗自點了點頭,看秦良的眼色都變了。 左相不會暗中通敵吧...... “嚴文樓,你什么意思!”秦良胡須兩抖,然后看向黑著一張臉的君筌,“皇上......” “別說了,朕之前已饒恕了這小子的罪,朕定會言而有信?!本軗]了揮手,臉色雖然不好,但還是說道,“你繼續說?!?/br> “這位大人,你所言秦蘇不敢茍同?!鼻貢脑捴苯幼屌肿拥哪樔缲i肝色,然而秦蘇沒有閉嘴,“國之根本不在軍隊,而在于民?!?/br> 嚴文樓站在秦書面前,面紅脖子粗的咄咄逼人問道,“如軍隊不強,怎可抵御外敵?” 秦蘇居高臨山,垂目淡淡的瞥了他一眼,然后緩緩道:“大人所言,秦書深以為然。軍隊不強,將無法抵御外敵敵,國亡矣?!?/br> “本官不需你溜須拍馬!”嚴文樓一臉鄙夷的看著秦蘇。 不少官員小聲笑了起來。 在眾人的嘲笑與鄙夷目光下,秦書面色不變,只是向嚴文樓拱手道:“大人多想了,秦蘇只不過贊同大人所言,強兵才可抵御外敵,保衛國家?!?/br> “若我之言有理,那你便是信口雌黃,豈不是在欺君罔上?”嚴文樓緊抓著秦書之言,直接給秦書判了罪,“如非皇上仁慈圣明,你當千刀萬剮!” 秦書鎮定的搖了搖頭:“大人之言有失偏頗,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還請秦蘇解釋,如秦蘇之言無理,秦蘇當以死謝罪!” “聽你能怎么說!?!眹牢臉抢湫Φ?。 “強兵才能保家衛國,而豢養軍隊必須要有國家的大量錢糧支撐,所以強兵必先富國?!鼻貢従彽?,“如若國力不強,出不起軍隊所需的軍餉糧草,強兵則無路......而富國者,必先強民?!?/br> “國家的一切開銷,包括軍隊的軍餉糧草,大臣們的俸祿,皇上修建宮殿的財物,國庫中的珍寶......無一不取之于民。國之收入全賴于稅收,若民衰,如現今天災,稅收將從何處取之?” 秦書的話,讓嚴文樓一噎。 “狡辯......強詞奪理......”嚴文樓冷冷一哼,吹胡子瞪眼道。 “國之收入全通過稅收取自于百姓,包括那些軍餉......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何不可?”秦書緊逼一步,“民,才是強大軍隊存在,官僚系統存在......乃至國家存在的前提,是這一切的根基?!?/br> “如若不首先考慮軍隊,被其他國家強兵攻來......國之不存,民將焉附?”見嚴文樓招架不住了,一個中年男人站了出來,厲聲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不強國則萬劫不復!” “這位大人,如果民有難,將民之不民國之不國......你認為弱兵之日還遠嗎?”秦書冷冷一笑,對于這個偷換概念之人一臉的不屑,“秦蘇所言只欲取一部分軍餉先考慮一下百姓,度過眼前危難......何時言解散軍隊,弱兵之道了?” 中年男人臉色一白,額頭青筋扭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秦書仿佛未見,坦然自若。 “善為天下者,不視其治亂,視民而已矣。民者,國之根本也。天下雖亂,民心未離,不足憂也;天下雖治,民心離,可憂也。人皆曰‘天下國家’。 孰為天下?孰為國家?民而已。 有民則有天下,有國家,無民則天下空虛矣,國家僅存名號矣,空虛不可居,名號不足守。 自古四夷不能亡國,jian臣不能亡國,惟民能亡國。民,國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葉存者。民之未叛也,雖四夷之強,諸國之位,jian臣之勢,足以移國,足傾天下,而終不能亡也。 孟子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便言此理。 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家是皇上的,也是百姓的……皇上,請三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