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可是既然他已經為將來的大哥和弟弟們討到了婚前婚后的優待,當然也不能落下自己的親jiejie親meimei們。 “還有,皇家公主出嫁前的那個“試婚格格”的規矩,兒臣很是不能理解。難道試婚格格試驗下來,發現駙馬不合格,公主出嫁的婚禮就真的可以取消了嗎?” 而且不管結果如何,那個作為試婚格格的女孩子,都會很冤枉,一輩子都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地位。 “這種情況皇阿瑪還沒遇到過。既然你覺得這個“試婚格格”的規矩,是委屈了你的jiejiemeimei們,那給取消就好?!?nbsp;不管皇家公主下嫁到哪一家,那也是關乎國事,怎么可能輕易的就取消掉婚禮? 看著太子還是欲言又止的模樣,康熙皇帝就來氣,“別吞吞吐吐的,有話就說?!?/br> 小太子閉了閉眼,給自己鼓鼓勇氣,“皇阿瑪,您不要生氣。兒臣只是在今天這種情景下,心里有點兒感慨?!?/br> “能不能在康熙五十五年后,停止擴充后宮?” ··· “咳咳”,康熙皇帝猛地咳嗦起來,如果這不是在兩位皇后的梓宮前,他非得一腳踹過去不可。 剛剛說他這個皇阿瑪在大婚前就有很多女子伺候,委屈了他的皇母仁孝皇后?,F在又說他將來是個“老不羞”,都過了花甲之年了,居然還擴充后宮。臭小子真是,太可氣了。 看康熙皇帝氣得直咳嗦,眼睛都有點紅了,小太子趕緊的上前給自家皇阿瑪拍背順氣,嘴上飛快的解釋道:“康熙五十五年會有最后一位弟弟出生?!?/br> 這下康熙皇帝不咳嗦也不生氣了,花甲之年后還能有兒子出生這個消息,讓他瞬間通體舒暢,心氣順了。拍了拍小太子的小肩膀,“行,皇阿瑪答應你?!?nbsp;反正那個時候宮里給他添妃嬪答應,也不過是禮節性的顧著他的面子罷了。 “兒臣謝皇阿瑪?;拾斈⒚魃裎??!?/br> 下午兩個時辰的哭靈儀式過后,胤礽就直接呆在了鞏華城,守了一夜靈。 第二天上午,康熙皇帝率領著小太子和群臣,把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靈位安放在了奉先殿。當然,在此之前,康熙皇帝還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世祖皇帝以及他們的三位皇后的靈位也都移到了奉先殿。 至此,算是確定了下來。延續前朝舊制,奉先殿也成為大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 每逢有各位先祖皇帝皇后的忌辰或者是元宵、清明,中元這些節日的時候,都在奉先殿的后殿給祖宗們的靈位上香行禮?;始矣写笫掳l生的時候,比如上徽號、冊立、冊封這些,也都會來后殿上個香,和老祖宗們說一聲。 二月十九這一天上午,送兩位皇后娘娘的梓宮正式下葬景陵地宮的儀式正式開始。胤礽又率領著滿漢文武大臣,每天都跟著做大大小小的路祭儀式。 一直到三月初六這天,兩位皇后的梓宮到達了遵化昌瑞山腳下,康熙皇帝的帝陵,景陵所在地孝陵陵區,那個已經埋葬了世祖皇帝和他的后妃們的地方。被停放在了陵區的宮殿區的陵寢門,準備明天就安葬于景陵地宮上的享殿。 四面環山,風景獨特,一年四季都美麗如畫的孝陵陵區,是當年的世祖皇帝根據古華夏的傳統風水學思想選定的,四周山脈的形狀走勢本身就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意象。 東側的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勢皆西向,儼然左輔;西側的黃花山似白虎雄踞,勢盡東朝,宛如右弼。背后靠著的昌瑞山龍播鳳翥,玉陛金闕,如錦屏翠障;正面的金星山形如覆鐘,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 另有一座案山影壁山圓巧端正,坐落在陵區的正面,背后兩座山之間,似玉案前橫,可憑可依。 整個陵區的正南方向還有煙燉,水口兩座山對峙著,形成了寬度僅有十五丈的一個小小的谷口,也就是俗稱的龍門口,形如闕門,扼守隘口;四周又有馬蘭河、西大河二水環繞夾流,顧盼有情。 