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童太后囁嚅道:“哀家都聽說了,這事和你有關,這外頭的人怕是也聽說了,皇帝這一次生氣呢,確實也有道理,他十幾年建立的帝威,怕是一朝喪盡,這事實在是怨不得他的?!?/br> “你想說什么?”龍太后問道。 “不如,”童太后再湊近一些,“明日早朝上,你去一趟,便說是你私下派陳瑾寧率領三千軍士出東浙,這一切都是你的主意,如此,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才能保住威嚴?!?/br> 她說完,見龍太后冷冷地盯著她,心中一怵卻也有些不服氣,嘀咕道:“再說,這原本就是你的主意,憑什么讓皇帝來為你擔罪狀?” 龍太后口氣淡漠地道:“如果這個是你們母子的要求,好,我明日上朝?!?/br> 童太后頓時眉開眼笑,“真的?” “真的,回去吧?!饼執蟮?。 童太后歡天喜地地走了。 龍太后卻伸手扶住額頭,微慍道:“皇帝此番,真叫哀家失望?!?/br> “太后莫氣,皇上會明白過來的?!辫绻霉脛竦?。 “這江山是姓慕容的,不是姓龍的,我要等他到什么時候他才會明白?”龍太后余怒難消。 “您不是說過,盼著他發一場火嗎?”郭玉姑姑道。 “這是小孩子的脾氣,不是帝王之怒!”龍太后冷道。 “不懂!”郭玉姑姑道。 第247章 圣意難測 龍太后厲聲道:“遷怒這個,遷怒哪個,不斷想辦法推卸責任,這就是小孩子的脾氣。他若有不滿,該與我據理力爭,拿出讓為心悅誠服的證據來,他的治國之論,他的外攘內亂的政策,這才是帝王之怒。而不是道貌岸然地跟我說什么百姓怨言,周邊小國取笑蒼白無力的辯詞?!?/br> “別生氣了,皇上這不是一時想不通嗎?您若不是得悉了某些事情,想必也不會派陳瑾寧去先除掉東浙王,皇上又沒有先見之明,怎可怪他?” 一個女子款款而入,徐徐地說。 郭玉姑姑和瑾如姑姑瞧了一眼,便笑著道:“阿蛇來得正好,這不,發著脾氣呢?!?/br> 來人正是靖國候夫人阿蛇,她夤夜前來,看來是有捷報了。 龍太后見到她,怒氣便消減了大半,再細思她的話,怒氣便只剩下那么丁點兒,“你這么晚來,是不是有好消息?” “確實!”靖國候夫人大模大樣地坐下來,“我派出去的人有消息回來了,陳瑾寧大勝,如今正在處理后續之事,靖廷襄助她一臂之力,一切在你所料之中?!?/br> 皇太后神色稍緩,“嗯,我對陳瑾寧有信心,她擅長忍耐之戰,也擅長以快打慢?!?/br> “那你有什么好生氣的?皇帝的怒氣,不在你預料之中嗎?你別給皇帝要求得太高,他所能夠看見的,和你看見的不一樣,有不同意見,也是正常的?!本竾蚍蛉说?。 “我氣的,是他在推卸責任?!饼執鬀]好氣地道。 “他是推卸責任,但是身為帝王,他有什么辦法?總得立威啊,否則這個皇帝還怎么做?”靖國候夫人笑道,“好了,別生氣了,他會明白你的苦心,這一戰,功勞在他,你幫他立威,幫他平定內亂,他慢慢會想通的?!?/br> “他可是廢黜了你未來女婿?!饼執蟮?。 靖國候夫人倒是春風得意地道:“由此可證明,我這個女婿確實可靠穩妥,關鍵時候,沒有為了前程背叛自己的妹子,好,好男兒,我喜歡!” “他寫的策論,我看過,確實都是真知灼見,一個文人,對戰略有這樣的見地,難能可貴啊?!?/br> 龍太后對他也是贊不絕口的。 “本來以為,他只是個舉人,頂多只是通達道理,沒想到還有這見識,可見瑞清這丫頭眼光好?!?/br> “他在陳家是備受冷落的,無以排解這種失落,唯有在書中尋找存在,這種人反而能鉆心學問,往往驚世之才,就是這種不曾受過寵愛的人?!?/br> 靖國候夫人是越聽越滿意,尤其,連太后都對他贊譽有加。 只是,那小子別的都好,就是容易害羞,聽瑞清說,跟她說幾句話臉都能紅一大片。 靖國候夫人蹙起了眉頭,“就是太害羞,這般害羞,成親之后,如何洞房?” 郭玉姑姑和瑾如姑姑聽得此言,頓時失笑。 郭玉姑姑笑得臉色漲紅,“得了,您趕緊住嘴,這話豈是做岳母來說?他是害羞之人,您是沒羞沒臊的人?!?/br> 靖國候夫人淡淡地道:“食色性也,有什么不能說的?” 被靖國候夫人這么一插科打諢,龍太后的臉色也好看了一些,氣氛也總算不如之前緊張。 童太后從飛鳳殿離開之后,便去了找皇帝,告知皇帝明日龍太后會到早朝之上,宣布陳瑾寧是她派出去的。 這本來是皇帝的意圖,但是,聽了童太后的話,皇帝卻難受起來了。 皇帝這一宿,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他想起自己登基這十六年,從開始登上這帝位那一天起,母后是如何堅定不移地相信他,支持他。 “皇上,怎地還不睡?”身邊伺候的桂公公悄然進來,輕聲問道。 皇帝慢慢地坐了起來,手滑過被子上的刺繡,輕輕嘆息一聲,“黃桂,朕腦子里一直想著當年的事情?!?/br> “當年的事情,是過去的事情,沒什么好想,皇上要保重龍體?!?/br> 皇帝夜不能寐,是很嚴重的事情,桂公公因而也十分凝重。 “當年父皇病重,怕朕年少,外祖家勢力滔天,且當年皇祖母不斷起用童家的人,父皇為讓朕順利登基,不讓大周江山旁落他人之手,下了旨意要母后陪葬……” 桂公公知道這段往事,當年,他已經是御前伺候的太監。 當年的童家確實野心勃勃,加上皇太后與皇后都是童家的人,先帝病重,童家幾乎把持整個朝政。 下了要皇后殉葬的旨意之后,當年的童太后便把童皇后降為童貴妃,與龍相合謀,迎娶龍相之女龍展顏入宮,其目的就是要龍展顏殉葬。 殊不知,龍展顏入宮為后,皇上便精神了起來,廢掉殉葬的旨意,且封了慕容擎天為攝政王,與龍后一起攝政。 在童家與龍展顏及攝政王的一場對峙中,童家慘敗,所有人都以為,龍后會廢掉當時的太子慕容見,扶持慕容擎天登上帝位。 但是,慕容擎天和龍后都沒有這樣做,他們反而讓太子登基,且兩人潛心輔助。 龍后為母后皇太后,童貴妃因是皇帝生母,也被封為圣母皇太后。 慕容擎天當時出了事,新帝登基,無所依仗,龍太后便臨朝稱制,為他穩住局面。 在她臨朝稱制的那段日子里,她充分表現出卓越的政治能力,廢黜許多腐敗政策,施行新政,讓大周朝在短短的幾年間,如龍騰飛。 當時童家死灰復燃,童太后甚至襄助童家來對付自己的兒子,后被龍太后罵醒,力挽狂瀾,皇帝才能穩居帝位。 童太后因此也對龍太后心悅誠服,從此,兩宮皇太后和平共處。 當然,龍太后最后嫁給了擎天攝政王,攝政王被退為太上皇,因而龍太后既是先帝的太后,也是太上皇的太后。 文武百官對龍太后多半是心悅誠服的,但是也總有看不慣女子當政的迂腐官員,至今依舊還有。 所以,一旦明日皇太后早朝上宣布,是她派出陳瑾寧率領三千軍士到東浙,只怕會惹來一批迂腐之臣的聲討。 桂公公此刻所想,也是皇帝心中所想。 太后的恩情,是實實在在的,他冷靜下來,心中也有了新的決定。 