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別咬我耳朵呀、八零年代活神仙、盛世霸寵:一惹撒旦誤終生、和前任他叔流落荒島后、天作不合、校霸的高嶺之花[穿書]、不敵她霸道撩人[電競]、偏執迷戀(病態掠奪)、影后的捉鬼日常、好好讓我疼
招來了師爺后,他將心中的忐忑說了出來。 師爺撫了撫山羊胡子,思量了片刻后,才道:“大人不如直接昭告全縣,將如何賠償一事挑明。再勒令那些曾經跟養豬戶們簽訂了契約的商戶收斂行事,或者將收豬的日期往后挪,總不能任由著他們胡來?!?/br> 本朝重文輕武是不假,可因為已經進入太平盛世多年了,對于商人其實也不算嚴苛。當然,若是商人故意挑事就另當別論了,可就眼下這事兒而言,錯原就不在商人身上,他們僅僅是花重金收購大肥豬,養豬戶也同意了,無人逼迫無人作怪,只能算是合理買賣。 那問題出在哪里呢?當然是因為王香芹了。 縣太爺沉吟半晌,覺得這個法子也還算可行,畢竟若是任由商戶們折騰下去,那些養豬虧了血本的人家為了還清債務,恐怕只剩下賣房賣田,甚至賣兒賣女的境地了。 很快,就有縣衙門作保,將此事涉及到的商戶一一喚到縣衙門。他們簽訂的契約還是奏效的,只是將時間往后延長了。商戶們雖多少有些不滿,但到底礙于官威,再說這個結果其實他們也沒虧多少,便忍了下來。 等于說,縣太爺將損失均攤了。 商戶們要承受的是收貨時間延期,對于商人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早一刻晚一刻那真的差挺多的,無奈此事涉及面太廣,又有縣太爺親自出面作保,就算他們心中有頗多的怨言,也只能咬牙忍了下來。 養豬戶們一樣損失不少,要知道,哪怕立刻賠償他們相對應的初生豬仔,那他們一樣還是虧本了,除非賠償的是成年大肥豬,可那又是不可能的。甚至于,什么時候領到賠償的豬仔都是未知數,還得等開春王香芹那頭先將成年的公豬母豬送到縣城,再由縣太爺安排人進行培育養殖,最后才按批次下發賠償給底下的養豬戶們…… 這個時間真的是難以估算的,虧是虧定了,好在縣衙門安撫住了商戶們,哪怕養豬戶們交不起契約里的賠償,也不至于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地步。 至于王香芹…… 她覺得自己才是最虧本的那個,縣衙門有病吧?憑啥逼著她將會下金蛋的母雞拿出來跟所有人共享?她臉上寫著“圣母”二字? 你窮你的,與我無關。 也因此,當縣衙門派人一一去各個鎮子、村落告知此事時,其他人的想法暫且不提,反正王香芹是很不滿的。 這是她的系統,她的金手指,她辛苦做任務才得以進化的豬種,幫自家人也就算了,憑啥要幫助那些跟自己毫無關系的人?甚至還要為此斷送自己的財路?! 王香芹再一次呼叫了系統,她非要系統給她一個交代。 “開辦知識講座是系統任務之一,系統在發布任務前,難道一點兒也沒有設想過任務完成后的結果嗎?就算這不是強制性的任務,可系統發布任務應該是有目的……有目的的吧?” 說這話時,王香芹心頭忽的產生了一個想法,可那想法一閃而逝,快得讓她抓不住尾巴,只剩下一個模糊的想法,讓她止住了責問,快速的打開了任務系統。 養豬系統的任務設置就跟王香芹上輩子念大學時玩過的那些網游一樣,她讀書時,智能手機還未曾普及,在未來大火的手游都沒出現。在那個時候,多數大學生是沉迷網游的,或是自己買了電腦在寢室里玩,或是受不了校園網的蝸牛網速,跑去網吧一條街玩的。 王香芹倒還不至于到徹底沉迷的階段,可那個時候,她父母還在世,家里的養豬場也好好的,就算不是大富大貴,可起碼家境良好,她又是獨生女兒,因此她父母倒是給她配備齊了電子產品。其中,就有一個在當時配置還算不錯的筆記本電腦。 其他人都在玩網游,她就算本身沒啥興趣,也會跟風玩的,這是合群的一種表現,起碼在當時,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大學生。 托大學時期玩過網游的福,哪怕她技術很一般,但基本的cao作都是學會了的。