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書迷正在閱讀:睡了豪門大佬后我跑了[穿書]、可知深淺、(真人同人)陪達芬奇超神的日子、玄學少女的大佬日常、德妃攻略(清宮)、穿成男主白月光怎么破、養了個影帝、八零年代錦鯉美人、三萬行情書、下堂農婦養家日常
城樓之下,尚沉浸在興奮余波中的梁團等幾名近衛,仰望著前頭上方那個獨自立在這座城的至高之巔的背影,靜靜等待。許久,見他然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下了城樓,命人開了城門,隨即翻身上了馬背 ,朝外而去,急忙也縱馬跟了上去。行出去一段路后,見是西山的方向,終于明白了,他是要去護國寺。 空山如洗,幽林靜闃。護國寺那座雄偉的山門,在深藍的夜空下巋然不動,遠遠望去,和其后的山峰化為一體,猶如盤古開天 ,便就如此。 謝長庚命人在山下等著,自己沿階而上,他拍開寺門,向開門的僧人表了身份,問慧寂長老,話音落下,方覺自己唐突。如此深夜,竟憑一時意動,前來相擾。 他說:“長老若是不便,我便在山門此處等著,待天亮,再去拜訪?!?/br> 那僧人望了他一眼,卻合十請他入內。 耳畔寂靜無聲,只有自己的腳步和不知何處角落傳來的夜修人所發的隱隱的木魚和誦經之聲。謝長庚穿行在這片深夜里的禪院之間,當來到后山的那片塔林時,望著夜色下的一尊尊沉默的塔影,恍恍惚惚,心底忽然生出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仿佛很久以前,他亦曾在如此的一個深夜,徘徊在這片塔林之間。但是很快,他就否定了這個念頭。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個護國寺的后山塔林,在今夜這個極其特殊,心情亦萬分復雜的日子里。 他被引到塔林盡頭的一間禪院之前,僧人向他合十,隨即離去。 這是一間簡陋的四方禪院,靜靜地矗在他的面前。他在門外立了片刻,邁步,走了進去。 他看到屋里點了一盞清油燈,一個老僧盤膝坐在云床之上。他恭敬地上去行禮,為自己夜半冒昧來訪賠禮,道:“熙兒托我來向長老問聲好?!?/br> 他說完,見那老僧并沒什么反應,依舊閉目打坐,遲疑了下,終于問出了一件過去三年之中,始終壓在他的心底,他從不曾徹底忘記的事。 “長老,這孩子,和當年將他從你這里帶走的那個婦人,到底是何關系?” “她曾對我言,那孩子只是她偶遇投緣,從長老求去養在身邊。我卻總覺她在瞞我。一直以來,她都是如此,無論什么事情,她從來不會痛痛快快和我說個清楚!” 他頓了一頓,又道,渾然不覺自己語氣中的一絲怨恨。 長老依舊沉默,猶如入定。 謝長庚說完話,方驚覺他的話仿佛多了。但是就在說出來的那一刻,他又覺得心里仿佛痛快了許多。 或許今夜,他來這里,原本就只是想尋個能說話的人,說上幾句話而已。他也沒真的指望這個老僧替他解惑,或是回應。 他其實根本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回應。 他索性坐了下去,坐到了老僧的對面。 “長老,那個婦人,無理到了可笑的地步。你可知道,三年前我曾追她至君山,尋不到渡船,我冒著淹死做她洞庭水鬼的險,連夜游水,橫渡了過去,我想求她再回心轉意,長老你知道她是如何回應我的?她竟要我在江山和她之間做一選擇!” 他說:“世上怎會有如此的婦人!真當她是九天神女下凡!便是神女,怕也不敢有她那樣的口氣?!?/br> 燈油漸漸燒干,火苗滅了。禪房里陷入了一片昏暗。 “她憑什么如此對我,憑什么……她對我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信。不過是她想趕我走而已……她可真是狠心啊……世上怎會有如此狠心的女子……” 黑暗中,謝長庚依舊和對面的那個老僧絮絮地說著話,漸漸地,從起先的不平譏諷的語氣,變成了沮喪。終于,他似乎感到累了,沉默了許久,呵呵笑了起來:“長老,今夜我做成了一件大事,我得償所愿,我極是快活!從今往后,看在那孩子的份上,我不會去為難她,但我謝長庚,不會再多看她一眼了!請長老你替我做個見證,倘若我再做不到,我便……” 他停了下來,仰臥在這間昏暗的禪室里。 他不記得自己什么時候曾一口氣說了那么多的話。他忽然感到自己又愚蠢又疲倦。 