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別咬我耳朵呀、八零年代活神仙、盛世霸寵:一惹撒旦誤終生、和前任他叔流落荒島后、天作不合、校霸的高嶺之花[穿書]、不敵她霸道撩人[電競]、偏執迷戀(病態掠奪)、影后的捉鬼日常、好好讓我疼
牛氏做飯去了,其他幾人還在那兒研究最后的細則問題。分家產的大方向上,是各房先挑出絕對不讓的東西,像王香芹選擇了豬舍和豬們,寧氏選擇了她的小食攤兒和驢車,田氏和牛氏沒表態,溫氏在最后選了雞舍所在的那塊地。 最終,溫氏除了那五畝地以及雞舍和剩余的所有雞外,還得了十畝中等水田,以及二百七十兩銀子。 寧氏要的小食攤兒和驢車,包括驢都歸了她,水田旱地都要了一些,宅基地則選在了離雞舍不遠的那塊,比較小,一共也就不到兩畝。而比起宅基地小,她更不愿意跟溫氏當鄰居,但因為之前買地的時候,就是選離家不遠買的,除了那塊外,也沒別的好地了。又因為她要了足足三百兩銀子,所以相對的在宅基地上吃點兒虧也沒辦法了。 田氏本性保守,于她而言,錢那么多也沒啥用。因此她就是要田產,寧可少要或者不要銀子。宅基地則在老宅的另外一邊,很小,大概也就一畝地那么大。為了彌補這一點,朱母做主將耕牛給了她,又給了五十兩銀子用于蓋房子和家用。 王香芹豬舍所在的那塊地比較小,又將附近兩塊連在一起的地都給了她,其中就包括了水井,面積倒是不算大,也就四畝地多一點。田產方面,她沒要水田,要的是旱地,因此畝數多一些,有多半就是當初買下來專門種植苜蓿的地。銀子則是一百兩,老宅也歸了她。 牛氏收了那虎勁兒,又恢復了原先小媳婦的模樣,問她要什么,她就說一切聽五郎的。五郎受寵若驚,天知道他和兄弟們都是一臉的懵圈,這分家大事啊,爺們一點兒話都插不上,真是老慘老慘了。不過,就算將選擇權給了他,他也不知道選啥好,最終表示聽娘的。 因此,五郎和六郎的那份就由朱母做主了,安頓好后,就請了長房的人做見證。 其實吧,不管怎么說,都沒辦法做到完全平均的。假如家里人都有意見的話,長房那頭也會幫著出面分家產,不過這樣一來,就難免被人在背后嘀咕了。 大頭分完了,余下的秋糧倒是容易,畢竟這玩意兒要均分還是可以的。哪知等長房的人來了,溫氏又作幺,非說她家人口多,要多分一些糧食。 溫氏這是吃準了朱母不愛在外人面前丟臉面,哪怕長房也不算什么外人,朱母也不會當面訓斥她。她不光要求多分幾石糧食,又要求鍋碗瓢盆、柜子箱子、桌椅板凳什么的,都歸她。 說真的,都到這份上了,差一點也什么。 朱母問過了其他幾個兒媳婦的意見,搖頭嘆息著多給溫氏分了一點。而朱父則是深深的看了大郎一眼,什么都沒說,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大郎臉色煞白,他也沒想到溫氏會當著長房的面發難,尤其就幾個鍋碗瓢盆,壓根就不值錢,這些東西都是早先置辦下來的,哪怕老朱家發財以后,也不會將好端端的粗瓷碗丟了另買新的。至于家具,也一樣都是舊物,這算成錢連個二兩銀子都沒有。糧食倒是稍微值點錢,可說到底,都已經分了那么多了,何必再計較這么點兒東西呢? 沒人當面說什么,可誰知道人家回去后會嘀咕什么? 長房派來做見證的人,就是朱家大伯和大伯母,又來了大堂兄夫妻倆,看看能幫什么忙,結果忙沒幫上,卻是看到了這么一出。 “還有每年給的孝敬錢,你們商量過了嗎?”朱家大伯不忍心看弟弟唉聲嘆氣的,忙岔開了話題。 當下,朱母便說出了要求兒子們每年給的米糧和錢的具體數目,比朱家阿奶當初要的略高一些,畢竟朱父是兄弟八人,而他們這邊則是六人??偟脕碚f,這個數目完全在正常范圍內,配上之前各房分得的家產數目,可以說是少得可憐了。 朱家大伯問幾個侄兒,聽聞都沒意見后,便道:“正好眼下秋收結束了,你們各家又都有錢,趕緊趁著農閑把房子蓋起來。