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蘇鸞想到的是捐銀子這種善事若是假手于她人了,那還能計到她頭上嗎?所以這種事兒還是親手來的保險! 而這突兀的叫喊聲在寂靜的道觀中顯得格外特別,香客們應聲回頭看向蘇鸞。 眾目睽睽之下,蘇鸞跑到功德箱前,從水琴和小桃手里接過銀子,親手將兩大把銀子捐進了功德廂內。 之后蘇鸞便帶著兩個丫鬟出晉江觀。 蘇鸞聽到在她們背后,有眾香客們議論紛紛的聲音: “這是哪家小姐,這么有善心,竟一次捐了這么多銀子!” “是啊,真是人美心善?!?/br> …… 蘇鸞不由得唇邊蕩漾開一抹笑意,果然行善這種事能給人帶來快樂。 同時她也堅定了幾心,一定要謹遵碧水道長的教誨,多多行善,日后走到哪兒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她都不能袖手旁觀。 在那些頌揚自己高德的聲音和目光下,蘇鸞走路帶風。 “蘇姑娘!” 堪堪出了道觀,蘇鸞便聽到有人似在叫她。她轉頭看了看,看到一位公子正在朝她笑。 這公子不是旁人,正是蘇家喬遷宴時喝醉留宿一晚的那位榮公子。 “榮公子,這么巧你也來晉江觀?” 就見榮公子臉上帶著明媚笑意的朝蘇鸞走來,蘇鸞這才發現他背后還背著個竹筐。 走到蘇鸞三步外,榮公子便守禮的駐下腳,笑道:“也算不上是巧,在下基本每逢七八道觀開門的日子,都會來此?!?/br> “哦,公子是來此求見碧水道人的吧?”蘇鸞想起陸錦珩說過的,有的人為了求見碧水道長而經年累月的往這里來。 榮公子不好意思的低了低頭,靦腆道:“碧水道人在下倒是無需求見,他是我的師傅,想見隨時可見?!?/br> “???”蘇鸞難以置信的瞪大了眼,“榮公子不是太師的得意門生嗎?” “噢,太師的確是在下的恩師,自從我下山耕讀之后,便拜在了太師門下。這么多年來,早已恩同父子。至于碧水道長,是我下山之前的師傅,亦是從小將我養大,于我有十數年教養之恩的親人?!?/br> 詫然的微張著嘴巴聽完,蘇鸞大約是理解這幾重關系了。 她深一口氣,仍是有些難以相信的總結道:“這么說來,榮公子是出家人還俗?!?/br> 只是蘇鸞有些不理解,一個出家人緣何突然想起了當讀書人?且他居然還真就考中了探花,入職了翰林院。 “噢,也不算。在下此前只是于宮觀中長大,算是俗家弟子?!睒s公子糾正。 “那……那榮公子今日回來是看望師傅的?”蘇鸞想起剛剛小道士說的碧水道長今日不見香客,難道是為了與他徒兒共聚天倫? “也不是?!睒s公子臉色微變,驀地一層傷感漫上眉頭:“今年夏日暴雨頗多,毀了不少莊稼,臨近京城的幾個郊縣因著地勢偏低澇災嚴重,如今已到了無米下鍋無房可住的境地。此地近日涌來不少災民,在下便想著給他們送些吃的喝的?!?/br> 蘇鸞這下才想起今日來時,沿途看到乞討的流民。 “可是他們既然不得不離家討飯,為何不直接進京,在這種人煙稀少的山區又能討到什么?” 榮公子遺憾道:“他們不是不想進京,而是衣衫襤褸又無可投靠,故而過不了城門?!?/br> 蘇鸞想了想,此事自然也算是行善,又能幫自己又能幫別人,何樂而不為? 思及此,蘇鸞便請求道:“那榮公子,可否讓蘇鸞也為災民們盡一分力?” 榮公子雙眸閃動,“那自然是好!蘇姑娘果然是心善?!比嗣?。 不過后面兩個字他只敢在心中默念。 