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等胡德茂等人來后,照例是一番例行公事的對話后,才切入這賑濟糧的事情。 對此,魏王早有章程,推說多地大旱,尋水尋柴不易,百姓們早就餓得夠嗆,換了糧還要回去做成吃食,太耗費人力物力,不如由官府代之,這樣一來既省了物也省了力。 本就吃不飽肚子,很多百姓為了抗餓,都是能不動就不動,這件事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再來,做一頓飯要花費許多柴火,十戶人家就要花十倍的數量,不如一起的省力。 之前沒有賑濟糧發放,很多地方的樹皮都被吃光了,如今為了做頓飯再去砍樹,難道說過了今年明年就不過了?還有馬上就要入冬,又是大量花費柴炭的季節,能省就省。 這理由太過充足,唯一的弊端就是下面的吏役多添了差事。 可食君俸祿,為朝廷辦事乃是理所應當,要不然外面那么多人挨餓,有皇差在身的,卻沒有幾個人挨餓。 如此這般以來,胡德茂等人自然說不出個不字,倒是有人想探得背后的隱秘,可惜一無所得。 悻悻而歸,不歡而散。 等出了廣豐倉,趙天放便以有公務在身,和其他人分散了。 回到府衙后,趙大與他說起方才發生之事。 趙大是趙天放的心腹隨從,對于自家老爺和其他大人之間的官司也都一清二楚,自然心疼老爺夾在中間難做人的處境。 “老爺,小的瞧那周大人快狗急跳墻了?!?/br> 趙天放取下官帽,從趙大手里接過帕子擦了汗,才道:“噤聲!這些事心知肚明便罷,不得隨意亂說?!?/br> 趙大委屈道:“小的也是心疼老爺,瞧方才在中丞大人那里,姓周的見旁人不接話,便拿了老爺做筏子?!?/br> “你既明白,那就更不能亂說了,這爭儲之事本就不是我等能參與的,里面的水太深。你看著那周會似是被人所使,誰又知他打的什么主意,還有中丞大人等,為何不接他的話?還不是此事關系重大,誰也不敢輕易投誠。所以多說多錯,不如少說少錯,把精力都放在度過這災年上頭?!?/br> “那大人的意思是,中丞大人他們也不是想合起伙來對付欽差大人?”見老爺看著自己,趙大訕訕地撓了撓頭,囁嚅道:“那小的見他們私下和那些富戶們走動,還不是給他們撐腰想讓他們拒了朝廷捐輸,不然吃了熊心豹子膽連欽差都敢拒,小的還以為還以為……” “還以為什么?”趙天放搖搖頭,苦笑一聲:“不過是有人隔岸觀火,有人推波助瀾,有人幸災樂禍,還有人想坐收漁翁之利?!?/br> 這話說得太高深,趙大像是明白了什么,卻又不太明白。 安靜地坐了會兒,趙天放突然又道:“不過這一切都和咱們沒關系,我們只要不攙和進去就行了。對了,你去尋一個賑濟窩窩來,我總覺得這事有蹊蹺?!?/br> 第126章 趙大很快就尋來了一個賑濟糧窩窩。 趙天放拿在手里細細端詳—— 整體是為棕黃色, 隱隱有點泛黑。從表面上看不出什么, 因為粗糧做的窩窩頭大多都是這樣,頂多就是顏色有些差異。 趙天放也是寒門出身, 知道一些窮苦人家糧食不夠吃, 平日里打了糧食,拿去磨面都會磨得特別粗。家境好的還會去了殼, 家境不好的連殼一起磨, 吃了拉嗓子是肯定的,但總比餓肚子的強。 以他的眼光來看, 這窩窩就是連殼一起磨的高粱面,里面可能還摻了麥麩或者稻糠之類的物什。 這么想著, 他掰了一塊下來嘗了嘗。 果然。也許他已經很久沒吃過這種粗鄙的食物了,但記憶中的味道卻無法磨滅,其中也許還有些差異,但趙天放已經確定這窩窩沒有什么不尋常之處。 可為何魏王會大費周章弄出這種窩窩頭當賑濟糧來發,難道真是為了節省人力物力? 大抵是在官場上混跡久了,趙天放總覺得這其中有蹊蹺,可到底有什么蹊蹺,他暫時還想不出來, 卻是不由地松了一口氣。 不管怎樣,有了欽差借來的這批糧食,短暫時間里是不會缺糧了, 至于欽差的這批糧是真是假, 數量有多少, 這都不是他能揣摩的,他只要看著不讓治下亂了即可。 * 就在趙天放拿著一塊窩窩頭揣摩的同時,其他幾人也都在這么干著。 