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第一期定在2月3日上線,依次時間倒推,至少2月1日要把成片交給菠蘿tv的總監進行審閱,1月31號制片人就要審過,制片人之前還有導演要看,也就是說最遲29號后期剪輯也得完成。 最終,錄制時間定在了1月19到1月26,完整地錄上7天,最終剪出90分鐘的成片。 ——好在是棚內錄播的節目不是真人秀,不然后期可能要撂挑子。 錄制地點,是菠蘿tv在北京的演播室。 1月19日這天,所有人都起了個大早。 謝青作為選手,16號時提前拿到了題目,當時就感覺這是個送命題。 “自由創作啊……”寥寥幾十字的題目要求,她苦惱了三天,“寫什么都行?那寫什么合適?” 陸誠不給她放水,輕聳肩頭,只說:“你想想節目主旨?!?/br> 節目的主旨,是通過比拼,選出最具有商業價值的作者。 什么叫商業價值?在網絡文學進入商業化之后,能迎合讀者口味、能日更一萬兩萬不疲軟,都叫商業價值。 但在2015年i熱大潮掀起之后,作者的商業價值又多了一種新的體現。 ——能讓寫出的作品適合改編,是不容小覷的價值。 《文采風流》的k模式,是讓作者分組進行討論創作,寫出小說,再讓臺里的特約演員去演。 特約演員們,這會兒已經在橫店了。 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東西主要是兩部分:作者的創作過程和心得體會,以及演員演出的成品。 這個思路看似簡單,其實刁鉆得很。 因為越是內行越明白,小說和劇本是截然不同的。一部小說被呈現到熒幕上,就算在原著粉看來很“原汁原味”,其實也要經過完整的劇本創作過程。 舉個例子,小說里常會通過大 段的心理描述來向讀者呈現人物內心,這樣的效果在熒幕上固然可以用畫外音來呈現,但畫外音很容易導致出戲,這就會造成小說創作和劇本創作的思考角度不同。 在切入點和敘事順序的問題上,二者也大相徑庭。在小說里,回憶殺可以說來就來,插敘倒敘只要作者能駕馭得了,就隨便作者怎么搞??稍趧”局?,編劇就需要考慮拍攝難度和效果的問題,基本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照搬。 總而言之,直接拿著小說當劇本去拍,是難以做到的。 可陸誠非要這樣搞。 不僅要直接照著小說拍,他還設計了嘉賓評分環節,即讓嘉賓閱讀原文,再與最后呈現的效果進行對比,從專業角度進行打分。 160 160 160 160 160如果呈現的熒幕效果好,但文本本身依小說標準評判不合格也不行。 160 160 160 160 19日早8:00,第一個環節開始錄制。 節目的開端自然是介紹選手和嘉賓,另外就是選手分組。 為了讓節目能有個開門紅,這次的三位嘉賓是小有名氣的制片人和一位影視學院的教授。在選手分完組進入討論環節后,三位嘉賓會轉悠到各組的房間,提一些建議。 謝青的組里基本都是誠書文化和靈墨工作室的老熟人,包括丁一帆和鄒小盈。 陶然在隔壁組里,同組的基本都是和她畫風相同的無線文作者。過一陣子她的網劇就要上線,誠書文化正好也借這檔綜藝捧她一把。 鄒小盈對隔壁組的構成嗤之以鼻,說:“我覺得咱們不用太緊張,這才第一輪,有旁邊寫無線文的,肯定不是咱們墊底?!?/br> 無線風在翻拍上確實是有難度的,過于追求酸爽的文,難免會邏輯缺失。 三位嘉賓在此時轉悠到了這屋,暫時先沒插話,靜聽選手們討論。 藏在貓臉面具下的謝青道:“我覺得吧……咱們首先不能輕敵?!彼纯唇M員們,分析說,“你們看,第一輪是自由創作,主要評分項是觀眾投票。無線文這幾年很賺錢,其實已經是一輪‘觀眾投票’的結果了,說明讀者喜歡,說明他們知道怎么戳讀者的點。這回他們要真搞出一個集大成的作品出來,咱們不一定打得過?!?/br> 受歡迎的東西,總有它受歡迎的理由。 謝青覺得平常大家可以各寫各的,但現在成了對手,不能一上來就不拿人家當回事。 對著嘉賓們的鏡頭恰好拍下嘉賓們的反應。 畫風嫵媚高冷的女制片人壓音:“她這個道理沒錯?!?/br> 北影教授:“對,其實現在大眾市場的審美還是偏于俗套的。很多俗套的東西大家罵,但一邊罵一邊看,收視率都不低。高雅的東西口碑可以很好,但容易曲高和寡,得不到什么關注?!?/br> “是?!蹦兄破它c點頭,“不過他們還得過我們這關啊。如果過于俗套,在我們這里拿不到高分?!?/br> 女制片很有鏡頭感地笑道:“那就看他們怎么平衡了。我沒太接觸過網文作者,但我覺得成熟的作者在迎合市場和作品逼格之間,應該是能找到平衡點的?!?/br> 選手那邊,丁一帆伸了個懶腰:“先定個題材吧?!?