蘇鸞很是高興,當即決斷道:“小桃,你帶著他們幾個回城將銀票兌了全買成米,之后立馬趕回來?!?/br> “是?!甭犃藖睚埲ッ}后小桃也不敢耽擱,立馬叫上四個護院作苦力,一起回城中買米。 蘇鸞則帶著水琴跟著榮公子,去了山后那些災民臨時聚居的地方。 災民們聚居的地方還算不錯,是晉江觀此前的一處安置所,有屋遮風避雨。只是山上糧食少,道觀將為數不多的糧食分一部分給他們,使得兩方都拮據。 榮公子現在所背的菜蔬,是今日從京中帶回來的。災民們很感激他,在院子里的幾個災民看到他來,遠遠的便朝他鞠躬。 將東西留下后,蘇鸞和榮公子沒有多待,回了山下等小桃他們回來。 通過聊天,蘇鸞得知榮公子是耕讀興家,極為貧寒。直到去年考中探花入了翰林院,太師才認為他繼續住在破屋子里不宜融入京中圈子,故而讓他搬進了太師府住。 榮公子初入仕途,俸祿微薄,太師時而為他在人脈上引路,他那點兒俸祿甚至不夠打點之用。故而這一年看似風光,其實也是捉襟見肘。 眼下想幫這些災民,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籬下又不好再朝人伸手。 而榮公子上回之所以在無邀貼的情況下,厚著臉皮去蘇府參加喬遷宴,其實是為了接近戶部尚書,想求他諫言,給災民們謀求一條出路。 “那戶部尚書如何說?”蘇鸞好奇道。 “官官相護?!睒s公子坐在石臺上嘆了口氣,又詳細說明道:“那幾個縣的澇災,本就是因為工部的水利工程監管不善。若諫言上去,工部尚書亦是要被問責的?!?/br> 聽到這兒,蘇鸞想著若是她直接去找陸錦珩,這事也不是不可以辦成,只是那樣等同給陸錦珩在朝中豎敵。 再說此事若由國家出面解決……還算她的善舉么? 那自然是不能算的,也自然不能給她積福的。 這樣想著,蘇鸞覺得還是自己親自動手吧。反正百來口子人,只吃米還吃不垮她忠賢伯府,大不了再把陸錦珩平日里送她的珍寶首飾當一當。 “小姐,小桃他們回來了!”出去放哨的水琴興沖沖跑回來。 蘇鸞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高興道:“那開始將糧食往山上運吧!” 護院兒們每人肩扛兩大袋米就上了山,榮公子扛一袋,蘇鸞和水琴則合力抬一袋,小桃留在山下看糧食。 原本大家是堅決不讓蘇鸞親自動手的,奈何她認定了親力而為的才是善舉,故而大家拗不過她只能由著。 蘇鸞想,現在無非是出些力,出力那可是為了保住小命兒??! 原本照這速度算著要三趟才能運完,然而災民們見蘇鸞幫他們,自此不用再出去討飯,呼啦啦全下了山去扛米。很快便將糧食全搬去了聚集地。 接受了眾人的感謝后,蘇鸞便準備回城了。只是這回正好捎著隨便搭車來的榮公子。 榮公子不會騎馬,只能與蘇鸞她們同乘馬車。好在的兩個丫鬟陪著,蘇鸞才覺得沒那么別扭。 第150章 回京后, 長街不似城外的官道暢行無阻,故而蘇鸞他們的馬車行駛速度也漸漸放緩。蘇鸞百無聊賴的透過窗牖觀察外面的情形。 晡時, 離著晚飯的時辰還早,街道上的百姓多是在采買菜蔬rou蛋之類, 以作晚飯用。 一個瞎婆婆左手領著小孫子, 右手拄著一根拐杖,正在魚攤前買魚。 攤販熟練的在水盆里撈出一條大活魚來, 上了鉤子稱重,笑呵呵的吆喝道:“三斤二兩, 稱高高兒的!” “哎?!毕蛊牌劈c頭表示買下, 握著拐杖的那只手開始在腰間摸索, 摸索出一個破舊的錢袋子來, 取了銀子交給小販兒。 小販兒高興的收了銀子,熱情道:“我給您綁上個草繩好讓您提著!” 