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其實大家都在村里吃流水席吃飽了…… 但是武媛手藝好,即使不怎么餓,但家里人還是稀哩呼嚕地吃了起來。 武媛也捧著飯碗慢慢地吃。 阿婆突然開口問道,“阿媛哪,你咋滴啦?” 武媛抬眼看向了阿婆。 阿嬌也道,“是呀,阿媛!你一回來就魂不守舍的,是不是你嬸子有什么……” 頓了頓,阿嬌又道,“你也別有什么心理負擔,要是你嬸子真……怎么了,再怎么說咱們也是親戚,是該幫忙的?!?/br> 武向東補充道,“除了不能讓姚氏占便宜以外,其他都好說!” 武媛心里有些暖暖的。 原來家里人都這么緊張她! 她猶豫再三,把自己的打算給說了出來—— “阿婆,爸爸mama,我……是這么想的!我想把大姐和三妹從老家接出來,跟著咱們去鎮上一塊兒生活哩!畢竟大姐都已經十二歲了,三妹也九歲了……一直呆在村里也不是個事兒,沒法子上學呢!” 此言一出,眾人面面相覷。 阿嬌老實說道,“撇去學費生活費不說,就咱家那么個鳥籠子似的小地方……再擠兩個人,怕是擠不下了哦!” 武媛道,“咱不是買了那幢樓嗎?我想著,干脆在屋里再加建半層,咱們一家子???這樣兒的話,阿婆、我和阿姿也能一人一個屋,住著寬敞、也舒服些,是不是?” 眾人點了點頭。 武媛又道—— “至于我大姐和三妹么,就讓她倆住在舊區咱們現在的房子里。然后每個星期給她們買五塊錢的飯票,大米、掛面和油鹽醬醋咱們買好了放在那邊……另外啊,咱們在河邊有開菜園子,她倆負責開菜地,也可以去摘菜吃……” 阿嬌聽了,仔細地在心里算了一筆賬,又道,“要是這樣兒安排倒還行,生活費、學費、以后添置衣裳什么的,平攤到每個月……嗯,差不多一人十六七塊錢!” 武媛又道,“她們剛初到時,咱們給她們開銷,但得記賬。我大姐很會做活,等以后咱們的商場開張了,就讓我大姐她們在晚上、或者周末的時候上咱們商場打零工去,賺到的錢先還給我們、然后再讓她們慢慢的、自食其力?!?/br> 說著,武媛嘆了一口氣,又道,“當然了,咱們多多少少都得幫扶著些?!?/br> 阿婆道,“不就是一口飯嘛有啥了不起的?我倒是覺得……那個大的還可以,老實巴交的,應該也省事兒,但是那個老三啊……” “一看就是個懶饞貪!就是不讓她們做活,白養著也沒啥,就怕鎮不住她們、要真闖出什么禍來我們也不耐煩替她擦屁股!”阿婆說道。 武媛道,“我會鎮住她。鎮不住……就讓她滾?!?/br> 初時眾人聽說家里還要再添兩個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快活;但后來聽說自己一家子會搬走,引娣和接娣則留在舊區平房里? 既然沒住在一塊兒,也就是給她們出點兒錢什么的,問題也不大。 于是,眾人也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默許了。 武向東換了話題,說道,“阿媛哪,我跟你孝忠叔都說好了,這幾天他就幫著我們找人,年初七他跟著我們一塊兒去鎮上,幫著裝修那那棟樓。工程要加快咧,他們都是莊稼人,一定要趕在谷雨前回村里來,得插秧栽田哩!” 武媛點頭。 “裝修用的木材也已經在找人聯系了,找我們認識的人呢還是放心點,起碼不怕別人抬價,其他的東西可能就要在外面買了……”武向東繼續說道。 聽到武向東說起了這些,阿婆也道,“向明給我交了賬……他說呢,當年友全把那四百塊錢折算成田地,全記在了我的名下,十幾年前的四百塊錢是很不得了的!所以我名下足有十幾畝水田??!” “我一直在外邊兒沒回來嘛,友全就把這田交給族里處理。