他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將要睡去之時,仿佛看到屋角那盞原本已經熄滅了的清油燈,又緩緩復燃了。 他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又置身月下江畔,看到了那夜似曾相識的一幕。江渚之上,濁浪滾滾,遠處,一條烏舟連夜行船,去往洞庭的方向。他原本以為是那夜偶見的那一船人,待近了,才看清,那個立在船頭上的青衣少年,竟是當年十九歲的自己。 謝長庚吃驚不已,追上去,呼喚他,那少年卻似乎陷入了某種冥想,渾然不覺,頭亦未回,逐浪而去。 少年懷揣著野心去求親,得償所愿,新婚之后大半年,他才歸家,終于看清了自己求娶來的長沙國王女的模樣。她不但生得極美,身子亦是他喜歡的,當夜圓房之后,他很是喜愛她,當聽到她含羞告訴他,他們從前在君山老柏樹下見過面,他還曾幫她救起了一只掉下懸崖的小鳥,他才恍然,想了起來,但也只笑笑,不以為意,覺得這是小女子的一點可愛小心思罷了。 過了沒幾天,他就要走了,他的母親要他納戚靈鳳,他雖有些不忍這么快就和她說這個,但還是去提了,想她若是愿意,最好不過,不愿的話,自己再怎么想個法子去母親跟前先推脫過去。 她同意了,他有點意外,也為她的體貼而欣慰,于是納了戚氏。他知道她不得自己母親的歡心,受了委屈,卻從沒在自己跟前訴苦過,對她愈發愛憐,那幾年里,除了為應付自己母親的盤問之外,基本沒怎么親近戚靈鳳。 后來她生了熙兒,他們依舊聚少離多,每次匆匆回來,沒幾日便又要走。離開家的時候,他知道她母子都很不舍。但他的腳步不能停留。他想著,日后再補償就是了。 他的補償還沒到來,她就已經沒了。 因了一個突發的意外,他提前早飯了。轉移她母子的時候,被齊王的人抓了。齊王要他用一個重要的城池去換,他沒法答應。他抓了齊王獨子,想以此來交換,不想齊王還另有個養在外頭的兒子,事情一直拖著。他當時在別的地方作戰,被戰事拖住。后來趙羲泰病死了,這是個意外。他必須要盡快救回他母子了,決定強攻蒲城。他和一直也想要救她的袁漢鼎取得聯系,讓他和城里的一個被曹金收買的內應里應外合救人,自己調遣軍隊,去攻蒲城。但是營救出了意外,追兵上來,她為了不拖累他,送走兒子后,自盡死去了。 她的身子,被他的敵人在城頭懸了三日,才在他破城后得以入土。那時,他便不忍,更是不敢去細看她的遺容。他心里清楚,在她還活著的那段時間里,倘若他能為她再多盡心一些,攻打蒲城的準備,不是那么倉促,或許,結果會完全不用。 他做了皇帝后,知她一定恨極了自己,未能對她盡心盡力。他也是那時才知道,他謝長庚其實是個懦弱之人。他給她大修明堂佛塔,身后事榮哀至極,但卻始終不敢踏入她的靈堂去直面她。好幾次,他徘徊在外,終于還是放棄。他不但懦弱,更是個虛偽至極的人,不過是以此來求內心安寧,自欺欺人罷了。 他們的孩子回來后,沉默不言,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覺得自己是愛這個長子的。他后來又得了兒子,但他最愛的,還是他的結發之妻留下的這個長子。 他知道孩子也恨自己,和他的母親一樣。起初的幾年,他也曾試著盡量去修復他們的關系,但這孩子仿佛并不愿意給他這個機會。他事情太多了,亦是不敢去面對這孩子那雙和她酷似的眼,于是一年一年,日子這樣拖了下去。他總安慰自己,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好好補償這孩子的。他沒有想到,因為戚氏的事,竟會惹出了如此的慘變。 他亦是幾年之前,方獲悉真相。當時原本怒極,但他的母親那時已經中了風,神智也有些糊涂,誰也不認得了,只認戚氏一人,日日都要見到她。至多也就幾年內的事了。再三考慮過后,他終于還是沒有立刻要了她的命。 他知道他的長子恨他,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是,這十年來,他那個沉默而平靜的熙兒,竟然對自己恨到了如此的地步,以至于他自刎在了自己的面前,說不愿再做父子。 那一刻,在那座幽暗的靈殿里,抱著那個體溫漸冷的白衣少年的時候,他的痛悔,無法形容。 也是那一刻,他才完全地看清了自己 ,他其實是如何的一個人。 