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
尼森回答說,“我還是準備去華國水木大學,跟隨衛教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br> 隆德大學人事處的工作人員立馬見縫插針地說,“跟著衛教授讀博也是一個十分不不錯的選擇,畢竟衛教授也是隆德大學的校友,你畢業之后有沒有考慮過回到隆德大學任教呢?如果可以的話,這邊建議你繼續走隆德大學與水木大學的聯合培養計劃,這樣可以一次性取得兩邊的學位,也不會耽誤你去華國求學?!?/br> 尼森點頭,“正有此意?!彼侨鸬淙?,等學成之后,遲早是要回來的。哪怕不會回到瑞典,也會回到歐洲,這里才是他的家。 …… 衛添喜收到《sce》錄用尼森那篇論文的通知后,心情也跟著好了一整天。 撇開之前她在瑞典隆德大學時幫梅瑟塔教授帶的那些學生不談,只說尼森。尼森是她成為助理研究員之后獨立帶的第一個學生,從尼森研究生入學到碩士研究生畢業,她親眼見證了尼森的成長。 看著自己親手扶植起來的小樹苗在一點一點長大變好,衛添喜心里別提有多么舒暢了,這直接導致她給水木大學數學系那些學生命《應用數學》的期末考試試卷時,一個沒忍住就把難度又提高了兩個檔次。 期末考試如約而至,衛添喜連同數學系的另外幾個老師親自下場監考。 因為課是衛添喜講的,教材是衛添喜編寫的,考試試卷也是衛添喜親手出的,衛添喜年紀輕輕,在數學領域做出的成就卻讓人無法忽視,除去少數幾位老師旁聽過衛添喜的課,知道衛添喜在《應用數學》上講了許多東西之外,其它老師都不知道衛添喜講了啥,甚至他們都不知道衛添喜講課的實力能不能同她在數學界的名氣相匹配,所以不少人都挺好奇《應用數學》究竟會考什么。 待衛添喜把試卷拿出來,給所有學生分下去之后,那些老師們也各自拿了一份試卷,一邊在考場中轉悠,一邊琢磨那些題目的答案,一不小心臉就黑了。 這衛添喜怕是瘋了吧!考試題目出這么難,學生能答得上來嗎? 那些認真聽過課,并且根據衛添喜的考前復習提綱認真復習過的學生,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還是能夠解出答案的,至于那些上課不認真聽,課后抱著劃水的想法隨便復習了一下的學生,此刻坐在考場中已經開始懷疑人生了。 這題目里考察的東西真的學過嗎? 印象中 貌似有一個公式能用,但那個公式老長一串了,還是衛添喜在黑板上推導出來的,當時雖然衛添喜特意強調了那個公式的重要性,但她還說了一句‘這么長的公式,不建議大家死記硬背,記住推導過程就好了,等用得上的時候,親自上手推導一遍,或者是在課后推導四五遍,練得手熟了就自然能記住’,然后不少學生就信以為真了。 他們沒想到考試中真的會考這個公式,當下就拿出紙筆來,準備現場推導一遍,可根據印象中的條件公式推導了兩步之后,剩下的過程他們確實無論如何都寫不下去了。 當時衛添喜在課堂上是怎么通過變式來推導簡化的? 不少人想破腦袋都沒有想明白,只能硬著頭皮跳過這一道題,看向下一道題。悄悄瞄一眼題目,好懸沒一口鮮血噴出來。 這題目當真是應了衛添喜那句‘難題一定最難,易錯題一定最易錯’??! 不少學生都懷疑衛添喜是不是偷偷查看他們的復習安排了,不然為什么衛添喜出的題目都是他們沒有復習過的?為什么他們認真復習過的那些知識點一個都沒有考? 監考老師看著考場中那些學生個個都抓耳撓腮,如坐針氈,對著試卷上的題目就如同面對階級敵人一樣慎重緊張,實在忍不住了,悄悄問衛添喜,“衛教授,你這題目是不是出的太難了些?我看這些學生做題的時候都下不了手??!” 衛添喜一臉淡定,隨手指了考場中幾個下筆如有神的學生,道:“解題用的數學工具,我上課都講過,這些學生自己沒學明白,那是因為課堂上沒認真聽,課后沒有好好復習,指定的閱讀書目也都沒有看,如果根據考前復習提綱認真學了半學期的人,絕對不會在這張試卷上栽跟斗。你看那幾個學生,做題的速度多快?一看就是認真復習過的,其它學生還在第一題和第二題上卡著呢,那幾個學生已經把試卷翻面兒了?!?