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你又做什么?!” “吉時不在欽天監的口中,而在你我的心里?!奔迕髅牡男χ?,正午的金陽透過半開的窗簾射進車內,在姬清的眉梢和發髻上染了一層圣潔的金色。 看著眼前超群拔俗剛健英武的男子,不知怎的一股濃烈愛意在心頭沖撞了下,蘇安面帶羞赧的垂下了頭去。 而姬清的手卻托在蘇安的下巴上,讓她不得不又重新抬起了臉。 “再不看,可就要錯過今年和你爹娘兄妹的最后一面了?!奔逄嵝训?。 蘇安怔了下,恍然醒悟過來,忙轉頭撥開簾子往外看。果然馬車已行至忠誠伯府,她的娘家門前。 父母、小娘、還有弟弟meimei們,此刻就并排著站在伯府大門口,目送著長長的西涼迎親隊伍。 第176章 “父親, 母親, 小娘……”馬車里的蘇安撩開簾子望著外面, 已是眼眶泛酸, 盈滿兩汪清泉。 “安兒!”柳姨娘哆嗦著喚著聲, 雙腳本能的往前迎去。 “住口?!碧K道北低喝一聲, 小聲提點道:“這是安定公主?!?/br> 西涼的太子妃他們可以不行禮,可安定公主的封號是皇上欽賜的,他們若逾禮, 便是對皇家的不敬。 柳姨娘后知后覺的意識到自己口無遮攔,立馬又哆嗦著閉了嘴,涌到嘴邊兒的后話咽了回去,成了一記哽咽。往前挪了半步的腳也立馬收回,老實的站回蘇道北和秦氏的后面。 秦氏別過頭看了柳姨娘一眼, 知她有許多不放心的地方想要囑咐給蘇安, 便代她向行速緩慢將錯過去的馬車里喊道:“公主!一路多多保重,遠在西涼無親人在身邊切記顧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太子,記得常寫信回來?!?/br> 聽著母親的諄諄教導,蘇安哽咽著咽了咽,憋出一個“好”字來。 姬清一直握著她的左手, 這會兒也將頭湊到窗前,向著秦氏承諾道:“岳母放心,孤將成為安定公主的親人,會在西涼代你們守護好她, 不讓她受半點兒委曲!” 蘇道北與秦氏齊齊向姬清頷首。身為大周子民,面對盟國的太子于情于禮應適度盡到禮數??杉逵质撬麄兊男≥?,頷首示意便最為穩妥。 眼看馬車將要行過忠誠伯府的大門,姬清卻高聲命道:“停車!” 隨車伴行的侍衛立馬抬手示意馬夫和后面的隊伍停下,又猛夾了下馬肚子超去前面,給前面的隊伍也下通知。 車隊停了下來。 蘇安意外的回頭看著姬清,“太子,你這是?”明明時辰已落下許多,且迎親隊伍斷沒有中途停下的說法。她原本也只想路過家門時,與家人道一聲便罷。 “好好與家人道個別吧?!奔迮牧伺奶K安的手。 一抹明媚帶著感激的笑意借著陽光暈染至滿面,蘇安點了點頭。 下了車,蘇安正式向父親母親和小娘拜別,又與弟弟meimei們說了些貼心話。蘇安知道隊伍停頓過久,有可能導致天黑前抵達不了京外的驛館,那么他們唯有住尋常的客棧。且不說尋??蜅J欠衲芙酉滤麄冞@么多人,就算接下了,于姬清的身份也不合適。 思及這些,蘇安匆匆又回了馬車。 只是這回上車時,她還帶了meimei蘇鸞,還有meimei的貼身丫鬟水琴。 看到兩人跟著蘇安進了車廂,姬清的臉上并沒有流露出面對不速之客的神色,而是極溫和熱情的朝自己這個妻妹笑笑:“鸞兒?!?/br> 蘇鸞有些不好意思的紅了紅臉,卻也只能腆顏解釋:“太子姐夫,我今日有事想要出趟城,正巧jiejie說可以捎我一程……”說到這兒,蘇鸞轉頭看看蘇安。 蘇安連忙接過話來請示道:“太子不會介意吧?” “叫太子就會介意,叫相公就不介意?!奔逡槐菊浀?。 蘇安無語的歪頭淺笑,心道當著meimei和丫鬟的面兒,堂堂一位太子竟如此沒正型。