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不試試怎么知道?” “你——” 鳳笙掛起燦爛的笑,往后退了一點:“現在已經這樣了,魏王殿下就不要再說這些沒用的話了?!?/br> “你知不知道,當你踏入京城的那刻起,你就是個死。陛下如果想保太子,是不會放過你的?!?/br> “說不定陛下不想保太子呢?”鳳笙打著哈哈。 “陛下如果不想保太子,你現在不會在這兒?!?/br> 所以這就是個死局,鳳笙十分清楚,但她還是來了。 “我知道自己小命馬上就要玩完了,那魏王殿下這趟來所謂何意?” 這話又激怒了魏王。 “你是算準了本王會救你?”魏王從不是易怒之人,外人對他的評價向來是喜怒不形于色,可唯獨面對方鳳笙,他屢屢破戒,似乎他這么多年的佛白修了。 “我可從不敢這么想?!兵P笙下意識說。 見他下巴緊繃,她心中不忍,略有些苦澀道:“其實如果能選,我其實不太想在這里見到殿下。您是皇子,身份貴重,我不過是一介民女,頑劣不堪,傷風敗俗,不值得?!?/br> 這話挖的有點深,深得魏王不忍直視。 他從來不問自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在這個女人身上浪費時間。他不是這種個性,他一向走一步看十步,唯獨在她身上,他不想去問那么多為什么。 “記住本王的話,勿動勿言,剩下的本王來做,你還有一線生機?!?/br> 拒絕的話已經在嘴邊了,鳳笙卻選擇咽了下去。 “好?!?/br> 她答應得這么爽快,反倒魏王有點不安了。 “這一次,你一定要聽本王的,別任性?!?/br> “好?!?/br> “真好?” 鳳笙點點頭:“我等殿下救我性命?!?/br> 這樣的方鳳笙,是魏王沒見過的,所以他信了,緩和了顏色。 之后,在右安門前兩支隊伍分開,鳳笙直接被送去了大理寺,而魏王則回了魏王府進行下一步。 可他很快就明白自己又被方鳳笙那女人給騙了,那女人非但沒遵守諾言,反而把天捅了個窟窿。 第73章 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 與刑部、都察院,并稱三法司。 按理說鳳笙應該送去刑部, 但因為案件特殊,畢竟方鳳甫并不算真正觸犯了朝廷律法, 所以暫時關在大理寺里。 也沒讓她進大牢,只是單獨擇了一間屋子關著,等待上面命令。 鳳笙在這里的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吃得飽穿得暖,每天還有人送飯, 看得出是單獨開的小灶。就這么住了兩日, 一直沒人來問她話,反倒不請自來了好幾個人。 來了也不表明身份, 只是與她談天說地, 論一論時政,又或是下下棋。若不是鳳笙對自己還算有自知之明,恐怕要以為自己天生人緣好, 被人關了還能這么‘招蜂引蝶’。 等再過兩日, 這些人就露出真面目了, 談論的問題上升到家國天下之類的大局面的問題。對此, 鳳笙是一概是左耳進右耳出, 表面一副深受教誨,實際上心中怎么想, 大概只有她自己清楚。 其實鳳笙清楚為何會是這樣, 這說明了上面暫時還不想殺他, 只想保存所有人的面子,讓彼此之間都能下臺。如果她能坦然接受,并能做到真正的識趣,說不定她不光不用死,還能繼續當自己的小官,肯定不能回揚州了,大概會是在某個鳥不拉屎的偏遠地方,但至少性命無憂。 這一切她都清楚,很清楚。 如是這般過去了幾日,‘點化’她的人終于不來了。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大理寺三司會審,鳳笙被請到堂上。 也算是陣勢浩大,不光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都到了人,此番又稱三司會審。逢大案要案,由三司聚集共同審理。 不過這只是小三司,因為鳳笙聽稱呼,三司今日到場的人都不是主官。如果上升到三司主官到場,諸如大理寺卿、刑部尚書與都察院左都御史共同會審,那就是最高級別的三司會審,是時舉朝上下的目光都將聚集此處。 