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周無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老老實實地拱手回答:“并無?!?/br> 皇帝半斂眉目,點點頭道:“既然如此,朕即可下旨,無良帶著圣旨再往廣陽府一趟?!?/br> “皇上!”皇后臉色詫異,“你為什么要縱容一個平民百姓?” 皇帝瞥她:“那是你女兒的夫君,也是朕的國之棟梁。二十歲的解元,不說在廣陽府,便是在舉國之內也罕見?!?/br> 皇后一愣,沒想到還有這個緣由,只嘴硬道:“即便如此,也不過一屆寒門子弟?!?/br> 太子匆匆趕來,聽到這句話,不贊同地辯解道:“母后,他收養并迎娶了皇妹,和皇妹兩情相悅,他們成親那一日,謝黎便不僅僅是寒門子弟了,而是我的妹夫,父母后的女婿,真正的皇親國戚?!?/br> 皇后脫口而出:“我才沒有那樣一個女兒!” 太子:“……” 太子奇怪地看著皇后:“母后,那是你的女兒,我的meimei?!?/br> 皇后冷哼,情急之下吐露心聲,本該惶恐后悔,她卻反而坦然起來,高揚著下巴,眼里滿是輕視:“太子,你可知她在宮外長大,沒有人教養,必定粗俗不堪、大字不識,比不上寧安乖巧機靈,本宮為何要認她。即便是本宮生下的一塊rou,也不過是一塊沒開蒙的rou,本宮只要寧安,不要這個什么絮兒?!?/br> “再者,聽寧安說,她還沒成親就和男子共宿同一個屋子,可見本性下賤,本宮羞與此女……” “住口!”皇帝聽不下去,開口打斷,冷冷地看著皇后,“朕心意已決,皇后你莫非不服?” “……臣妾不敢?!被屎竽樕珴q紅,在太子和周貴妃的弟弟面前丟面子,比奪去她的宮權還要叫人難受。 可是想起寧安哭訴的模樣,她忍不住又道:“如果皇上非要接那個野丫頭回來,不如讓周貴妃meimei養著,本宮身邊還有寧安,沒空搭理一個外人?!?/br> 即使接回來,只要沒有養在她的名下,便不算是正經的嫡公主,地位壓不過寧安去,也別想仗勢欺人,欺負乖巧可愛的寧安。 其實,這也是皇后先入為主。 比起從未見過,突然冒出來的絮兒,她自然愿意相信自幼養在身邊的寧安,尤其寧安去了一趟廣陽府,見過這個絮兒,說過絮兒的很多壞話,皇后心里厭惡,后面的人再怎么解釋絮兒好,她也聽不進耳朵里,滿心只想著絮兒來了,寧安的地位會受到影響,對絮兒的態度不像是對女兒,倒像是對仇人。 可是,她的話無異于在公開挑戰皇帝的威信! 太子怒其不爭,臉色難看地試圖解釋:“母后,你被寧安欺騙了!她早就知道真相,趕去廣陽府就是為了處理絮兒,隱瞞這件事,你把她想的太單純?!?/br> “你住口!寧安說你偏心外人本宮還不信,原來竟然是真的。寧安是你看著長大的meimei,你如今竟為了外人而傷了寧安的心!” 太子咬牙,沒有再開口。 母后這是已經陷入了偏執,他再如何解釋也只會適得其反,還不如讓母后自己慢慢看清寧安的真面目。 太子拱手,沖皇帝說:“父皇,兒臣毛遂自薦,愿意前往廣陽府接回皇妹?!?/br> 皇帝的臉色淡淡:“可?!?/br> 說罷起身,沒有看皇后一眼,擺袖示意道:“擺駕元貞宮?!?/br> 元貞宮是周貴妃的宮殿,在皇后執迷不悟的情況下,皇帝難得失去了耐心,當著皇后的面去元貞宮,不給她留一點面子。 留下的皇后果然面色鐵青,滿腹牢sao。 “又去!又去!不行,去叫寧安來,讓她把皇上攔住,不準皇上去元貞宮?!?/br> 太子冷眼看著,沒有提醒她,寧安以前能夠攔下父皇,是父皇疼愛寧安這個小女兒,現在寧安只是一個搶了公主之位的冒牌貨,貿然去攔父皇,簡直就是找死。 