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刺殺后續
!g翊坤宮內氣氛凝結,繼后把前后所有的事情都細細的琢磨了一遍,刺殺之事籌謀多日,必然不會留下馬腳,就算被發現她也可把楊嬪拉出去頂罪,反正自始至終她從沒有出面,與她何干呢?一想也就放了心,暗笑自己太過疑神疑鬼,禹璟瑤也不過才十七歲,就算有些城府又能深到哪里去? 楊嬪忐忑的立在一邊,摸不清繼后是否動了怒,只好小心翼翼奉上茶道:“娘娘……” “沒用的東西!”見到楊嬪這模樣繼后就氣不打一處來,“剛剛在慈寧宮中你是啞巴了不成?就聽那老東西那么折辱本宮!” 殿內太監宮女站了一眾,大庭廣眾的羞辱楊嬪也早就習慣了,眼中露出一絲隱忍,繼后不過是因為受了氣遷怒自己,可她還要依靠繼后生存,只好賠笑道:“嬪妾知錯,還請娘娘恕罪?!?/br> 繼后冷哼了一聲,又發作了楊嬪幾句,見楊嬪都老實受著心里舒坦的多,理了理耳邊的鬢發,這才慢悠悠的道:“可都處理干凈了?” 楊嬪心中一凜,立刻恭敬道:“娘娘放心就是,必然不會露出任何馬腳?!?/br> 繼后點了點頭也就不欲再想這件事了,又對楊嬪實在不喜,就讓她先行跪安了。 楊嬪前腳剛走,從乾清宮請安回來的禹景瑜就滿臉怒容的進來,行了一禮就坐下,接過宮女奉上的茶狠狠灌了一口就放在案上,放出好大一聲響動,繼后皺了皺細眉,揮手讓殿內人都下去,這才問道:“瑜兒,到底怎么了?你這成什么樣子,平日里學的規矩呢?!?/br> 禹景瑜剛剛在乾清宮就受了一肚子氣,這會還被繼后責罵,頓時就惱了:“母后,您就別說兒臣了,還不是那禹璟瑤回來了,您沒看到父皇賞了多少東西給他!父皇真偏心!” 其實要說皇帝偏心,那倒真不至于,對于兩個嫡子皇帝雖然面上更寵愛禹璟瑤一些,但是論起親近來禹景瑜更勝一籌。他出生時繼后還是嬪妃,在后宮最為受寵,繼后為了讓皇帝對禹景禹親近,經常在皇帝過來時把禹景瑜也帶上。 而小時候禹景瑜長得唇紅齒白,性子又十分討喜,說一句禹景瑜是被皇帝一手帶大的也不為過,只是年歲大了以后,皇帝平時里繁忙,皇子們又接連的出生,這才對禹景瑜淡了些。 禹景瑜越想越氣憤,言語間越來越不成樣子,繼后沉聲呵斥道:“瑜兒!你父皇也是你能隨意議論的?趕明兒我倒要問問章學誠這個太傅是怎么當得!平日里就是這么教你的?” 禹景禹被一訓也消停了些,但面上還是不忿,知子莫若母,繼后看著也心疼,她又何嘗不氣憤呢,禹璟瑤處處壓他們母子一頭,不過是仗著是元后嫡子,不過寧國公府也囂張不了多久了…… 繼后語重心長道:“瑜兒,你也大了,前朝什么局面你還不懂?你父皇的難處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自小在你父皇膝下長大,他能不疼你?” 禹景禹撇撇嘴,賭氣的點點頭:“母后,其實兒臣還不至于為這事生氣,只是回來的時候經過御花園,聽了幾個宮人亂嚼舌頭,兒臣聽了十分氣憤才會如此?!?/br> 繼后皺眉:“聽了什么話,讓你氣成這樣?看來宮內人太過不安分了,本宮必然嚴懲!” “母后,您別動氣,兒臣已經將他們都杖斃了,”禹景瑜見繼后動怒連忙勸道:“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無外乎就是說禹璟瑤遇刺和咱們有關什么的,”這一說禹景瑜又不滿起來,“憑什么他禹璟瑤遇刺和咱們有什么關系,也不知道這些狗奴才是怎么想的,簡直豈有此!” 繼后臉色不大自然,他這兒子什么都出挑,一點都不比禹璟瑤差,就是性子太過急躁些,是以這事她也沒和禹景瑜說,就怕他沉不住氣,只好岔開話題道:“你處置了便好,不過是奴才們不懂規矩,犯不上和他們置氣,沒得失了身份?!?