/br> 旁邊的男作者正拿iad翻著橫店那邊發來的場景圖,雖然十幾個場景幾乎包含了各大題材類別,但第一個寫什么還是要謹慎思考。 翻到其中一個圖,他手指停住,把iad推到桌子中央:“這個怎么樣?” 大家都圍過去看,是個有些玄幻風的古代建筑。 他提議道:“咱們第一場搞個玄幻,視覺沖擊力強,能讓觀眾印象比較深?!?/br> 謝青一時覺得這個提議可以,但她旁邊的妹子提出了不同意見:“我覺得不行?!?/br> 其他人都看過去,她說:“玄幻題材繞不過特效,但后期時間只有三天,資金也有限,我覺得做不出咱們預想的特效效果?!?/br> 在播出這部分的時候,后期一定會為她加一個字幕: 沐子楠,19歲 b大文學院大二學生 b大影視協會成員 謝青恍悟:“有道理?!?/br> 接著又說:“不過咱們確實要找一個能抓住讀者的題材?!?/br> 丁一帆:“那就挑時下大熱的,無限流、快穿?” “這種文你連大設定都講不完就沒時間了好吧?”剛才翻iad的作者反駁道。 每個組只能出12到15分鐘的成品。 這個長度,本身就要舍棄很多東西,再連大設定都說不清楚,觀眾必然看得一頭霧水。 謝青沉吟半晌:“倒也不一定是現在特別火爆的題材,那種現在熱度一般,但經久不衰的經典題材我覺得也行?!?/br> 第45章 這一天, 所有人都忙得熱火朝天。 先前的化妝、自我介紹及選手分組環節的拍攝其實已經占用了大半時間,大家開始討論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 一組六個作者、兩個中文系學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誰都沒能說服誰。 謝青很少看綜藝,但依舊可以腦補,討論過程中大家克制情緒的爭辯、負氣的嘆息, 一定都會被放到熒幕上了。 五點拍攝結束時,謝青這一組搞出了四個備選方案。 其他組的情況也差不多,大家一起走出各自進行討論的房間,謝青就聽到陶然在跟同組的作者爭:“校園不行,校園題材的開篇太難有沖擊力了,我覺得蜜瓜大大哪個方案好?!?/br> 然后節目組請大家吃了個飯, 吃飯過程中拍攝了一些日常鏡頭。 這部分是沒有謝青的,因為吃飯的時候不能戴著面具。 晚上回到酒店, 攝影師還會對每個人跟拍一陣子。 酒店也是節目組安排的,離演播室不遠。 謝青覺得繼續進行扯皮時的討論沒有意義,就給橫店那邊的撥了個視頻。 她要求通過視頻多看看各種布景,也看一下各位演員。這是合理范圍內的要求,節目組答應了。 謝青:“所以這一場是有五個古代場景、五個現代場景可以用?” 視頻那邊的助理點頭:“對?!?/br> 謝青:“我再看一下那位穿粉色t恤的女演員可以嗎?” 助理扭頭邊找人邊問:“樊小夕是嗎?” 謝青:“不是不是,是那個長得比較嫵媚的?!?/br> 助理:“哦你說顧雯……”說著找到了人, 跑過去把鏡頭轉向對方。 顧雯反應很快, 立刻跟謝青招手打招呼。 這一切都被謝青身邊的攝影師拍下, 等謝青掛斷視頻, 攝影師問:“你是不是有想法了?” “對?!敝x青點點頭, 隔著面具也能看到她眼里的笑意。 然后她在微信群里給組員們發微信:“大家來我房間一下吧!” 十分鐘后,大家就聚到了一起。攝影師繼續拍攝著,不過這種細節討論過程,大概只會放幾分鐘在正片里。 之后的幾天,幾乎所有人都早睡晚起。 除卻完成節目需要的小說,他們還要和橫店那邊磨合。即便拍攝成品要和小說內容對得上,也有各種細節可以進行微調,提升整體觀感。 作者們對此都沒有經驗,只能在嘉賓的指點下摸索著來,一時都非??啾?。 兩位本職工作是編劇的選手倒對此十分享受。 他們對著鏡頭說:“太爽了好嗎?我們編劇什么時候有過這種話語權!” 在歐美影視圈,編劇的地位是很可觀的;韓國更加明顯,常能看到一部影片獲得成功,主演在接受采訪時公開向編劇致謝。 但在國內,編劇在很多時候連真正的“創作空間”都沒有,制片人、導演、資方、演員會對劇本進行多方撕逼,編劇最終只能記錄他們談妥的結果。 不僅如此,還得挨觀眾的罵。尤其是i改編的作品:失敗了,全是編劇改崩了的錯;成功了,那是原著寫得好! 兩位編劇心里苦,兩位編劇巨委屈。 所以兩位編劇對這檔節目熱情滿滿。 “哎我覺得演員情緒要再豐沛一點……” 兩位編劇愉快地體會著指點江山的樂趣。 鏡頭轉到陶然那邊,一屋子無線文作者和謝青他們的焦頭爛額程度差不多。 “我覺得這個不成?。。?!女配太浮夸了?。?!” “但我覺得不是演員演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