也因此,當養殖系統綁定她后,她上手很快,并且除了一開始抱有戒心外,在之后的那些年里,從未對系統產生任何的質疑。 直到此時此刻。 王香芹將任務列表打開,系統的任務跟網游一樣,分為了好幾個大類別。譬如主線任務、支線任務、日常任務,還有節日任務和趣味任務,以及完全隨緣的隨機任務。 其中,主線任務全部都是跟養豬場息息相關的,從一開始讓她至少養五頭豬,到后面的蓋豬舍、豬舍分類、擴建等等。就好似一條事業線,有人幫她規劃好了未來,讓她就算從未學過豬場管理,也能按部就班的發展擴張。 總得來說,主線任務是一定要完成的,哪怕不完成并沒有任何懲罰,卻沒辦法接下去繼續任務了。就好比,要是當初王香芹沒辦法購買五只豬崽,那整個系統任務就沒辦法進行下去了,直接卡死在那個關卡里,即便不會給她帶來任何害處,但也不會給予任何好處。 而支線任務則是可做可不做的,做了自然有任務獎勵,不做的話也不會影響到整個豬舍的運行,她照樣可以接到其他任務,對大局毫無影響。 日常任務就是類似于給豬喂食、添水、清理等等,每天都會刷新,給的獎勵不是很多,可因為是每天都有的,累積起來還是很不錯的。同樣可以選擇不做,沒有絲毫懲罰,而且也不必心疼那丁點兒獎勵。就好像之前王香芹跟朱父朱母他們一起去了縣城,還在縣城的客棧里住了一晚,那天她就沒辦法完成日常任務,但影響并不大。 節日任務,好比端午節給每頭豬送上一份節日餐點,回頭獎勵的不過是美味的粽子,味道是不錯,可也沒太大意義,倒是豬們吃了特質的粽子,心情相當得不錯,當天的飼料都多吃了好些,算是變相的開了味加了餐。 多數的節日任務獎勵都挺雞肋的,當然不至于虧本,屬于閑了就做,忙了就算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任務里,唯獨只有節日任務是有時限的,過期自動放棄。當然,不管是放棄還是失敗,都不會有任何形式的懲罰。 趣味任務…… 參見王香芹唱山歌,獎勵是挺好的,就是比較挑戰人的底線。實在要是豁不出去,還是先晾在那兒吧,橫豎也沒限制。 而王香芹當初接到的那個舉辦第一屆科學養豬知識講座的任務則屬于隨機任務,一切皆隨緣而定,不管是任務內容,還是任務獎勵,或者其他因素,完全隨機。哪怕王香芹是砍號回來的,也捉摸不透系統的想法。 在這之前,王香芹從未思考過系統安排這些任務的目的,直到今時今日,她才翻開任務列表,點開已完成任務,仔仔細細的看了下去。 主線任務是幫助她進行事業線,支線任務屬于輔助,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發展事業。日常任務更像是讓她練手的同時,也給予一定的好處,換算成網游的話,就是確保玩家的上線時間,增加用戶對游戲的粘性度。節日任務應該是單純的福利,多少不論但起碼難度是很低的,只有玩家不想做,沒有完不成的情況。趣味任務是增加游戲的趣味性,調動玩家的積極性。 至于隨機任務…… 隨機任務的數量本來就少,隨緣啊,要是隨隨便便就能刷出來的,那能叫隨機任務?該改名叫爛大街任務還差不多。 也因此,到了這個時候,王香芹才意識到,從她穿越至今,她只做了一次隨機任務。 再仔細回想了一番,她上輩子應該也是接到過隨機任務的,數量肯定不多,但因為那時候她接觸系統的時間很長,應該少說也接到了三五個隨機任務才對。 是什么呢? 因為時間過去得太久太久了,主要是她以前做任務都不會專心去記憶任務內容,多數時候都是跳過任務描述,拉到最末,直接看需要做什么,以及任務完成后的獎勵。 “知識講座……” 王香芹低著頭喃喃自語著,她記得上輩子自己也舉辦過講座,還不止一次??蔀槭裁此k講座,卻實在是記不清楚了。其實,還不單是辦過講座,她還應邀出席過很多場合去講話,以及建立一個自家養豬場的官方網站、出科學養殖的書籍等等。 她自認不是一個高調的人,而性格這玩意兒一般成年時就差不多定型了。所以,當初她之所以會高調的舉辦講座等等舉動,難不成都是因為系統發布了隨機任務?! 可是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隨機任務的開啟到底是依據什么來的? 再就是,舉辦講座、建立網站、出版書籍等等,這些事情對于自家養豬場似乎并沒有太多的益處。