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大部分堅果的外面都有保護層,像松子有鱗瓣,而白果和核桃都有一層口感極苦極澀的外皮,這些防御機制倒像是商量好了為了對付松鼠而設的。 吉安村后山上結的栗子個頭雖不算大,但外殼兒很薄,杜芊芊將栗子放在竹籃子里,靠近堂屋的去濕爐子放著,這爐子內火力正旺,爐外壁的溫度很快將這些栗子中的水分加溫、蒸發,這就成了“風栗子”了。若沒有這去濕爐子,得掛在屋檐下吹上幾日才能得。 與沒有蒸干水分的栗子比起來,風栗子rou微有皺紋,口感微軟甜糯,更加細膩有韌性,不會像吃生栗子時弄得滿嘴都是煩絮的碎屑。 季桂月按照杜芊芊說的,生起了家里的銅火盆,這東西往年冬日里可是家里離不開的物件,可自打有了這去濕爐子,它就徹底失了寵,季桂月將它從雜物房里拿出來的時候,都臥了一層灰。 炭火生得通紅通紅,將風栗子丟進去,不一會兒,如同變戲法一樣,“砰”的一聲,板著臉的生栗子就成了裂了嘴笑的熟栗子,安安在旁邊看得手舞足蹈。 這下子,丟栗子進炭火盆的任務就被安安包圓了,誰丟他和誰急,必得將風栗子交給他,他再親自丟進去才罷,“砰”炸開一個,他就樂得“啊”地笑上一聲。 丟進去的多了,接連“砰砰砰”之聲響起,把這個臭小子樂得笑個不停。 季桂月拿起一個烤熟了、已經裂了口的,太燙,先在手里來回倒換個幾次,連連吹著氣幫助其冷卻,等不那么燙手了,剝了殼,送進安安嘴里,香甜無比,安安吃了仍要,季桂月剝一個,他吃一個,一連吃了七八個才停。 這邊又是烤栗子又是吃的熱鬧著,杜大山走進來同媳婦兒還有妹子打招呼:“我去了,今兒中午前就能趕回來?!?/br> 積年的規矩,木匠這些手藝人到哪家做工,哪家就得供應伙食,若是不在那兒吃,那工錢就加上個二三文也可。 杜芊芊忙拉住他,將烤好的風栗子裝了二三十個遞了過去:“哥,你帶著,路上吃?!?/br> 看著杜芊芊舉著的小布袋杜大山就笑了:“妹子,哥又不是小孩子,還隨身帶著零嘴兒?!?/br> 可是口嫌體直,嘴里這般說著,仍舊伸了手接了過去。 第177章 物盡其用 杜家這個火盆子算得上是杜大山和季桂月成婚時候特意打的,杜大山挖了黑泥,立時還不能用,要將這些黑泥放在陰涼的地方放上幾日,過過土的“性氣”,尋了兩條亂麻舊繩,細細拆了,剁得碎碎的,攙在黑泥里頭做“麻道”,用那瓦盆作“模子”,盆兒口朝下輕輕扣在平地上,再在盆兒外頭厚厚地敷上一層草木灰,陰干后再收口、加底、拍平和搟光。 那時候家里窮,一到嚴冬,烤手、暖屋子靠它;偶爾饞了,烤土豆、涼薯也靠它;陰雨天里衣服總也不得干,干了也是一股子潮氣,烘衣服也要靠它,真真兒的一盆多用,因此杜大山特意將這火盆子做的大了些。 幾十個栗子烤完,火盆里的炭火還旺得很,堂屋里本就生了去濕爐子,一個火盆子一個大肚爐子,讓季桂月、杜芊芊還有安安三個人生生在這寒冬里熱出一聲的汗,臉蛋都紅撲撲的,杜芊芊估摸著堂屋里頭要比外頭高了有十幾度。 怕出去溫度變化太大著了涼,杜芊芊掀開了堂屋門口的擋風簾子,這才好了些。 可火盆子里那些柴火燒得“劈啪作響”,就這么空放著太可惜了。 廚房有個裝了炒米的壇子,里頭只剩下一點兒,只夠蓋住那壇子底的。杜芊芊用來舀炒米的東西也很別致,法子還是同張二娘學的,熟透的胡柑別忙著切開,從頂上鉆一個小洞,將里面的瓤盡數掏出來,再向肚中空空的胡柑塞上米糠,擱在墻根兒底下風干了,就從一顆水靈靈的果子變成了一個硬殼的缽狀,這時候用刀將其一分為二,倒出里頭的米糠,兩個舀子就制成了,結實度不熟葫蘆瓢,額外還多了橘柑類果子的清香。 