第248章 捷報傳來 翌日早朝,龍太后果然穿著朝服來到。 皇帝與她在后殿相遇,皇帝依照以往,上前請安。龍太后也沒有任何的芥蒂,仿佛母子兩人都不曾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 兩人攜手出去,文武百官見已經許久沒在早朝上出現過的龍太后竟然來了,都十分愕然,紛紛猜測,朝中到底出了什么事。 行禮之后,文武百官,鴉雀無聲。 龍太后嗓子清朗地道:“今日我出現在這里,大家大概也想到一定是出了什么事,確實,今日有一件事情,我要在此宣布?!?/br> 她眸光環視之處,百官低頭,揣揣不安。 皇帝忽然拉住龍太后的手,沖她微微一笑。 龍太后微怔,看著他。 卻見他已經端正神色,沉聲道:“想必近日愛卿們也收到消息,北營有三千軍士被朕派往了東浙,這三千軍士到東浙所為何事,何人為帥,大家想必是不知道的?!?/br> 這件事情,本來秘密進行,知道的人不多,便是知道有軍士調動,卻也不知道是調往東浙。 因此,百官聽了皇帝的話,一陣愕然。 皇帝自然也知道這個情況,他不過是要順著往下說。 “三個月前,朕得到密報,說東浙王意圖謀反,朕經過連番調查,后派出了靖廷大將軍到東浙刺探,靖廷到東浙之后,傳回消息,東浙王私自招兵,屯糧草,建造巨大的兵器庫,更以火藥制造武器,殺傷力巨大,靖廷暗訪之下,確定東浙王謀反的逆心后傳報回京,卻被東浙王發現,意圖轉移兵器庫里,靖廷與一眾將士冒死炸毀兵器,兵器庫炸毀了,但是朕派出去的將士,全部犧牲,只有一人殺出重圍,身負重傷回京遞送消息,確定逆王謀反之事。朕與東浙王是堂兄弟,一脈相連,得知此訊,痛心不已,唯恐我大周出現內亂,又知京中有官員與東浙王勾結,遂不動大軍,也不點名將,只委派陳瑾寧為元帥,甄士安為副帥,蘇意為監軍,帶三千兵士暗中出京到東浙,朕原意是勸降,不愿國有大亂,只派出三千人,是為表誠意,如果東浙王降,朕會網開一面,若東浙王殺盡這三千軍士,便執意與朝廷為敵,朕也絕念兄弟之情,也要剿滅逆賊,殺之絕之!” 皇帝此言,震驚整個朝堂! 東浙王有野心,大家其實都隱隱約約聽過。 但是,東浙王一直沒什么特殊舉動,自然不好貿貿然出兵。 而如果說,皇上此番調查屬實,陳靖廷也炸毀了兵器庫,皇上大可以點將派出大軍,為什么要讓陳瑾寧一個女子領著三千軍士到東浙去?就為了招降?說不過去。 這是送死。 龍太后昨晚所有的怒氣都消逝了,皇帝這番話,著實叫她心頭燙帖,舒服無比。 她環視了一眼百官,見有些臉色大變,正欲出列發言的,她眸光冷冷地就掃過去,道:“此事,皇帝征求了我的同意,我認為可行!” 一句話堵了想發表長篇大論的臣子。 龍太后幾乎從沒做過錯誤的決策。 當然了,有些不服龍太后的老臣,傲慢地站了出來。 皇帝冷冷地道:“朕相信陳瑾寧!” 那些不服龍太后的人,是服皇帝的,也忠心于皇帝,聽了皇帝這話,便都把話給吞回肚子里。 一場本來會激發大辯論的早朝,因著母子同心,竟然全部化解了。 龍太后今日早有安排,所以,在朝臣寂靜無聲之后,便聽得有聲音疾步而來,門口有內侍監高喊,“東浙報!” 皇帝一怔,下意識地看向龍太后。 龍太后一臉的淡定,仿佛這個東浙報,一定是捷報。 內侍監大步進來,手中托著一封信和一個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