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太后帶著一些嘲意輕笑,開口道:“皇上可是大忙人,都大半個月沒來長樂殿坐坐了。沒想到哀家找皇后說說話,倒把皇上也給請來了?!?/br> 謝黎頷首,掃了眼長樂殿的裝飾,漫不經心道:“太后說笑了,朕只是沒空罷了?!?/br> 他的話輕飄飄得不帶一絲情緒,卻讓太后動作一僵,臉上浮現微不可見的慌亂。 太后不是謝黎的親母,可是從規矩上來說,謝黎也要叫她一句母后,所以從前謝黎叫她母后,她都習以為常。 忽然間,這叫了半輩子的“母后”二字,成了“太后”,她才發現謝黎的態度有些不對勁,心里生出一絲不安。 不對!難道皇后竟然有如此魅力,讓皇上都改變了對長樂殿的態度? “兒媳見過太后?!?/br> 太后還在思考,沈思月出來盈盈福了一禮。 太后一抬眼,看見沈思月,厭惡之感又浮上心間,嫌棄道:“皇后真是好大的架勢,哀家叫你來說說話,還把皇上也請來了,難道怕哀家吃了你不成?” “太后這是什么話?”沈思月落落大方地笑道,“這不是正好皇上也在臣妾宮里,聽到太監通傳,想起自南郊回來后還沒給太后請安,皇上就隨臣妾一道來了嗎?怎么會是臣妾請來的呢,分明是皇上在盡孝心?!?/br> 一旁的謝黎忍不住瞥了沈思月一眼。 宣朝以孝治天下,原主善于表現孝心,對先帝句句遵從,所以才能以非嫡非長的皇子身份登基稱帝。謝黎來了后,這些日子,一直沒有來長樂殿請安,宮里宮外都有很多謠言,對于他的孝心有所議論。 謝黎不在乎,功過后人評判,看過這么多史書,還沒見過幾個因為不孝而被罵的皇帝,唐太宗殺兄逼宮,尚且是千古名君,他只是不給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太后請安,史書也不能說什么。 再說了,就算留下惡名,也是原主的名字,他并不在乎。 沒想到,沈思月比他上心,還幫他掩飾了一下。 真是有趣!謝黎心里輕笑,看著沈思月繼續和太后說話。 太后驕橫刻薄,并不買沈思月的賬,聽到沈思月的說法,冷冷地扯動嘴角:“皇后倒是生了一張巧嘴,活的也能說成死的,怪不得我那個蠢笨的侄女會爭不贏。不過,皇后既然是天下女子典范,還是要大方些好,麗昭儀什么錯事都沒做,好端端的受了罰,還希望皇后給哀家一個合適的理由?!?/br> 沈思月臉色毫無變化,淡淡道:“太后,這是皇上下的圣旨,和兒媳可沒關系?!?/br> 說著,她偷偷掃了謝黎一眼,又想起謝黎說過的話,心里忍笑。 理由倒是現成的,麗昭儀給皇上戴了綠帽子,這個理由夠不夠? 唉,可惜這個理由卻不好隨便拿出來說,不然長樂殿侍候的大小宮女,估計都要沒了性命。 沈思月暗自嘲笑,繼續道:“不知道麗昭儀和太后說了什么,她前幾日來兒媳宮里請安,竟然大言不慚地說尚工局和尚服局是她的,叫兒媳還給她……”沈思月一笑,“兒媳身為中宮皇后,掌管六司,第一次聽說這種奇事,麗昭儀還狡辯不休,差點沖上來動手。兒媳無用,被她氣暈了,多虧皇上及時趕到,幫兒媳出氣,不然兒媳都要氣死了。太后,您曾經也是中宮皇后,應該懂兒媳的苦衷?!?/br> 太后沒有說話,眼神落在沈思月臉上,有些想要發火,又覺得不妥。 因為麗昭儀來和她哭訴的時候,并沒有說是皇上下旨奪了她的貴妃之位,只說皇后仗勢欺人……太后手上的勢力受損,正需要一個理由教訓皇后,也就沒有深究,直接叫來了沈思月。 