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不一會兒,公社干部來了,說起天氣,他眉頭緊皺,老天爺不給力,公糧該減少的就減少,無論如何,要保障生產隊的村民有糧食才行,不能為了政績不顧村民的死活,在公社干部的理解下,各個生產隊都減少了公糧的數目,陸建國也不例外。 不是他怕出頭,以目前的情況,他多交幾百斤都不是問題,而他擔憂的是水稻,豬場養的豬多,糞肥源源不斷,莊稼長得好是正常的,然而莊稼長得好也有他愁的,就是秧苗,依著去年的進度,收完小麥插秧時間剛剛好,結果秧苗漲勢太好,得提前插秧,加之這幾天雨水,秧苗不知會咋樣呢。 他如果增加麥子的產量,輪到交稻谷時,產量突然少了大截,公社干部不得懷疑他? 以免麻煩,還是穩妥點比較好,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來之前他和薛花花商量過,薛花花同意他的做法,畢竟,照目前的形勢,水稻能不能豐收不好說,他天天注意著秧田的動靜,各個缺口全部打開,不能讓秧田積水,怕把秧苗根給泡爛了,要是那樣,損失就不是幾百斤的問題了。 下雨沒事情做,薛花花讓陸德文他們把以前寫的作業,考的題目翻出來看,除了數學,其他三門課自學沒多大的問題,加之有羅夢瑩以前做過的試卷和作業,幾兄妹過得還算充實。 連著下了七八天的雨,天總算放晴了,早早的陸建國就扯著嗓門喊大家伙上工,保管室一直分配了人手曬麥子,哪怕下雨天,麥子堆在地上也要時不時的攪拌,否則發熱嚴重的話會生秧,他天天守在保管室,托老天爺的福,除了陸德文他們最后挑回保管室的麥穗有發霉的情況,其他都沒問題。 至于秧苗,小幅度的有長蟲的情況,大部分還好,陸建國松了口大氣,叫喚著大家伙趕緊干活。 大雨過后,天氣陡然炎熱起來,四五天的時間就把麥子曬干裝進了保管室,帶人去公社交公糧時帶回來個消息,工農兵大學生的名額,豐谷鄉有5個,生產隊占了3個,公社干部的意思是不能砸豐谷鄉公社的名聲,仁安村生產隊在陸建國的帶領下,各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有目共睹,故而給3個名額。 陸建國想的是送羅夢瑩回城,腦子里只有羅夢瑩的名字,哪兒想過其他人,突然多出兩個,一時半會他也想不出來,想倒是想得出來,就是李雪梅成分不好,公社干部恐怕不會批準,他直接沒提。 公社干部讓他慢慢想,5天內把推薦信交上去就可以。 這個消息,在生產隊炸開了鍋,知青房的人誰不想回城吃供應糧啊,本以為今年沒希望了,突然有了名額,他們還不得想方設法求陸建國給他們個名額? 陸建國成了知青們眼中的香餑餑,哪兒有陸建國哪兒就有知青們拍馬屁的聲音,到這時候,村民們才算找到他們和知青們的共同點,那就是拍馬屁的方式差不多,從頭發到腳上的鞋子,能夸獎的物件通通夸獎遍,頂多造句上有所不同。 村民們拍陸建國馬屁愛說:“哎喲,隊長呢,你這頭發是去公社剪的吧,看著就比自己動手剪的好看,你找誰剪的?下回我讓我家那口子也去剪個?!?/br> 而知青們則是,“隊長,你是不是遇著什么好事了,渾身上下散發著種精氣神,見著特別有感染力,你如果在地里轉悠圈,大家伙通宵干活都不會累,隊長,你是不是剪頭發了?” 旁邊聽到這話的村民們鄙視不已,眼睛又沒瞎,誰看不出隊長剪頭發了啊,說什么精氣神,感染力,讀過幾年書了不起啊。 孫桂仙把保管室的情況告訴薛花花時,她也覺得知青們的嘴臉有點難看了,問坐在桌前寫作業的陸德文他們,“德文哪,你們也是高中文化了,換你們夸陸建國,你們咋夸?” 被點名的陸德文一臉迷茫的抬起頭,“夸誰?” “算了算了,咱隊長換了新發型,你們沒見著不知道?!睂O桂仙去和薛花花說,“花花,你說陸建國會推薦誰回城念大學啊?!