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節
別人他不知道,至少他是做不到的。 雖然不愿意承認,但事實是,禮儀這一科,他的確不如江令宛。 …… 江令宛的馬車里,也在興高采烈地討論著今天的考試。 陸明珠揚眉吐氣、得意洋洋:“今天你可老長臉了,那個煙仙子氣得鼻子都歪了,就她還仙子,那我還是王母娘娘呢?!?/br> 程靜昕被她逗樂了:“我總算明白為什么之前她散播謠言說宛姐兒容貌丑陋的時候,宛姐兒不理會了。根本不需要宛姐兒做什么,只要跟她站一起,就能讓她氣死?!?/br> “哈哈?!标懨髦樾Φ?,“外面那些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她淹死,誰讓我們宛卿長得漂亮,禮儀也比她好呢?!?/br> “此言差矣!”江令宛抿嘴一笑,眼波閃閃,“我可不光是長得比她漂亮,禮儀比她好,明天的詩詞,后天的書法,我都比她強。唉,人太優秀了,就是沒辦法?!?/br> 陸明珠豎起大拇指:“我就喜歡你厚顏無恥、大言不慚的樣子?!?/br> “我這是胸有成竹,穩cao勝券,明天一定繼續輝煌?!?/br> 陸明珠眼珠子一轉:“那咱們可說好了,你明天要跟今天一樣好好表現,可不能因為對某些人有情意就一時沖動,故意謙讓?!?/br> 江令宛抿唇一笑,一臉的心知肚明:“你說的是寧軒吧。今天我得了頭名,一定有很多人徹夜難眠,極盡所能研究我的缺點。寧軒算是我軟肋之一,說不定那些人會利用這一點大做文章,甚至讓寧軒對我用美男計也未可知?!?/br> “不過,你們只管把心放肚子里,要我謙讓,絕不可能!” 第81章 “不可能!” 楊山長的書房里,傳來了寧軒隱怒的聲音:“我絕不同意?!?/br> “我知道這是強人所難?!睏钌介L好言好語地勸,“讓你跟江令宛虛與委蛇,有所牽扯,的確欠妥。只是今日江令宛來勢洶洶,我們已經失了先機,若明日再有差池,恐怕會與頭名失之交臂。國子學已經連續兩年奪魁,今年是第三年,萬不出差錯?!?/br> 寧軒的神色沒有任何松動:“山長既然不信我能奪冠,當初選旁人便是?!?/br> 楊山長是山長,也是寧軒的書法先生,只是寧軒貴為永平侯世子,又是皇后的嫡親侄兒,他這個山長還真不敢在寧軒面前擺夫子的譜。 “你文采出眾,學識過人,是我們國子學當之無愧的第一才子。我既選你參加聯考,就是信任你能在聯考時獨占鰲頭,為我們國子學錦上添花?!?/br> 楊山長語重心長道:“只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聽說江令宛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又得蕭湛指導,六藝俱是絕佳。若真是如此,那她今天禮儀考試能得頭名就不是僥幸?!?/br> “所以,我們得做兩手準備。我已經打聽到明天的詩詞比試一共有四題,答完第一題才能答第二題,以此類推。若前面三題你一直領先,那頭名便十拿九穩了。若前三題江令宛領先……” 楊山長頓了頓,語重心長道:“還希望你暫時放下個人榮辱,一切以國子學榮譽為先。這樣做,也是為你好?!?/br> 寧軒擰緊了眉頭,半晌才吐出一句:“知道了?!?/br> 楊山長這才欣然一笑:“明天的詩詞是你的強項,我不再多說什么了,這是幾位夫子壓的題,你看看有沒有什么想法?!?/br> 楊山長又叮囑了一些晚上早點休息的話,就離開了。 寧軒面無表情,打開了題卷。 許是今天考試失利,許是睡前還在看題,這一夜寧軒睡得并不踏實,還做了好幾個奇怪的夢。迷迷蒙蒙中,依稀記得自己夢中做了一首非常好的詩,只是醒來之后,怎么也想不起詩的內容。 此時天已微亮,第二天到了。 上午,聯考的重頭戲——詩詞比試開始。 禮儀考試每年都一樣,詩詞比試的內容卻是每年都換,因為花樣百出,總能給大家驚喜。 今年的考試方式再次創新,禮部侍郎宣布比賽規則之后,全場嘩然: “哇!今年比往年更難!” “第一題就這么不簡單??!” “從來沒有這么考過,你們覺得誰會得第一?” “當然是我們……” “國子學”、“順天府書院”、“宛卿”、“青松書院”…… 在眾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的爭論中,考試開始了。 考場中間豎著六塊大題板,題板被布蒙著,看不到內容。 六位考生先去抽簽,然后到各自抽到的題板前站定,“當當當”三聲鑼響,題板上蒙著的布同時被扯下,上面的題目露了廬山真面目。 六個題板,都由九個木頭方塊拼接而成,方塊是可以滑動的。每一個木頭方塊上寫著一個字,考生要從上面的九個字中識別一句詩詞,然后移動木塊,將那句詩詞拼出來。 