哪怕是要打廣告,也不該選擇這一類,甚至于直接出具質檢報告的效果,都要比舉辦講座來得強。 所以,為什么呢? 王香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恍惚間,她仿佛抓住了些什么,卻又好似仍處于一團迷霧之中。 ** 就在王香芹動腦子動得快禿了的時候,年關已經來臨,可惜今年整個秀水村,乃至附近的十里八鄉,都沒了往年的熱鬧勁兒。 這可是過年??! 擱在以前,哪怕家里條件不怎么樣的,沒到年關時,也都是盡可能的多采買一些好吃的。如果有條件,還會給家里人添置一些鮮亮的布料,即便沒辦法做到每個人都做一身新衣裳,那也可以做雙新鞋子。若是那些個條件比較好的人家,還會殺年豬,請吃殺豬飯,能熱鬧一整天。 可惜,擱在今年,這些全沒有。 縣衙門的公告早就已經通過口口相傳,傳到了這些農戶家中。得知縣衙門的做法,農戶們心安的同時還是有些難以接受。他們付出的太多了,最后卻只能根據自家養豬的數量,得到同樣數量的初生仔豬,這怎么算都是虧的。這還不算,縣衙門的意思明顯是沒辦法做到立刻給予賠償,最早也要等到明年開春,要是晚的,只怕得后年、大后年…… 偏生,尋常老百姓沒辦法跟縣衙門較勁兒,哪怕明知道是自家吃了虧,也只能和著眼淚咽下肚。 一想到年關已至,自家所有的積蓄都填到了豬身上,連置辦年貨的錢都拿不出來了,哪能不心灰意冷?有心想要賣掉豬,收豬的給出的價卻是老價,算上這一年來在豬身上花的錢、時間、精力,實在是太虧了??梢遣毁u吧,只要一看到自家的豬,就忍不住感到憋屈煩躁。 除了少有的幾戶人家沒養豬,絕大多數的人家這個年都過不好了。 別以為沒養豬的就一定過得好,他們為啥不養?因為養不起??!捉豬崽不要錢?養豬不需要騰人手出來?沒養豬的人家,不是窮的叮當響,就是家里勞動力嚴重不足。甭管是這兩者的其中哪個,日子都不可能好過的。 只這般,整個縣下屬的所有村鎮,都陷入了愁云慘霧之中,全無過年的氣氛。 別的地方暫且不提,反正秀水村這邊,提到老朱家就忍不住罵娘。睜眼醒來罵幾句,吃飯前罵兩聲,吃飽了繼續罵,閑人扎堆在一起齊刷刷的罵,臨睡前再嘀咕幾聲……總之,老朱家上下都被問候了個遍,連已經作古的祖宗都未能幸免。 村里人是毫不避諱的痛罵,哪怕朱家人恰好路過,他們也完全不懼。 誰讓他們家理虧呢?活該! 正因為整個村子都在罵娘,朱家人慢慢的減少了出門的次數。本來,年關里是要互相走親訪友的,他們直接選擇閉門不出。這里的朱家人不單是朱父朱母他們這一房,連帶其他的朱氏族人一樣都受到了牽連。 秀水村的朱氏族人挨罵也就算了,他們哪怕知道自己是無辜的,可也不能否認跟朱父他們是族人。當然,他們是聽著村里人罵娘,回頭自家關上門也罵,罵的卻是王香芹不地道,坑外人也就算了,怎么能連自家族人都坑呢? 這時候就有人提醒他們了,說王香芹連娘家親爹娘都不管了,還指望她惦記夫家的族人?做夢吧! 盡管這年頭,都默認出嫁女是夫家的人,可說實話,出嫁女一般都惦記娘家的,你要讓她完全不管娘家,可能性真的不大,除非是嫁出去好幾十年了,娘家父母都沒了,跟兄弟又不常見面,漸漸的就疏遠了。到了這時候,出嫁女才算是徹徹底底的收了心。 然而,王香芹才多大?她嫁到老朱家又沒幾年的,偏就能狠心到完全不顧娘家父母,也是夠能耐的。 最倒霉的還不是秀水村的朱氏族人,而是跟他們八竿子打不著關系的其他朱姓人家。 雖說朱姓不是什么大姓,可在本縣境內還是有很多人家姓朱的,他們跟朱父等人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僅僅是恰好一個姓,并不是親戚。然而,外頭的人才不管,要罵一起罵,橫豎多罵幾聲也不費力氣。 就不說姓朱的倒霉蛋們了,連帶姓氏讀音差不多的,都跟著一起走了霉運。 那些姓祝的,姓諸的,姓竺的…… 哎喲,這才叫做真正的無妄之災。 幾乎所有類似姓氏的都被連累了,包括嫁到這些人家去的,也同樣包括了從那些人家嫁出去的。 唯一完全沒受到絲毫影響的,只有王香芹了。