睘榱诉@件事,知青房的快天翻地覆了,以前忙著處對象的知青們瞬間轉移了重點,下工后就圍著陸建國拍馬屁,弄得陸建國像領導人似的,走哪兒都有人前呼后擁,孫桂仙比了個剪刀手,“兩天,還有兩天陸建國就要去公社遞交推薦信,你說他會推薦誰???” 推薦誰都得罪人,孫桂仙不由得為陸建國捏把汗,這種事,換她她也不知道怎么辦。 “知青房的人他比我們熟,心里總歸有數的吧?!迸玛懡▏崖闊┺D移都自己身上,陸建國回來那天薛花花就和他說過,這件事情他自己做主,千萬別問她的意思,她沒心思跟知青房的人周旋。 孫桂仙表示懷疑,“我覺得不好說,他要有主意,早把人選定下了,哪兒會躲到公社去,他的頭發就是在公社花錢剪的?!被ㄥX剪頭發沒多少人舍得,大多是握剪刀熟練的女同志幫人剪,生產隊就有兩個剪頭發很厲害的婦女,頭發長了直接讓她幫個忙,一會兒的功夫,還不花錢,誰舍得去公社啊。 “不清楚,最遲等兩天就知道了?!敝喾康娜藶榱嗣~不惜勾心斗角,賄賂陸建國不成,轉而舉報身邊人作風不正,亂搞男女關系了,順手牽羊了,煮飯的時候偷偷藏碗飯自己吃了,舉報什么的都有,整個知青房亂糟糟的,薛花花不知道羅夢瑩她們讀大學后,剩余的人怎么相處。 陸建國為了名額的事兒焦頭爛額,早上去公社找干部,干部讓他挑選兩個對生產隊有貢獻的人,他絞盡腦汁想了想也沒想到誰有卓越貢獻,知青們干活還算踏實,幫社員們掃盲也沒怎么抱怨,而且掃盲充當老師是輪著來的,表現不是特別突出,真要他挑兩個的話,倒是有兩個,兩人都姓李,一男一女,是外市的,教大家識字寫字很有耐心,從不嫌棄社員笨拙,評價還算不錯,有個問題就是,兩人都結婚了,另一半也是知青房的人,她們兩要走了,留下伴侶在生產隊,似乎不太好。 若要推薦夫妻的話,影響不太好,知青們會以為他收了錢辦事的。 這件事,真的不好辦。 第五十四章 極品婆婆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后,陸建國決定投票選,也不是人人有資格,平時愛偷jian?;?,說話陰陽怪氣眼高于頂的通通沒戲,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好與不好,心中自有定論,而且某些知青不是仗著家里有錢就喜歡賄賂人嗎,整個生產隊的人全參與進來,看知青們想得出什么好辦法收買人心。 陸建國挨家挨戶通知,下工后在保管室外集合,耽誤十幾分鐘趁早把事情解決了,免得知青房的人心頭攢動,澇腸寡肚的惦記。 羅夢瑩的大學生名額是鐵板錚錚的事實,投其余兩個知青的票即可,在陸建國的主持下,投票沒出什么亂子,人們性格樸實,不曾因為與誰親近就拉幫結派的投他,陸建國說過,投票出去的大學生代表的是生產隊的臉面,好比離開生產隊的曾知青,念著生產隊的好,偶爾會寫信回來問候,知道社員們掃盲,他專程郵寄了兩本書回來,關于房屋建筑的書籍,農村土幾乎全是土坯墻的房屋,茅草屋頂,泥土墻身,防水性不夠好,尤其雨水多的季節,茅草屋經常漏雨,曾知青給的書本是關于房屋結構的,聽說外邊很多地方流行磚瓦房,青色的瓦蓋屋頂,不擔心漏雨的事兒,識字的社員可以學學,造福更多的人。 有曾知青的例子在,社員們在投票的環節挺慎重的,倒不是他們貪圖以后知青會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而是外人的感激會讓他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選擇優秀的人上大學,將來才會積極致力于社會主義建設,他們的選擇,關乎著國家是否培養了棟梁之才。 