能參加聯考,學識自不必說,識別詩詞不算難,可要將詩詞拼出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關鍵的是,除了準確度之外,答題時間也是打分的考核項,誰先答完,誰就能挑選下一題,直接進入第二題。 以此類推,最后四題全部答完,用時最短,準確率最高的考生得分最高。 “??!宛卿的題目不容易?!?/br> “寧軒的題目也挺難的?!?/br> 根據抽簽次序,江令宛的題板跟寧軒的題板緊挨著。 她的題板上,寫著九個字: 花落逢時知 又少雨多■ 寧軒的題板上,也寫著九個字: 一白青鷺天 上難解于■ 大家看完了江令宛與寧軒,便依次去看旁人,才看到第五個考生,就有人驚呼:“看,江令宛已經拼出詩句,朝第二題去了?!?/br> 眾人立刻去看,江令宛的題板上,方塊已發生變化: 花落知多少 逢時雨多■ 在其他人才挪動一兩個方塊的時候,她已完整拼出詩句,不管手速眼速腦速,都比所有人都快。 這樣的眼明手快,才思敏捷,瞬間讓全場的氣氛熱烈了起來。 大家已經沒有心思看其他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逐著江令宛,她步履矯健,飛快地來到第二題的區域,那里依然放著六塊題板。這一次,她不用抽簽,第一個答完第一題,她可以任意挑選第二題。 相比較第一題,第二題更難! 先要根據題板上的內容,猜出正確的詩句,然后作答。 作答的方式非口答,非書寫,而是要射箭,把回答問題需要的字射下來。 那些字就寫在紅燈籠上,一共兩百盞不停移動位置的紅燈籠,要從中選出自己需要的字,還要準確無誤地將燈籠射下來,這談何容易? 因為燈籠在不停移動,所以考生要一邊騎馬追逐,一邊射箭,更是難上加難。 這一題江令宛能像第一題那樣順利嗎?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江令宛并不緊張,她神色如常,迅速走到一塊題板前,伸手將上面的布拽開。 題板上畫著一副畫,畫上寫著題目:根據畫作內容猜一句七言詩。 江令宛身影一動,人已后退兩步,整幅畫卷映入眼簾。 這是一副山水畫,兩岸萬峰磅礴,重巖疊嶂。連綿的山影,圍繞著浩浩蕩蕩的江河,水上霧氣蒸騰,山間云霧繚繞。 遠處江流曲折湍急,幽深秀麗;近處潮平岸闊,寬廣的出奇,兩點白帆仿若蝴蝶大小,落在水上順流直下。 看到畫卷的一瞬間,那句詩立刻浮現在江令宛的腦海。 這是詩仙李白流放赦免路上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飄逸靈動,輕松明快,朗朗上口,一直備受好評,而答案就是這首詩的最后一句。 隨著江令宛拿起弓,背起箭囊,觀眾席上的眾人也開始緊張起來。 從五十步開外的地方騎著馬射燈籠,而且不止一箭,這太難了,宛卿能做到嗎? 江令宛縱馬疾馳,來到五十步開外的地方,搭弓上箭,隨著“嗖”地一聲,燈籠應聲而落,輔考立刻撿起燈籠高高舉起,上面是一個大大的“輕”字。 此時觀眾席上有人喊了起來:“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沒錯,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宛卿,寧賊追上來了,快射,快射!” 寧軒答完了第一題,開始看第二個題板,眼看就追上來了。 場上被江令宛折服的觀眾十分緊張,大喊大叫提醒她抓緊時間。 江令宛沒有繼續答題,而是轉頭去看寧軒的題板。 場上一片嘩然: “快看,江令宛給寧軒放水了!” “她故意不答題,就是對寧軒余情未了,想讓他一馬?!?/br> 有人贊嘆:“佳人如此深情,夫復何求??!” 有人冷嘲熱諷:“枉你們給江令宛吶喊助威,她還不是對我們寧軒情有獨鐘?!?/br> 有人咬牙切齒:“寧賊!我恨不能生啖爾rou!” 場上的這些并沒有影響江令宛,她之所以停下來,不是因為她想給寧軒放水,恰恰相反,她想贏寧軒。 這就要從賽制上說起了,第一題都是大家內容不一樣,卻都是五言詩,可第二題,就要看運氣了,有五言詩,也有七言詩。 而第二題評分不僅要看時間,還要看射出去箭的數量。 江令宛這一題的字數是七個字,而寧軒第二題的答案是五個字。 就算江令宛七發七中,一次都不失手,也要射出七支箭。 若寧軒失手一次,那也不過六支箭。 按數量算的話,寧軒用箭數量少于江令宛,這一點上他的分數是要高于江令宛的。 這倒不是不公平,而是賽制一直都是這么設置的,這樣的話,比賽也更有看頭。 江令宛停下來,就是想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