每年都輪流安排村里人幫著種田,所以村里人才年年到了年底都有點東西分……再后來呢,這就變成了村里的約定俗成了!” “向明跟我說了好久的好話,他求我、說能不能三年之內別把地收回去……我也在想啊,現在村子里的人也都不富裕,我要是把地都收回來了,他們到了年底,就不能像現在這樣過個好年了?!?/br> “再說了,我們也不在村子里住,那么多的地收回來……怎么辦?難道荒著?所以我跟向明講了,就用現在這樣的辦法、很好。但是以后要每年都給我交租子……具體交多少,以后我們再商量?!?/br> “這么一來呢,起碼我們還有條退路。萬一商場做不成了,至少我們還可以回來種地!”武阿婆說道。 眾人點了點頭。 阿婆又道,“向明還講,除了這些田,我還有一筆錢……當年我那些哥哥們不都是烈士嗎?國家每年都會發點兒補助下來,我爹在的時候年年都有得領、我爹去世以后本來那些錢就沒得領了。但是后來國家又出了政策通知說前面有幾年是有調級的、所以要補發的,后來又發下來一共一千多塊錢吧,被友全用我的名義存在了鎮上的儲蓄所里……我們還要去拿的,順便也要看下有多少利息……” 說到這兒,阿婆又看向了武媛,“這里有一千多,等我們初七回去以后,我再帶起你們去一趟周縣,和那邊的親戚去拜個年、也見個面,那邊不還有八千塊錢沒有收回來?” “這里有一千多、周縣那邊還能收回八千多,加在一起也快一萬了,夠不夠你們搞裝修?”阿婆又問。 武媛滿心感動。 她說不出話來,只是拼命地點頭。 武阿婆眼尖地發現孫兒的眼圈紅了,便立刻說道,“阿婆去給我添碗飯哩!” 武媛看到阿婆碗里明顯還剩下小半飯米飯…… “好?!?/br> 她深呼吸,然后站起身,拿著阿婆的飯碗去了廚房。 ** 第二天就是除夕。 因為阿嬌始終掌握不了柴火的技巧…… 所以就變成了武媛掌勺、mama和meimei打下手的組合。 眾人合力,足足滿了一整天……終于置辦出了一大桌子的好菜! 武向東先是把家門口的一塊空地給收拾好,桌子搬出來擺好了,又將之前用來烘蘑菇干的幾個簡易木架給改裝了一下,把自家的床單、包袱皮啥的釘在木架上,做成了幾扇超大的屏風。 山間夜里涼、風還大。 這屏風不但能擋風、還可以聚光…… 呃,雖然床單花花綠綠的、不大好看。但山里就他們一家子在,也沒別人……只要自己過得舒服就行了! 跟著,武向東又把好幾個透明的玻璃酒瓶子洗干凈,將故意削短了的蠟燭給放在酒瓶子里,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在空酒瓶子里點燃了蠟燭,再把好幾個這樣兒的、可以防風的蠟燭風燈給放在桌子上、從屋搬到了外頭院子里的衣柜上什么的…… 也不能說這院子被照得亮如白晝吧,但確實挺亮堂的! 接下來,他還生了一個炭盆放在飯桌底下…… 有屏風擋著風、桌下還有炭火,再加上武媛還想辦法弄了個火鍋子出來,即使是在冬夜里露天吃年夜飯……那肯定也是暖融融的??! 不多時,武姿在廚房里叫嚷了起來,“阿婆阿婆!我們好了!馬上就可以吃飯了!阿婆的紅包準備好了沒有?” 武阿婆正坐在桌前一邊嗑瓜子兒一邊烤火。 聽到了小孫女兒的叫嚷,她愣了一下,罵道,“老娘飯還沒吃上!你們也沒給我磕頭……這就想要啥紅包啦!巴掌倒有倆,你要是不要?” 武姿撅起了嘴兒。 說話之間,武媛和阿嬌已經開始地搬菜。 武姿看到mama端了一盤子煎蛋餃出來,立馬又高興了起來,“阿婆阿婆,jiejie做了煎蛋餃!好好吃的!是用雞蛋當成餃子皮,里頭是剁碎了的雞rou和咸豬rou,還有粉絲!可好吃了!” 等到阿嬌剛放下那盤煎蛋餃,武姿直接用手抓起了一個,塞進了阿婆嘴里,又抱著阿婆、期待問道,“好吃嗎?” 阿婆被燙得嘶哈嘶哈的,直點頭,“好吃!” 