對了,四郎啊,你爹娘說老屋歸了你,可在房舍蓋好之前,他們還是可以住在老屋里的,你知道吧?” 四郎點了點頭:“嗯,我知道的,大伯?!?/br> “那就這樣吧?!敝旒掖蟛胂霙]有遺漏的地方了,便準備起身離開。 “等等,還有一樁事兒沒說?!敝旄负白×怂蟾?,“我們倆口子不打算跟大郎了,讓四郎小倆口給我們養老?!?/br> 第051章 順順利利的分家過程, 到這兒突然就卡了殼。 朱大郎不敢置信的抬頭看向他爹, 他從分家初始就不曾吭聲, 哪怕后面溫氏為了爭奪那幾個鍋碗瓢盆丟盡了臉面, 他也不曾出過一聲??傻搅诉@會兒, 他卻不能再沉默了, 只無比震驚的問:“爹,爹你剛才說什么?你不跟我……” “嗯, 我和你娘商量過了,打算跟著四郎小倆口過日子。六郎沒成親之前也跟著我們, 等回頭他的親事說定了, 就立馬給他蓋屋讓他也搬出去?!敝旄刚f這話的時候, 是一臉的平靜,可在這平靜的外表下,眼底里卻難掩失望,“唉, 就這樣吧?!?/br> “什么就這樣?”大郎不由的驚呼出聲, “這誰家不是長子養老的?爹你為啥要跟著四郎?我做錯了什么?” 朱父深深的看了這個曾經寄予厚望的長子一眼,隨后卻長嘆一聲,搖了搖頭:“別問那么多了, 就算家家戶戶都是長子養老的,可我這個當爹的既然說了不要你養老……行吧,就這樣吧?!?/br> 大郎心里堵得慌, 左看右看, 似乎是想找個人幫他說話, 可他目光所及之處,人人都避開了他的視線,就連特地請過來作為公證人的朱大伯和大伯娘都默不作聲。末了,大郎只能看向他媳婦溫氏,畢竟在他看來,媳婦肯定是站在他這邊的。 溫氏倒的確是站在他這邊的,剛聽到朱父說要跟著四郎夫妻倆,她也是萬分震驚的??删退闼龓缀跻摽诙鲑|問聲之時,她忽的悟了。 是的,身為長子長媳要是不負責養老,必然是會被人在背后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的。但相較于這個而言,不養老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哪怕每年要給一定的米糧和錢,那又能值當什么?比起這個,自己當家做主才是頂頂重要的。 權衡利弊之后,溫氏冷笑出聲:“大郎你還沒看明白?這事兒是他們早就商量好了,你看看,二弟妹、三弟妹有半點兒驚訝不?還沒想通?這是娘覺得咱們靠不住,非要讓她親生的兒子養老呢!” 朱父怒了:“別人不知道緣由你還不知道?別的能耐沒有,倒打一耙的本事倒是不??!你要是不滿四郎,回頭我叫二郎養老可好?給你臺階還不下,非要人把話砸到你臉上才好?” 溫氏沒想到公爹會突然發難,即便今個兒反駁的人是婆婆,她都有底氣懟回去。畢竟,朱母是續弦這個事兒,村子里略年長一些的人都知道。哪怕因為朱母這些年盡心盡力的cao持這個家,已經極少有人說起這個事兒了,可只要她今個兒把話挑明了,回頭自然會有流言蜚語出來的。 誰知,朱父居然出頭了。 見長媳沒了言語,朱父又看向他那長子:“大郎,你娘進門那么多年,對你們兄弟幾個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我想你還是看得出來的。今個兒在場的也都是自己人,我索性把話給你說明白了。我不是非要四郎給我養老,我是不相信你了!我覺得你靠不住,男人可以讓著婆娘,卻不能真叫個婆娘騎到頭上去!可你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就算你再怎么做事不地道,我也不能真的毀了你?!?/br> “我……”大郎一臉的掙扎,有心想說些什么,可話到了嘴邊又不知道怎么說才對。 其實,直到這會兒他還是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仔細想想肯定是因為早先賣病雞一事,可這事兒真就有那么嚴重?不就是以次充好嗎?