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迷正在閱讀:睡了豪門大佬后我跑了[穿書]、可知深淺、(真人同人)陪達芬奇超神的日子、玄學少女的大佬日常、德妃攻略(清宮)、穿成男主白月光怎么破、養了個影帝、八零年代錦鯉美人、三萬行情書、下堂農婦養家日常
《辟寒金》 作者:蓬萊客 文案 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鈿,哪得帝王憐? …… 河西節度使謝長庚娶了長沙王王女慕扶蘭。 新婚夜,連新婦長什么樣都沒看清的謝長庚,在大半年后終于回了家,卻發現她已回了娘家。 雖然非常不滿,但他只能追了過去。 (女重生。) 內容標簽: 宮廷侯爵 重生 相愛相殺 主角:慕扶蘭 ┃ 配角:謝長庚,袁漢鼎,趙羲泰 作品簡評: 丈夫以朝廷封疆大吏的身份造反奪位,連累妻子身陷囹圄,淪為人質。慕扶蘭身死十年之后,目睹唯一的兒子也不得善終。當她重生而歸,再次面對那個曾置她母子于水深火熱的梟雄丈夫,她該怎樣面對 本文男主角是個白手起家野心勃勃的梟雄,他的出身和經歷,決定了他性格中殘酷無情的一面,凡事以大業為重。當大業和兒女情長發生沖突的時候,他曾經選了前者,犧牲后者,當重來一次,他又會做如何選擇。故事繞此中心鋪陳,文筆流暢。 第1章 很多年后,直到慕扶蘭長大成人了,還是無法忘記六歲那一年,姑姑于鳳儀宮臨終之時和她訣別的一幕,以及那一夜,她對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 姑姑是長沙國的第一美人。除了她的美貌,更以德名和才藻而聞名遐邇。后來她被太后選中,入主鳳儀中宮,成為了當朝的皇后。 這看起來,是何等榮耀的一件事情。 本朝立國,迄今已有兩百多年。開國之初,大封天下。除了被分封在各地的皇室藩王,也有幾姓功臣,以功勛破格被封異姓王。 慕氏先祖便榮列其中之一,因蓋世之功,得封長沙王,治岳州、潭州兩地。慕氏從此也遷居南方,世代居于洞庭之畔。 幾代長沙王,皆牢記先祖教誨。外勤王貢獻,春朝秋請;內治理國境,愛民如子。 國傳承至今,當朝的幾戶異姓王,因了各種罪名,或被黜,或除國,其余還在的,也是岌岌可危。 唯獨長沙國,國雖小,因數代先王勤政愛民,韜光養晦,加上地處偏遠的南方,又憑借八百里洞庭與長江天塹,不但遠離了中原的紛爭是非,楚地桃源,國泰民安,如今,深受民眾愛戴的長沙王的meimei,又被遠在上京的天家擇中,入主中宮。 這于長沙國的子民而言,是何等榮耀而自豪的一件事情。 姑姑離開了洞庭湖畔的岳城,被送往上京為后的那一年,扶蘭還沒有出生。 但從她懂事起,她就不止一遍地聽家中的老嬤嬤們說自己長得很像姑姑。閑談起當年王妹出洞庭的一幕盛況,人人的臉上,至今都還殘存著當日榮耀而帶來的驕傲。 姑姑雖然還沒見過小扶蘭,但大約也是聽聞了這個和自己容貌肖像的小侄女的一些事,對扶蘭一直都是關懷備至。 從她出生后,京城來的禮物,四時不斷。小小的扶蘭,對遠在上京皇宮里的那位傳說中的皇后姑姑,也是充滿了憧憬,心里一直期盼著見到姑姑的面。 她經常對著君山大帝虔誠祈禱,暗自許愿。 神明仿佛聽到了她的所求。 六歲的那一年,她的心愿,終于得以實現。 那一年,皇后喜孕,長沙王夫婦獲準,得以入京拜賀。 扶蘭被父母帶著,還有兄長一道,跋山涉水,人勞馬頓,在路上走了將近一個月,終于抵達了上京。 扶蘭原本以為,自己從小長大的岳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池。她在洞庭湖畔的那個被長沙國子民稱作“王宮”的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直到來到上京,見識了天子之都的萬丈繁華,再看到姑姑住的那個被叫做“皇宮”的地方,扶蘭才知道,自己從前的想法,是何等的坐井觀天。 眼前的皇宮,飛檐反宇,連綿不絕,窮其目力,也無法一眼看到盡頭。 那樣的萬頃琉璃,玉階彤庭。說不盡金碧熒煌、畫棟飛甍。 姑姑所在的那座鳳儀宮,更是雕欄玉砌,金鋪屈曲。 在一片迷了人眼的金碧輝煌里,扶蘭見到了自己的姑姑,這座皇宮中,最為尊貴的女子。 姑姑打扮得像是天上的仙姬,美得也像是天上的仙姬。她面帶笑容,不顧扶蘭母親的勸阻,讓小小的扶蘭坐到自己的膝上,在她的面頰之上,印下了一個溫暖的親吻。 姑姑和扶蘭想象中的樣子,一模一樣。 姑姑喜歡扶蘭,扶蘭也是如此的喜歡姑姑。后來,在父母帶著兄長回長沙國時,扶蘭被留了下來,繼續在皇宮里伴著姑姑。 