吉安村的人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備上點炒米,倒不是有多愛吃或者這東西有多好吃,不過取其方便?!芭┢ぷ?,飽吃糜子”,餓了,舀了些,開水一泡,立馬就可以吃,熱乎乎的能將肚子填個半飽,碰上些什么大年小節的,來了客人,端上一碗來,倒也能算作點心。 若主人家覺著就用一碗開水泡炒米來招待客人,有些拿不出手,這泡炒米還有個豪華版的吃法。少許豬油煎上一個嫩荷包蛋,抓上一把炒米和在一起,端出來,那客人保準臉上樂開了花,夸上一句“大方、講究”。 既然那火盆子里的柴火還旺著,杜芊芊就決定做些炒米來。胡柑殼舀了幾舀子糜子米,在火盆子上支起炒鍋,炒熟后冷卻,外殼兒去掉,炒米便成了,色黃而不焦,米堅而不硬,晶瑩明亮,用茉莉羊乳泡了酥香可口,比之用開水泡出來的口感,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這也就是為什么杜家的炒米吃得那么快的原因。 炒米炒好后,火盆子的柴火也熄了火苗,但是杜芊芊仍要讓它站好最后一班崗,廚房里提溜出來倆小個地瓜,埋在灰燼里頭,沒多時,幾股灰柱從火盆中騰起,那是地瓜“吐氣”了,趕緊將圓頭圓腦的地瓜在灰燼里翻個個兒,等再一次“吐氣”,這地瓜便也烤熟了。 不到一個時辰,杜家堂屋的桌子上就多了三樣吃食――裂了嘴的烤栗子,金黃的炒米還有噴香的烤地瓜。 季桂月舉著個小地瓜,香味撲鼻,食之甜軟,燙手也舍不得扔,左右手輪流換著拿地瓜,摸耳朵,夸道:“這盆子柴火算是沒白燒,妹子,你這手藝,等你出嫁了,我該多舍不得呦?!?/br> 最近季桂月經常在杜芊芊耳旁提起“成親”這件事,杜芊芊馬上就十四了,杜大山和季桂月就商量著也該替妹子留神這件事兒了,可倆人琢磨來琢磨去,硬是想不出自己認識的人里有哪個能配得上自己這個妹子的。 杜大山還想著讓裴華給杜芊芊留意留意,他認識的人多,城里那些大戶他也都有往來,雖然不算熟人,但到底也有個見面三分情的交情,比上整天在村子里轉的杜大山夫妻倆,那可要強多了。 結果杜大山說完,季桂月就笑個不停,把杜大山笑得發蒙,問自己媳婦兒,也不說,只顧著笑,季桂月笑完,想了一想,發現這還真是個路子,又笑了一下,“也行,哪天得空,你就同華子兄弟說說看?!?/br> 這兩次笑,意思可不一樣,第一次是笑自己男人的木訥和心大,第二次是笑,杜大山這主意倒也歪打正著,走了一個就得賠回來一個。 杜大山幾乎回到家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些過了飯點,但他臨走時說了趕回來吃飯,季桂月和杜芊芊特意等了他。 趕了一路,杜大山餓倒真不餓,杜芊芊塞給他的那一小袋子烤風栗子,被他邊走邊剝吃了個精光,可過了饞癮,喉嚨就渴的不行,烤栗子又干又甜,一路上杜大山吃了二十來個炒栗子又一口水沒喝,能不渴嗎? 因此到了家開了飯,米飯rou菜葷腥杜大山一概不碰,只額外拿了個空碗,倒了滿滿一碗的咸菜湯,“咕咚咕咚”,喉結上下滑動,幾大口解決了一碗,放下碗,渾身毛孔都如同被滋潤舒展了開來,“痛快!” 今兒的咸菜湯,杜芊芊是用黃芽菜做的。這時節的黃芽菜正是肥嫩的時候,洗凈晾去了水汽,下鋼,一層菜、一層鹽,用量拿捏得極好,算不得咸,剛腌好了四五天,“細、嫩、脆、甜”,是旁的咸菜難可比擬的。 拿來做湯,雖不明貴,但勝在清爽不油膩,大魚大rou后來上這么一碗,舒泰極了。 這里杜家飯桌上吃得正熱鬧,裴華和柱子已經在院門口敲門了。 