在部下的眼里,他是一個明智上司,在世人的口中 ,他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在道學家的歌功頌詞里,皇帝以身行孝,是一個足以為世人榜樣的孝子。她是他這輩子唯一喜愛過的一個女子,但從他娶了她的第一天起,他天性里的最陰暗的虛偽、涼薄、自私、懦弱和無情,便盡數加諸她身上,淋漓盡致。 他深深地痛悔了,但已經遲了。 而他的錐心之痛,這時其實才剛開始。 此后,他再沒有召過后宮。過了些年,他四十多歲,本正當壯,卻因國事殫精竭慮,加上舊傷折磨,身體開始敗下去。身體痛苦的同時,他剩下的兩個兒子為了奪位,相互殘殺,密謀逼宮,最后一個死了,一個被他廢黜,他撲滅了背后支持他們的力量,在血雨腥風之后,立了自己的一個侄兒做太子。 他在孤獨中垂垂將死之際,回憶自己這一生,仿佛得到了一切,最后卻仿佛什么也沒留下。那時候,他經常想起自己年輕時香消玉殞的結發之妻,想起和她初遇在君山老柏下時她的爛漫笑顏,還有他那個小時舍不得他走,抱著他的腿不放,卻忍著不敢哭鬧的孩子,那個縱然那么恨他,到了最后卻也不過只是割發斷絕父子之情,放過了自己的長子。 大原朝的開國帝君謝長庚,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是在護國寺里,他從前為元后修的明堂里渡過的。 據說他駕崩之前,手里握著的,是一片送自遙遠君山的千年老柏的葉?;实圻z言是勿要驚擾早年仙去的元后芳魂,帝后分葬,以這柏葉陪葬自己。新帝與群臣不解遺命,但無不照辦。只有極少數略知道些當年舊事的人,猜疑皇帝或是擔憂元后對他恨意不消,這才不敢與她同xue而眠。后來又有傳言,皇帝臨死之前,曾命護國寺的高僧為他做法,祝有來生轉世,他愿以一切代價,換與元后再續前緣,以彌補今生辜負。正史列傳,自不會收錄如此無稽之談,但稗家野史,對此卻是津津樂道,感嘆原來英烈鐵血如開國帝君,原也是天生情種,可惜與元后情深緣淺,令人嘆息。 “天亮了,施主還不醒來!”耳畔忽然一道聲音。 謝長庚猛地睜開眼睛,赫然發現窗外已是大白。他對上了對面老僧正看著自己的一雙眼睛,整個人卻仿佛還沉浸在臨死前的那種來自rou體和精魂的雙重折磨而帶來的極端痛苦之中。 他臉色蒼白,滿身冷汗,定定地看著對面的來老僧,一時猶如靈魂尚未歸竅。半晌,他仿佛終于明白了什么 ,顫聲道:“長老,那些都是什么……” 長老從昨夜打坐的位置下去,微笑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施主求問,此為解惑?!彼f完,出禪房而去。 謝長庚宛如五雷轟頂,僵住。 他終于明白了。她來自那另一個有著他她和他們的兒子的地方。那些事,他曾經的痛悔和錐心,在她,是延續至今的血淋淋的切膚之痛! 種種往事,再次在他的眼前掠過。 他經歷了另一個和他同名的人的一生,那個人不是他,但又真真切切,就是他自己。那是他曾經的另外一個人生。一幕幕閃現之際,他又想起了這輩子,他和她君山的初遇,想起她后來不告而別,對自己退避三舍,想起她對那把青云劍的厭惡,想起他們纏綿時,她的退縮和搖擺,想起熙兒走丟,她刺自己時,眼中那深淵般的絕望,想起三年之前,君山最后一面 ,她對他說的那些話…… 謝長庚雙目赤紅,忽然覺得胸口一陣悶痛,喉頭甜腥。 他慢慢地咽回了那一口到了喉頭的血,身體僵硬地蜷著,面容蒼白,仿佛死去一般,一動不動。 第80章 平安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在路上被鋪驛傳遞著,六個晝夜之后, 便送至長沙國的邊境。 這一日, 距離熙兒北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趙羲泰早已回了江淮,留下使者等著慕扶蘭的決定。 又一個無眠之夜過去。第二天,慕扶蘭在王宮的議事堂里召見使者,給了他一封信, 讓他回去, 交給趙羲泰。 使者離去后, 她接著召來齊陸琳等長沙國的臣子,否決了他們此前提出的希望她能從慕氏宗族里擇選王儲的建議。 她說:“宗族子弟之中,目下, 我不見有能擔當此大任者。我更不曾聽聞長沙國的子民里, 有為王儲之事而終日焦慮、不能過活之人?!?/br> “王兄臨終之前, 親口所言,將長沙國萬千子民交托于我,你們都是親耳聽到的。我攝政數年,不敢說有建樹,但也算無大過。你們都是長沙國的老臣,功不可沒。