投票的結果經所有人通過的,并沒多少意外,而陸建國看好的李知青也在其中,她愛人得知她被選中了,當場就鬧了起來,鬧著自己要和媳婦一塊走,陸建國懶得看他扭曲的嘴臉,沉聲道,“你媳婦被選中是大家伙對她的認可,身為她愛人,你該由衷感到高興,瞎鬧什么,當著整個生產隊的面不嫌棄丟臉是不是?想跟著上大學是吧,成啊,今后好好表現,大家伙不是眼瞎的,誰干的活多,誰性格好,大家伙心知肚明,你捫心自問,以你的德行,你配上大學嗎?” 陸建國毫不給對方面子,訓罵了頓,吩咐大家伙散了,插秧過后得挑糞灌秧苗,事情多得很,哪兒有閑工夫跟他們墨跡。 “三位得了大學名額的知青別自得意滿,通知書下來前得在生產隊好好干活,縣里領導會下來調查,如果出了什么差錯,我是不管的啊?!庇行┰?,陸建國該說明白的還得說明白,以免將來遭人埋怨上。 人群漸漸散了,薛花花牽著西西走在陸德文旁邊,問陸德文,“德文想上大學不?” 陸德文懵了會兒,回頭望了眼山坡上站著的知青,淡紅色的晚霞照在她們身上,顯得又莊嚴又氣派,陸德文毫不猶豫搖頭,“不想?!彼哪繕耸菕呙こ晒笈Ω苫?,爭取過幾年成為生產隊的勞強戶,讀大學的事兒,他想都沒想過,況且他讀大學去了,家里的活兒誰干啊。 薛花花皺了皺眉,轉身看向落后一步的陸明文和陸建勛,兄弟兩急忙搖頭,“媽,大學不是咱想讀就能讀的,還是種地吧,種地踏實?!备咧姓n程就讓他們吃不消了,再去上大學,怕是不想活了,陸建勛想得更長遠點,“媽呢,就這樣隊上的人都說咱兄弟的媳婦不好找了,再去讀大學,恐怕更找不著媳婦了?!?/br> 可不是嗎?豐谷鄉公社,除了干部家庭和知青們,他們家文化水平算最高的了,依著外人的話說,文化水平高了,眼光也高,看誰都配不上自己似的,真要讀了大學,估計只有跟城里人處對象才不會覺得委屈了。 薛花花好笑,“讀大學咋就找不著媳婦了,聽你的意思,人家大學生都不結婚的嗦?” “大學生當然要結婚了,情況不同,咱聽過的大學生都是城里人,找個吃供應糧的就好,咱就莊稼漢子,拿到大學文憑后啊,人城里人嫌棄咱是種地的,咱又嫌棄生產隊的人文化不高,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咋找對象???”不是陸建勛亂說,他看人隱隱就有這種趨勢了,好比圍在陸明文身邊的姑娘,家境家境不好,文化文化沒有,這種人哪兒配得上陸明文,然而要他找個配得上陸明文的吧,他把生產隊的人里里外外想個遍也找不到人,知青房的心高氣傲脾氣不好,以后會給陸明文氣受,農民家庭的吧,大字不識兩個,跟陸明文聊天的話聊不到一塊。 別說,陸明文要找般配的對象真的挺難得。 所以啊,千萬別上大學,那就是個坑。 薛花花臉頰的rou抽搐了下,挪開視線,懶得跟這種眼皮子淺的人交流。 以為自家媽不高興了,陸建勛善解人意的換了種說法啊,“媽,大學不是咱想讀就能讀的,要工農家庭出身,咱普通農民,跟工字不沾邊哪……” 薛花花沒吭聲,回家后督促他們看書,自己去灶房熱飯菜,數著年頭,再有四年才會恢復高考,時間上完全來得及的。 幾兄妹可不知薛花花打的主意,他們該干活的干活,該學習的學習,薛花花托陸建國買了些蔬菜種,有絲瓜籽,豇豆籽,冬瓜籽,還有白菜籽,待玉米苗長起來后,就把絲瓜籽和豇豆籽撒進地里,菜苗長出來后,勻成一窩一窩的,除了自留地,薛花花還抽空把院壩外的空地翻土,屋前屋后都種上了菜,還撒了花生種。 花生容易招小偷,四五年沒人種那玩意了,整個生產隊家里有花生的都少見,薛花花問陸建國要了十幾顆撒在屋后的,村尾沒住幾家人,屋后是片小山坡,山坡光禿禿的,別說種莊稼,雜草都少,幾乎是石沙,放假的時候很多孩子愛來這邊滑坡,屁股下墊著稻草,從坡上往最下邊滑,比誰的速度快,每到周末,孩子們放假就是那最熱鬧的時候。 