他們還不如趙天放,只看那窩窩頭粗鄙的樣子,就無法入口,自然也不會像趙天放那樣親自去嘗。 讓身邊下人去嘗,得來的結論是沒有任何異常之處。 當然也不是沒有,因為這窩窩太拉嗓子,還得出一個欽差借來的糧食不太充裕的結論??赊D念一想,現在到處都缺糧,粗糧也是糧,反正是給饑民們吃的,也就不要這么窮講究了。 周會還有點不信邪,將手下手里把窩窩搶了過來,剛往嘴里送了一塊,只嚼了兩下,就呸的一口吐在地上。 “這欽差到底想干什么!”他一把將窩窩砸在地上,煩躁地罵道:“讓你們辦的事也沒辦好,你說要你們有什么用?!?/br> 他身邊站著兩個人,一個五大三粗、身材魁梧,一個瘦得像猴,不光身材瘦小,臉也極為消瘦,配著一雙吊梢眼,一看就是歪主意特別多的人。 果然還是瘦猴先說話了,不像那身材魁梧的壯漢,低頭站在那兒像個鵪鶉。 “大人,也實在怪不得小的們,也是邪了門,每次往外放出點什么流言,那欽差總能整出些動靜。像前頭那以蟲換糧,好不容易小的找人在鄉下煽動饑民,慫恿他們往太原城來,也好給他個下馬威,誰知他折騰出個以蟲換糧。一聽說有糧食換了,百姓都去捉蟲了,他們也不敢來圍城。還有這回,說官府沒糧了根本沒人信,好不容易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欽差又把糧食借來了,這下更沒人信了?!?/br> 其實說白了,這也與底層百姓的‘愚性’有關,他們的要求真不高,只要能吃飽肚子,只要不是被逼上絕路,民不與官斗,自古以來的俗語,恰恰也是一些底層百姓的心聲。 所以在有希望的情況下,即使有人故意煽動,他們也不太敢去圍攻官府。 而周會也不是沒動其他手腳,明面上他不敢亂來,只能私下搞點見不得人的把戲,可惜魏王行事太過周密,各州縣以蟲換糧的任務皆有當地父母官領命,還立了軍令狀。一旦出了意外,誰立軍令狀誰全責,所以誰也不敢在里面動手腳。 畢竟一旦出事,丟的不光是官,還有自己的命。 除了煽動饑民,故意激發民亂外,還能做手腳就是讓魏王借不來糧,可誰曾想人家不在山西借,竟從外面借了來。 “大人,這是在不怪小的,還不是那欽差太過狡猾?!笔莺锟迒手樥f。 周會轉頭就給了他一巴掌,罵道:“不怪你們怪誰?還不是你們辦事不利!”罵罵咧咧地罵了一陣,他又道:“都暫時消停些,還是等京中的消息來了再說,我瞅著那幾個莫是要倒戈,老爺才沒有那么蠢,事情沒辦成還把自己賠進去?!?/br> “大人睿智,不過小的還有一計?!?/br> 周會斜著眼看他:“還有什么計?” 瘦猴連連陪笑:“小的估摸欽差這次沒借到多少糧,不然窩窩能這么拉嗓子,那運送來的糧食里恐怕有虛?!?/br> “有虛?”周會挑眉。 “是啊,您瞧瞧,若是沒有虛,他何必如此慎重其事,生怕別人碰了糧食,還把賑濟糧換成窩窩。誰傻啊,自己給自己找事做,肯定是糧食不夠,所以李代桃僵,拿豬食充數,又怕人知道,才會這般欲蓋彌彰?!?/br> 周會皺著眉,摩挲著八字胡:“繼續說?!?/br> 瘦猴咽了咽口水,道:“欽差拿豬食充當賑濟糧發給饑民,這事若是被外人所知,您說他還能拉攏民心?” 周會想了想,突然給他一腳:“你別哄騙老子,這東西讓你看是豬食,對那些快餓死的人來說,那就是能活命的東西。那些愚民會管是不是豬食,只要能讓他們活命,就鬧不出什么大亂子?!?/br> 瘦猴挨了一腳,還要陪笑:“大人,此言差矣,您想我們已經錯失了先機,讓欽差給哄騙過來,如今那地方被欽差的人把守著,咱們也探不出虛實??赡堑胤揭郧安皇窃蹅兊牡乇P嗎?若是費點力氣,肯定能探出點東西來。若是大人能當眾識破對方的詭計,到時候動靜鬧大一點,咱們再到后面添把柴。 “這戲當然不是給那些愚民們看的,而是給那幾位大人,您不說他們騎墻兩邊張望,時時刻刻都能反水,這次他們變了態度是因為欽差弄來的糧食,可若是讓他們知道這糧食有虛,是欽差弄虛作假。所謂一次不中百次不用,到時候誰還會相信欽差,只要他們不被欽差拉攏去,這事就算咱們贏了?!?