/br> 禹景瑜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發xiele一通也就不放在心上,又陪著繼后說了會話才走,可繼后心里總覺得有點踏實,可具體哪里又說不上來,想著明日讓龐夫人進宮來一趟才是。 是夜,乾清宮內,大理寺少卿躬身立在龍案前,額上滿是薄汗,“臣已經將嫌犯楊大拿下……” 皇帝面色陰冷的都能滴出水,大理寺少卿把供詞拿給小太監,又由著小太監奉上給皇帝看,大理寺少卿悄悄擦了擦頭上的汗又繼續道:“這楊大是楊嬪娘娘的胞兄,倒是個硬骨頭,怎么也撬不開嘴,只是督騎衛之前押回來的刺不過是些三教九流,被一嚇就什么都說了……” 大理寺少卿瞧了瞧皇帝臉色又繼續道:“據那些刺說他們和楊大也不熟悉,是他們的頭和楊大有些交情,之前一次喝酒的時候提過這事,原本他們并不敢做這掉腦袋的事,可楊大許諾的銀錢實在不少,他們才敢鋌而走險答應在二殿下回京的路上行刺,不過他們的頭倒是死在督騎衛刀下,無從查起了?!?/br> “呵!小小一個城門守衛一月俸祿才多少?”皇帝冷笑:“錢財的出處查清楚了嗎?” 大理寺少卿頓了頓,小心的抬頭看了眼忐忑道:“臣查到楊大之前與龐大人家四公子交往甚密……”這龐家四公子乃是禮部尚書龐臨的幺子,又是當今皇后的幼弟,因著是老來得子甚為得寵,就養成了無法無天的性子,大理寺少卿也沒想到居然還牽扯到龐家去了,他哪里還敢往下查? “吞吞吐吐的作甚!”皇帝一拍龍案,沉聲呵斥道:“龐家你就不敢動了嗎!簡直無法無天,不足皇城百里就敢行刺皇子,還有沒有把朕放在眼里!” 如今皇帝正在復起一些世家,龐家就敢在這個檔口行刺嫡皇子,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寵愛禹璟瑤,這都是對皇權的挑釁,不由得皇帝不多疑! 皇帝最恨外戚過分干政,前有寧國公府,后又有龐家仗著恩寵,這些年也越來越過分,可偏偏他還需要兩家相互制衡,誰都動不得,這才是最讓皇帝惱火的地方! 大理寺少卿有苦難言,可為人臣子的哪敢說皇帝的不是,立馬跪下請罪道:“陛下息怒,臣罪該萬死!” 皇帝不發一言,殿內氣氛凝重,這時突然傳來碎步聲,皇帝的貼身太監元慶走進躬身道:“陛下,慈寧宮差人來報,太后找陛下有事商議,請陛下即刻前往慈寧宮?!?/br> 皇帝滿目陰霾,眾人大氣都敢發,半晌擺了擺手對大理寺少卿道:“不要輕舉妄動,你先下去吧……” 大理寺少卿楞了下,連忙叩頭謝恩下去了。 皇帝發了通火,揉了揉眉心覺得有些疲倦,元慶很有眼色的奉上熱茶,低勸聲道:“陛下,怒大傷身啊……” 皇帝嘆了口氣:“朕這個皇帝當得是不是很沒用……” 元慶心中一顫,他雖然為皇帝貼身太監,但也知道伴君如伴虎,他一個做奴才的哪里敢亂說,剛家打個馬虎眼勸過去被皇帝攔下:“朕心里自己明白,不用安慰朕……” 夜深人靜的時候皇帝難得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可不過片刻皇帝就收拾好情緒,轉身他又是那個君臨天下的帝王。 這夜慈寧宮的燈火直到天蒙蒙亮才熄滅,母子二人交談許久,至于內容旁人就無從得知了, 可當日早朝,大理寺少卿就呈上二皇子遇刺一案的折子,嚴明楊嬪因心生嫉妒,于胞兄楊大合謀許重金刺殺二皇子禹璟瑤,滿朝文武嘩然。 皇帝怒不可揭,當朝下旨,處死楊大,滅楊家九族,楊嬪即刻打入冷宮,賜白綾一條。 至此二皇子遇刺一事落下帷幕,可眾臣卻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下朝以后皇帝單獨召見禮部尚書龐臨,這本來也沒什么,可卻巧合的是,沒過兩天,龐府嫡四子卻突然因病暴斃,說來這兩事沒有半點關系,可一細想卻怎么都透著一股詭異之感,眾臣也都不是糊涂人,可此事也不是他們能置噱的。!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