/br> 那些監考老師不信邪地走到衛添喜所指的那幾個學生旁邊一看,果不其然,那些學生把試卷寫的滿滿當當,做題的時候運用各種數學公式如同信手拈來,絲毫沒有生澀感,與其它學生那磕磕巴巴的解題速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看得那些監考老師都一陣汗顏。 如果讓他們來做這套試卷,他們肯定做不出這樣的速度來,正確率也難以保證,雖然他們并不想承認這個丟臉的事情。 有個老師替衛添喜擔心,“衛教授,可如果學生的掛科率太高,你該怎么同系里交代?說不定這回評定為教學事故呢!” “怎么會?”衛添喜絲毫不擔心,“只要有高分的學生,那就證明我講的課、考的試卷都沒問題,只是有些學生不用功而已?!?/br> “寧缺毋濫是我的教學理念,我自認為學完這門課之后,只有在這份試卷上考出及格的分數,才算是學會了《應用數學》的基礎脈絡,如果他們考不到,那我希望他們來年再學一遍,寧可讓他們所有人都掛科畢不了業,我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濫竽充數的漏網之魚。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也是對水木大學數學系口碑的不負責,更是對我自己的不負責?!?/br> 衛添喜俏生生的小臉一抬,道:“我絕對不能容忍跟隨我上過課的學生連這些基礎的東西都不知道,否則說出去之后那是打我的臉,砸我的招牌。至于同系里交代……我想數學系不會找我要一個交代的。我之所以加入水木大學,不就是為了將水木大學數學系的質量拔高到國際一流的層次嗎?現在我只是在做我認為對的事情,也是對水木大學數學系的口碑負責的事情?!?/br> 其余的監考老師聽著衛添喜這番大義凜然的話,有人暗自搖頭,內心吐槽衛添喜不懂得變通;有人心生贊嘆,覺得衛添喜這樣的人活得純粹通透;有人則是羨慕衛添喜在數學界的江湖地位,哪怕她給全班學生都掛了科,水木大學數學系也不會追究她的責任…… 唯有考場中那些學生聽得遍體生寒,他們這還沒有考完試呢,衛教授就已經準備讓他們掛科了? 能夠考上水木大學的學生,哪個不是人中龍鳳?這要是讓他們掛了科,還不把臉丟回老家呀! 不少原本已經棄療的學生咬緊牙關,開始絞盡腦汁地審題做題,一道題目一道題目的死磕,他們已經不奢望能夠把所有題目都解出來了,只奢望能夠達到及格線,順利通過這次考試,不想在來年再經歷一次《應用數學》的摧殘了。 第110章 一個小時四十分鐘之后, 這場難度爆表的考試終于落下帷幕,衛添喜同那些監考老師把學生的試卷收起來后便去改卷了。 題目是衛添喜出的,參考答案是衛添喜做的,針對每一道題目, 她都設置了詳細的得分點,一眼掃過去, 一道題目的分數就判出來了, 兩三分鐘就可以改一份卷子。 當天下午,衛添喜把謄抄出來的成績單交到數學系教務科, 她還順手把用復寫紙謄印下來的成績單送去了剛剛經歷過考試的那個班里,隨之送過去的還有那張試卷的參考答案以及一則通知——所有《應用數學》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 都可以申請在下學期一開始的時候進行補考,考試范圍依舊是這次劃定的考試范圍,不過考試題目的難度會再上一個層次。 成績單被傳閱過后, 班里的情況就變成了一人歡喜十人愁。 十比一的掛科比例著實令衛添喜驚訝, 不過她改卷的時候并沒有因此而手下留情, 一分都不會多扣, 一分也不會多給, 每一份試卷都秉承著公平公正給分的原則,她隨時準備接受學生的查分申請。 然而那些學生心中還是有點數的,考完試之后本來就沒多少把握, 掛科也在預料之中, 只不過是看到那五十八分、五十九分有點心痛罷了。 就差一分兩分就合格了??! 衛教授為什么這么冷面無私, 不通人情? …… 《應用數學》那令人發指的掛科率不僅震驚了學生, 還震驚了數學系其它老師,不少人都找衛添喜拿了一份試卷,回去測驗自己門下研究生的水平,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的。 