太子告辭回東宮,剛剛回到宮殿,就聽到傳來的消息。 沒錯,皇帝申斥了寧安,下令寧安禁足,抄寫十遍《女德》、《孝子傳》。 太子手里顫抖著,心道就這樣,母后早晚會清醒的,不再緊握著寧安不放,用寧安去和周貴妃斗…… 三日后,太子和周無良輕車上陣,前往廣陽府,頒布了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愛女,恭謙賢淑,德容俱全,遭遇宵小之輩流落民間,朕今尋回,封為圣元太平寧絮公主! 第136章 圣旨送到灣頭村,由太子親自頒布。 絮兒下跪接旨,聽著那些陌生的字句,不安而遲疑地道:“民女接旨?!?/br> 太子溫聲提醒:“該自稱兒臣了?!?/br> 絮兒愣住,嗯了一聲,再一次低首道:“兒臣接旨?!?/br> 太子眼里有些許動容,才將圣旨交給絮兒,扶她起來。 絮兒仰著頭,看了眼太子,眼神里盡是不安,回眸看謝黎,獲得他的眼神鼓勵,才鼓起勇氣,抿緊唇看向太子,叫道:“哥哥?!?/br> 太子點頭,低頭凝視絮兒許久,點著頭,嗓音暗啞道:“meimei?!?/br> 這一聲meimei輕若呢喃,似乎等待了很久很久。 絮兒眼眶一熱,忽然覺得無盡的委屈涌上心頭,哽咽又叫了一聲:“哥哥……” 沒有遇見謝家之前,她過得實在太苦了,只要想一想就會委屈地掉淚。 “你為什么不早點來……” “meimei別哭,是我的錯,我不好,我……” 太子安慰了一聲,頗有幾分手足無措,看著小丫頭,nongnong的歉疚和懊悔彌漫開,只恨自己沒有早點發現真相,早點接回她。 血脈相連,他可以輕易地感受到眼前少女心里的不安和濡慕,即便他們沒有發現真相,讓她一個人在外面受苦十多年,她的心里卻并沒有怨恨,除了些許的委屈,其余盡是對家人的期待。 她真的是個善良到有點癡傻的女孩兒。 比起寧安口口聲聲明明叫著哥哥,神情間卻滿是對他的厭惡,太子沒法不偏向絮兒。 尤其是,看著絮兒眉宇間和自己的相似,他無比清醒地認識到:這才是他嫡親的妹子。 寧安占了他meimei的位置,肆意揮霍他的親情,她憑什么! 太子心潮涌動,開口道:“絮兒,太子哥哥帶你回宮,以后你就是公主,再也不用擔心什么意外和煩惱,天塌下來,有父皇和哥哥頂著?!?/br> 謝黎:“?” 他這個夫君難道是吃醋的,什么用都沒有,需要太子和皇帝照顧自己的妻子 謝黎干咳一聲,向前一步,也跟著叫道:“三哥?!?/br> 當今太子是皇帝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長子,板上釘釘的未來帝王,若是絮兒能夠得到這位哥哥的庇佑,自然是好的??墒?,去京城一事,他覺得還有的商量。 謝黎語氣誠懇,緩緩解釋道:“知道皇上和三哥想要見絮兒,不過馬上就是新年,絮兒剛剛嫁給我,還沒拜宗祠,在族譜里添上她的名字,實在脫不了身,不如在家過完年再去京城?” “宗祠可以提前開,相信絮兒的身份一旦曝光,謝氏族人一定愿意?!碧影櫭?,用一種全新的目光看了眼謝黎,這個已經成為他妹夫的青年,又看向絮兒,“絮兒,你的意思呢?” 絮兒一愣,忽然露出笑容,抱著圣旨,眼神卻落在謝黎身上,語氣雀躍:“我和夫君一起過年?!?/br> 這是他們成親后的第一個新年,同時也是夫君考上舉人,全家一起高興的一年,若是她去了京城,豈不是要留下謝黎?將謝黎帶去更不行了,謝王氏和錢嫂子兩位長輩還要靠著謝黎照顧,單獨放下她們,絮兒良心難安。 同樣的,還有一個隱晦而不能說出口的理由。 