但此事,我不管你們出于何種考慮, 望你們就此打住, 往后莫要再提半句!如今非常時期, 這個攝政,我會繼續做下去的。往后該當如何,我自有數?!?/br> 她的言語直截了當,態度更是不留半點余地。 這幾年來,她權威日盛,在民間,民眾其實早視她形同女主,陸琳等人如何不知?見她如此回復,諾諾而出。 慕扶蘭留下了袁漢鼎,對他說道:“陸丞相疑心我要自立為王,阿嫂又已去了,他們或是怕日后會被排擠,這才出言試探,想另立和他們更親近些的慕氏宗族上位。我無意做長沙國的女主。不另立慕氏新王,是如今的局勢之下,不想再多一個卷入者。熙兒更不能被卷入?!?/br> “袁阿兄,陸丞相他們希望和東朝廷聯盟,是幻想只要聯盟,雙方合力,或能抵擋住謝長庚,保長沙國長立不倒。你也曾勸我聯盟。你是如何看的?” 袁漢鼎遲疑不語。 慕扶蘭道:“我其實能猜到袁阿兄你的所想。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如今天下的這三方勢力了。東朝廷想擊敗謝長庚,希望微乎其微。齊王糾合在一起的那些宗室藩王,最初就是因了利益而聚。倘若看不到能帶來利益的希望,人心便不可能歸一。就算趙羲泰再有本事,他也無力改變東朝廷這個先天不足的致命之疾。先前趙王脫離東朝廷,便是例證。一個筑于流沙之上的朝廷,是走不遠的?!?/br> “我們軍心齊整,卻也有先天之癥。長沙國的地域人口皆是有限,能支撐的戰力,亦是有限。要想無限擴軍,便要出擊,占更多的地方,奪更多的人口和財富?!?/br> 她笑了笑,“慕氏歷代先王,以仁義博得美名,傳到我的手里,也因此而作繭自縛。我們既做不到去掠奪吞并別人,便注定國力有限。能有今日局面,袁阿兄你已盡力,我亦是盡力了。必須承認,謝長庚的實力遠超我們。阿兄你明知就算兩股合力,也難扭轉局面,卻還勸我聯盟。你是知道謝長庚他日一旦做了皇帝,長沙國就算退讓再多,他也絕對不會容下這個腹中之國。你是怕我到時國滅受辱,這才想盡全力再做一拼,是不是?” 袁漢鼎動容:“是我無能,辜負了翁主的期待?!?/br> 慕扶蘭搖了搖頭。 “阿兄,我已說過,你我都已盡力,無需自責??v然我們無力爭霸,但我們至今沒有倒,握有一支還能與人一拼的軍隊,在我看來,已是很好。至于日后,我也考慮過了……” 她沉默了片刻。 “天下自古便無定主,長沙國亦是如此。真到了最后一步,大勢所趨之下,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應勢而為了。以戰求和,與他談判,成全了他的天下一統,他不會不應。長沙國的萬千子民,供養了我慕氏兩百年,讓他們免受無休的戰火荼毒,也算是我慕氏對他們的一點回報?!?/br> 袁漢鼎凝視著她,朝她緩緩下跪。 “三苗自古便是化外之地,朝廷強攻,得不償失,必要權衡考量。袁漢鼎愿保翁主退往三苗,余生安樂!” 慕扶蘭含笑,將他從地上扶起。 “阿 兄,至少目前,我們無需過慮,謝長庚不會發難我們。你應當也知道,我在信中是如何答復趙羲泰的。我有些不放心那邊。他們對結盟寄予厚望,先前我遲遲沒有回復,以趙羲泰的聰明,不難猜到我的決定。熙兒還沒回來,為防萬一,我想勞煩你親自再出去一趟,將他接回?!?/br> 袁漢鼎立刻答應,當日便整裝而出。 …… 護國寺外,梁團等人在山門之外,等到了次日,眼見人進去,過去了一夜,還不見出來,有些不放心,正想上去打聽下,忽見上京的方向來了一騎快馬,傳來一個消息。 梁團叫其余人等著,自己立刻上去,稟明來意,被僧人領到了后山的塔林,帶到那間四方禪院之前。 梁團走了進去。四周空蕩蕩無物,不見人影,更是聽不到半點聲音。 太陽在頭頂照著,他卻感到了一絲慘淡的寂靜。 上京完全被控制,劉后及其黨羽伏誅,帶些癡呆的皇帝已被軟禁,剩余百官,今日也陸續開始上書,爭相效忠新主。 他實在是不懂,如此一個值得慶賀的重大時刻,秦王為何要在深夜來此拜會一個老僧。 來了也就罷了,怎的一夜過去,還不出來。 他走到門口,停住,喚了一聲,半晌沒聽到回答,遲疑了下,說道:“秦王,方才來了消息,先前奉命護送小公子南下的侍衛領隊派人傳信,說小公子擔心前路或有埋伏,停在半道,人還在蒲城的驛舍里?!?/br> 他說完,片刻之后,聽到里面傳出一陣遲緩而沉重的腳步之聲。 門慢慢地開了。他看到一道身影,出現在了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