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勢遼闊坦蕩,雍容不迫,對于鑲嵌于其中的陵寢形成了拱衛,環抱,朝揖之勢,確實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皇家風水寶地。 當然,這座從大清入關以后第一任皇帝世祖皇帝時期開始興建,基本上繼承了明朝皇陵規制的孝陵陵區,格局和建筑布局也都嚴格地遵循著“天,地,人合一”這一思想,即“陵制與山水相稱”的這一原則。 既是“遵照典禮之規制”,又是“配合山川之勝勢”。把“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華夏風水學審美思想貫穿在每一座陵寢建筑中,又將環繞在它周圍的三座大山也都納入了整個陵區的視線范圍,作為整個皇家陵墓的陪襯和背景。 而在康熙十三年也就是仁孝皇后去世后,才開始破土動工籌建的景陵,恰恰坐落在世祖皇帝的孝陵左側,有著長者為尊,兒孫陪侍一側的意思。在它的旁邊,就是埋葬康熙皇帝妃嬪的景陵妃園寢,妃嬪們嚴守著上下尊卑的規矩,死后也如生前一樣伺候她們的主子們。 陽春三月的傍晚,留在馬蘭河驛站的康熙皇帝,讓宮人們和侍衛們都遠遠的跟在后頭,自己帶著小太子和阿茹娜格格,慢慢的走在去陵區的神路橋上。 看著面前這些恢宏、壯觀、精美的建筑群,小太子心里想的是,這座被后世稱為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清東陵的所有歷史資料。 阿茹娜格格的眼里卻是二百年后的烽火硝煙,景陵大火,地宮被盜,康熙皇帝和三位皇后的尸骨破碎不堪,散落在地的畫面。 但是兩個人的眼睛里同時涌上來的,卻是同一種復雜,心酸和無奈。 這個世界上哪有萬年不變的政權?又哪有真的能護佑子孫萬代的“風水寶地”?就算有,豈不聞“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的千古大道理? “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盡管說來,朕都受的住?!?nbsp;四書五經,圣賢心學無一不融會貫通的康熙皇帝,怎么會想不到一個敗落的王朝的皇家陵墓,會有什么樣的下場?史書上的例子一個一個的,比比皆是。 胤礽低頭想了想,首先開口:“皇阿瑪,兒臣如果說,不需要給皇母和孝昭皇后陪葬那些金銀珠寶,陶瓷玉器,您會不會很生氣?” “很生氣?!?/br> “如果兒臣說火葬,天葬,或者海葬更好,您想要踹兒臣幾腳?” 沉默片刻,康熙皇帝卻只是自嘲的扯了扯嘴角。 他豈能不明白太子的心意。不外乎在原來的歷史上,他和世祖皇帝的陵墓會隨著大清的敗亡,被盜墓賊或者當權者搜刮一空。而他和他的后妃們不光是死后不得安息,甚至是還會尸骨無存。 轉頭看到阿茹娜小格格一臉的悲戚,眼睛里已經掛滿了淚水,康熙皇帝不禁的心頭大痛。 “子孫不肖而居厚實,三蠹將至”,真是說的一點兒沒錯。 “朕也知道,可是朕,實在是下不了火葬的決定?!?nbsp;悶悶的說完這句話,康熙皇帝也紅了眼眶。 小太子皺了皺眉,覺得以皇阿瑪受到的儒家圣賢的文化思想影響,確實是很難下這個決定。 不忍心看疼愛自己的皇阿瑪這么為難自己,于是胤礽就坦然的自薦道:“皇阿瑪請安心,您想怎么厚葬皇母和孝昭皇后就怎么厚葬。等您百年后,兒臣都會給您安排的妥妥當當,您盡管放心?!?/br> 既然皇阿瑪不能下這個決定,那么等皇阿瑪百年后,他作為給皇阿瑪送葬的兒子,來做這些事情不就好了。 ··· 突然被“百年后”,突然要被火葬甚至海葬或者天葬的康熙皇帝,默默的咽下身為太子的可憐的皇阿瑪的一口老血。 他看著太子一臉認真保證的誠摯模樣,和阿茹娜格格對視一眼,又默默的各自移開視線。 有這么個視生死如吃飯睡覺一樣稀松平常,又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死后軀體歸于天地自然才是正理的太子殿下,他們能怎么辦? 當然,阿茹娜格格雖然上輩子也是受著儒家文化的教育,頗為認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尊敬父祖,不可輕慢”的這些思想。