薛花花沿著坡腳種了排花生,花生邊種了許多蔬菜,這兩年收成不錯,好多人家在自留地種了菜,劉云芳種的算最多的,她有五個兒子孝順,哪怕不干活也餓不死,但她非但沒懶著,還在豬場養豬,工分比好多婦女同志多,所以收了小麥后,索性撒了兩排玉米,其余空地全種成蔬菜,有茄子,絲瓜,棒棒瓜,豇豆,漲勢十分喜人,惹得好多人眼紅不已。 尤其是孫桂仙,依照她的意思也是要種蔬菜的,結果老頭子不答應,年后,孫永昌兩口子厚著臉皮來借糧食,劉老頭礙于親戚臉面,不得不借了點糧食出來,以劉老頭的話來說,孫永昌是只進不出的人,借出去的糧食多半是收不回來了,大寶二寶他們讀書要花錢,該省的地方要省,別大拋小撒的浪費,至于蔬菜,過兩年再說。 說起這個,孫桂仙就窩著一肚子火,她都和孫家沒來往了,孫永昌還不肯放過她,遇見困難了才認她這個meimei,真以為她好欺負呢。 “我大哥大嫂昨天又來了,說是前些日子雨大,自留地的麥子全生了秧,問我能不能借點糧食,真把我當地主了,要什么給什么啊……”以前孫桂仙對孫永昌有多好,現在就有多鄙視,“哪怕是兄妹,該幫的我也幫了,他纏著我有什么意思,又不是我害他家麥子收不回來的?!?/br> “你大哥前幾年還不錯,自從你侄女婿進門后,日子是越來越糟糕啊,人啊,做不得虧心事?!眲⒃品急е∶?,喂他吃摘來的刺泡兒,酸酸甜甜的,小明嘗著味道舍不得放,嫌棄劉云芳速度慢,索性自己抓筲箕里的刺泡兒,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劉云芳趕緊阻止他,“多了小心卡住,看西西哥哥和東東哥哥怎么吃的?” 孫桂仙看得眼饞,自己也抓了顆放進嘴里,嘆氣道,“我大哥說后悔了,后悔有什么用,趙武斌去農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寶琴又要帶孩子,干活慢吞吞的,糧食不夠吃呢,比較來看,還是你福氣比較好,你前兩天買rou了?” 生產隊說大不大,誰家有什么事瞞不過其他人,何況買rou這么大的事兒,想瞞也瞞不住,劉云芳托陸建國買的rou,整整一斤半,就她們兩口子,哪兒吃得完。 “對啊?!眲⒃品佳劬Χ⒅∶?,回孫桂仙的話道,“手里有錢不花,老不動的時候想花都花不了,農忙老頭子跟我累得不輕,得好好補補,老頭子說了,不求大富大貴,像咱這把年紀的人,多活幾年就夠了?!?/br> 孫桂仙羨慕,“是啊,以前好多人說你將來日子不好過,現在來看,分了家你更輕松了,你買rou你幾個兒媳婦沒說什么?” 就孫桂仙所知,劉云芳大兒媳似乎不太滿意。 “用老娘自己的錢,關她們什么事,沒分家的時候天天慫恿著分家,分了家還想我伺候她們吃好喝好,等著吧……”劉云芳強勢慣了,可不在乎兒媳婦們的嘴臉,她是買了rou,只喊了兒子和孫子吃,兒媳婦的份兒她管不著,當然,李雪梅是吃了的,那是因為她知道分家的事兒李雪梅沒摻和,是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的意思。 要不是老頭子喝醉酒,她還問不出來,當時分家她就納悶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冒出這種想法,老頭子堅持是自己的意思,老大他們只是附和,過年老頭子多喝兩杯說了實情,“咱么老了,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不想混著干活吃大鍋飯,說分了家過得會更好,想想這個家,分的是好啊,起碼咱肩頭的擔子輕松了……” 劉云芳聽著,就差沒找她們對峙了,她辛辛苦苦給她們做飯洗衣服,坐月子的時候忙前忙后,人家翅膀硬了要分家,真要群白眼狼,別說吃rou了,吃什么都沒她們的份兒。 “你家老大媳婦估計嫌你偏心陸明,常說一碗水端平,哪兒端得平啊?!