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燈下黑
所謂的印度獨立軍是在印度國大黨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但建立之后,國大黨就發現自己好像犯錯誤了,這些獨立軍人員除了吃睡耗錢之外,別的什么都干不成。 國大黨本來是想靠著這些人與英國人建立的國防軍分挺抗理呢,但這些獨立軍卻哪有這個本事,很快就淪為了整個印度和英國人眼里的笑柄,國大黨也被他們氣得兩眼發直,忍無可忍之后,干脆解散了這個連非法武裝都算不上的群體。 但讓國大黨沒想到的是,這支獨立軍卻是解而不散,初嘗權力快感的獨立軍首領,并沒有按照國大黨的要求解散獨立軍,而是艱難的經營著,并且開始尋求外部資源的介入。 國大黨是反英的,把尋求印度獨立來當做自己的首要目標,但他們也僅僅是反英,對于軸心國的認識卻清醒得很,所以在立場方面還是堅決站到盟軍一方,英國人雖然恨這些國大黨恨得要死,但卻又真下不了手掐死這個在戰爭中堅定支持著自己的敵人,對于那個獨立軍,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的采取不管的態度,因為獨立軍起源于國大黨,就算現在國大黨宣布將他們解散,里邊也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印度雖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卻也是一個聯絡比較松散的幫聯,各邦之間不但政令法律不同,連語言文字甚至都不通用,如果不是英國人用強力控制著整個印度,現在不一定分裂成什么樣子呢。 這樣的情況其實最符和英國人的利益,越亂越分裂,他們在印度的話語權就越重,但壞處卻是任何一方的利益都要照顧到。 所以本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原則,英政府才裝聾裝瞎的任由著獨立軍們胡鬧,但這回卻不一樣了,獨立軍竟然從日本人那里拿到了大量武器,再不管非出大亂子不可。 可是英國人得到情報的時間點有些遲,這些獨立軍們已經登船出發不知道哪里去了,英國人這一驚可吃得不小,他們會去哪?是要進攻印度的什么港口嗎? 在緊急抓捕了剩余的獨立軍成員之后,英國人動用酷刑之后終于得到了他們需要的口供,但口供卻指出那些人去的是馬爾代夫,英國人愕然,他們去那里干什么?那里又有什么?不對,這幾個兔崽子沒說實話,那就接著打。 但在經過幾輪酷刑之后,得出的口供仍然是馬爾代夫,英國人雖然覺得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就在這個時候,英國人們才猛然把印度獨立軍的動向和那幾個被抓的德國人聯系起來。 有德國人摻合進那群紅頭傻棒子里了?不好,肯定要出大事,發覺有問題的英國人立刻向馬爾代夫派出部隊,但其實卻已經太遲了。 獨立軍一直以來都被人輕視得太久了,他們因為一直沒得到過正經的武裝,所以也一直都在裝孫子,現在不但是鋼槍在手還有60炮和手雷了,這些人那被壓抑了太久的情緒一瞬間就都病態爆發,開始向馬爾代夫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們施暴。 這些印度人現在已經不能稱為獨立軍了,他們應該被稱為暴徒才更為恰當,幾百個人分成十幾隊在島上四處亂躥,借口尋找雷震云,卻做的是燒殺搶劫這種傷天害理的惡事。 雷震云并不知道這些印度人所作的惡行,獨立軍們一占領馬爾代夫上的廣播電臺,就立刻向島發出了廣播,一是讓雷震云立刻自首,第二是警告島上的居民,任何窩藏雷震云者都將獲得死刑。 雷震云不知道廣播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但門格勒卻聽得懂,他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刻領著雷震云開始逃跑。 