但是她畢竟也是經歷奇特,看過了歷史上的朝代更替,滄海變化,所以對于小太子的思想模式接受度還很高。 “人死如燈滅”,可不就是一了百了嗎?所有的死后哀榮,不過都是生者的儀式罷了。 但是康熙皇帝卻是著實的被小太子這句話給噎的不行。 此刻他是什么悲痛傷懷都跑的沒影了,胸口上下起伏著,深呼吸,終于是壓下了已經到了喉嚨口的咆哮和悲憤。從牙齒縫里擠出來一句,“那皇阿瑪就把自己和皇后們的身后事都交托給胤礽了?!?/br> 第76章 電 ··· 胤礽默默的低了頭不敢再言語。他好像, 又說錯話了? “低著頭做什么?剛剛說要把百年后的皇阿瑪天葬還有那什么海葬的時候,不是挺坦然安定, 理直氣壯的嗎?” 康熙皇帝一邊對太子“兇”著話,一邊覺得自己是更傷心憋屈了。 你說將來給他這個皇阿瑪舉行火葬儀式也就罷了, 知道了這么多“歷史上的事情”后,他也可以理解一些太子的意思??墒蔷尤贿€有海葬和天葬? 一想到百年后他駕崩,軀體有可能會被太子給扔到大海里喂了大鯊魚,或者是被扔到大沙漠里頭,被野獸或者鷹雀一口一口的吃掉,再啄干凈rou渣子,康熙皇帝就想提腳踹過去。 更氣人的是他本人這還沒說什么那?太子就自己先眼睛紅紅的, 一副好像馬上要哭出來的模樣,真是把他惱的牙根癢癢。 被自己最疼愛的太子的“冷漠無情”刺激的有點頭暈糊涂的康熙皇帝,選擇性的忘記了小太子“淚汪汪的紅通通的雙眼”都是那兩枚藥丸子的“功勞”。 胤礽只好抬頭, 弱弱的喊了一聲“皇阿瑪”。 “喊皇阿瑪也沒用?;拾敹紱]說一個反對的字,就干脆的答應你了, 你倒是先委屈上了?!?/br> 摸了摸鼻子, 胤礽有點兒尷尬的開口, 慢慢的說明向康熙皇帝他的意思:“皇阿瑪,滿人的祖先女真人,本來就有火葬的風俗, 尤其在大金,大遼這兩個時期特別盛行?!?/br> “那個時候的女真貴族們把火葬看作為一種非常吉祥和高尚的葬法。平民老百姓也因為火葬省事放心,花費少, 都跟著實行火葬?!?/br> “雖然當時的女真人一半是因為受到了漢家佛學的影響,認為火是“大善”和“光明”的象征。一半是因為他們經常遷徙,居無定所,既是不忍心拋下父母的尸骨,卻又無法隨身攜帶,才做出火葬這個無奈之舉?!?/br> “這段歷史皇阿瑪知道,不用你提醒?!?/br> 看康熙皇帝一副不聽他說個道道來就不罷休的樣子,胤礽無奈的接著解釋,那兩個大大的刺激了自家皇阿瑪的,“天葬”和“海葬”的下葬方式。 “據兒臣看過的資料里面,女真人在火葬風行之前,更早的時期,曾經因為周邊其他民族的影響,流行過類似蒙古族或者藏族的天葬?!?/br> “他們認為人死后是有靈魂的,而靈魂是追求自由的,最終會回歸于天地萬物的行列。因此當時的女真人就把親人的遺骸搬到荒野之中,既不在上面壘個土堆遮蓋起來,也不在旁邊種植個樹木或者立個碑作為標志?!?/br> “這種安葬親人的方式,是與漢人的殯葬文化歷史中,春秋戰國時期以前的“葬之于野,不封不樹”,的墓葬方式非常類似的?!?/br> “至于海葬,兒臣記得《金史》卷中有過這樣的記載,把親人的軀體用“大善和光明”的火焰焚燒干凈,骨灰不設棺木埋葬于地下,而是撒向大?;蛘吒浇暮恿魃酱?,回歸天地?!?/br> 康熙皇帝冷哼一聲?!芭?,記得還挺清楚??墒腔拾敳煌??!?/br> 胤礽低頭沉默,不知道怎么讓皇阿瑪理解他的意思。 亡者的尸骨如何安葬,有什么區別嗎? 在活著的時候把該做的事兒都給做好了,該享受的福氣也都給享受了,沒有任何遺憾傷心的離開人世才是正理。 可是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的皇阿瑪,深信人死了靈魂還會存在,而且會變成鬼怪或者神靈保佑著他們的子孫后代。 所以一定要讓父祖們“入土為安”,子孫們再定期的,或者在逢年過節的日子就來拜祭拜祭,燒燒紙錢,說一說家里的情況,讓祖先們安心富裕的做個好鬼,盡快轉世投個富貴胎。不要在死后還天天掛念著家里的子孫們,不得安心。 “斯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nbsp;春秋戰國時期的這種儒家觀念影響到古華夏人們幾千年,演變出來對于“鬼者”的埋葬、禮祭等各種繁文縟節。 