笔侨硕加懈星?,同樣是兒子,感情也是有親疏的,生產隊的老人都這樣,有些喜歡大兒子,有些喜歡小兒子,還有些喜歡女兒女婿,人的感情,復雜得很。 劉云芳哼了哼,“我偏心誰是我的事,陸明媳婦有時候不討人喜歡,起碼不像她們幾個私底下來事,況且小明聰明伶俐,我不偏心他偏心誰?”劉云芳不是亂說的,李雪梅是知青,生的兒子果真要聰明些,不說其他,就說吃的上面,甭管啥時候小明有吃的,見著她和老頭子,不用問都會主動拿出來孝敬她們,哪兒像小瑞幾個,有點吃的就往衣兜里藏,以為她真缺了那口吃的似的。 “也是哦,整個生產隊,除了東東,沒人比你家小明更聰明了?!?/br> “那可不是,也不想想小明是誰生的?!敝?,文化分子的知青哪。 薛花花在旁邊聽得好笑,她記得李雪梅和陸明結婚劉云芳百般不樂意來著,沒少坐在石墩子上罵人,小明生下來后,態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哪,她以為劉云芳想通了,沒料到是這個原因,知青兒媳婦生的孫子聰明,是不是說李雪梅母憑子貴? 最近,李雪梅暫停教課,把語文和歷史課騰出來上羅夢瑩的數學和地理,羅夢瑩八月中旬要回家,九月去大學報道,此后沒有機會教課,便趁著在生產隊的日子,能教多少是多少,搶收麥子和插秧耽誤了半個多月,然而六月底的考試,幾兄妹成績卻有所提升,除了趙彩芝四門功課不及格,其余全部達到了80分,陸明文的數學考了98,趨近于滿分,把陸明文高興得不敢相信,問羅夢瑩題目是不是她出的,農場那邊出的題目可難了,考85分都頂天了,他考了98,太不可思議了。 陸明文的懷疑讓羅夢瑩忍俊不禁,“是農場出的考題,李雪梅同志專門寫信過去請他們多出點題,整整二十多頁紙,夠你們受的了?!?/br> “受得了,甭管題目多少,咱都喜歡?!?/br> 陸明文知道農場的老人是有學問的學者,有機會做他們出的題,是他們的榮幸。 進入七月,小學放暑假了,生產隊突然變得熱鬧起來,縣里領導下來調查過大學生名額的事情,得知所有村民投的票選出來的人,他們放心走了,走之前特意去豬場瞄了兩眼豬,問薛花花沒有喂豬吃什么特別的食物,為什么豬的墩頭看著比其他生產隊的大,縣城周圍有幾個生產隊想過來學習養豬技術。 “養豬哪兒有什么技術,就是一天五頓不讓它們餓肚子,早晚清洗遍豬圈,豬得舒服吃得才高興,吃高興了胃口就好,長得自然不差?!标懡▏鴺泛呛堑馁r著笑臉,笑盈盈跟領導解釋,“真要說技術的話,約莫和咱生產隊掃盲有關,豬跟狗差不多,都是有靈魂的,從薛花花同志全家掃盲開始,豬見天的漲,要我看啊,豬約莫是聽到大家讀書的聲音心懷敬畏才不停的漲的?!?/br> 到處都在傳這件事,陸建國認真思考過,這種說法不是空xue來風,生產隊的豬就是從薛花花帶領全家掃盲那年體重飆升的,豬估計也喜歡有目標有追求,思想覺悟高的文化人吧。 不是他吹噓,整個豐谷鄉公社,找不到第二個有薛花花精氣神的人,豬啊,感染到薛花花獨特的精氣神才有吃東西的欲望的。 要不是薛花花,豬場的豬絕對長不好,豬長不好就沒糞肥,莊稼也長不好,莊稼長不好,社員們分不到足夠的糧食,還得挨餓或者靠借糧食過日子,追究起來,是薛花花改變了生產隊的慘狀,是她給生產隊帶來勃勃生機的。 縣領導詫異,頭回聽這種說法,“豬還成精了不成?” 陸建國想點頭,但想起什么,又忍住了,“成沒成精我說不清楚,不過啊,咱豬場的豬聽得懂話?!?/br> 縣領導掀了下眼皮,略有懷疑的望著陸建國,意思是:你吹,你繼續吹,看你能吹到什么時候。 陸建國挺了挺脊背,硬著頭皮道,“領導,你們要不信的話看看就知道了?!