結合衛添喜做出來的數學成就以及帶出來的學生水平,認真研究這份《應用數學》試卷的奧妙之處,不少教授都發現了這門課的好處,直接給自己的學生下令,“等衛教授下次開課的時候,不管是講什么,你們都去學一學,老師替你們同衛教授說,考試也給你們安排上,這對提升你們的數學素養有很大的幫助?!?/br> 數學系的老師們為了提升自家學生的數學水平,不可謂不算是cao碎了心,然而那些學生并不領情,他們一點都不想去衛添喜的課堂上找虐。 《應用數學》試卷難度爆表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清大,并且以極快的速度往其它高校傳去,類似于首都航空航天大學、首都工業大學、首都化工大學等高校紛紛加入開設《應用數學》課程的行列,并且為了保障自己的學生不比清大數學系的學生差太多,他們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衛添喜編寫的那一套《數學基礎》,就連衛添喜上課用的講義都被那些學校抄了去……一時間,所有課程中被安排了《數學基礎》的學生都愁眉苦臉,心態差點的學生直接就哭天搶地了。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最讓學生絕望的是江南省教育廳的領導為了提升自家省份學生的質量,特意派出調研團來水木大學訪問了一遍。 在訪問過程中,江南省教育廳的領導當場就拍定下來,往后江南省所有小學生與中學生的數學課本都選用衛添喜新編寫的那一套,并且他還極為誠懇地邀請衛添喜擔任往后江南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試數學科目的命題人。 衛添喜驚訝,“現在不是全國高考都用同一套考卷嗎?江南省沒有自主命題的資格,就算我命了題目也派不上用場??!” 那教育廳的領導一臉自得,“實不相瞞,在八零年的時候,我們省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就已經提出了創建教育大省的目標,經過數年斟酌,國家決定把我們江南省作為教育改革試點省份,從明年開始,我們省所有學生的高考試卷就都會是單獨命題了?!?/br> “為了保證教育改革的力度,我們省教育廳決定從國內篩選各個領域的頂尖學者來參與高考命題工作,衛教授,數學科目的命題就拜托你了,到時候還會有其他教授一起加入命題隊伍,不過這命題隊伍的領頭羊,必須您來挑大梁!” 衛添喜恍然 大悟,難怪江南省在后世一直都是教育大省,學生質量相當過硬,原來江南省教育廳的領導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經為了這個目標奔走發力了。 “能夠給江南省的考生高考命題,這是我的榮幸?!毙l添喜答應下來。 江南省教育廳的領導為了表明自己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決心,特地找衛添喜拿了一份《應用數學》的試卷,回到江南省后,就把這份試卷連同來年高考題目數學科目命題人將由衛添喜擔任的消息發布了出去。 緊隨其后,江南省各大學校也重新制定了數學科目的教學策略,對應衛添喜編寫的那一套《數學入門大全》的九冊,他們細致地劃分了每一個年級的學生需要學習的范圍,小學的學生學前三冊,初中學生學中間三冊,高中學生學最后的三冊,并且還要在高三的時候對九冊書進行完整系統的梳理與復習。 一時間,江南省從上到下,所有學數學的學生都哀嚎不已,那些講授數學的老師也如臨大敵,拿到《數學入門大全》之后就開始自個兒先學,萬一衛添喜在這一套書中加入太多復雜的東西,他們總得自己學會了才能講給學生。 讓那些老師稍微心安的是,衛添喜并沒有添加太多新的知識點,只是將原來那些數學課本中的知識重新整理了一遍,條理變得更加清晰,邏輯變得更加明了,變化最大的就是書中給出的例題,讓這些數學老師都跟著開了眼。 衛添喜所命的題目早已有了成熟的個人風格——難題一定最難、易錯題一定最易錯、綜合題一定超綜合。 