就不怕丟了西涼皇室的臉面,讓人覺得西涼人都如此輕??? 蘇安心里閃過這些念頭時,對面的姬清卻是神色單純,一點沒有她想的復雜。 蘇鸞自然看出這位姐夫沒有計較,只是借著此事在與jiejie打情罵俏罷了。她便徹底安下心來,穩穩的坐好,隨著馬車輕輕的顛簸往出京的方向行去。 過了忠誠伯府后,車隊的行進速度便大幅加快,不出一個時辰便到了城門。 看守城門的城門官,在聽清隊伍前面的人說明西涼太子和安定公主的身份后,連忙恭恭敬敬的放行。 出了城后又行了一段路,便抵達蘇鸞要去的地方。 馬車停下時,蘇鸞再次羞于啟齒又不得不說的開了口:“jiejie、姐夫,還有一個小忙,想請你們幫一下……” …… 一盞茶后,蘇鸞再次與蘇安和姬清道了別,然后帶著水琴下車,目送車隊疾行著離去。 直至隊伍最末的背影也看不見了,蘇鸞才轉身朝水琴問道:“你今早送去太師府的信里,可說清楚了時辰地點?” “小姐放心,奴婢給近身伺候榮公子的小廝說的清清楚楚!就在這兒?!?/br> 蘇鸞放心的笑笑,低頭看了眼地上的一大堆衣裳。 這些可都是她問西涼的迎親隊伍借來的。他們出門在外,每人衣裳都帶了幾套替換,近千人的隊伍里勻出百十套外衣來,倒也不至于影響他們什么。 “蘇姑娘!”一個男子的聲音由不遠處傳來。 蘇鸞順著聲音的方向扭頭看去,見是榮公子乘著馬車來了。 之后三人連同馬夫齊力將那些衣服搬進馬車里,駕著車行至山根前。 “蘇姑娘,你與丫鬟皆是女子,受不得累,不如在此等待,由在下與馬夫上山接那些難民下來?!睒s公子提議。 蘇鸞抬頭往山上看了眼,有著憧憬的拒絕了榮公子的揭底:“就由馬夫在山下看車吧,我與公子分兩路行,你去后山接那些難民下山,我去晉江觀再碰碰運氣,看是否能再見碧水道人一面?!?/br> 蘇鸞記得陸錦珩說過,晉江觀每月只開兩日,而今日恰逢又是開觀的日子,實屬難得。 榮公子猶豫了下,只得道:“那也好,若姑娘當真見到師父,還請姑娘捎句問候。在下也有許久未見師父了?!?/br> “好?!?/br> 如此,幾人便各自分工。馬夫留在山下看車,蘇安帶著水琴往山頂的晉江觀去,而榮公子直接抄小路去往后山接那些難民。 攀至山頂,蘇鸞興沖沖的往晉江觀的方向跑去。這次她想問問碧水道人,若自己救了這一百個難民,是不是就可積滿此生功德,得來福報,不會像原主那樣命折于今冬?還有不久后的那場宮變,陸錦珩可能安然度過? 然而在蘇鸞跑到晉江觀門前時,卻意外的發現觀門是閉著的。不僅如此,朱紅的觀門上還交叉貼著兩張官府的封條! “小姐,這是怎么回事?”身后的水琴奇道。心說遠離紅塵是非的出家人還能犯什么罪不成? 蘇鸞也不知,蹙了蹙眉,隱隱覺出不妙。 就在此時,蘇鸞聽到山旁有樹枝折斷的動靜。她上前見是有人砍柴,便詢問晉江觀的情形。 那老翁嘆息一聲,忿忿不平的說道:“前幾日官府突然派了人將道觀封了,還將觀里所有的人都帶去了府衙關押,說碧水道長養寇自重,居心叵測!可碧水道長遁跡空門不問世事,這些年除了偶去云游,其它時日連道觀都不出!” 第177章 老翁嘴里不住的怨叨著, 抗上柴走了。 只剩下蘇鸞和水琴, 主仆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皆是一臉惛懵。 初秋的微風輕擺著裙衫, 蘇鸞的與水琴相互攙扶著往山下去, 一路神色凝重。 下至半山腰時, 蘇鸞又情不自禁的轉身仰望來時的高處。 山路盤旋,上回來時還奇花爛漫的山間, 如今已是紅衰翠減,縈繞鼻尖兒的酣暢香息也漸消漸融。 秋來了,冬還會遠么? 待下了山,蘇鸞見榮公子早已將難民悉數接下,只是大家神色看起來不甚好。 “車廂里有袍子,你們換上后列兩隊跟在馬車后面步行。