但是現在也不差了,和鳳笙預想的差不多,而且上面坐著一個老熟人,這幾日和鳳笙喝了兩次茶的大理寺少卿趙安賢。 鳳笙也是此時才知此人是大理寺少卿。 與普通的過堂審訊差不多,先是核實鳳笙的身份籍貫之類的內容,這次開堂過審的名頭是急于求成、嚴重瀆職。大概的意思就是說,鳳笙這次在兩淮奉命查處貪腐案時,手段過于激進,因為造成了不少冤案。 對于造成了什么樣的冤案,手段如何激進,堂上并未明示清楚,只說現在有人翻案喊冤了,所以朝廷得徹查,也因此才會把方鳳甫押解進京審問。而且三位主官的態度都極為和藹,一副鳳笙不過是少年冒進、情有可原、功大于過的樣子。 魏王說的并沒有錯,哪怕全天下人都覺得太子錯,但只要建平帝還想保他,就不算是錯。更何況堂堂一國的太子,不過就是安排了幾個人在地方上為自己斂金,能算得上什么錯呢,天下都是人家的。 只要太子不造反謀逆,在建平帝心中就不算錯。 相反,大題小做,一直咬著不丟想深挖,疑似背后還站著什么人的方鳳甫,在建平帝的心中才算是錯了。鳳笙好不容易在圣心中積累的好感,早就煙消云散,只剩了不識趣幾個字的評價。 所以說今天這就是一場戲,演給全天下人看的戲,戲的主角是方鳳甫,看客是天下人,排戲的人是建平帝。如今這么多人大張旗鼓的到這里,就是負責把這場戲演好了,為此,之前還有人找著機會和鳳笙私下對臺詞。 基于這種情況,整個審訊的過程就像是玩笑,主角只用在下面站著不動就可以了,上面的幾位主官,以及陪審的吏員書辦,已經把戲唱完了。 現在只等鳳笙簽字畫押,這案子就算定了,皆大歡喜。 “方大人,還不快請?!币粋€吏目捧著托盤來到鳳笙面前,做了個請的手勢,托盤里放著一張紙,上面大致列明了案子的來龍去脈。 鳳笙看著那張紙笑了笑,抬起頭來:“下官不服?!?/br> 四字道出,讓人幾乎以為是幻聽。 堂上的三位主官都愣住了,旋即是臉色難看。這姓方的,如此點撥他,他竟還是如此不識趣,想怎么樣?難道把天捅破不成! “方大人還有何不服的?地方斷案需送刑部審判,刑部審判后,又送大理寺復核。根據我二司查證,此案確實存在冤情,且不說苦主受過刑,符合無法承受酷刑才會屈打成招的說辭,在你被押解進京的路上,已命人查抄了對方的家宅,并未查出與案件相符的財物,人證物證俱都不存在,如何審判對方?” “大人說的苦主可是鹽運司同知魏統新魏大人?” 自然是他了,若不是此人牽扯太深,這么多年來手里可能也捏著不少東西,恐怕他也將是斷腕的其中一個。只要牽扯不出魏統新,魏統新背后的人自然安穩無恙,至于其他小魚小蝦,根本不足掛齒。 “正是,”刑部的這位老大人極為痛心疾首,道,“方大人急于求成的心,我們都懂,畢竟第一次身負皇恩,為陛下辦事,難免矯枉過正,手段太激進,那魏大人據說被用刑用的很慘,如今神志失常,恐怕難以恢復?!?/br> 這事確實是鳳笙干的,她急于結案,也是急于在魏統新口里問到一些東西,所以對其用了刑。當然,這刑也不光是為了問東西,也是用給人看的。 沒有用刑,如何符合屈打成招的說法,她其實一直很體貼,卻還是被人認為是惡人。 “如果說是魏統新魏大人,那他絕不無辜,那日匆忙,下官只來得及對此案結案,就被突然上門的錦衣衛押解上了京。其實在查案的過程中,還有一件陳年案子與魏大人有些關系,那就是前鹽運使周廣瑞貪墨稅銀案?!?/br> 鳳笙面帶微笑,態度淡定,堂上坐的數名官員卻是一下子瞳孔緊縮,望了過來。 當年周廣瑞貪墨稅銀案震動朝野,卻以周廣瑞病死在上京途中為告終,當初很多人都意識到事情其中有蹊蹺,但事情發展太快,很多人鞭長莫及,根本來不及獲知其中具體端倪,就因兩名涉事人員俱都身亡,案子草草結束了。 難道說,其中還另有端倪,而證據握在這方鳳笙手中? 一時間,整個大堂中鴉雀無聲,竟是無人知曉該說些什么。 “大理寺掌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要做到推情定法、刑必當罪,使獄以無冤,此乃當年太祖定制所說之言。今日三司匯聚一堂,諸位大人俱是朝廷肱股之臣,忠君報國,大公無私,借此機會,下官有狀要告,有冤案要翻?!?/br> 趙安賢作為大理寺少卿,又是鳳笙所言‘掌審讞平反刑獄’的大理寺官員,此番該是他說話。他定了定心神,道:“你說?!?