在扶蘭的承歡繞膝中,姑姑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終于到了生產的日子。 讓扶蘭沒有想到的是,姑姑竟然難產,繼而血崩。 那個皇子,在墜地不久,也沒能保住。 姑姑躺在鳳儀宮的那張鳳床之上,已經昏迷三四天。 這三四天里,扶蘭無時不刻,都在心里祈求著家鄉洞庭的君山大帝,祈求神明保佑,姑姑能夠平安渡過這個難關。 君山大帝,在小小的扶蘭的心目里,就是天地之間最大能,也最肯憐憫的神明了。 每年的春分,父母都會準備好五牲,帶著扶蘭和兄長,還有長沙國的官員,棄輿,虔誠步行,從山腳登上山巔,祭祀君山大帝。 正是有了神明的保佑,長沙國才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也是因為神明的應求,她才能來到京城,得見姑姑的面。 然而這一次,君山的神明,卻不再聽她的祈求了。 那天深夜,哭累了,伴在姑姑身畔,沉沉睡去的她,忽然醒了過來。 她的耳畔,仿佛飄來了一道不知從皇宮何處角落而來的歌聲。 “……西南有昆明,海出嗽金鳥……真珠又龜腦,吐金屑如粟……” “……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鈿,哪得帝王憐……” 小小的扶蘭,當時還不知道自己聽到的歌聲是何含義。后來長大,她才知道了。 傳說,昆明國有嗽金鳥,翔于遙遠之海,魏明帝時,其國來獻鳥,以真珠龜腦喂食,鳥兒吐金屑如粟,打造成釵珥,佳麗佩戴,倍添姿容,帝顧首止步,憐之愛之。宮人乃爭用鳥兒所吐之金為釵珥。謂之辟寒金,因鳥不懼寒也。 殿宇沉沉,歌聲飄飄忽忽,伴著身畔忽被夜風吹動的晃蕩燭火,幽幽怨怨,仿佛來自冥界,在這闃無人聲的宮室深夜里,分外瘆人。 住在皇宮里的這半年間,扶蘭也曾聽小宮女神神秘秘地告訴自己,在她們看不到的一個叫冷宮的地方,飄有幾百年來,女鬼們不散的魂魄。有時候,半夜時分,宮里那些陰氣纏身的宮人,甚至還能聽到那個方向傳來的況怨歌聲。 扶蘭本來是不信的。 皇宮這樣光明偉正的地方,怎么可能會有怨魄不去。 但是就在這一刻,她驚恐地發現,她的耳朵里,仿佛真的飄入了那一縷怪異的歌聲。 更叫她驚恐的,是身畔守夜著的那些宮人和女官們。 她們竟然全無反應?;蛞蚓霕O,靠柱偷偷打盹,或在鳳榻之前,垂淚守著素日厚待宮人,此刻仍昏迷不醒的來自長沙國的慕氏皇后。 耳畔的怨歌,斷斷續續,仿佛還在持續。 就在這時,扶蘭看到昏迷了數日的姑姑,她垂覆的睫毛,輕輕顫抖了一下,然后,慢慢地睜開眼睛。 姑姑她蘇醒了,目光茫然地望著頭頂那架繡著鳳垂牡丹的緞帳,片刻之后,扶蘭見她雙唇微翕,口中喃喃地說了一句什么。 她的聲音虛弱得幾乎不可聽聞,但扶蘭卻看了出來,她的唇,在重復著方才那句飄忽的歌聲。 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鈿,哪得帝王憐。 “姑姑!” 扶蘭呼喚了一聲,撲到鳳床之前,抓住了姑姑的手,眼睛里含著淚,又帶了幾分驚喜。 近旁的宮人和女官被驚動,紛紛圍來。 姑姑的面龐,白得仿佛落了一層飄在君山山頭的蒼蒼之雪。 片刻之后,她慢慢地轉過臉,冰冷的指,輕輕地搭在了扶蘭的小手上,用微弱的聲音,命周圍的人都出去。 宮人和女官們無聲地退出了內殿。 耳畔那道飄渺的歌聲,來得無影,去得也是無蹤。 萬籟俱寂,耳畔清明。 姑姑輕聲說:“蘭兒,唱一首你父王登君山祭祀豐年,我們長沙國的子民所唱的歌吧……” “姑姑好多年沒聽了。想聽……” 扶蘭慌忙擦去眼淚,用力地點頭,唱出了她再熟悉不過的那首歌謠: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華時兮,濟我生人?!?/br>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時兮,成我豐年?!?/br> 女童的嗓音,回旋在鳳儀宮空曠而幽深的宮室里,稚嫩而空靈,宛如天籟之音。 姑姑的唇角,慢慢地微微上翹。 扶蘭一遍又一遍地唱,唱完了這支歌謠,再為姑姑唱另一支。 姑姑起先一直凝神在聽,慢慢地,她仿佛累了,閉上眼睛。 片刻之后,扶蘭聽到她喃喃地說:“……袁丞相,他如今還好嗎……” 扶蘭一呆,停下了。 她曾聽母后用懷念的口氣對自己說過,長沙國的袁丞相,是父王的左膀右臂,但在幾年前,他已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