/br> 周會聽得眉梢直跳,但瘦猴瞅著他那樣,似乎是有點意動。 果然周會轉瞬變了臉色,笑罵道:“會不會用詞,什么一次不中的,是一次不忠?!?/br> 瘦猴裝作委屈的樣子,道:“小的這不也是受大人的教誨,只可惜小的不通文墨,連大人半成都學不會,反倒鬧了笑話。不過小的說得就是那個意思,要讓那些大人知道欽差沒那個本事弄來糧,他們以后還能信欽差?只要弄不來糧,再過陣子肯定亂,一旦亂了,大人的事就算辦成了?!?/br> 周會摸了摸八字胡,想了半晌后,點點頭:“那行,這事就交由你去辦了?!?/br> 瘦猴得了差,得意自是不用說。 * 送走胡德茂等人后,魏王在原地站了半晌,才往回走。 自打入主這廣豐倉,他就沒再回巡撫衙門了,住處就設在后面的一處小院里。十分簡陋,舒適度肯定比不上巡撫衙門,但還能住人,不過現在也計較不了那么多。 等魏王回到臨時辟出來的書房,書房里正有人等他。 正是霍五。 霍五本是魏王心腹,娶了知秋以后,依舊在王府當差,管著王府的護衛隊。這次魏王出行山西,并沒有帶他一同,而是留他在京中護衛府中的安全,誰知這次他竟押送糧食來了山西。 “說說,怎么是你來了,王妃呢?” 魏王太切中要害,霍五也心知肚明瞞不過,只得抬頭看了魏王一眼,低聲道:“是王妃讓屬下來的?!?/br> “她人呢?” “王妃……王妃……”霍五的頭越垂越低,直至終于承受不住壓力,方袒露實言,“王妃去了江蘇?!?/br> “江蘇?” “王妃在蘇州?!边@下,霍五可是把知道的所有事都吐出來了。 魏王的臉頓時黑了,范晉川如今就在蘇州。 * 其實魏王在出行山西之前,是做了兩手準備。 明知曉山西之行難上加難,他自然不會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表面上他只身前往山西,實則暗地里命人拿了他的手書前往他省借糧。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這事本是被他托付給了左奕,誰知竟被鳳笙攔截下了。 “王妃說,她在江浙一帶還有幾分人脈,由她出面想必能籌到一些糧食,至于兩位小公子,王妃托付給了皇貴妃娘娘,由皇貴妃的看護,想必不會出什么事。且還有德全看著,屬下也留了不少人在府里,殿下不用擔憂?!?/br> 可惜這些話非但沒起任何作用,反而讓魏王渾身都是低氣壓。 也許霍五不明白,但魏王很清楚鳳笙為何這次會親自出山,連著幾年到處都在鬧災,所以想從別的省借來糧,可謂是難之又難,尤其暗里還有那么多人等著給他下絆子。 雖近些年逐漸從‘蘇湖熟天下足’,慢慢轉變為‘湖廣熟天下足’,但江浙一帶常年風調雨順,即使偶爾有些災情發生,也不會缺糧。而范晉川如今已做到江蘇布政使的位置,也許從他的手里,能借到一批糧。 這次湖廣兩地也遭了災,恐怕自身都難保,所以魏王之前的布置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卻唯獨忽略了江蘇。 若說這不是偏見,恐怕誰都不相信。 可能鳳笙恰恰就是知道這些,才會親自出山。 魏王明明知道這樣做沒什么錯,但只要一想到妻子要去會見舊情人,就滿肚子都是氣,也因此他身上的低氣壓連著幾日都不散,反倒讓自以為洞悉欽差空城計的某些人又心思忐忑了起來,忍不住想是不是猜錯了。 不得不說,這也算是錯打錯著吧。 第127章 而另一邊, 鳳笙已經到了蘇州。 江南不愧是整個大梁最富饒的地方, 哪怕外面因為天災鬧得沸沸揚揚,似乎對這里都沒有什么影響。 除了米價漲了不少, 普通百姓少不了會怨聲載道,但局勢相對穩定,可以看出當地官府還是有所作為的。 鳳笙到了后,只是略微休整了一下, 就帶著人上街去了, 這些情形都是她到了后了解來的,同時她也沒忘吩咐人給范晉川遞拜帖。 為了怕走漏風聲用的是她的名帖。 她曾經名帖,方鳳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