/br> “下官一告當今太子貪贓枉法,勾結朝廷命官為其斂財,賣官鬻爵,謀害人命;二告戶部尚書宋憲受其指使,甘為其牛馬,為了遮掩事實,不惜構陷朝廷命官;三告鹽運司同知魏統新,伙同宋憲及江蘇巡撫陳克吉等人,栽贓陷害前鹽運使周廣瑞,并迫害其身邊熟知內情之人。此乃訴狀,及魏統新認罪口供,及下官查證歷年來鹽運司賬務的部分證據?!?/br> 鳳笙從懷中掏出一個牛皮紙袋,這些證據她一直貼身而藏,因吃定了她只能束手就擒,也是想走和諧路線,所以一路上童百戶對她以禮相待,來到大理寺后,也無人對她動粗甚至收身。 她之前所布的局,甚至對魏統新用酷刑,自曝其短,俱都是為了這一切,也是為了此時此刻。 大抵是等待已久,到了此時,鳳笙反而十分平靜。與之相反,堂中傳來數聲雜響,有吃驚踢掉臀下凳子的,有失手摔了茶盞的,還有驚詫的倒抽氣。 趙安賢現在已經沒辦法保持鎮定了,直到旁邊有人叫了他一聲,他才回過神來。 “方大人,你可知道你在說什么?” “下官知道?!?/br> “這是訴狀和證據?”趙安賢又問。 “正是。這只是部分,還有一部分被下官藏在他處,如果大理寺需要佐證,下官可告知所藏之地?!?/br> “那你可知大周朝翻案的必要流程?如今周廣瑞已死,若是本官沒弄錯,你姓方,并不是周家人。大周朝律法有制,訴冤翻案必須其本人,抑或是其直系親屬作為苦主。而你——” “下官正是苦主?!?/br> “你是苦主?”趙安賢道,口氣中有幾分不信,也有幾分如釋重負,似乎因鳳笙不是苦主,而松了一口氣。 事實上不怪他會這樣,當年此案不了了之,周家人乃至周家的親友們從未出面過,更無人在朝中替周廣瑞說話,既然當年都沒有,事隔數年,自然更是沒有了。即使有,只要此時此刻現場無法受理案件,他就可以脫身而出,事后等踏出這道門,他立即告病在家,以后再也不會出現在這方鳳甫的面前。 因為就趙安賢發現,這方鳳甫就是個瘋子!他竟然告太子?! “你即不姓周,又何來是苦主?好了,方大人……” “我姓方,乃前鹽運使周廣瑞師爺方彥的直系子孫。我爹心知此事危險,將我送走時,曾留下一封信,信中說他會和周大人一同上書揭露兩淮鹽運弊政,及鹽運司被侵吞的預提鹽引息銀之事。卻萬萬沒有想到,不過一夜之間,世間黑白被顛倒,竟成了他們涉嫌侵吞預提鹽引息銀。 “我爹因受牽連,當晚就和周大人一起被抓,卻在當晚慘死在大牢。事后家人前去收尸,尸首不堪入目,竟是受了酷刑拷打,顯然是對方意圖策反我爹反口,卻被我爹拒絕,才慘遭此禍。我身為人子,無法盡孝膝下,又目睹親爹慘死無能為力,幸虧皇天不負有心人,竟讓我查出其中背后真兇,還請各位大人為我翻案!” 說著,鳳笙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將那封牛皮紙袋舉于頭頂。 第74章 這無疑是個燙手山芋, 誰敢去接? 可不接又能怎么辦? 眾目睽睽之下,若是不接,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成什么了? 此時坐在上首處的趙安賢等三人,快恨死方鳳笙了, 怎么就不提前打聲招呼,如果早知會發生這種事,他們一定全部告病在家??赊D念再一想, 此人弄出這么多事,不就是挑中了這種場合, 不然早不說晚不說, 偏偏趕上這時候。 三人面面相覷,一時沒了主張。 方鳳笙還跪在下處, 顯然是事情僵在此處。 這時, 下首處幾位觀審的官員中,其中有一位說話了。 “趙大人,賀大人, 馮大人, 這方鳳甫所言有理有據, 又身為苦主, 他自稱證據齊全, 本官看倒不像作假。怎么三位大人竟愣在當場,是有什么難處?” “這……” 又一名官員說話了, “沒想到堂堂的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 也有不敢受理的案子?!?/br> “誰說我們不受理, 我們只是一時有些分神!還不把東西拿上來?!壁w安賢指使書辦去接那牛皮紙袋,都想著方鳳甫怕是沒這么容易交出來,沒想到他倒是十分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