盡管不能說每個商家都是不地道的,可做買賣的,短斤缺兩真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以前他去貨郎那頭買東西,人家還少給了些呢。 說實話,哪怕明知道做買賣最重要的是口碑,一旦壞了就很能再續上??蓡栴}在于,這世上短視的人不少,像開鋪子做長久買賣的,自然不敢這么明目張膽的坑人??蛇€有一些走街串巷做小買賣糊口的,這種就不一定會這般講究了??茨阋桓本鳂觾号d許不敢坑你,可遇到上長相憨厚的,或者小孩兒拿錢去買糖塊果子的,不坑你坑誰? 大郎因為是老朱家長子的緣故,對外的很多事情都是他來處理的,這碰到的人多了,自然難免會遇到一些波折。他長得就是一臉憨樣,每回被人坑了,他除了自認倒霉之外,也沒別的法子,最多也就是下回不找那人買東西,久而久之,他也就懶得理會了。 也就是這個緣故,當溫氏提出將病雞充當好雞賣時,他最多就是感到心里沒底氣,可當溫氏堅持時,他也就順勢閉嘴了。 結果呢?以次充好不就是跟短斤缺兩差不多嗎?怎么就嚴重到這個地步了? 朱父見他那神情,就知道他壓根就沒反省,偏偏這個事兒,得自己想通了才好,旁人說再多也沒用。無奈之下,朱父只得再度強調:“你要還拿我當你爹看,就聽我的!” 大郎張了張嘴,可到底還是沒出聲,只頹廢的抱著腦袋蹲在了地上。 說到底,這年頭還是父母說了算,有道理沒道理都一樣,反正爹娘都開了口,當兒女的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乖乖聽話就成。真要是鬧開了,沒人會指責父母做得不對,只會將所有的責任歸咎到兒女身上。 不孝的罪名,朱大郎夫妻倆是絕對承擔不起的。 最終,這家還是分了。 朱大伯見弟弟一臉的頹廢,很是不忍心:“你跟我去老屋吃個飯吧,正好也要跟娘說說這事兒。弟妹啊,今個兒晚飯也不用等了,我回頭跟他喝兩杯?!庇肿屗眿D留下幫忙,朱大伯拉著朱父很快就離開了。 其實也沒什么好幫忙的,眼下主要也就是跟里長那頭支會一聲,從今往后一家就變成五家了,六郎還未娶妻暫時就不分。更確切的是,因為朱父朱母并不離開老屋,實際上的cao作是大郎、二郎、三郎、五郎先后離開老屋,搬出去單過。還有就是,田契地契也是要過戶的,這個比較麻煩,還需要過戶的契稅錢,看今個兒這光景肯定是來不及的,得明個兒一早再去。 別的,像錢糧之類的,剛才說話間也就分好了。幾人搭把手,就將糧食從原本的糧倉里搬到了各人的屋子里,剩下的自然就是朱父朱母以及四郎他們幾個的了。 “那鍋碗瓢盆呢?還有桌椅板凳,說好了是給我們長房的,你們不準用!”溫氏見大郎跟攤軟泥似的抱著頭蹲地上,半點兒用處都派不上,頓時氣結,“糧食給我們搬到屋里??!你們撂在外面是啥意思?” 搬糧食的是二郎和三郎,他們先將分給自己那房的糧食搬到了屋里,又去幫別 人搬,三郎順手拿了五郎的那份,二郎就想幫大郎搬。結果,這不是還有個挑事精寧氏嗎?一見這情況,忙制止了二郎,硬是將他拽到一邊,不叫他白給大房出力氣。 “搬啥搬?你是沒長手還是沒長腳?又不是癱了不會動彈了,憑啥使喚我們給你幫忙???”寧氏擰著脖子跟溫氏叫板,“要鍋碗瓢盆、桌椅板凳是吧?你自個兒搬??!怎么的,還指望我伺候你?我呸!” 溫氏氣得跳腳,偏寧氏轉頭就使喚上了別人:“你們干愣著做啥???農忙是結束了,不得伺候地里的冬麥???還有菜園子啥啥的,剛才不都分了?各自照管去啊,時候還早呢,不行就跑一趟里正家里,把戶籍給立了??!” 二郎本來是想勸媳婦別搞事的,可聽了這話,他也覺得挺有道理的,索性喚上三郎和五郎,準備先去里正家。 寧氏見他們終于肯挪步了,又追在后頭嚷嚷:“記著??!今個兒先把戶籍的事情給辦了,明個兒去把地契田契給過戶了!還有啊,蓋房子要買石料、青磚、瓦片啥啥的,你們要一起去訂??!買多了能便宜一些,趁著農閑大家伙兒都有空,趕緊往家里拉??!” 