明明是一道考察簡單知識點的題目,衛添喜都命出了花樣來,縱然是已經講過許多年數學課的老師,面對衛添喜的這些題目都有些無力,不是自己學的不到家,而是命題人太狡詐! …… 江南省金陵市第一中學,高二年級重點班。 臨近快要上數學課的時候,數學老師突然抱著厚厚的一摞書走了進來,面色慘白如紙。 她聲音悲愴地同學生們說,“同學們,相信你們都已經聽到消息了,從你們這一屆學生開始,我們江南省的高考試卷將單獨命題,其它科目的難度暫時未知,但老師可以同你們肯定地說,數學的難度絕對會翻番數倍!” “老師畢業于金陵師范數學系,當年參加《應用數學》考試的時候,考出了滿分的成績,可昨天老師拿著報紙上公布的那份水木大學數學系《應用數學》考卷做了一遍,從頭到尾一共二十道題,標準考試時間一個小時四十分鐘,老師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只完整地解出兩道題,而且還不知道答案正確不正確?!?/br> “你們肯定都聽說了,明年我們省的高考試卷數學科目將由水木大學數學系的衛教授,也就是命制那份《應用數學》的教授來負責命制,難度可想而知。經過數學教研組的討論,我們決定從下周開始,就使用衛教授親自編寫的這一套教材了,目前只是所有老師各自發了一套,我們學校已經從水木大學出版社訂購過了,預計本周末到貨?!?/br> “大家有個心理準備,之后這一年的所有文體藝術勞動課全部取消,改上數學課,并且周末假期也改成只休息半天,寒暑假全部取消,只有等明年高考結束,你們才能迎來解脫。當然,如果不能一次性就考入理想的高校,還想再參加第二次高考的話,你們還需要面臨下一輪的煎熬?!?/br> 教室里的學生們都傻眼了,數學課代表問,“老師,是我們之前學的東西都用不上了么?高三一年重學一遍,來得及嗎?” 數學老師搖頭,“不,衛教授編寫的這套書并沒有任何超綱的知識點,你們之前學過的知識都能用得上,所以教研組決定,這一周內會帶著你們將剩下的半本書全部講完,希望你們課下的時候多費點心思,把布置的作業都認真做了,當成是掌握基礎知識的練手。等下周你們的課本全部到位之后,我會帶著你們從一年級的基礎數學重新過一遍?!?/br> “這套教材一共九本,從今年七月份開始講,到明年六月份你們參加考高考,一共 十二個月不到,教研組安排了三輪復習,第一輪復習六個月,第二輪復習三個月,第三輪復習兩個月,一共十一個月的時間,需要把這九本書的精華都吃透,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咬緊牙關使勁兒學!” 那課代表嚇得心肝都在顫,“老師,不是說沒有超綱的知識點嗎?一年級的知識那么簡單,我們用得著再學嗎?” 數學老師干巴巴地笑著,她翻開第一本書,把里面某道例題抄在了黑板上,同教室里的學生們說,“這便是衛教授在第一冊 書中給出的基礎題,主要鍛煉的是一年級學生的數數能力,你們可以試著做一下,這個幾何圖形中一共有多少個三角形?” 學生們低頭畫下來數了一遍又一遍,有人說是六個,有人說是十一個,還有人說是十四個,數學老師聽得直嘆氣,她帶著學生認真數了一遍,得出了正確答案——十七個。 那老師十分無奈地攤手說,“這就是你們都看不起的一年級數學題目,如果拿這樣一道題目來讓你們做,超綱嗎?不超!你們能做出來嗎?不能!” 見不少學生都深受打擊,數學老師又語重心長地說,“衛教授的數學天賦十分高,當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她考出了滿分的成績,至今無人打破記錄。在數學領域,衛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由她來命題,對于所有考生來說,是幸運,也是災難?!?/br> “對于一個優秀的命題人來說,如果她不想讓你們做出答案,那就算她把解題用到的思路與公式全都告訴你們,你們都做不出來。很明顯,衛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命題人?!?