瞎婆婆滿意的點了點頭。 小販兒將那條稱完的大活魚抱起后,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手心里一滑,魚兒便躥回了水中! 小販立馬伸手進去撈,很快便在盆底的某個角落里撈出一條明顯小一號的魚。動作麻溜的在魚唇上串了麻繩, 遞給瞎婆婆。 “您拿好!” 瞎婆婆伸手去接, 手才抬起, 便聽一旁的小孫兒喃喃道:“奶奶……這條魚是死的……” 小孫兒看上去也就三歲左右, 口齒尚還不清, 這話說出來奶聲奶氣的沒半分力度。 瞎婆婆伸至半道兒的手驀地僵住了,隨后收回,有些生氣道:“你可不能騙我這個瞎婆子??!” 小販兒狠狠瞪了那小孫子一眼, 臉上已是沒了先前的客氣,“你這小孩兒怎么能胡說八道呢?” “就一條魚,我還能騙你們不成?!” 小孫兒見攤販兇兇的樣子,嚇的往奶奶背后藏。瞎婆婆背過手去攬著孫兒,說道:“那你給我的這條魚是活的還是死的?” 小販兒理虧的低頭看了看手里那條早上就死了的魚,心想對方雖是瞎子,可活物死物還是好分辨的,他也不能睜眼說瞎話??墒亲屗o個瞎子和孩子認錯那是斷不可能的! 于是他狡辯道:“原本當然是活的!只不過我剛才穿透魚唇給你系繩子時,它就死了……可這條魚就是你的那條,如今我是為了給你們行方便才弄死它的,你們可不興抵賴的??!” 瞎婆婆自然是信小孫兒的話,只是因著自己眼不能看,對質憑白少了底氣,愁眉不展。 這時一聲:“停車!”傳到幾人耳中,打破這僵持的局面。 蘇鸞被水琴和小桃左右攙扶著從車里下來,身后還跟著榮公子和四個騎馬的護院兒,可謂是派頭十足。 走到魚攤跟前,蘇鸞朝那攤販笑笑,只是這笑中頗沒好顏色。 接著蘇鸞便問道:“剛剛那條魚,你喊的是三斤二兩,而你手中這條若不是三斤二兩,你當如何?” 是啊,魚死活的狀態可改變,可這斤兩總不會改變。 那小販兒立馬傻了眼,看看蘇鸞身后四個精壯的護衛,緊張的咽了咽。他只是個欺軟怕硬的小市儈,可不想為這點兒小事惹上麻煩。 小販兒前一刻還冷硬的臉上,迅速堆起了笑容,點頭哈腰道:“剛才手滑讓魚跑了,可能真是我抓錯了?!?/br> 給蘇鸞這邊解釋了句,接著小二又給瞎婆婆說道:“沒事沒事,我再重新給您稱一條!” 瞎婆婆對這結果很是滿意,她雖看不到,卻順著蘇鸞的聲音準確的轉頭朝向了蘇鸞,感激道:“謝謝這位熱心的姑娘?!?/br> “應該的婆婆?!碧K鸞朝婆婆和婆婆身后的小孩兒甜笑。 只是接著蘇鸞轉頭看向那個又去盆里撈魚的小販兒,出言阻止道:“不必撈了!” 那小販兒正擼著袖子彎著腰,抬頭仰視蘇鸞,“???”這是不要了? 蘇鸞淡淡的笑著指了指那條死魚:“我相信你沒弄錯,你第一回 稱的就是這條魚?!?/br> “???”小販兒這下更不解了,這姑娘不就是來為這瞎子出頭的嗎,怎么突然又向著他說話了? “我說你稱的那條三斤二兩的,就是這條魚?!碧K鸞再次重復。 小販兒愣了片刻,以為是這姑娘不想刁難他了,便笑笑:“姑娘說的是。我就說嘛,咱能騙一個瞎子嗎!” 小販兒這句無意識的話說出口時,瞎婆婆臉上的表情瞬轉難堪。小孩兒也怒目嘟嘴瞪著那個小販,嘴上不敢說,心里卻在罵:壞人! 蘇鸞又笑笑,越笑越讓小販兒心里沒底。 接著她道:“再上稱稱一下吧,看看是不是三斤二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