标懡▏鴵炱鸬厣享樦闹窀?,輕輕敲打其中頭的后腿,喊,“拉屎去墻角的小洞,趕緊的啊,去去去……” 豬慢條斯理的爬起來,抖了抖身子,嗅著鼻子朝墻角的小洞走,然后,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只看豬憋著氣,當真拉了坨屎出來,不偏不倚的掉進小洞里,而小洞下邊就是糞坑…… 縣領導瞠目結舌,“真有這么奇怪的事兒?” 不遠處站著的孫桂仙白眼快翻到天上去了,人花花說了,甭管豬還是狗還是雞啊鴨的,只要你多教它幾遍它們就記住了,薛花花家里的雞鴨中午放出去,傍晚會自己回籠,有什么好稀奇的,偏陸建國拿著吹牛。 “你們怎么做到的???”縣領導還未從震驚中回過神。 陸建國露出個不好意思的笑,裝愣頭青似的撓了撓后腦勺,“不是薛花花同志全家在豬場學習嗎,豬估計受到感染了吧?!?/br> 吃過仁安村生產隊豬rou的兩位縣領導不住的點頭,“難怪豬rou吃著香,原來還是有文化的豬,陸隊長啊,你好好干,過兩年縣里開表彰大會,絕對有你的份兒?!边^年的時候,他們為了買仁安村生產隊托進縣里的豬,還托關系找人呢,就怕屠宰場不識貨把豬rou弄混了,原來,他們喜歡這兒的豬rou不是沒有原因的。 好,當真是好。 回到縣里后,得把這件事跟上邊領導說說,今年仁安村送上來的豬得和其他豬分開。 陸建國砸吧了下唇,還想說吃了養豬場的豬人會變得聰明,就說小學期末考試的事情,去年好多人在班上倒數,今年突然名列前茅,問孩子們原因,說是過年吃了豬rou有動力學習的原因,可想而知,他們養豬場的豬有多厲害。 他嘴皮子動了動,怕縣領導嫌他牛皮吹太大,在三猶豫,沒有把這件事說出口。 但不管怎樣,仁安村生產隊的豬在縣里小火了把,兩位領導回去后,跟同志們說起此次遇到的新鮮事,首先就是仁安村生產隊的豬,他們在養豬場掃盲學習,豬聽了內容后,心里有所感悟,故而rou比其他豬香。 這件事情玄乎其玄,但是有跡可循的,有本書里就記載了古人用酒養雞以致于雞rou有股淡淡的酒香,鸚鵡學舌也是同樣的道理,鸚鵡本不會說話,人教它們說話它們才學會了的,仁安村生產隊的豬,rou里融合了知識,吃起來味道不同是正常的。 自此,縣城周圍幾個生產隊紛紛效仿薛花花養豬的辦法,安排豬場的人掃盲,掃盲的地點必須在豬圈外,讀書的聲音要大,要洪亮,務必要讓豬聽進去,然而兩個月似乎沒什么效果,和豐谷鄉其他效仿生產隊的狀況差不多,豬還是老樣子,不胖不瘦的,看著令人心慌。 有上進的隊長特意跑到豐谷鄉公社問公社干部,干部們口徑差不多:光是讀書哪兒成哪,薛花花全家老小學習,從小學拼音到高中函數,還有歷史地理樣樣沒落下,光讀語文課本是偏科的現象,不好不好。 隊長們想想覺得有道理,回到生產隊,特意花錢買了兩本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依葫蘆畫瓢的請知青房的知青教豬場的人學,可是仍然沒效果,又跑到豐谷鄉公社問干部,干部們耐著性子詢問:你們豬場養豬的人會讀拼音嗎,會算數嗎,會打算盤嗎? 他們表示點頭,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割豬草的活兒都請其他人干的,還要怎樣??? 干部們搖頭,“割豬草的活兒怎么能給別人,文化人割的豬草有股香味,人聞不到豬的鼻子靈著呢,得她們自己割豬草,實在是忙不過來的時候再請隊上的人幫忙?!?/br> “還有這種事?” “那當然呢,不然你以為隨隨便便就能把豬養得又肥又壯啊,養豬比種莊稼難多了,會種地的老把式聽過不少,但咱縣里養了幾十年豬的人都有,你見誰把豬養得這么肥的?”說起這個,公社干部是臉上有光,他今年不過三十五歲,依著年齡來看,還有上升的空間,仁安村生產隊給力的話,將來他升到縣城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