她現在沖著沈思月發火,名不正言不順。 “唉?!碧笠а廊滔逻@個沖動,故作煩惱地嘆氣,一臉詫異道,“原來是這樣,麗昭儀那個傻丫頭,竟然沒有和哀家說清楚。如果是這樣,她的確該罰,不過,奪取貴妃之位,貶為昭儀,是不是太嚴重了?!?/br> 這又不是我做的!沈思月對于太后無休無止地糾纏有些厭煩,暗暗扯了扯謝黎袖口。 謝黎上前一步,插嘴道:“太后,這個命令是朕下的。如果你有疑慮,可以可以回去問問麗昭儀究竟做了什么,就清楚朕為何要貶她為昭儀了?!闭f著,謝黎冷笑一聲,“朕沒有將她貶為庶人,打入冷宮,已經算得上是厚道?!?/br> 太后皺眉,眼神一暗:麗昭儀究竟做了什么,讓一向寵愛她的謝黎這么生氣? 看樣子,這該死的丫頭有很多東西沒有告訴她。 太后干咳一聲:“哀家倒是不知道其中的蹊蹺,這件事回頭問問麗昭儀,如果是哀家弄錯了,倒是哀家的罪過,一定向皇后和太后賠禮道歉。對了,皇上和皇后快請坐,別站著說話?!?/br> “不用了,太后,朕和皇后還有宮務要商量,既然不是重要的事情,這就先走了?!?/br> 謝黎知道太后估計還有后招,但是他懶得搭理,直接撕破臉皮。 “等等!”太后聞言心有不快,豎起眉毛,“皇上是有什么天大的事情,竟然連和哀家說句話的功夫都沒有了?” 謝黎瞥了她一眼:“聽說皇兄還有半個月回京,朕打算設宴為他接風,和皇后商量在哪舉辦,不知道太后覺得這個理由夠不夠?” 太后臉色一變,終于想起來自己前些天一時沖動做出的蠢事。 謝黎這些年太孝順,她也被高高在上的生活捧高了,一不高興就要做出些蠢事。因為百善孝為先,皇上從來沒有和她翻臉,她也就愈發肆無忌憚。 這一次再見到皇上,她卻察覺出了其中的不一樣。 皇上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顧忌名聲的帝王。 他冷血果斷,對她毫不顧忌,而她,除了一個母后的名頭,拿什么和皇上斗? 這要是得罪了皇上,她以后在宮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太后連忙干笑道:“既然皇上有事要忙,就快去,哀家一個人賞賞花挺好的,不打擾你和皇后的事情了?!?/br> 謝黎冷淡地瞥了太后一眼,示意沈思月一起走。 沈思月略有些遺憾,竟然不想走。 不得不說,仗勢欺人的感覺真好。有謝黎在,太后不敢罰她下跪,還要賠禮道歉,這在以前,她哪有這種待遇??? 出了長樂殿,沈思月可惜道:“皇上,馬上就是中秋佳節,十五月圓,到時候我們再來給太后請安?!?/br> 謝黎瞥了她一眼,搖搖頭,啼笑皆非。 “可是朕忽然發現,你們女人的戰爭太無聊了,不想摻和其中怎么辦?” 沈思月一愣,眼珠子轉了轉:“沒事,那就臣妾自己來好了” 她其實還有大殺器沒放,就被謝黎護短了,如果謝黎不幫忙,她也不在意啊。 可惜,麗昭儀和太后接連在謝黎的袒護中敗在沈思月手上,紛紛潛伏下來。沈思月想要發揮,也沒了機會。 …… 謝黎歷時一個月,也終于理清了內閣的制度,準備正式推行。 五天一次的大朝會,他提出了這個改革。 底下大臣對視一眼,有些不明所以,不過,在謝黎輕飄飄的解釋下,紛紛明白了什么意思。 這可不是大家期待的。 人都有依賴性,對于熟悉的事物格外念舊,不是到了迫不得已,大多不愿意改變,何況內閣制度的出現,對于朝廷眾人來說,禍福難料,大部分手里的權利都有變化,盡皆到了皇上手里,還要和宦官一起任職,心里自然不愿意。 “皇上,臣以為不妥!” 一個人小心翼翼提出反對,另外幾人馬上附和。 “臣也以為不妥?!?/br> “臣復議,同樣認為內閣不妥?!?/br> 不到一刻鐘,呼啦啦跪倒一片,一時間,大殿里滿是下跪的官員。 謝黎輕輕地笑了一聲:“呵?!?/br> 眾人不明所以,抬頭看他,奇怪他在笑什么。 謝黎摸著下巴,看底下人的目光就像是看傻子:“你們不會以為,朕是在和你們商量?” “皇上……” 謝黎打斷,高聲道:“朕心意已決,眾位愛卿不用再勸。朕提出這件事,只是為了挑選內閣輔臣?!?/br> 話音一落,一個胡子花白的老邁官員走出列隊:“皇上,祖宗規矩不能改,還請收回成命?!?/br> 謝黎皺眉,他都說了,怎么還有人勸? 見謝黎不說話,官員大聲吼道:“既然皇上執迷不悟,無視臣等心意,臣愿以血相諫,還請皇上聽臣一勸?!?/br> “碰”一頭撞上了殿中柱子,頭破血流,倒在地上。 謝黎瞳孔一縮,瞪著攤在血泊里的官員,默默攥緊了拳頭。 第56章 事發突然,大殿上其他朝臣看著地上沒有聲息的老臣,皆是一臉震驚。 “這,這是何必?” 方丞相和沈將軍站在最前排,彼此對視,忍不住走近一同查看,看清之后,眉頭緊皺。 之前他們一直在冷眼旁觀,沒有參與爭執,是因為謝黎和他們說好了,要在大朝會上演一出戲。 謝黎唱白臉,兩位老臣出紅臉——先由謝黎強制要求改革,壓住這些頑固不化的官員氣勢,先聲奪人。如果氣氛鬧得太僵,再由兩位顧命大臣出面緩和氣氛,強強聯手,一次性將內閣制度定下來,免得夜長夢多。 故而他們二人一直等待機會,沒有開口。 突然發生“官員撞柱”事情,別說謝黎,他們也是目瞪口呆。 “這是誰?這是六部里哪個部的?”沈將軍很快回過神,想想這人的行為,臉色一黑,圓目一瞪,轉著圈尋找反對的官員出氣,嘴里罵道,“你們這些膽大妄為的言官,動不動要死要活,今天我絕饒不……” 謝黎握緊拳頭,雙眸暗沉如水,一揮手攔著沈將軍:“等等?!?/br> 沈將軍一頓,努力收斂怒氣,回頭看謝黎:“皇上?” “已經死了一個,還有誰要死諫的嗎?”謝黎高坐在龍椅上,緩緩掃過底下眾人,心平氣和,語氣自然道,“若是要死諫,就現在來,讓朕看看你們的骨氣,朕不追究爾等責任?!?/br> 見底下人表情驚詫,不敢動作,他勾唇幽幽一笑:“錯過今天,還有再敢多嘴的,朕讓你們知道,你們死了,還有家人陪葬??!” “……” 他的氣勢太強,語氣狠辣卓絕,官員們聽得瑟瑟發抖。一時間,大殿里竟然無人說話,空氣里安靜得仿佛一根針落下都能聽到聲音。 謝黎等了等,沒等到下一個死諫的,從龍椅上站起來,居高臨下,冷漠的臉上露出一個淡淡的微笑:“看樣子,大家都沒有意見?!?/br> 底下還是無人敢說話。 謝黎很滿意,扯了扯嘴角道:“既如此,內閣制度明日開始,再有多嘴的,視為欺君……” 他看了看張開的手掌心,語氣轉為冷厲,擲地有聲——“朕株他九族!” 空蕩的回聲在大殿里傳開,帶來令人驚懼的壓迫和威勢。 誰都知道,再不阻止,這宣朝的天就要變了…… 宣朝崇尚納諫開言,所以言官的地位很高,經常有人在大殿上一言不合威脅皇帝,得不到同意就假裝撞柱。 部分年紀大的言官,甚至以在大殿上死諫而引以為榮。 不管對錯,只要是皇帝答應的,他們就死命反對,期待效仿先賢大能,撞柱而亡,流芳千古。 先帝臨朝時,三番五次碰上這種事情。包括原主,登基六年,也遇上過兩次,不得不為了這樣言官的激烈反對而改變決定。