雖然皇帝和太子看起來很歡迎她的樣子,她也欣喜于自己有了家人,可是她和皇宮里的幾位真的不太熟,大過年的,難道要和他們尷尬地在一起度過 還不如留在灣頭村,雖然日子普通,過得不是那么的富貴舒適,卻有夫君、干娘、娘他們三人陪伴。 絮兒心道,夫君所在的地方,就是她向往的地方,她是愿意留在灣頭村的啊。 看了眼謝黎,又看了眼謝王氏和錢嫂子,少女露出幸福的微笑。 太子發現這個情況,皺眉看著后排的謝王氏等人,立刻想明白了絮兒的想法,溫聲詢問:“謝夫人,你們要不要一起去京城” 謝王氏和錢嫂子對視一眼,一會兒看看謝黎,一會兒看看絮兒,稀里糊涂道:“這是……這是怎么回事” 絮兒一拍腦袋,露出個恍然大悟的表情,心虛而歉疚地低聲解釋:“娘,忘記和你說了,我找到自己的親生爹娘,還有親生哥哥了,這位就是我哥哥?!?/br> “我剛剛聽到了,他是你哥哥沒錯,可是,他,他……是太子” 絮兒胡亂地點頭,小心翼翼地看著謝王氏,心虛道:“他是太子沒錯?!?/br> 不知道為何,太子從中聽出了一絲嫌棄。不是對他這個人的嫌棄,而是對他身份的嫌棄,頓時有些無奈無語。 就算他的出現嚇到了謝家人,好歹是個太子,不用嫌棄他。 太子放下架子,溫言安撫道:“老夫人放心,孤這次出宮沒什么要務,不是來找麻煩的。而且你們既然是絮兒的親人,也大可放心,孤不是肆意妄為之人,不會像戲文里一樣因為一兩句話就生氣要砍人的人頭的?!?/br> 謝王氏擠出笑容,笑得比哭的難看:“哈哈,原來是這樣啊?!?/br> 太子一頓,放棄解釋了,再一次問道:“孤想邀請老夫人去京城一聚,不知道夫人可有興致?” 謝王氏緊張道:“太子既然要我們上京過年,我們肯定要去?!?/br> 太子:“……” 絮兒望了眼太子,接著道:“娘你別怕,他是我哥哥,來帶我回家而已?!?/br> 謝王氏愣?。骸笆裁??” 她這下不怕了,瞪著太子:“你還是太子,怎么不要臉拆散人家小夫妻的黎哥兒和絮兒成親不足半年,怎么忍心拆散他們?” 謝黎一笑,攔下謝王氏:“娘,你是不是聽岔了太子剛剛說了,接絮兒回家過年,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去” 謝王氏皺眉:“我聽岔了?” 她和錢嫂子都不知道絮兒身份的事情,出來接旨,聽到開頭就傻了,哪里還聽得見后面的話,所以太子說的話,她們竟然全不入心。就算回答要去京城,也是害怕之下的條件反射,隨口禿嚕的。 現在冷靜下來,聽到謝黎的解釋,謝王氏才發覺自己弄錯了。 “對,對不住太子殿下?!?/br> 謝王氏尷尬道歉。太子搖了搖頭:“沒事,老夫人既然不舍得絮兒,可見對絮兒的拳拳愛護之心,孤十分感激?!?/br> 說著,他話鋒一轉:“最關鍵的是,老夫人愿不愿意同去京城?” 自然是愿意的。 寒冬臘月,謝家宗祠開了祠堂,將趙絮兒的名字添上族譜。 和一般夫妻不同的是,別人都寫謝王氏、謝張氏、謝李氏……只有絮兒,因是公主,國姓為趙,不但保留了全名,還有自己的獨立個人小傳。 這份族譜若是流傳到后世,估計又是一段離奇的愛情故事。 一國公主下嫁平民學子,究竟是風花雪月的愛情,還是詭秘莫測的陰謀? 添上族譜名字后,謝黎和絮兒一起,帶上兩位長輩,隨太子趕往京城,力求在除夕前趕到,面見皇帝,安排宮殿,免得撞上過年,宮里繁忙,怠慢了絮兒。 緊趕慢趕,險險地趕在臘月二十回到皇宮。 面對絮兒的到來,宮里人心浮動,各有各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