武姿正色說道,“jiejie一共做了五個蛋餃,咱們五個人一人一個,阿婆,剛才你吃的那個蛋餃是我的……所以,快點拿糖來換!”說著,武姿還伸出手,差點兒探進了阿婆那個裝滿了糖果的口袋。 阿婆一巴掌打掉了她的手,“那只換一顆??!” “不嘛不嘛!至少換三顆!我要桔子味兒的!”武姿嚷嚷道。 阿婆從口袋里摸出了一把糖果,認真地數出了三顆桔子味兒的…… 這時,武媛和阿嬌合力端了火鍋子過來,架在了已經安放在桌上的小炭爐上。 阿嬌一眼就看到武姿手里拿著一把糖? 她搶了過去,將糖果塞進自己的口袋,又罵武姿,“要吃飯了還吃什么糖!不許吃!” 武姿最最心愛的桔子味水果糖就這么沒了,不由得“啊”了一聲,委屈得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 阿婆連忙招手,“阿姿過來!不興哭??!過年不能哭的……過來,阿婆再給你幾顆糖,你揣進你口袋里去,等吃完飯再吃糖好不好?” 武姿這才點點頭,硬生生地把眼淚憋了回去,然后乖乖地等著阿婆又從口袋里找出了三顆桔子味兒的水果糖,放在她的手心里。 “阿婆真好!”武姿喜滋滋地說道。 阿婆突然一抬頭,發現桌上居然有一大盤子……約摸十幾二十多個煎蛋餃??? “不是說這煎蛋餃一人只有一個嗎?”阿婆奇怪地問道。 武媛又搬了一盆子菜出來,聽了阿婆的話,便道,“不啊,阿姿說好吃,我就做了一大鍋,今天不是過年么,想吃啥都管夠!” 阿婆怒道,“武姿!你給我過來!” 武姿吐吐舌頭,朝著阿婆做了個鬼臉,含著嘴里的糖塊跑到一邊兒和狗子玩去了。 不大一會兒,所有的菜品都搬了上來。 阿嬌催促著讓大家都入了席。 桌上滿滿當當地擺著—— 當初阿嬌從廣州帶回來的小炭爐和薄壁鍋子,鍋里滾著一只整雞;另外還有臘rou拼盤、紅燒rou、油潑全魚、海帶燜肘子、清炒鮮蘑菇什么的。 另外,飯桌旁邊的小茶幾上,還擺著已經洗凈、切好,用來滾火鍋的生大白菜和白蘿卜,以前一大盆子香蔥豬rou餡兒的生餃子。 “阿婆,就怕天冷、這些菜冷得快,不管吃啥都先挾進鍋子里燙熱了再吃??!”武媛交代道。 武阿婆點頭,又吩咐阿嬌,“嬌啊,來,把酒都給我們滿上!” 阿嬌應了一聲,先給武向東斟上了紅米大曲,又給婆孫幾個斟上了巧克力香檳(汽水)。 武阿婆看著這滿桌子的菜,又緩緩地看過了家里的每一個人…… 她嘆氣,“唉!幾十年啦,我還是……頭一回這么熱鬧的過年哪!好、好哇!”說著,阿婆端起了手里的酒杯,說道,“咱家雖然是由雜牌軍組成的……可好歹也、也……” 說到這兒,阿婆哽咽了。 人人心里都有些激蕩,眼圈兒都紅紅的。 阿婆深呼吸一口氣,大聲說,“好歹咱們也都是有家的人啦!以后、咱們好好的過!個個都要爭氣??!也一定要珍惜我們這個家庭……” “我們這個家,都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給組成的,咱們不是血親,但必須要勝似血親!所以我們要團結!以后要是有什么矛盾啊、誤會啊一定要及時解釋清楚,要不然……我可是不會放過攪家精的!” 說著,阿婆又豪邁地說道,“來!我們干了這杯酒!”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齊齊一笑,共同舉杯,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 寒冷的冬夜,院子里吊著七八盞玻璃蠟燭燈,一家子圍坐在桌前,桌下燃著炭盆、桌上擺著小泥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