已經走出一小段路的二郎沖著她擺了擺手,表示聽到了,其他幾個也跟著點頭擺手,不一會兒就走遠了。 溫氏:…… 她是長嫂?。?!她才是長嫂?。?! 然而,事情已成定局,就算她氣死了也沒用。溫氏又拿眼去瞧王香芹,她覺得經過了這么一遭,王香芹總該認清楚寧氏的真面目了吧?沒見寧氏壓根就不把王香芹放在眼里嗎? 可王香芹一臉屁不疼的模樣。 眼下是分家了,可對于王香芹來說,她又不搬家,那不就是以前咋過往后還咋過?至于寧氏說的那席話,聽著好像是有些越俎代庖了,可寧氏使喚的是二郎、三郎和五郎,跟她又有什么關系? 王香芹瞧著沒啥事兒了,轉身又去了隔壁豬舍忙她的那攤事兒去了。 溫氏氣了個倒仰,偏大郎眼下一副萬事不理的模樣,她沒的法子,只能親自上陣,先將糧食一袋袋的提回屋子,還打算去灶屋拿鍋碗瓢盆時,就感覺腹部一陣抽疼,趕緊又去床上躺著了。哪知,她才躺下沒一會兒,朱母就抱著個襁褓過來了,也沒說什么,就將懷里的襁褓放到了她的床頭,轉身就離開了。 “娘!你這是啥意思?分家了,這孩子就不是你孫女了?”溫氏驚了,她是養過孩子的,當然知道養孩子有多累,尤其她小閨女滿打滿算也就半個月大,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頭呢。本來,她是盤算著趕緊養好身子骨,再將養雞場辦起來,可要是讓她親自帶孩子,那她還有什么精力折騰養雞場呢? 朱母這會兒已經走到了門口,聽了她這話,才扭過頭,一臉冷冰冰的道:“你不是口口聲聲說我是個后娘嗎?有意見你就去族里告我,我還就不信了,我一個當奶奶的不親自養孫女還是個錯了?!?/br> 溫氏面色煞白。 按說,鄉下地頭因為家家戶戶活兒都不少,像這種剛出生的孩子,多半都是由長輩幫著帶的??蛇@事兒是慣例,卻不是道理。說白了,祖輩愿意幫你帶孩子是你的福氣,可真的不愿意帶,你又能怎樣呢?更別提,眼下都分家了??! 憋了一肚子話不知道該從哪里說,溫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朱母離開她這屋,還好這會兒襁褓里的小嬰兒正在睡覺,哪怕臨時被換了地方,她也沒醒來。然而,這種情況是不可能長久的,不到半個時辰,小嬰兒就哭開了,溫氏是帶過孩子的,自然看出來這是餓了,可她先前忙著殺雞,根本就沒下奶,只能高聲喚大郎進來看著孩子,她勉強撐著起身去了灶屋。 灶屋里,牛氏正在收拾東西,她把溫氏要的鍋碗瓢盆統統放到了幾個大竹筐子里,又將用剩下的油鹽醬醋也一并歸攏了給溫氏。還有一些剩下不多的米面蔬菜,全都一股腦的裝了起來。及至看到溫氏過來,她插著腰道:“拿去!都給你!趁早拿回你屋里去,別擱在這兒礙事兒!” “咋的,我還不能用灶屋了?”溫氏火大了,這才剛分家了,弟媳們一個兩個的都翻天了,牛氏原先看著就是一副小家子氣的模樣,見天的只會跟在寧氏屁股后頭,表姐長表姐短的。溫氏還以為她是個好拿捏的,哪知這人還真不愧是寧氏的表妹,姐倆一個樣兒。 “那你用吧!”牛氏揚著腦袋出了灶屋,把一攤子狼藉留給了溫氏。 溫氏忍著氣將需要用的東西找出來,勉強熬了一鍋粥,打算湊合湊合,就當今個兒的晚飯了。哪知,她熬的米粥太稠了,小嬰兒根本吃不下。偏她上次帶豬毛時,是全程喂母乳的,差不多喂到了七八個月,才給斷的奶。實在是搞不定小女兒,她又跑去問朱母,這才鬧明白之前朱母喂的都是米湯,又重新生火熬米湯,費了半天勁兒才喂飽了女兒后,轉眼間,小女兒拉了。 等她好不容易尋了尿布給女兒換上,又讓大郎去井邊打水給孩子洗尿布,剛晾曬好了,那頭女兒又尿了。大郎見媳婦沒養好身子又累上了,頗有些不忍,只得低著頭向朱母求救。 朱母抱著胳膊看著他:“知道帶孩子有多累了吧?早先你一甩手全給我,我欠你的?這不是你閨女?你心疼媳婦就自己上??!喂奶不成,搓塊尿布也不成?嫌丟人?” 