那柱子可是一散了學,一溜兒小跑回的家,到了家就眼巴巴地拉著裴華的袖子。 “先吃飯,吃了飯,小叔就帶你去?!?/br> 李菊花正在忙著擺飯,聽見叔侄倆的動靜,驚訝地問道:“你們吃了飯要去哪兒?” 第178章 小小讀書郎 “小叔答應我,吃完飯帶我去芊芊姨家!” 柱子一改昨兒個的垂頭喪氣蔫吧樣,神采飛揚,上課時候都比平日里更積極上幾分?!包c書”過后,就到了“讀書”環節,也就是蘇先生范讀,孩子們在地下跟著讀,一句一句地模仿,通常來講,教書先生領著讀三遍或者六遍,蘇岳的習慣是每句話領著讀兩遍,然后一段話到底再通篇領讀一遍。 “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br> 蘇岳讀完這一句,孩子們都跟著讀。結果柱子實在心情好,勁兒頭足,那么多孩子,就數他嗓門最大最洪亮,特別是讀到最后幾個字,簡直聲情并茂、用盡全力,小孩子音色本就比成人更高上一些,柱子“吐萬丈長虹”這幾個尤其響亮拖長,壓過了所有人,整個屋子里就聽他一個人真如頂天立地男子漢般直抒胸臆。 “哈哈哈哈哈……” 周圍的孩子都笑起來,蘇岳也微微笑了笑,小孩子的臉真是說變就變,昨兒個和今天就判若兩人了。 被其他小伙伴笑話,柱子也不惱,只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喂,柱子,你做啥咧?喊這么大聲!” 虎子就坐在柱子左邊的課桌上,用書擋住頭,笑嘻嘻地問柱子。 “虎子,今兒我也能……” 還沒等柱子炫耀,蘇岳就示意了孩子們安靜下來,繼續上課。 “孩子們,剛剛我說了這皤是什么顏色?” 蘇岳在孩子們心目中極有聲望和威信,虎子和柱子連忙停下私下的嘀咕,大聲回答道:“白色?!?/br> “不錯,那這里的綠色其實是指哪種顏色?” “黑色!” …… 李菊花聽見柱子說吃完飯裴華要帶他去隔壁杜家,訝異地挑了挑眉,又暗自撇了撇嘴,這華子不是最不喜歡自家人去占杜家便宜的么?怎么今兒改性兒了? 手下接著忙著擺筷子,頭卻打量裴華去瞧他的反應,發現裴華笑著摸了摸柱子的頭,問柱子:“今兒在學堂里認真讀書了不曾?” 柱子使勁兒地點了點頭,急切地想要得到小叔的表揚:“認真!蘇先生還夸我了!” 這下子一家子人都來了興致,裴大娘嗓門最大最急切:“蘇先生還夸你了?都夸你啥了?快和奶娘說說!” “先生夸我書讀地好!讀得清楚,句讀也都對了!” “你讀啥了?讀給我們聽聽!” 見大家伙兒都這么捧場,柱子愈發得了意,先煞有介事地咳了一聲,重現了今早的名場面,“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br> 其實柱子將這兩句中間的許多句讀省了,有些是沒背上,有些是記不太清了,這兩句是備的最熟的。站得筆挺,聲音洪亮,情緒飽滿,肚子跟著氣息一鼓一鼓的,讀得確實很不錯。 裴大娘和李菊花幾乎激動地要哭出來,“好!咱們柱子出息了!讀得真好!” 婆媳倆仿佛已經能想見將來柱子鯉魚躍了龍門中舉的情形了。 可是下一句話,柱子就破了功,“小叔,我讀得好吧?你答應了帶我去芊芊姨家,虎子說那個飯團可好吃了!” “啐!”李菊花含笑白了柱子一眼,“我說你小子也就這么大出息???背著書呢,腦子里也只有個吃?!?/br> 話盡管如此說著,但是婆媳倆沒有任何一個人阻攔柱子,按理說,這婆媳倆和季桂月姑嫂倆已經鬧得很難看了,不該同意柱子取的,可是也不看看是誰帶去的? 說句不好聽的,杜家就算拿出五十兩給華子也不算過分,沒有華子的幫忙,杜家現下指不定窮到怎么個境地呢。 