她一點兒也不心虛,并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事兒,只是苦惱系統在哪里挖了坑,這么做又有什么目的呢? 沒等王香芹找出緣由來,大年夜就到了。 其實,去年秋日里老朱家就分家了,因此他們其實已經單獨過過一次年了??梢f不同,肯定還是有的,最起碼去年過年時,朱四郎是在家的,就是大過年的還在忙著背稿子,可至少他人在??! 而今年的大年夜,朱四郎人在縣衙大牢之中。 團圓飯還是勉強收拾了出來,只是沒了寧氏的幫忙,朱母的病也一直沒好,王香芹是拿錢請了族中的一位嬸子幫著弄的??赏ǔG闆r下,村里的婦人哪怕都會做飯,可也僅僅是會而已。因為尋常人家平日里很少做rou菜,甚至極少有機會做炒菜,也因此這頓年夜飯看著很是一般。別說色香味俱全了,差不多也就是能吃而已。 當然,家里也沒人嫌棄這個,反正米飯是蒸好的,也有面餅、包子等等。菜的話,蒸臘rou、蒸丸子都是有的,再配上幾道清爽的腌菜、咸菜,還有一大碗的蛋羹??偟脕碚f,比普通人家還是好的。 就是所有人都沒胃口。 朱父朱母是惦記著四郎,明明已經拿起了筷子,還沒挾菜就先嘆息。尤其是朱母,她自打病了后,就一直沒好利索,大冬日的,哪怕屋里擺了炭盆,她自個兒也穿上了厚棉襖子,還是冷得直打哆嗦。 六郎更是忍不住想起了往昔的好時光,去年啊,他正跟著他四哥和二嫂到處巡講。那時候覺得苦不堪言的時光,擱在眼下想起來,卻顯得那么的幸福美好。 唉…… 第120章 好好的大年夜, 竟是連半點兒過年的氣氛都沒有。 其實, 也不單是因為朱四郎不在家中,更因為其他幾房人完全沒往朱家老屋這邊來。 講道理,分家是一回事,可過年來看望父母卻是另外一回事兒了。當然,那種距離格外遠的另當別論,畢竟大冬天的, 很不好趕路,留著正月里再拜年也是很正常的??蓡栴}在于, 朱家這幾房人離得太近了,哪怕不是緊挨著建的, 那也是喊一嗓子能夠聽清楚的距離。從今個兒, 從清晨到傍晚,壓根就沒人過來。 朱父朱母一臉的喪氣, 既要為人在牢里的朱四郎擔憂, 又被其他幾個兒子傷了心。想來想去, 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畢竟溫氏和寧氏都是身懷六甲的身子,田氏孩子太小了,牛氏倒是沒懷幾個月, 可大冷天的…… 所以,兒媳婦不來還算是情有可原, 可那些蠢兒子呢?! 再怎么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朱父朱母還是rou眼可見的不高興。等勉強吃了點兒東西, 這頓年夜飯就算徹底結束了,朱父朱母很快就回了房,留下王香芹和六郎兩個年輕的守歲。 王香芹嘆了一口氣,她也難過啊,哪怕難過的點跟其他人略有不同,可感受著家里這氣氛,她又怎么可能高興地起來。 倒是六郎,左看右看了一陣子,忍不住道:“不然嫂子你也去歇著吧,明個兒一早還要去大伯那頭拜年呢,守歲有我就成了?!?/br> 吃的喝的倒是有的,雖說無論是朱母還是王香芹,都沒心情鼓搗這些東西,可她們手里捏著錢,無論是請人做還是直接去集市上買,都容易得很。再一個,其他幾房也沒那么過分,早在過小年時,就陸陸續續的送來了今年的年禮,雞鴨魚rou都有,糕點果子也不少,只是因為寧氏在娘家養胎的緣故,很多手工做的東西就缺了些,但也用其他的補上了。 也因此,就算這段年夜飯看著不算特別好,其實較之老朱家窮的那些年,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王香芹抬眼掃了一圈,遲疑了片刻后,到底還是點了頭:“也行,那我先去歇著,明個兒早些起來,你也好瞇會兒?!?/br> 六郎點頭,其實他真的不困,畢竟這段時日里,除了跟著父母一起去了縣城一趟外,他都沒做什么事兒。農閑嘛,地里又沒什么活兒,家里也沒緊要的事兒,別家忙著修繕房子,可他家的屋子雖然是舊的,卻是年年翻新的,壓根就不用專門騰出空來修繕。要是擱在以前,六郎還會去豬舍幫忙,可因為巡講那事兒,朱母不讓他去,加上豬舍如今也雇了人,并不差人手,六郎壓根就無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