希姆萊再派出這些獨立軍時,并沒有向門格勒發出電文說明,因為在他心中,門格勒只是個小人物,他不配知道這么密秘的消息,死活就更沒在希姆萊的心上。 但他卻不知道,他這個故意的疏忽給這次的抓捕功作可釀出了好大的一枚苦果,門格勒一聽到有人在抓捕雷震云,馬上就想到了這是敵人的行動,雷震云被他們發覺了,自己自然也一樣被發現了。 雷震云被他們抓到,自己回去就是個死,如果自己被他們抓到,在這里也同樣是個死,所以門格勒瞬間再也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評估出只有保住雷震云才是自己唯一的活路,所以他立刻就拉著雷震云逃進山中。 馬爾代夫的面積很小,山也只有面積很小的一座,不過得益于這里的熱帶氣候,樹林茂密長草叢生,如果有個把人躲進去還真是不容易找出來。 門格勒帶著雷震云進的是山,他連自己停在港口的船也沒敢回,第一是他覺得港口已經被占領了,第二是他也不信任自己船上的人員,這么密秘的行動都被泄露出去了,可見一定有內鬼在作祟。 其實船上的人已經接到了希姆萊的通知,希姆萊不信門格勒,所以在船上派了黨衛軍中他的心腹人員監視著呢,希姆萊不告訴門格勒這次的行動,卻不會不告訴這個黨衛軍,這個黨衛軍略一權衡,就知道自己應該把消息通報給門格勒,但卻發現哪都找不到他了。 印度獨立軍在這個小島的市鎮處一頓嚴密搜查,在殺死打傷上百人之后,終于問到了雷震云和門格勒的行蹤,有人看到他倆進山去了。 如果進了山,那可就真是件麻煩事了,雖然這座山不大,但卻也不是獨立軍這幾百個人短時間內能搜索完的,可是不搜一下又能怎么辦?沒別的辦法下,獨立軍只好派出一個30人的搜索小隊向山里進發。 本來是可以派出更多人去的,但其他的獨立軍卻沒人愿意去,他們現在正一心琢摸著怎么靠搶劫發財呢,這些獨立軍是一些窮人組成的,一輩子也沒見過多少錢,現在有槍有炮了誰還跟你上山去和別人玩命兒?發財都來不及呢。 獨立軍的首領動員了半天,也只有30個人愿意加入搜索隊,其中有10多個還是因為喝多了腦袋不會轉個才來的。 馬爾代夫是個國家,島上就沒有酒類這種東西,但在港口被他們扣住的船上,這些獨立軍卻發現了不少酒,還都是烈性好酒,那還如何可以浪費? 這十幾個暈暈乎乎的獨立軍一邊走,一邊大方的把酒又分給了其他人,所以進山之后不到20分鐘,這三十個人就都喝蒙圈了。 門格勒手中沒有武器,所以他領著雷震云躲到一個小山窩子里后就抓著根木頭棒子死死的盯著進口處的動靜,雷震云到是不吃驚,也沒覺得有什么危險,雖然他還不知道敵人的底細,但只憑著眼前這里的地型情況,他就有九分把握把對方都做了。 本來是有十分的,但他現在實在是看不明白眼前的這個門格勒,因為按著雷震云自己的感覺,這個門格勒絕對不是個善類,而且絕對不可以信任,可是他現在,怎么卻感覺這個門格勒好像真是站到了自己這一邊呢? 難道他和剛來抓自己的這些人不是一伙的?如果不是的話,會有這么巧的事嗎? 門格勒就是想活捉自己,是被自己反擊過后強逼著才到的這里,按理說到這里來是自己臨時起意的決定,除了門格勒這些人之外根本就不會再有人知道,但這些來抓自己的人一到馬爾代夫就點名道姓的要自己出去自首,不是門格勒又是誰通的消息呢? 雷震云心里狐疑,所以就耐著性子的任憑門格勒安排,想看看到底是個怎么會事,直到門格勒領著他蹲進一個小山凹子里,又哆哆嗦嗦的拎著根棒子擋在他的身前,他才算暫時相信門格勒的確是不知情。 門格勒到是在真心帶著他躲藏,但他選的這個地方卻不行,這就是個死胡同,雖然自認為躲得挺深,但人家搜山的話是一定會搜到這里的,而且一但搜到,那就連個逃跑的退路都沒有了,還是自己來吧,這個老德一看就是個外行。 眼看著雷震云要走,門格勒趕忙拉住他道:“不行,你不能走,就躲在這里,躲在這里,我會保護你的,我一定保護得了你?!闭f罷用堅定的眼神舉了舉手里的木頭棒子。 