/br> “你們不要看不起一年級的知識,等你們拿到課本的時候,你們不妨自個兒做一做知識點后面配套的習題,書的最后面都配有參考答案,你們可以自己檢查一下,看看自己能做對幾道題目?!?/br> 說完這番話之后,數學老師還特意拿出自己剛領到手的書,把封皮展示給所有學生們看,“你們記住這個封皮,封皮中間印著的這張照片就是衛教授!一定不要忘記了衛教授長這副模樣?!?/br> 數學老師有一句話沒說,“冤有頭,債有主,如果你們之后沒考上大學,可別來找我麻煩,找衛教授去!” 教室里的學生看著那張綠汪汪的封面,把衛添喜的模樣記在了心里。 照片上的衛添喜一手拿著書,一手拿著筆,自信滿滿,神采飛揚,姣好的面容特別容易讓人生出好感,可是想到她編寫出來的那些題目,學生們對著她的照片生出來的好感瞬間就沒了。 這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衛教授! …… 衛添喜編寫那套書的時候只給出了參考答案,具體的解題思路并沒有給出,江南省諸多高中只能召集數學老師來集思廣益,得出一個相對較簡單的解題方法,可老師們又不是萬能的,面對之前那些中規中矩的高考試題,他們都能拿出多種辦法來解決問題,可是面對衛添喜給出的這些題目,他們都體會到了有心無力的挫敗感。 考察的知識點就寫在題目上面,可他們同正確答案之間卻隔了一層朦朧的霧,撥不開,散不去,題目也解不開。 在許多數學老師的聯合提議下,江南省教育廳的領導又特意跑了水木大學一趟,請衛添喜編寫一套適用于教師的教學用書,最好是將那些課本中的問題都給出解題過程來。 衛添喜:“……” 她本想拒絕,可是想到自己出的那些題目確實有些變態,只能咬牙答應下來,恰好有好幾個學生報考了她的研究生,她便把人給召集起來,以極快的速度給那些學生講了一遍各種題目所考察的知識點與解題關鍵之后,就把編寫教學用書的任務甩給了學生。 衛添喜擔心自己招到的研究生人手不夠,她本著‘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親自去別的老師那里借了幾個研究生,還把《應用數學》考出高分的學生也都喚了過來,集體爆肝。 第111章 忙碌起來的時間一晃而過, 轉眼就到了中秋,衛老太老早之前就準備好了月餅餡兒,各式各樣的月餅包了很多,拉著李蘭子、張春芽和姚翠芬一塊兒烤月餅。 中山大學新掛牌成立的計算材料研究所根據來自衛添喜課題組的理論指導, 成功研制出決定仿星器命運的超導材料,科工院緊隨其后, 在七月中旬便摸索出了那種超導材料的量產方法, 生產出來之后,立馬由專業的技術人才裝配到了仿星器上去。 至此, 仿星器正式建成,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 只需要將發電機組配制完成后,便可以進行點火試驗。 每天都有專業的檢修人員對仿星器進行詳細細致的檢查,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高級工程師與老教授們一改之前的作風, 個個都高度專注, 甚至許多老教授都親自上手指導了……科工院負責發電機組生產的團隊差點被核工程研究所的老教授們給逼死。 與傳統的發電機組不同, 即使可控核聚變帶著‘可控’二字, 那也絕對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可控, 如果把尋常的發電機裝配道可控核聚變發電站上,估計只需要幾毫秒的時候,就能燒毀那些發電機組, 為此科工院發電機組研究所特意拿出了五十年代初期曾投入大批量資金研究, 但后來因為問題重重而不得不擱淺的磁流體發電機組計劃。 由衛添喜親自上陣解決磁流體發電機組運行中的理論問題, 蓉城電子科技大學與長安電子科技大學聯手發力, 借助中山大學計算材料研究所的理論、材料與設備,這才搞定了磁流體發電機組的硬件設備,可把那些硬件設備裝配成發電機組是一回事,保證那些發電機組可以在高功率狀態下穩定運行,不發生任何誤差,這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