旁人領了去去了,不給正常,裴華領了去,不可能不給面子,何況這次裴華也不錯,居然同意了柱子,往??啥际且櫫嗣?、板了臉訓人“人家賺錢不容易,別總去占人家的便宜”。 當然了,以李菊花的小人之心,她表面對著裴華笑嘻嘻,心中想的卻是,這樣看來,昨兒那個雞蛋沒白給,要不說她這個人心眼兒只有針鼻兒那么大呢,也就只能整天琢磨這些針頭線腦的事兒了。 一頓飯,裴家一大家子都吃得很開心,柱子吃得尤其快,吃完還一個勁兒地催促裴華:“小叔,快吃呀,小叔,你今兒吃飯可真慢呀!” 裴大娘婆媳倆笑瞇瞇地看著柱子,心里想著這次去不知道要拿回來多少東西,這孩子沒白養,也只有裴勇,停了筷子,“柱子,別催,讓你小叔好好兒吃完了再去?!?/br> 柱子被他爹罵了一句,安分了些。李菊花對著自己男人暗自翻了個白眼,而彭大娘終于想起來了昨兒個裴華一回來就想囑咐他的話,昨兒那么多活兒,忙得混忘了。 “華子啊?!?/br> 裴華其實早上起來心里就有些打鼓,不知道這次去會是怎么樣,會不會又被拒之門外,吃飯吃得有些心不在焉,被裴大娘猛然一叫,“???娘,什么事?” “我昨兒個就忘記囑咐你了,上次你被南子叫了去,都幾日沒回來了?小曼姑娘可來找了你好幾次了,今兒領著柱子去完了杜家,就快著些回來,我讓你嫂子去村長家叫了小曼姑娘來,都好幾次了,讓人家白等……” 本來忐忑又有些雀躍的心情,聽到自己娘的這一番話,一下子又沉了下去,裴華打斷了裴大娘:“娘,我都說了幾次了?我和小曼姑娘不可能,別再白費心了?!?/br> “你又來,你可知道娶了小曼姑娘,多少的好處,就算不為了咱們這個家,就為了你自己個兒……” “娘!”裴華加重了些語氣,“還要我說幾次?這些個我都不在意?!?/br> “你翅膀再硬還能飛得過欒縣丞?你怎么就這么榆木腦袋不開竅呢?”裴大娘心急如焚,上次村長問她們能不能做得了裴華的主,她們可是拍了胸脯保證了的,何況,婆媳倆已經將這兩個孩子明年定下來的消息都散開了去的。 第179章 終于敲開了門 原本歡快的吃飯氣氛一下子又緊張了起來,裴勇在這件事情上一直是站在裴華這邊的,“娘,既然華子不愿意,你們又何必牛不喝水強按頭?” 李菊花見裴華仍是這態度,怒從心中起,自己男人也在一旁湊熱鬧,裴家這倆男人,指望他們頂門立戶可算是沒指望了,一點兒算計都沒有,這么好的機會,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那個店,還有什么可考慮的?祖墳上冒青煙的好事還拿喬,真是! “你吃你的飯吧,裴家門楣的事情我和娘倒比你們兄弟倆更上心了,兩頭上趕著受氣,何苦來?” 先是慫了一句自己男人,李菊花第二句就沖著裴華去了。 “華子,你既如此說,最近小曼姑娘來了,聽她的口氣,倒是你倆和好的意思,難不成人家姑娘家家的倒在這事兒上混說?” 剛剛裴大娘那一套,別說裴華了,就是其他人都已經聽得耳朵起繭子了,李菊花這一句才是正中要害的。 裴勇一聽,倒也是,裴華那邊不提,這月余回來次數都少得可憐,就是小曼妹子那兒近幾次來,聽話里話外的意思,倒像是倆人緩和了。 于是,一家幾口人的眼睛都盯著裴華,包括柱子在內,不過柱子對于這個話題并不是很能聽得明白,也盯著小叔純屬湊熱鬧。 裴華沒了聲兒,怎么說?總不能將旱蓮池邊的事兒說出來,那三個“不能”事關姑娘的聲譽,答應了不說,豈能食言而肥? 只是這約定的五個月怎么那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