雷震云苦笑,掃了一眼遠處的山下方向道:“你這么躲著沒用,我們是躲不開他們的,要向保命,你就跟我來吧?!?/br> 門格勒疑惑的道:“我們躲在這里不是很好嗎?為什么要出去呢?你看這里多偏僻,他們一定不會找到這里來的?!?/br> 雷震云苦笑道:“越是偏僻的地方就越不能躲,你看這座山才多大,他們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我們抓出來的?!?/br> 門格勒沒有戰斗經驗,更沒有那個膽氣,所以他的經歷和性格讓他有點無法理解雷震云的話,在他的理念里,有個好藏身地了還出去冒什么險?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所以門格勒還是反對著不讓雷震云出這個小山凹,雷震云被他吵得有些煩了,就一把推開他道:“你想留你留下,我是不陪你窩在這里了?!?/br> 門格勒急得差點淌眼淚,但他又倔不過雷震云,只得緊跟在雷震云身后道:“給我支槍,給我支槍,我好保護你?!?/br> 雷震云雖然覺得門格勒目前和自己是一路,但也沒放心到給他支槍的地步,所以他連理都沒理門格勒的要求,就順著來時的腳印走出了這個小山凹子。 他的目標地點是進山的那處山口,只要躲到山口附近,不但能隨時監視到山外和進山人的動向,還更不容易被人找到,因為人們的慣性思維,會把追蹤者帶進山里之后才仔細尋找。 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所以山的入口處應該是最安的,只要能找到一個完藏得住的地方就行。 當雷震云和門格勒藏進山口附近不久,就看到這30個包著大紅頭巾的印度人背槍挎刀左搖右晃的進了山口,門格勒被嚇得差點叫出聲來,被雷震云瞪了一眼之后,才用手掩住嘴瞪大了雙眼道:“他們,他們的人好多?!?/br> 雷震云冷哼,才30個人,而且離出100多米遠,雷震云就嗅到了他們身上散發出的酒味,就憑這些人還能鬧出什么妖蛾子來嗎? 一看到他們的包頭巾,雷震云就猛然想起在印度的英帕爾時,遇到的那些偷軍需品的印度人,他們應該是一路的,可是……這些印度人怎么會指名道姓的要找自己呢?難道是想為自己破壞他們計劃的事報仇? 也就是這么個理由了呀,其他什那么別的,雷震云是真想不起來自己有得罪過這些紅頭棒子的時候了,不過如此看來,這件事還真就和身邊的老德沒什么關系。 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了,還是抓個活口來問問吧,反正這個老德懂印度人的話,而且自己憑著經驗,感覺這些印度人也說得是英語。 一看到雷震云起身又要走,門格勒趕忙將他拉足道:“他們過去了,那就他們過去吧,咱們就躲在這里,他們發現不了的?!?/br> 雷震云笑著一擺手道:“你放心,跟著我保你萬無一失,我去捉個活口回來,你一會幫我問問口供?!?/br> 門格勒的臉有點發白,還要抓舌頭???他本來是不想去的,但一看到雷震云起身跟到了那些印度人身后,只得也貓著腰拎著棒子跟了過去。 30個印度人根本就不知道有人跟在后面,對于怎么搜山更是一點都不懂,還以為就像攆雞一樣,到山里喊上幾聲,人就會被他們給嚇出來這么簡單呢。 這些人根本就沒隱藏自己的行蹤,一邊大聲的談天說地,一邊大口灌酒,印度人平時主要是吃素,受其宗教影響,大部分的人也不喝酒,但那卻是在英國人到達印度之前,自從英國人到了印度,酒這個禁令在印度就算是開了。 英國人為了破壞印度人的信仰和團結,極積鼓勵著印度的民眾喝酒,還利用印度的熱帶氣候,種植了大量用于釀酒的農作物來釀酒出口,所以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除了印度高種姓的婆羅門還拒絕飲酒之外,其他人早就已經是酒癮纏身的飲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