尤其秦朝往后的各個朝代,統治者都是廢除百家,獨尊儒家。 不光是遵循儒家圣賢們說的“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備矣?!?,“喪葬之禮明,則民孝矣?!钡鹊却蟮览?;實行“以孝治天下”的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們,還把喪葬文化禮制和社會的倫理規范,以及政治規矩等等牢牢的結合在了一起。 上至真龍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開始特別的重視五服之內的親人們的“身后事”。把華夏的殯葬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備禮制。 生者和死者的之間的地位身份,榮華富貴等等,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就賦予了葬禮儀式中的各種規矩禮儀,非同尋常的意義。 由此小太子又想到了,這次來給兩位皇后娘娘舉行送葬儀式之前,索額圖大人偷偷找到他,告訴他的那件事兒?!盎拾?,兒臣知道《大戴禮記?禮察》中記載的“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信死忘生之禮眾矣?!?,兒臣非常感謝皇阿瑪的用心良苦,相信大哥也一定明白,理解您?!?/br> 那件事情發生在上個月的十三日,有個平時不大露臉的文臣在早朝上站出來,講出了一番讓人難以想象的糊涂話。他說既然孝昭皇后無親子,皇家又只有一個嫡親的太子給兩位皇后送葬,于是就提議讓大阿哥以皇上長子的身份,為孝昭皇后披麻戴孝守靈。 皇阿瑪當時聽了后是震怒不已,其他所有的漢臣也都噴他唾沫星子,那個文臣雖然被當場摘了頂戴花翎,但好歹因為皇阿瑪愛惜名聲,不想在這個特殊時期殺人,保住了他的身家性命。 而皇阿瑪和漢臣都反應這么大的原因,當然就是因為在儒家的喪葬文化里面,什么人可以給死者送葬,關系到的是生者的身份地位問題。 尤其是關乎著死者的兒女們,對于他們父母遺留下來的家產繼承權,如何分配這一問題。 在華夏漢人的家族里面,特別講究,嫡子,嗣子,庶子,養子,外室子的不同地位待遇,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后。因此這個文臣的提議,簡直就是在明晃晃的告訴皇阿瑪,大哥要爭奪皇位。 當然,索額圖大人也說了,這事兒的背后可能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道道,叮囑他這段日子要特別小心防范等等。 “可是索額圖跑去告訴你那件事情的?” 這事兒康熙皇帝本想瞞著的,他怕胤礽和胤褆兩個人知道了,心里都因此產生誤會和疙瘩。不過不用想也知道,索額圖那個老家伙絕對會事無巨細的告訴太子,而明珠那里也會語重心長的借此繼續忽悠胤褆爭奪皇位。 “所以,胤礽,喪葬儀式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不是可以有一點兒輕視的小事?!?/br> 小太子摸摸鼻子,他想起來自己上輩子的死法。 成功的自爆身亡,直接連個灰渣渣都沒有,干凈利索的歸于茫茫的星辰宇宙里,沒造成一點兒垃圾污染。自我感覺,很是欣慰。 因為在未來的星際中,很多人察覺自己要老死的時候,想來個干脆的自爆身亡都不能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的異能儲備不足,根本自爆不了。所以在死后還需要別人在他們的尸骨上添把柴,加把火,燒個一天半夜的,或者是花時間花金錢送到銷尸中心,讓機器給處理成宇宙粒子。 一傍聽了半天這場天家父子“針鋒相對”的對話,阿茹娜格格怎么會不明白,其實康熙皇帝心里已經是答應了太子殿下將來給他舉行火葬儀式。 只是皇上他心里有點兒不舒坦,自己那么疼愛的太子居然毫不猶豫要把他一把火給燒了,還要直接撒向大海,連個念想都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