撂下這話,朱母也出門了,大郎問她去做什么,她連頭都沒回,只沒好氣的懟道:“你那個好媳婦要了家里所有的鍋碗瓢盆,我不得上長房借點兒去?回頭你煮飯給我吃??!” 大郎:…… 分家第一天,大郎和溫氏就感受到了如同寒冬臘月般的冰冷。 結果,似乎是想讓他們原本已經夠糟心的日子過得再糟心一點,到了傍晚時分,寧氏又搞事了。 她沒去借鍋碗瓢盆,可晚飯肯定還是要吃的,所以她就在院壩上支起了她的燒烤攤兒,又去長房買了只大肥雞,還去菜園子里弄了些方便烤的素菜,給王香芹表演了個古代版的露天燒烤。 彼時,朱母已經借了鍋碗瓢盆來,也煮了一大鍋粥,寧氏舔著臉湊上去跟她討粥喝,作為回報給了她一大把的rou串子。而牛氏也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一大塊的豆干,切吧切吧,混著切成塊的土豆、萵筍、玉米段、胡蘿卜塊,來了個大雜燴,又盛了一大碗跟寧氏換rou串,還跑去跟朱母換粥喝。 本來田氏是被排除在外的,她自己 廚藝不成,前頭秋收忙活時,哪怕不用下地,家里的活兒也干了不少,身子骨很是有些不舒坦,因此也沒跑出去跟人借東西。她尋思了一會兒,主動找上了寧氏,說她手頭上還有些細棉布,回頭幫灶臺做身新衣服,讓寧氏包幾天伙食。 寧氏一琢磨,這買賣劃算啊,主要是她那女紅太差了,就好像老天爺把她所有的天賦都點在了廚藝上,女紅水平比王香芹都慘:“你放心,在新房子蓋好之前,我都可以包了你們倆口子的吃食,不過你得答應我,回頭幫我做秋衣、冬衣,還有棉被啥的。布料棉花我會買的,你們的口糧也拿出來?!?/br> “成??!”田氏一口答應。 等王香芹從隔壁豬舍回來,看到的就是一大家子和樂融融聚在院壩上喝粥吃燒烤的情形,她懵了片刻后,就被四郎喚去吃了,又聽朱母說了幾句,這才弄懂了個大概。 王香芹私以為,這哪里是分家單過啊,分明就是把大房撇開他們還是湊一塊兒玩。 本想著就這樣了,誰知大家都小看了寧氏。等豬毛和灶臺回家后,寧氏塞給灶臺一把大蒲扇,命令道:“給我扇風!聽到沒?用力扇,使勁扇!不好好干活沒rou串吃!” 灶臺懂個屁,他就是個貪嘴的小饞娃,當下就領了任務使勁兒扇,成功的讓躲在屋里喝粥的溫氏享受了一把夏日燒烤攤的威力。 溫氏和大郎興許忍得住,他倆的小女兒又太小了,完全不懂,可豬毛呢?眼看灶臺邊扇風邊吃上了,他也想湊上去幫忙,結果寧氏回頭就兇他:“你娘欺負我,懂不?我不給你吃!” 豬毛:…… 哇嗚嗚嗚嗚嗚嗚! 到底還是灶臺不忍心,偷偷藏了一串烤rou塞給了豬毛。豬毛一面感動于堂弟的貼心,一面快速的消滅了rou串,然后只感覺肚子更餓了??伤麤]膽子跟親娘抱怨,只能捧著粥委委屈屈的喝著。 …… 老朱家分家一事,成了秀水村這段時間茶余飯后的最大談資,又因為村子里本來就少有是非,估摸著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事兒都沒辦法平息。 其實吧,這要是僅僅是分家單過,真談不上有啥稀罕的??善旄钢炷钙查_長子跟了老四,可不就引起了眾人的諸多猜測。 短時間里,說啥的都有,好在老朱家太忙了,各種事情堆在一起,使得他們壓根就沒工夫去考慮別的。等戶籍、田契地契的事情都辦妥當了,他們又趕著牛車、驢車一起去拉石料、磚瓦等等。四郎是因為被豬舍的事情牽絆著,肯定不能出去幫忙,六郎倒是跟著去了,怎么說他都是個識文斷字的,能幫著算個賬啥的,不用擔心會吃虧。 買這些東西,都是買的越多價格越低的,因此其他人倒也沒撇下大郎,而是一起去了。 可大郎這一去,卻是苦了溫氏,豬毛是不用她cao心,這不是還有個小閨女嗎?尿布就那么幾塊,她又不能堆著等大郎回來洗,只能彎腰清洗,有心想讓朱母幫忙,朱母只道她當初剛生完孩子就能殺雞,怎么隔了大半月反而矯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