待體力撐不住了就給馬夫說一聲, 大家停下歇歇腳再趕路。這里離進京約有兩個時辰的路程, 大家加把勁兒, 天黑城門落鑰之前必須趕到?!碧K鸞大聲朝著難民們囑咐。 聽完這話的難民們迅速行動起來,紛紛擠去車廂抱出衣袍來,前排的丟給后排, 沒多會兒便將衣袍全部換好。 蘇鸞掃了幾眼, 覺得還是不太像樣, 又祝福水琴將車里的水分給他們洗手凈面,梳攏發髻。 待這些也整理好了,蘇鸞再看, 就覺得像樣多了。 “好了,咱們上車吧?!睂χ鴺s公子說了句,蘇鸞率先上了車。 馬夫將車趕得很慢,以確保后面的兩隊人能容易的跟上隊伍。這些都是難民,連日來吃不好睡不好的體力自然較常人更差一些。 車廂里,蘇鸞看出榮公子有心事,便開口試探道:“你可是知道了什么?” 下山時蘇鸞還想著先將碧水道人的事瞞一瞞,畢竟那是榮公子的師父,告訴他他也只能干著急。倒不若她先將事情告訴陸錦珩,讓他去查查出了何事。 畢竟陸錦珩與道長也算有幾分交情,不至于坐視不理。 可眼下,蘇鸞瞧著榮公子是知道了的樣子。 果不其然,榮公子短嘆了聲抬頭對上蘇鸞的一雙杏眼,“蘇姑娘,你既去了道觀,想是該已知曉在下師父出事了?!?/br> “啊,是?!碧K鸞點點頭,神色有些哀傷:“只是聽砍柴的老翁說官府不日前來查封了晉江觀,卻不知到底出了何事?!?/br> “呵呵?!睒s公子扯了扯嘴角,展露出個無奈的苦笑。 “三日前,兩個難民下山去挑水,正好撞見有人打了獵物。他們已經幾個月沒嘗過葷腥沒聞過rou味兒了,遂一時起了歹心,便上前去搶了那些獵物!那個獵人丟了獵物卻也不甘心,便尾隨二人打算找到他們的藏身之處,誰知跟至后山破屋竟發現窩著百來口人。于是獵人下山去報了官,說這山上有山匪?!?/br> “原來這么回事?!背趼犞绿K鸞覺得這事情聽上去有些可笑,可細想自己餓肚子的時候,又覺得似乎也不難理解。 不過再怎么說,搶人東西總是不對。 可蘇鸞最不理解的是:“即便是這樣,官府也是來抓那些難民,又關晉江觀什么事?” 榮公子信手撩起簾子,視線落在后面的隊伍上,繼續說道:“他們時不時的會派人在山里找些能吃的東西,故而眼線密集,很快就發現了有官兵上山準備清剿他們,于是他們火速轉移到后山的密林里藏起。而那些官兵跟著獵人找到他們的破屋,發現早已人去屋空,便只好找來當地的人問。當地的人不清楚狀況,只當是晉江觀接濟難民的事傳到了官府的耳中,官府要來賑濟,便將晉江觀資助他們的事告知了官府?!?/br> “所以官府就這樣認定了碧水道長養寇自重?這是什么糊涂官!”蘇鸞氣道。 “想來官府也未必愚蠢至此,只是他們大案破不了,又立功心切,于是抓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來充政績?!?/br> 清剿山匪,報上去這是多大的功績! 兩個時辰的路程,只歇了一回,這隊人便到了京城邊緣。 過城門時,馬夫上前給城門官兒匯報,說的皆是蘇鸞提前囑咐好的話。 大致就是安定公主去西涼和親,蘇家人出城送嫁,現下是送完了嫁折返回來。 先前出城時的確也是幾百人的隊伍,身上穿的皆是大紅的喜袍,與這些人裝束無異。故而城門官兒也未多思,便痛快將人放行了,還客客氣氣的。 帶著這百來號人進京后,蘇鸞讓馬夫徑直行去水琴租好的那三間院子,將他們安頓下。 自家鄉受災以來,這些難民過慣了流離失所的流浪日子,也住慣了漏風漏雨的破屋,一下住進這么好的大院兒里,每個人臉上都跟過年一樣激動! “蘇姑娘是大善人??!” “姑娘就是我等的再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